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04章 1002【男儿不展凌云志】

九锡 第1004章 1002【男儿不展凌云志】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04章 1002【男儿不展凌云志】

当陆沉说出最后那番话的时候,殿内众人已经不再怀疑他是在污蔑孔映冬。

整件事倒推回去,其实存在一个孔映冬很难解释的漏洞——如果他真是出于忠君唯上的初衷,决定利用这场恩科团结江南士林,共同抗衡陆沉堪称恐怖的权势,他有什么必要自作主张?

就算他信不过薛南亭和许佐,他总该提前和宁太后打个商量,将这件事做得更加妥当一些,不至于弄出先前那种九成贡士都来自江南的局面。

哪怕陆沉本人没有洞悉这里面的蹊跷,单单宁太后都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因为这样一来会直接把江北民心推到陆沉那一边。

所以这场风波实质上是孔映冬借助朝廷和陆沉的矛盾,故意装出一副忠耿甚至略显愚鲁的姿态,逼着宁太后和两位宰相站在他这边,所有人都紧密团结起来,达到让陆沉投鼠忌器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在陆沉有所顾忌的前提下,造成既定事实。

哪怕孔映冬做出一些退让,再多取中几十名江北士子,他真正的目的也已达成,那就是在南北世族门阀被压制得很凄惨的时候,将大量出身望族的新鲜血液召入朝廷。

朝廷终究需要实力来抗衡秦王府,既然当年李端可以借助边军压制门阀势力,难道如今宁太后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终究是平衡最重要。

或许宁太后一开始不愿意这么做,只要孔映冬能够做到木已成舟,相信她后面会说服自己。

宁太后和两位宰相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他们倒不是有多么信任孔映冬,之所以差点被这位礼部尚书带进沟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事发突然,从得知今岁恩科甲乙两榜的具体名单,到现在还不够两个时辰,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调查那三百六十名士子的履历。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宁太后和薛南亭确实对陆沉太过忌惮,他们深知随着新政的推行,陆沉在民间的威望会越来越高,而不是一个只靠着军权蛮横擅专的粗鄙武夫。

在秉政十年之约被陆沉拒绝后,宁太后就再也无法安心,即便沈玉来带着两万禁军精锐镇守皇宫,外有秦正统领织经司,内有苑玉吉掌握宫中内卫,她仍然担心陆沉随时都有可能提兵入宫。

事到如今,她已经不在意自身的安危,然而一旦真出现那个恐怖的场景,她唯一的儿子肯定活不下去。

古往今来无数前例证明,那个至尊之位总是染着浓浓的血腥气。

或许以陆沉的品格不至于赶尽杀绝,但人总是会变的,君不见多少仁德之辈坐上那个位置之后变得残忍暴戾?

暂且抛开天家掌权人的职责,哪怕仅仅作为一个母亲,宁太后敢赌吗?

她不敢,薛南亭也不敢。

这就是他们今天忽略孔映冬这个人的缘由,因为从始至终他们的心思都放在陆沉身上。

其实以宁太后和两位宰相的城府和智慧,不需要太久便能回过神来,但至少当下他们很难去冷静地思考孔映冬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

宁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孔映冬,又看向不再多言的陆沉,对他表露出来的失望之情并不意外,只能沉声道:“孔尚书,哀家问你,你究竟有没有在这场恩科之中徇私舞弊?”

孔映冬自然不敢承认,连连摇头道:“回陛下,臣根本不知道秦王在说什么。关于今岁恩科,臣只是按照过往惯例进行命题,或许……或许是因为臣选用的题目更为江南士子熟知,所以他们的文章更加优秀。除此之外,臣并未做过逾矩之事,请陛下明察!”

宁太后神色冰冷,以她对陆沉的了解,如果没有较为清晰的证据,他肯定不会在这种场合直接发难。

孔映冬压根不敢去看旁边的陆沉,求恳道:“陛下,臣是一心为国选材取士,秦王他显然是见不得江北士子高中者寥寥无几,因为这样就无法让他进一步笼络江北人心,秦王他这是——”

“闭嘴!”

宁太后凤眉竖起,显然已经动了真怒,寒声道:“再敢妖言惑众污蔑秦王,哀家决不轻饶!”

如果说这件事是她主导,孔映冬只负责具体执行,那么她肯定会尽全力保住他的性命,但是此人钩织阴谋在先,如今还想绑架她和朝廷一起站在陆沉的对立面,她岂是这种愚蠢之人?

孔映冬倒是打得好算盘,很明显他知道自己经不起调查,只有将殿内这几位拖下水,他才有可能侥幸躲过一劫。

但是宁太后不至于如此不智,即便一开始她没有反应过来,现在定然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转而看向秦正说道:“秦卿家,哀家命你彻查孔映冬及本次恩科所有阅卷官员,务必要查得清清楚楚。”

秦正尚未开口,一名内监紧张不安地走进殿内,行礼道:“启禀陛下,御史大夫张苍、刑部尚书尹博、翰林学士王安、大理寺卿吴之盛、织经司提点邓俊飞联袂求见!”

“孔尚书,你先起来。”

宁太后即便心里无比厌恶此人,至少现在还无法给他定罪,那么他依然是礼部尚书,让他起来不是为了维护他的体面,而是维护朝廷的体面。

至于外面突然一同求见的五位大臣,宁太后看向神情肃然的陆沉,隐隐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只能对内监颔首道:“宣。”

“是,陛下。”

内监转身领命而去。

当张苍等人来到勤政殿,宁太后立刻发现除了王安之外,其他四人的表情都很难看。

“启禀陛下,臣有一事相问,今日秦王的卫队在京中大肆活动,不仅强行捉拿数十名参加今岁恩科的士子,甚至还直接闯入十几位官员的府邸之中,这是否陛下的旨意?”

张苍行礼之后立刻发问,眼神冷如寒冰。

宁太后一怔,心跳随即猛地加快。

“陛下并不知情,这是本王在入宫前下的命令。”

不等宁太后开口,陆沉便简洁明了地讲明原委。

张苍没有想到陆沉竟然如此直接,一时间反倒不知该如何应对,唯有染白的胡须轻轻颤抖,显然是又气又怒。

刑部尚书尹博颇为失望地看了一眼两位宰相,随即沉声道:“秦王身为总理军机大臣兼领革新司,对于军务和新政皆有主理之权,但是下官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两项并不包括缉拿搜检之权,更何况今日秦王的属下直接对朝廷命官动手,这未免……”

他强行掐掉后面的话,但是宁太后和其他大臣都能听懂那些未尽之言。

陆沉微微挑眉道:“未免什么?”

尹博这才注意到孔映冬灰败的脸色,心里猛地一跳,因为那天他也在孔映冬府上。

难道孔映冬真的在恩科中做了手脚,并且被陆沉抓住了把柄?

一念及此,尹博登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陆沉的问题。

陆沉却不会就此罢休,他冷眼看着这位刑部尚书说道:“尹尚书是想说本王飞扬跋扈蔑视朝廷?还是要说本王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要不你还是简单直接一些,干脆指控本王乃是祸国权奸,倒也省得那么多麻烦。”

尹博一窒,面色迅疾涨红。

殿内陡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宁太后心中一颤,连忙开口说道:“秦王,哀家相信尹卿家并无恶意,他也只是担心朝中生乱,因此一时情急失言。”

陆沉抬眼望去,御座上的太后面露惊慌,这应该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的很担心他会当场发作。

他摇了摇头,拱手道:“陛下,臣知道您这几年为了国朝大事费尽心血,从当初陛下让臣提督江北军务,到如今朝廷还于旧都,您一直尽力维持着朝堂的和谐,这一切臣都看在眼里。今日,臣斗胆恳请陛下,允许臣对庙堂诸公说几句真心话。”

见他对自己依然恭敬如初,宁太后心中稍安,便点头道:“也好,今日二相和诸位卿家皆在,秦王不妨直言,总好过各自暗中揣测。”

“谢陛下。”

陆沉一礼,对刚刚进来的几位大臣问道:“诸位可知我们大齐朝的礼部尚书做了何事?”

尹博强撑道:“还请秦王示下。”

“好。”

陆沉点了点头,随即便将孔映冬在恩科场的所作所为简略复述一遍。

众人听得哑口无言。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为何两位宰相在听到秦王府卫队在城内大肆活动之后,却依旧保持沉默。

更让他们感到紧张的是,如果陆沉觉得这不是孔映冬自作主张,而是宫里和朝中重臣蓄谋已久的计划,恐怕局势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半年来君臣相谐的温和局面会顷刻间荡然无存。

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不知会掉落多少人头的内乱!

与这样恐怖的后果相比,当下陆沉让人去抓一些涉险舞弊的士子和官员委实不算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礼部尚书,这就是我们的国之重臣。”

陆沉缓缓开口,冷厉的目光落在孔映冬脸上,森然道:“你自己要寻死,别怪本王没给过你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