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我的装备无限刷新 > 第413章 选德还是选苏!

第413章 选德还是选苏!

“不如直接将这个问题抛给英美苏?”外务大臣突然开口说道。

外务大臣的提议让巴列维陷入了沉思。

将问题抛给英美苏,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从一方面来看,英美苏作为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如果波斯将德军要求投降的问题摆到他们面前,或许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干预。

这些大国可能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军施加压力,从而为波斯争取到一定的缓冲空间。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做也存在风险。

英美苏的反应难以预测,他们可能会选择坐视不管,或者提出一些对波斯不利的条件。

而且,将问题抛给其他国家也可能会让波斯在国际上显得软弱无力,失去一定的自主性。

巴列维在心中权衡着各种利弊。

他需要考虑到波斯的国家利益、国际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

这个决定将对波斯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他必须谨慎做出选择。

在这个紧张的局势下,巴列维感到压力巨大。

他知道,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国家的走向,他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你觉得英美苏会有什么反应?”巴列维开口问道。

“应该不会坐视不管,别的不说,刚刚发现的油田,已经被证实是真的,一旦德军拿到这些油田,恐怕德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外务大臣看的很透澈。

几百亿桶的石油,他不信英美苏不动心。

不!

苏军已经动心了,甚至不惜得罪英美,派兵南下。

只是因为眼看着要陷入消耗战之后,又将部队撤回来了。

现在找到英美苏,苏军肯定非常动心,绝对会同意派兵南下帮助他们抵抗德军。

但代价嘛,恐怕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

至于英美,他倒是不敢打包票,因为现在英美自己也陷入泥潭之中。

对于是否会积极响应并派兵协助波斯,确实难以确定。

此时的波斯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德军的强大压力,要求其投降;另一方面是向英美苏求助可能带来的未知后果。

油田的存在如同一个巨大的筹码,吸引着各方势力的关注,但如何运用这个筹码,将是对波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果英美无动于衷呢?他们现在还有余力派兵前往波斯么?”许久,巴列维才开口继续问道。

“恐怕没有,根据得到的消息,他们已经从古老的华夏抽调了一支部队进驻了波斯湾,这说明他们应该是黔驴技穷了。”外务大臣双手一摊。

听到这话,巴列维眉头皱的更深。

排除了英美,那就剩苏德了。

要么投降德军,要么自此以后紧紧跟随苏军后面,成为他的小弟。

再想要左右逢源,怕是没希望了。

向德军投降,意味着国家的命运将完全掌握在德军手中,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而跟随苏军,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保护,但也会失去部分自主权,且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巴列维在心中反复权衡着这两个选择,他深知每一个决定都将对波斯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先将德军要求我们投降的事情,通知英美苏,看看他们反应,如果真的像我们分析的那样,那再做决定。”良久,巴列维摇了摇头,觉得还是先将问题抛给英美苏,看看他们的反应。

“是。”

等到一众大臣离开之后,巴列维询问身边的亲信。

“你觉得德军能赢么?”

“希望很大。”亲信自信的说道。

亲信自信地给出“希望很大”的回答,这一回应无疑给巴列维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压力。

亲信的判断或许基于当前的战争局势、德军的军事力量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

然而,战争的结果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仅仅凭借当前的形势难以确定最终的胜负。

巴列维听到这个回答后,心中的纠结可能更加深重。

如果德军真的如亲信所言有很大的获胜希望,那么投降德军或许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以避免国家在战争中遭受更大的破坏。

但同时,他也会担忧成为德军的附庸后,国家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另一方面,如果不投降德军,而选择继续抵抗或跟随苏军,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是我总觉得盟军能赢。”巴列维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管是人口还是工业实力,盟军的实力远远超过德军。”

巴列维提出自己认为盟军能赢的看法,理由是盟军在人口和工业实力方面远超德军。

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人口和工业实力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目前的局势对盟军并不乐观。

德军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工业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并不逊色于盟军。

而且,德军麾下组建了四国海军联合舰队,实力与盟军不相上下。

更关键的是,德军已经越过苏伊士运河,兵锋直指波斯,给巴列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巴列维的判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他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战争的走向,权衡各方的实力和利益。

是选择投降德军,还是寄希望于盟军最终的胜利,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国王陛下,要不询问一下阿尔伯兹?”亲信突然问道:“驻扎在波斯湾的部队,应该是那位上校的部队。”

亲信的提议让巴列维陷入思考。

阿尔伯兹与东方上校关系不错,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

询问阿尔伯兹关于东方部队的态度,可能会为巴列维在艰难的抉择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如果阿尔伯兹能从东方上校那里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了解到东方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和可能的行动,对于巴列维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然而,这也并非没有风险。

一方面,东方部队的态度可能并不明确或者对波斯的局势影响有限;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外部力量的意见也可能会让波斯在决策中失去自主性。

“嗯,让他去询问那位东方上校。”

“是。”

………

“阿尔伯兹又来了?”对于这位波斯特使,寸云生还是有些了解的,原本以为对方不会再来,没想到这一次又来了。

“他怎么会来?”孟烦了疑惑的问道。

“应该是跟孙立人的部队抵达波斯湾有关,或者说,应该牵扯到德军。”

孟烦了的疑惑也反映出阿尔伯兹的到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寸云生经过沉思后给出判断,认为阿尔伯兹的到来可能与孙立人部队抵达波斯湾有关,或者与德军有所牵扯。

这一判断显示出寸云生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

孙立人部队的到来必然会对波斯湾地区的局势产生影响,而德军的动向也是当前局势中的重要因素。

阿尔伯兹作为波斯特使,很可能是为了了解这些变化对波斯的影响,或者寻求某种合作与支持。

在这个复杂的局势下,阿尔伯兹的到来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悬念和变数。

寸云生和孟烦了等人需要谨慎应对,通过与阿尔伯兹的交流,了解波斯的意图,同时也为自己的行动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先见一见吧,探一探对方的口风。”寸云生沉思了一会,吩咐道。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是。”

没多久,阿尔伯兹就来到会议室,在这里又再次见到了寸云生。

刚一见面,阿尔伯自己就是各种恭维的话,这让寸云生有些不好意思。

“阿尔伯兹阁下,你我都这么熟了,也不用这样恭维我,说吧,找我有什么事?”寸云生懒得跟他饶绕圈子,直接问道。

阿尔伯兹的恭维或许是一种策略,试图拉近与寸云生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请求或传达某种信息。

而寸云生的直截了当则显示出他的务实和果断。

双方的互动充满了张力。

阿尔伯兹需要在不引起寸云生反感的情况下,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目的。

而寸云生则要从阿尔伯兹的话语中分辨出真实的意图,以便做出恰当的回应。

接下来,阿尔伯兹的回答将成为关键,它可能会揭示出波斯在当前局势下的关切和需求,也可能为寸云生等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寸将军,我的国王陛下比较好奇那支驻扎在波斯湾的部队,有什么目的?”阿尔伯兹深呼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果然!

寸云生顿时心里有数了。

“当然是为了阻止德军继续前进,毕竟德军进入中东,已经影响到了盟军的战略。”

阿尔伯兹的问题反映出波斯对这支新出现部队的关注和担忧。

他们需要了解其行动意图,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的局势变化。

寸云生的回答简洁明了,强调了部队的战略目标。

这一回答既符合盟军的整体利益,也向波斯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这支部队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个回答可能只是表面的解释。

在更深层次上,这支部队的行动可能还涉及到更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因素。

寸云生需要在后续的交流中,进一步向阿尔伯兹解释部队的具体行动和计划,以消除波斯的疑虑。

但是在这之前,他需要清楚波斯的诚意。

“原来如此,不知道阁下怎么看待德军?”阿尔伯兹深呼吸一口气,随后又继续问道。

闻言,寸云生眉头微皱,想了一会,冷笑道。

“你们的国王是不是犹豫,到底是投降德军还是选择加入盟军?”

“还想继续当墙头草?”

寸云生的反应显示出他对波斯当前处境的洞察。

他敏锐地察觉到阿尔伯兹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波斯在战争中的摇摆不定。

这种摇摆不定可能源于对自身利益的权衡和对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性。

然而,寸云生的嘲讽也可能会引起阿尔伯兹的反感。

毕竟这样的言语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但同时,也表明寸云生对波斯的态度并不完全认同,他可能更倾向于让波斯明确立场,加入盟军一方。

对于阿尔伯兹来说,寸云生的回应是一个挑战。

他需要巧妙地回应寸云生的指责,同时传达波斯的立场和考虑。

这可能需要他在维护波斯利益的同时,寻求与寸云生的共识和合作。

“不不不,我们只是想知道您对德军的态度。”阿尔伯兹连忙摇头。

这是拿我当傻子?

寸云生心里冷笑一声,表面很平静的问道。

“你的态度呢?”

听到这话,阿尔伯兹沉默了一会,随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德军应该赢不了。”

阿尔伯兹沉默片刻后表达了德军赢不了的看法。

这一点寸云生并不意外,毕竟了解盟军实力的人都会对盟军抱有期望,同时也能看到德军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什么?”寸云生继续反问道。

这时,阿尔伯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从大的战略层面来讲,盟军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调动能力是很强的。

比如在工业生产上,盟军可以利用其庞大的工业基础,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物资等。

像美国的汽车工厂可以迅速转产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其生产规模和速度都是惊人的。

在人力资源方面,盟军有着广阔的人口基数可以征兵。

而且盟军还包括了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军队可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比如在欧洲战场,英军、美军等不同国家的军队能够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比之下,德军虽然占领了欧洲大陆的大片土地,但它的统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维持。

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军面临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多,其战线也拉得过长。

就像德军在东欧、北非等地都有战场,兵力分散,补给线也容易受到攻击。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使得德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所以阿尔伯兹认为德军难以取胜。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看样子阿尔伯兹阁下,也不是那么平庸啊。”寸云生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