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23章 1021【杯酒】

九锡 第1023章 1021【杯酒】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23章 1021【杯酒】

时至今日,陆沉对宁太后的观感颇为复杂。

有敬重,有理解,也有几分无法明言的怜悯。

当陆沉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宁太后眼中的失望一闪而过,但她很快就平静下来,毕竟原先就知道这件事多半不会有惊喜。

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的若岚却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身为宁太后最信任的心腹女官,若岚比所有人都清楚太后这两年有多不容易,一边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和陆沉的关系,一边要操心天子的安危和宫里永远没有尽头的事务,还得分出不少精力关心朝堂上的风浪。

在那些清冷孤寂的不眠之夜里,她不止一次见过宁太后暗中垂泪,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她知道如今天家和秦王府之间存在很严重的矛盾,她发自肺腑地希望这件事能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结果。

然而终究不能遂愿。

在若岚看来,宁太后已经做到无可指摘的地步,可是秦王似乎也没有任何飞扬跋扈妄自尊大的举动,不知该说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使然,明明两边都是心怀苍生胸襟宽大的智者,却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走到这一步。

因为他们不止代表自己,各自身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命,容不得他们后退和让步。

若岚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恨眼前的秦王,她只觉得心里极其难受,就像是一把钝刀来回切割。

不知不觉间,这位平素温婉内秀的女官已然眼眶微红,满面悲戚之色。

陆沉扫了一眼若岚的面庞,对她的心思大抵了解。

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宁太后完全称得上古往今来掌权者中的异类,包括他前世看过的各种戏说野史。

从三年前正式掌权开始,宁太后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优秀,无论是主理朝政还是对边疆局势的判断,她仿佛天然有着敏锐且精准的触觉,基本不曾做出过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对陆沉的信任和支持更是边军能够战胜景军的关键原因之一。

朝廷迁都之后,宁太后亦不曾使用那些阴暗卑劣的手段和算计。

陆沉完全可以确定,如果宁太后没有这样的耐心,新政推行不可能如此顺利,眼下那些人的串联和勾结也不会只是这等声势。不论薛若谷勾连了多少人,只要薛南亭和秦正没有直接出手,就很难对陆沉造成足够强力的打击。

哪怕是今日这场游园会,宁太后依然秉持着过去几年的行事准则。

她将卓园内外的防务悉数交给陆沉,压根不让禁军和禁卫插手,甚至连酒食茶水都让陆沉派人操持,便是要表明一个态度——她今日毫无恶意,只是希望能够在这座残存着杨光远痕迹的园子里,和陆沉达成一些友好的利益交换。

故此,她先是肯定了新政的成效和陆沉的功劳,又主动提出为杨光远翻案,目的便在于感怀陆沉,最不济也希望他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目前朝廷面临的危机。

虽然她没有明言,但陆沉心里很清楚,她希望在维持天家皇权的基础上,陆沉可以继续掌权,最好是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的格局。

对于陆沉来说,方才那一刻他脑海中确实跳出了一个念头。

前世他对政史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算多,但他也知道开明**和君主立宪这些概念。

问题在于目前的大齐并不具备施行这些制度的土壤。

开明**也好,君主立宪也罢,本质上不是上层架构的改革,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体系中出现新兴势力阶层,他们需要更高的政治地位,因此自下而上推动整个权力层的改变。

如果没有这些新兴势力阶层作为根基,陆沉即便是在官制上玩出花来,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短暂的思忖之后,陆沉最终还是决定不对宁太后阐述这些细节,一者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道理,二者现在宁太后处于溺水者的心理状态,她未必能理解不可为这三个字的含义,强行去尝试根本无法施行的政治体制。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

宁太后至今仍然保持冷静的前提是陆沉很注意分寸,即便包揽了军政大权,亦从未有过对宫里母子不尊重的行为,这也是庙堂重臣甘于沉默的缘由。然而今天宁太后几乎将窗户纸捅破,陆沉又给出明确的否定答案,她还能维持冷静吗?

气氛渐趋沉肃之时,宁太后忽地说道:“哀家听闻宁云楼的席面堪为京城一绝,因此想借着今日的机会品尝一二,不知秦王有没有让人安排准备?”

这个话题转得略显生硬,不过可以看出来宁太后并未丧失理智,这让陆沉愈发敬佩,因而恭谨地说道:“陛下有旨,臣岂敢怠慢,昨日便特地将宁云楼的大厨请来卓园,这会已经在明轩堂布宴,还请陛下移驾。”

“好。”

明轩堂距离片云阁不远,宁太后坚持不用凤辇,一路步行而去。

这里窗明几净疏阔大气,各项陈设古朴典雅,譬如那幅前朝书法大家赵鼎留下的中堂,上联为“珠树好栖千年鹤”,下联为“玉阶先发一枝梅”,字体中正端方,极富古韵。

宁太后驻足看了片刻,赞道:“不成想能在这里见到得全居士的墨宝,真可谓不虚此行。”

陆沉对这些不太了解,干脆没有接话。

随着侍女们悄然无声地布好宴席,他才拱手道:“陛下,请。”

宁太后转身看着那一桌珍馐佳肴,微笑道:“秦王,请。”

君臣二人对面而坐,侍女们随即上前布菜斟酒。

宁太后没有像往常在宫里一样让若岚先行试菜,从这个细节便能看出她对陆沉的绝对信任。

尝过几味菜之后,她不禁微微颔首道:“宁云楼的大厨果然名不虚传,难怪京中那些老饕趋之若鹜。”

“确实不凡。”

陆沉倒也不客气,吃相虽然不粗鲁,但是和宁太后雍容淡雅的姿态相比,多了几分风卷残云的气势。

宁太后见状微生好奇,问道:“秦王也是第一次品尝?”

“是的,陛下。”

陆沉坦然回道:“陛下出宫不便,其实臣也不适合四处闲逛,尤其是在京城之内,无论到了何处都免不了兴师动众。臣不耐烦看到那一张张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脸,因此若无必要,臣要么待在总理新政衙门要么去城外军营检验将士们成果,如此还能清静几分。”

宁太后相信这是他真心实意的想法,而非在她面前故作姿态。

她缓缓举起酒盏,微笑道:“这第一杯酒,哀家敬你。”

陆沉双手捧着酒盏,道:“谢陛下。”

“你的功劳无需赘述,如果不是你几度力挽狂澜,哀家和皇帝莫说继续享有这至尊之位,恐怕连保住性命都很困难。不论旁人怎么想怎么看,哀家从始至终都不曾忘记你为大齐、为天家立下的赫赫功劳。”

宁太后定定地看着陆沉,继而道:“哀家绝非忘恩负义之人,因此这杯酒敬你的扛鼎之功。”

陆沉默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宁太后亦显出几分豪气,随即亮出杯底。

侍女们添上酒,宁太后继续说道:“这第二杯酒,哀家要敬你胸怀苍生。”

陆沉安静地听着。

“古往今来那些惊才绝艳之人,卑微时大多拥有雄伟的抱负,登上高位之后却难保初心。秦王与很多人不同,你的所有作为都摆在那里,任何一个人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见。无论有多少风言风语指责你怀有不臣之心,你却能够始终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政,这一点何其难得。”

宁太后的眼神愈发明亮光润,徐徐道:“倘若你只是为了收买人心,推行一二项仁政便足矣,无需像现在这样得罪那么多官绅权贵,只因你心里装着百姓,哀家自愧不如。”

陆沉摇摇头道:“陛下言重了。”

宁太后却笑道:“请。”

第二杯酒饮下,她的脸颊上微染红晕。

虽然陆沉不可能准备烈酒,但她平时应该很少饮酒,此刻不免带着几分酒色。

“这第三杯酒……”

宁太后微微一顿,恳切地说道:“哀家要敬你心怀仁德。”

这一次她没有过多解释,陆沉却明白她的言外之意。

实际上在他收复江北故土后,天家的命运便掌握在他手中,他并未做出任何逼迫之举,更没有让人接近年幼的天子,这件事便足够让宁太后心生感激。

三杯酒搭配三顶高帽,就在陆沉以为她会转入正题之时,宁太后却淡淡道:“你们都下去罢。”

“是,陛下。”

侍女和宫人们行礼退下。

宁太后又看向和先前一般主动留下来的若岚,语调轻缓却不容置疑地说道:“若岚,你也退下。”

若岚微微一怔,她神情复杂地看着宁太后,眼中有劝阻之意,也有伤感之色。

宁太后大气一笑,重复道:“退下罢,哀家要和秦王谈一些事情。”

若岚这才行礼,离去之时她鼓起勇气看向陆沉,略带几分祈求。

陆沉不语,目光深邃如寒潭。

让人看不清涟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