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37章 番外01【安之】 感谢盟主eD

九锡 第1037章 番外01【安之】 感谢盟主eD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37章 番外01【安之】(感谢盟主eDedea的厚赏)

大秦大同元年,七月初十。

距离那场盛大热闹的登基大典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国内逐渐恢复平静祥和的氛围。

对于改朝换代这件事,其实朝野内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毕竟早在三年多前宁太后授予陆沉九锡之礼,并且将军国大权一并交予陆沉,从那个时候开始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陆沉正位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

当陆沉亲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灭景国和代国,铸就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一统霸业,再加上新政推行数年来对百姓生活的切实改善,无论军中、朝中还是坊间恳请陆沉登基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他在回京后走上至尊之位可谓众望所归,顺应万民之心。

新朝新气象,陆沉第一项政令便是在新政推行的基础上,对如今大秦辽阔的疆域进行界线调整,从北到南、由西到东一共划分为京畿地区、南直隶和二十三个行省,建立行省、府、县三级行政区划。

朝廷各部衙亦有所改变。

中书改制为内阁,负责协助天子处理朝廷政务。

许佐被任命为首任首辅大臣,另有六名大臣入阁。

总理新政衙门改制为新政部,下设将作局、医疗局、农事局、典籍院、商贸局等部门,由这些年政绩最为突出的新政大臣高汝励担当首任尚书,崔浩和王衡分别为左右侍郎。

火器局升格为军工部,首任尚书为厉良玉,侍郎为大匠廖继昌,军工部并不隶属于军机处,而是直接对天子负责。

织经司保留建制,只是新任提举变成名不见经传的南屹,提点、各处主官和精锐骨干也都换了新人,原提举秦正上表请辞,陆沉允准并加封其为承安郡公,却婉拒了他归乡的奏请,希望他在京中再逗留几年。

军机处的职能维持原状,成员则有所变化,李景达因为这些年立场鲜明地支持天子,如今自然到了加官进爵的时候,陆沉加封其为保国公,任命其为首席军机大臣。

原禁军主帅刘守光被封为平国公,转任军机大臣。

原军机大臣陈澜钰请辞,但是陆沉并未应允,加封其为定宁郡公,让他依旧留在军机处负责处理一部分军务。

原军机大臣、永定侯张旭告老还乡,陆沉为表彰其在历次战事中尽心尽力的贡献,加封其为永安郡公,赐金银若干,命禁军一部护送其返回桑梓之地。

原军机大臣沈玉来和童世元主动请辞,陆沉虽未加封这两人的爵位,但也给予不少赏赐,准许他们衣锦还乡。

李承恩、徐桂、范文定、宋世飞、裴邃、霍真等六位功勋卓著的统兵大将功封国公,叶继堂、刘隐、柳江东、张展、段作章、贺瑰等十九位统兵大将功封国侯,其中李承恩、范文定和裴邃三人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余者各有职事。

京城和京畿地区一共有十六万大军驻守,皇宫宿卫则由原锐士营、七星军一部、定北军一部、宁远军一部共两万精锐负责,首任禁卫大臣毫无疑问是多年来忠心耿耿护卫陆沉左右的秦子龙,同时陆沉还加封其为长安侯。

除了封赏这些功臣,陆沉还追赠李道彦为天下大同功臣,追封厉天润为靖安王,加封早已离开朝堂的萧望之为淮安王。

值得一提的是,陆沉封赏的绝大多数爵位都非世袭罔替,而是非常明确的降等世袭,目前仅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禅位给他的前齐末帝李道明。

这也是坊间交口称赞当今天子仁德的缘由。

李道明被封为世袭罔替之相王,这是他父亲登基前的王爵,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陆沉会善待前朝宗室。

更不必说陆沉在圣旨中昭告天下的另外几条,特许李道明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并且允许他在封地奉齐正朔和服色,建齐宗庙以奉齐祀。这些恩典毫无疑问是承认大秦传承于齐,并且没有抹杀前齐以高宗李端为首的君臣在抗景大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其实这也是江山易主没有引起丝毫风浪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朝廷规制,李道明在禅位之后自然不能继续住在京城,需要前往他的封地,也就是青州余庆府确山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王封地和国中之国没有区别,李道明可以在封地之内维持齐制,奉祭齐国宗庙。

李道明当然不想继续留在京城睹景伤神,只不过确山县的王府和一应设施还没有营造妥当,所以这几个月他、宁太后以及李氏宗室暂时住在承平坊内的临泉宫。

夏日炎炎,暑气则被冰鉴散发的凉意挡在外面。

然而对于宁太后来说,即便她的寝殿里没有陆沉让人送来的冰鉴,那层层叠叠的寒意依然能将她淹没。

寒意的源头便在于面无表情坐在她对面的少年。

时光荏苒,一晃李道明已经十三岁,放在普通人家都快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更何况他天生早慧,又经历过太多天翻地覆的变故,因此他脸上没有多少稚嫩的灵动,反而显露出冷硬漠然的沉肃之气。

宁太后心中暗叹,关切道:“我听若岚说,你这几天没什么胃口,每顿都只是随便用了一点膳食?”

李道明原本垂首低眉,听闻此言视线微微上挑,嘴角勾起一抹微讽的弧度:“母后如今连哀家的自称都不敢用了吗?看来大秦皇帝的善意也不过如此。”

宁太后对他的态度并不意外。

自从当年她主动退让至关重要的一步,将薛若谷和王竑等一大批忠心李氏皇族的年轻大臣或罢免或贬谪,并且将李道明身边的先生换成以姜晦为首的革新派大臣,李道明在她面前就再也没有露出过笑容。

她知道年幼的儿子心里有恨,然而又有谁能理解她心里的苦楚?

李宗本给她留下一个内忧外患四面漏风的烂摊子,一边是雄心勃勃来势汹汹的景国大军,一边是渐有能力自立于朝堂之外的陆沉,她一介柔弱女子面对这种左右为难的局势又能如何?

反复权衡之后,她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毕竟陆沉心里还存着几分李端留下的情义,而景廉人一旦吞并大齐,朝中文武或许还能苟且偷生,李氏皇族定然会被屠戮干净,因此她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陆沉身上。

待陆沉诛杀景帝收复故土,她并未直接放弃,相反那两年她一直努力寻找改变大局的方法,包括主动迁都、以天家的名义支持新政、劝说陆沉接受秉政十年的提议等等,她何尝不想保住李道明的皇位,只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违逆历史的大势。

最后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与其逼着陆沉走上弑君之路,不如再退一步保全平安。

这么多年来,恐怕只有若岚知道她究竟流过多少泪。

想到这儿,宁太后凄然一笑道:“你还是放不下。”

“放下……”

李道明阴沉地说道:“儿臣只是觉得这几年如做梦一般,处处透着不真实的感觉。请恕儿臣直言,在是否有转机这件事上,儿臣与母后的看法不同。母后觉得他没有任何破绽,从一开始就没有对抗他的勇气,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他也是人也有弱点,也会有疏忽的时候。当时还有很多忠于我们的大臣,薛相和秦大人一直在等母后的决断,倘若母后没有主动放弃,我们未尝没有一搏之力!”

宁太后艰难地平复情绪,问道:“然后呢?”

李道明怔住。

他不理解母亲为何会有这样的疑问。

宁太后略显失望地说道:“不说对付他是多难的一件事,就算我们倾尽全力做成这件事,你要如何收拾后面的烂摊子?他一旦意外身亡,谁能镇住军中那些悍将?别人暂且不提,你可知道七星军一直驻守在定州古县?他们本就是他一手打造的精锐雄师,还掌握着所有的火器,光这两万人就能捅破天,更不必说其他军队都有可能趁乱而起,届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你靠着一道圣旨就能挽救黎民苍生吗?”

李道明低声说道:“如果真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也是所有人该有的命运。”

宁太后寒声道:“胡言乱语,这分明是你因为一己之私做出的决策!”

李道明皱眉道:“若是为了黎民苍生,为何他不肯退一步?”

宁太后直白地问道:“他若退一步,你会放过他吗?”

李道明下意识地攥紧双拳,在母亲那双仿佛能看透他内心的眼眸注视下,反问道:“母后,你以为儿臣是单纯放不下那个位置吗?”

宁太后微微摇头道:“是与不是,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

李道明肃然道:“儿臣身体里流着太祖高皇帝传下的血脉,理当不惜一切代价守护祖辈的基业!李氏皇族统治着这片土地,岂能拱手相让于人?”

宁太后稍稍沉默,继而凝望着他的双眼问道:“请你告诉我,将近两百年前,太祖高皇帝在起事之前是何身份?”

李道明一窒。

身为李氏子孙,他当然熟知历代先祖的故事,齐太祖李仲景在率十七骑起事之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偏将,莫说角逐天下的资格,他甚至没有进过前魏的皇宫。

“没人能否认太祖高皇帝是青史留名的英杰,但他肯定不会真心认为李氏王朝的基业能够万世不易。”

宁太后放缓语气,尽量平静地说道:“早在三十年前,大齐丢掉江北近半疆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失去君临天下的资格。你的皇祖父竭尽所能,也只是为李氏皇族续了一口气,但即便英明神武如他,在世时都不能解决中枢和边军的矛盾,因为这本就是偏安一隅带来的症结。等到你父亲继任,这个矛盾被他进一步放大,后续便再无转圜的余地。”

李道明面露痛苦之色。

宁太后叹道:“我对你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江山代有才人出,太祖高皇帝惊才绝艳一手建立大齐,他的后代守不住这基业又有什么办法?放过别人便是放过自己,至少你能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

李道明这一次沉默许久,他缓缓抬起头,眼中浮现愤怒和耻辱交织的神色,咬牙道:“母后如此再三帮他说话,看来是真的有意于他。”

“李道明!”

宁太后凤眉微竖,不敢置信又震怒地看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想白白浪费在这种狼心狗肺的人身上。”

一道漠然的声音从外间传来。

里间的母子二人尽皆愣住,宁太后清瘦的面庞上浮现惊慌的情绪,下意识站起身来。

下一刻,一个身穿天子常服的人影绕过屏风,出现在二人眼前,正是当今大秦天子陆沉。

今天宁太后是想找个机会开解李道明,因此早早就将侍女们遣走,原本想着没人在旁,母子二人可以说说心里话,不成想反倒让陆沉全都听了去——不过她知道即便若岚等人在外面,陆沉不允许她们开口提醒的话,没人敢自作主张。

此刻注意到陆沉冰冷的神情,宁太后心中一紧,连忙上前行礼道:“见过陛下。”

陆沉温暖有力的右手握住她柔软的手腕,道:“太后何必多礼?”

这一幕落在李道明眼中,少年只觉心中的怒火几乎克制不住。

宁太后微微一怔,她知道陆沉素来守礼,除了那次在卓园偶然的接触,平时绝对不会对她稍有冒犯,那为何眼下又不避讳?

待看见他满含深意的目光,她立刻反应过来,眸中不由得泛起担忧和恳求之意。

望着这双仿佛会说话的眼睛,陆沉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紧张,然后转头看向依旧坐在那里、脸色铁青的李道明,淡漠道:“你真觉得你能杀了朕?”

终究是戎马一生杀人无数的当世第一军神,这短短几个字蕴含的无尽威势瞬间让李道明感到如山一般的压力。

他心里生出一些惧意,却又不愿就此卑躬屈膝,因此用一种非常别扭的姿态沉默着。

陆沉继续说道:“你以为有苑玉吉、沈玉来和薛若谷这几人出谋划策,加上他们暗中拉拢的那些年轻臣工,来一个里应外合,就能在那年的岁末大朝会上出其不意地杀了朕,真是天真到了极点。难道这几年你就没有想过一件事,为何你的母后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以雷霆之势处置你暗中勾连的所有人?”

仿佛一道惊雷劈进李道明的脑海,他愣愣地看向自己的母亲。

宁太后轻声道:“那是因为陛下提供了一份名册。”

陆沉从袖中取出另外一本册子,丢到李道明面前的案几上,沉声道:“打开看看。”

李道明迟疑良久,终于伸手取来册子,翻开后没看多久脸色就变得惨白。

上面记录着很多对话,全都是迁都之后他在河洛皇宫里,和那些他认为信得过的忠臣之间的密谈!

此刻他脸上满是真切的后怕和恐惧。

“朕一直信奉一个道理,无论恩怨皆需加倍奉还,若非你母后主动退一步,你以为你能活下来?”

陆沉上前一步,目光锐利如刀:“你莫要觉得冤屈,朕当年自问没有对不起你,既然你小小年纪就如此狠毒,朕为何还要容忍?说到底,只是因为你有一个好母亲,是她帮你遮风挡雨,让你平安无忧,你不仅不感念她的恩情,反倒满口禽兽之语!给朕站起来!”

李道明浑身一抖,十分艰难地站在他身前。

陆沉打量着他的眉眼,既失望又厌倦地说道:“既然你不服你的母亲管教,朕会给你找一位学问渊博的先生,往后他会去确山县陪你读书修身养性,以免你做出让她伤心的破事,朕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子龙。”

禁卫大臣秦子龙大步而入,躬身道:“臣在!”

陆沉道:“带相王回他的住处,让他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读书,在他前往封地之前,你亲自负责这件事。”

“臣领旨!”

秦子龙看向李道明,侧身伸手道:“相王,请。”

李道明毕竟只是一名半大少年,在他母亲面前或许还敢出言不逊,然而真正面对陆沉的威压,他哪里还有半分胆气,因而只能低着头跟秦子龙出去。

室内再度安静下来。

陆沉回首望去,映入他视线的是一张梨花带雨的容颜。

他不禁敛去先前半真半假的怒意,轻叹一声道:“放心,我不会苛虐他,只是他也不算小了,有些念头若不强力扭转过来,往后你会有流不完的眼泪。”

宁太后怔怔地看着他,忽地向前一步,靠在他身前痛哭起来。

这么多年积压在心中的委屈、惊惧和仓惶,随着哀戚的哭声一点点释放出来。

陆沉缓慢地抬起手,轻轻抚着她瘦削的肩头。

对于怀中女子,他一直心存敬意,设身处地去想,他未必能做到她这般智慧和果断,不是每个人都有悬崖撒手的勇气。

他不觉得自己有错,亦不认为她有错,只因这世上很多事情不能用对错去判断。

经过一场哀痛彻骨的痛哭,宁太后的心结终于舒缓了几分,她仿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慌里慌张地想要离开陆沉的怀抱。

然而陆沉的双手揽着她的肩头,不松开她如何能走?

“你……”

宁太后垂下眼帘,轻声道:“还不放手?”

“放手可以。”

陆沉眼中并无旖旎之色,继而道:“不可自寻短见。”

感受到他不容置疑的态度,宁太后略显慌乱地说道:“我为何要寻短见?”

陆沉正色道:“我知道你的心比金子还要干净,以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李家和李道明着想,从来没有为你自己考虑过,所以他方才那句话彻底伤了你的心。你全心全意为他筹谋,得到的却是那样绝情的羞辱,所以你只需要确认我不会伤害他,便想一死明志,对吗?”

宁太后抬眸看了他一眼,哀声道:“我这一辈子只有前十六年为自己而活,如今却是这般的结果,活着还有什么意趣?”

陆沉直视着她的双眼说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逼死自己生母的禽兽,我会容许他继续活着?”

“别——”

宁太后摇头,哀求地看着他。

下一刻她的双眸猛地睁大。

陆沉凑过来在她脸上轻轻一吻。

宁太后不禁抬手抵在他的胸口,然而陆沉根本不给她反抗的机会,抄起她的膝弯将她打横抱起来,一步步走向不远处的床榻。

“淑婉,往后为自己而活吧。”

听到这句诚恳真挚的话,宁淑婉忽地轻轻叹息一声,不再做出无谓的挣扎,反而抬起双手攀着陆沉厚实雄阔的肩头,螓首轻轻靠在他的胸膛上。

水乳交融那一刻,她望着这个君临天下的男人,眼角缓缓流出一滴晶莹的珠泪。

有羞涩,也有喜悦,还有几分难以言表的愧疚。

陆沉俯下身,吻去她眼角的泪痕。

云散雨收之时,陆沉揽着她绵软的身躯,问道:“要不就留在京畿?陆家商号在京郊有庄园,这是我爹辛苦攒下的家业,和朝廷公帑没有任何关系,你不用担心会有人多嘴。”

宁淑婉靠着他的胸膛,轻声道:“这样怎么行,且不说你宫里的后妃怎么想,朝中那些重臣哪个不是人精,到时候少不了直言劝谏,你休想有安生日子过。”

陆沉平静地说道:“你知道我不在意这些,只要我不荒废正事,许首辅他们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我在意。”

宁淑婉抬起头望着他,微笑道:“你要成为千古一帝,我不容许你身上沾染这样的污点,再者我清楚自己的身份,一夕温存便已足够,怎会奢望其他?让我去青州,可好?”

陆沉沉默良久方道:“好。”

宁淑婉抬手轻抚他的脸颊,徐徐道:“等新政大行,百姓安居乐业、人间海晏河清之时,你若得闲便来看我一眼,我便心满意足了。”

陆沉望着这张天然出尘、此刻又平添几分动人韵致的面庞,郑重地点头道:“一定。”

宁淑婉迎着他的注视,缓缓闭上双眼。

陆沉自然明白此为何意,双臂只是微微一用力,便将她再度拥入怀中。

宁淑婉脸上绽放鲜艳的笑容。

回望这一生来时路,苦苦挣扎苦苦支撑,背负太多承受太多,虽然大多烦恼都是这个讨厌的男人带给她的,却不知从何时开始,她渐渐佩服起他所做的一切,又悄然之间化作仰慕。

那颗早已停滞死寂的心,在这一刻终于再度跳动起来。

如他所言,往后余生,当为自己而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