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我的装备无限刷新 > 第359章 天皇去澳洲?

第359章 天皇去澳洲?

“你说什么?新式武器?春蓬府丢了?”南方军司令部,这段时间,冢田攻中将焦头烂额的。

东边是吕宋岛,目前似乎形势愈发的不稳。

虽说他调派了不少战机,但面对川军团的战机,根本不是对手。

空中优势无法发挥,结果就导致地面部队损失也在加大。

尤其是随着滩头阵地不断扩大,他更加焦虑。

大本营可是给他下达了死命令,必须要将登陆的支那军赶下海。

结果呢?

那边还没解决,山下奉文这边也出问题了,支那军动用神秘武器,丢了春蓬府,这可是重要位置啊。

这里丢了,意味着对方接下来,可以长驱直入。

而且春蓬府还有港口,对方可以随时通过海运进行补给。

接下来对方的目标应该就是狮城了。

想到这,冢田攻觉得这个南方军司令官的位置实在是一个烫手山芋。

早知道自己也装病算了。

“参谋长阁下,是否跟大本营汇报?”部下询问道。

“不,暂时不用汇报。”他现在够头疼了,所以想了想,还是不要汇报最好。

“告诉山下奉文,想办法稳住防线,绝对不能再让支那军继续前进一步,必须守住狮城,这可是重要通道,只有守住这里,我们才能保证天竺的皇军,不会出现问题。”冢田攻可是记得大本营对派到天竺的皇军非常的重视,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因为他们运回来的钢铁,石油,各类矿产都是本土急缺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游击队,没有反抗。

除了环境恶劣一点,其他的真没话说。

实在是太温顺了。

相比其他地方令人头疼的游击队,天竺那简直就是天堂。

所以,冢田攻知道,必须要守住狮城。

“哈依。”

等到部下离开之后,冢田攻中将揉了揉脑袋,他感到无比的疲惫,尤其是近期的战事,没有一件是顺利,让他感到心累。

同时也对皇军的未来充满担忧。

如果大日本帝国战败了怎么办?

实际上担忧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山本五十六。

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惨败,一度让日军的士气降到冰点。

大量的骨干以及王牌飞行员损失殆尽。

没有办法,山本五十六只能想办法重新整顿联合舰队。

好在得到准确的情报之后,山本五十六决定破釜沉舟,再试一次。

这一次天照大神保佑,让他计划成功了。

重创了太平洋舰队,但很快他就傻眼了。

那就是上次重创的战舰,这一次竟然又出现了。

对于资深的海军将领,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还能不清楚么?

米畜的工业实力超乎他们的想象。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心凉了半截。

他知道不管怎么努力,恐怕双方的实力根本无法对等。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决定另辟蹊径,那就是想办法增强己方海军的实力。

“元帅阁下,我认为我们应该调转目标,占领澳洲。”一名高级参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这种看法已经有不少人讨论过。

他们认为日本本土天灾实在是太多了,不如放弃本土,直接搬到澳洲。

可惜这个提议被很多人拒绝了。

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甚至觉得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

现在又有人提起,山本五十六下意识想要呵斥。

但想到这是自己让他们说的,索性便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都这个时候了,也没啥不能说的。

“为什么?”山本五十六直接开口问道。

“占领澳洲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地广人稀,我们的部队将会很轻易占领,而且本土那么多百姓,完全可以移民一半,就算我们后面撑不住了,我们也可以跟米畜打游击。”

“这么大的土地,足够我们跟他们打游击了。”这名高级参谋的话,赢得不少人的认同。

他们也认为,完全可以试试。

主要还是澳洲够大,如果能够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前进基地的话,那么对他们海军来说,将会节约大量维修时间。

唯一麻烦的就是,攻占澳洲,需要抽调陆军。

澳军的战斗力也不弱,只有抽调精锐师团才有希望。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一阵头大。

不得不说,就目前的情况,占领澳洲,恐怕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里够大,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决定将这个想法汇报给海军部。

让他们去论证这个想法。

而收到山本五十六电报的海军部,看到电报的第一反应就是嗤之以鼻。

占领澳洲?

真当大本营是无敌的?

还要移民一半人?

最好让天皇前往澳洲?

什么狗屁的计划。

唯一能让他们认可的就是,可以将澳洲打造成海军的前进基地。

否则面对米畜的舰队,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主要还是米畜的工业实力吓到了他们。

否则也不至于这样。

为此,海军部也分成两派,开始为这个计划争吵。

…………

另一边,河内,第一批移民种的粮食即将成熟,而刚刚返回的林译,立刻又被委以重任,那就是带着人巡查即将收割的粮食。

今天林译来到的是一座新的移民小镇,这些都是北面来的移民。

这些都是被川军团的高额福利所吸引。

尤其是免费分田,就冲这一点,自然也就吸引不少人。

在这些移民中,最多的就是豫省的难民。

因为遭了灾,为了不被饿死,所以到处逃难。

而李方也是这些难民中的的一员,得知川军团招收难民开荒分田,带着碰一碰运气的想法,就来到河内。

等来到这里后,他发现这里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不仅给他分了田,还有房子,当然这个房子需要偿还,但他相信,只要种出粮食,绝对能还清。

前不久,镇里发了通知,说领什么化肥?

说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让所有人都去领。

对这话,李方是完全不信的。

他觉得镇长他们就是脑袋给驴踢了,净说些胡话,什么化肥还能增加粮食产量?

这不就是扯淡么?

只有土壤肥沃,风调雨顺才能增加产量。

撒点化肥就能增加产量?

这根本不可能。

他李方也算是干了十多年的农民,就没听过什么化肥。

最多就是农家肥,但是产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镇长还说,用了这玩意,产量能翻一倍。

他更是觉得天方异谈。

他听都没听过,从古至今粮食的产量都没有超过五百斤以上的,所以当看到镇长贴出公告时,立刻就觉得对方在忽悠他。

原本他是不想用化肥,但镇长发话了,每家每户的稻田都要使用化肥,否则加重税赋。

没办法,化肥的诞生还挺早的,但实际使用率很一般。

华夏最早是从1905年至1910年开始接触到化肥,当时西方人开始向华夏赠送名为肥粉的化学肥料,并在福建与广东两省进行销售。

直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华夏开始大规模推广化肥使用,同时建立庞大的化肥生产体系。

在这之前,很多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化肥。

所以慢慢推行的话,速度太慢了。

不如直接强行,对于使用化肥的,都可以减轻赋税,拒绝使用的,自然是要加重税赋。

听到这样的条件,所有人都在心里盘算。

每位农民心里都有一本账,他要计算这一年能收到多少粮食,够不够家里人,如果多的话,那还可以置办一两件衣服,甚至还能将房子的欠款还一部分,这样压力也会小很多。

现在听到能减税,所有家庭都激动不已,按照镇长说的,今年的气候雨水都还不错,应该能丰收。

就算不能翻倍,只要能多个两三百斤,也算是不小的收入啊。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有人只能使用化肥。

当然没多久,他们就相信镇长说的话了。

尤其当稻穗长出来以后,他们就知道这化肥是真比农家肥要管用多了。

光靠这稻穗,至少不会低于五百斤。

五百斤啊,一年三熟,一亩地等于是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斤的稻子,至少能出一千斤的粮食啊。

这意味着一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三口一年的消耗,而他们每个人都分了五亩地,意味着今年不仅粮食敞开膀子吃,还能养活更多的人。

不仅如此,整个川军团麾下的百姓就没有低于五亩稻田的,意味着今年的稻谷产量接近一万斤。

我的天呐!

不少农民都在盘算,缴纳税赋之后,他们还能剩多少钱?

是不是可以添置新衣服,甚至翻新房子。

“咦,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李方走在路上,看着两旁的人,自言自语的嘀咕道。

“难道都去看稻子?”

“是啊,今年的产量怕是要创新高了。”

“我现在相信镇长说的话了,这个化肥实在是太厉害了。”

“老李,你说这刀子到底有多少亩产?“旁边一个农民一脸激动的问道。

“具体不知道,但根据经验估算,至少不会低于五百斤,甚至六百斤都有。”李方只能根据以前的耕作经验,说了一个大概数字。

“我的天呐,今年要发财了,可以加盖新房子,给大儿子娶媳妇了。”旁边的老农喃喃的说道。

此刻稻田里,两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收割稻田,只不过旁边的农民看着工作人员收割的效率太慢,纷纷卷起袖子亲自下稻田收割。

人多力量大,没多久一亩稻田的麦子就被收割好,有经验的农民看了一眼,大概就能猜出亩产量,绝对不会低于八百斤,甚至更多。

接下来由工作人员开始称量,最终结果出来之后,所有农民都陷入疯狂。

比他们预估的数字还要多,亩产竟然达到了九百三十斤。

差一点就一千斤了。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无比激动。

意味着五亩地,那就是接近五千斤的稻子。

一年三熟!

一万五千斤,算上减免税赋。

这怕是要过个肥年了。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啊。“

“是啊,九百多斤啊。”

“这怎么可能?”

“我的天呐啊。”

九百三十斤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何等的疯狂,往年累死累活一年还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才知道能不能填饱肚子,可如今只要撒上化肥,就能产量翻倍。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现在别说是填饱肚子,就是换些肉来吃都足够一家吃很久了。

他们可是挨过饿,直到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自然知道,亩产近千斤意味着什么。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填不饱肚子,按照现在的税收政策,他们终于有存粮了,许多人都开始盘算着加盖新房子,该给孩子娶媳妇了。

当林译收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也是一脸的震撼。

粮食关系到前线部队的士气,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前线士兵肯定会哗变的,吃不饱谁替你打仗呢。

“这个产量也实在是太高了吧。”林译对着寸云生说道。

“高么?”寸云生则显得很淡定。

“还不高么?一亩地的产量翻了一倍,足够养活更多的人。”林译深呼吸一口气说道。

闻言,寸云生则暗暗摇头,才九百多斤斤,比这更高的也不是没有,还有两千斤的。

这才哪到哪。

农科院那些人还在研究高产量的种子,不过一时半会怕是没有成果。

好在化肥这玩意简单啊。

炸药厂就能生产。

而且能快速见效。

这不!

试验的一个镇子,今年的产量就震惊所有人。

“还不够,我们的粮食产量还可以提升,化肥使用率也不是很高,很多农民还是靠传统的手段在耕种,那样效率太低,产量也低,而且极大的浪费劳动力。”

“另外,我们的荒地也太多了,需要派遣更多的人去开荒,这样我们的粮食就可以增产。”寸云生摇摇头说道。

“根据烦啦传回来的消息,豫省的难民怕是有几百万,咱们这点粮食看着多,实际上真不多。”

“战争时期,粮食就是硬通货,有时候能够换来更多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