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七十四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耕耘贞观 第七十四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七十四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李泰先与马周退出了太极殿,毕竟自己与马周都是被宣召过来的,事情办完自然就走了。

倒是一众大臣差不多干活干到晚饭左右,把手上事情处理得七七八八才离开。

而李承乾则是小心翼翼的跟着李纲离开,但眉宇之间的兴奋劲头,自然是龙飞凤舞。

这种把李泰狠狠压了一头的畅爽,这可是自己记忆以来就未曾有过胜利啊!

一想到当初哪怕自己只是拿走了青雀的甜点,第二天就被母亲叫去背书了,那见者伤心,闻者落泪的日子,一直到青雀李泰离开小学,到外面开府这才结束啊!

“老师,今日多谢你递过来的那份奏章,否则,怕又要看青雀出尽风头了!”

李承乾想到兴奋之处忍不住对李纲感谢。

显然,李承乾虽然足够聪明,却并没有那么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知道从什么奏章中找到能够帮助自己进行谏言的奏章。

但作为李承乾的老师,李纲却能帮助李承乾。

这一份奏章也是李纲发现后给李承乾所准备的,为得就是展现李承乾的能力。

因为李泰还只展现出了一般能臣的力量,但是果让李泰真弄出漕运缴税体系,那李泰的威望就更进一步,这能力基本上能横推绝大多数朝臣了,至少除了房玄龄谁也不敢说胜一筹。

出手让李泰的计划失败,李纲做不到。

因为李纲清楚,这时候看戴胄看着李泰的样子那眼睛都成了星星形状了。

毕竟能让民部增加税收的事,戴胄看着李泰那是喜欢的不得了,那肯定是要努力把这政策执行下来的。

如果是礼部还好,但民部的话,李纲还真就不搭边了,完全影响不到李泰。

所以李纲需要出手,来增加李承乾威望,让李承乾继续压制住李泰。

这次借助魏征与温彦博的争吵,让自己手中这份奏章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在魏征与温彦博间,李纲选择了温彦博,因为魏征在大唐体系中真就是孤家寡人。

魏征少年孤苦,青年投身李密,壮年投靠李建成,人到中年才抱上了李世民的大腿。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是李世民留在身边的一块标杆,能屹立朝堂靠得就是李世民信任。

但他自己又这么没自知之明,对李世民那是常常直谏,惹得李世民这么生气。

真把李世民当做好欺负的吗,他可是皇帝,如果要成为政治联盟什么的,魏征是真不行!

与之相反得是温彦博,出身太原温氏,自己与他家也算是世交,而且温彦博还有温大有和温大雅死后留下来的政治遗产,这一切都被温彦博所继承,所以温彦博自然值得拉拢。

这样既能争取温彦博几分情面,又能增加李承乾的威望可谓一石二鸟。

因为李承乾作为太子,第一次真正表态自己的政治立场,这面子纵然是皇帝也是要给的,

更不要说,李纲能够判断得出,李世民更在乎天可汗这样的虚名。

所以,当李承乾拿着这一份谏言去劝说李世民时,就是能一锤定音。

只不过,纵然是李纲也感叹李承乾的政治敏感性,在李泰出手后,在把这份奏章递上去。

既打压了李泰的威望,又显露了自己的手段,李纲看得非常满意,原本一石二鸟的计划,被完成了一石三鸟。

只是,李纲看着李泰胜不骄败不累的态度,却也再次感觉到了越王的可怕。

是的,李纲的出手可谓突然,但李泰却丝毫没有少年人那种意气用事。

在明白圣人做出决定后,马上灵活调整自身定位,前脚才要做别人老师,后脚就马上愿意做别人学生。

这种充满弹性的务实,丝毫不顾惜自己脸面的家伙,难道不可怕吗!

而李世民虽然并没当场答应下来,但李纲明白,李世民最终还是会答应下来。

毕竟李世民先一步已经拒绝了李泰的提议,现在李泰退而求其次主动让农业学府的弟子给突厥部落做学生了,李世民怎么可能会拒绝李泰。

“哎,只是我看不懂,越王到底想做什么啊!”李纲微微叹息。

“无论如何,他的提议失败了就是了!”李承乾听到了李纲的回答,不在乎道。

“太子,你可切勿小看了越王!”李纲道:

“除非有万全之把握,否则以不变应万变方是上道,若故意针对越王,反而徒惹人不快。”

“老师,那就只能看青雀得意不成!”李承乾听到李纲的话不由感到不甘心。

“您是太子,他是亲王,你且坐看风云起落,圣人终究更重视您的!”李纲宽心道。

“阿耶,更重视我吗!”李承乾听到这话,心中倒也腾升起几分温暖。

想到这里,李承乾倒对李纲更加恭敬了,道,“老师,我来扶您!”

大臣们从太极殿出来,见到李承乾搀扶着李纲行走,都不由感觉到李承乾孝心可嘉,仁慈聪敏,大唐到底是有个很是不错的继承者。

当然,在李承乾为榜样的故事中,李泰自然也就成为了被作为对比的背景板。

礼部以及读了儒家的四书五经的学子,更是有意无意的开始传唱起了李承乾的贤明来。

可以说,李承乾亲自去搀扶李纲,几乎在一眨眼时间成为儒林的尊师重道的美谈。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背景板的越王,自然受到了儒林的无情嘲讽。

“舆论的话语权被掌握,还真是不爽,但想祭出报纸这件杀器倒还远远不是时候。

这时候把报纸这种东西拿出来,以儒家对话语权的掌握力量,只要学会了报纸的样式,几乎能够瞬间把舆论权给夺回去。

所以想要办报纸,至少也要等到农业学府的第一批文科学生毕业才行。

否则手上单单是识字的人才,怕就不够用啊!”

李泰叹了一口气,看看才刚刚进入二月不久的天气,倒是期待着五月能够快点来。

今年以来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天灾**,自己也就只是想要平平安安的混到大丰收。

不得不说随着丰收时节的到来,今年粮价已经有几分摇摇欲坠了。

李泰与马周两人回到高陵,李泰看着马周道:“不日你将要离开高陵,可否有推荐之人暂时协助我掌管高陵?”

“自然是让楚客来打理!”马周开口道,“除了我跟淳风,楚客是最了解高陵之事的人。

现在我与淳风都不在高陵,能承担此重任者,唯有他而已!”

“嗯嗯!”李泰点头对马周嘱咐道,“我派遣数科一小队的人给你。

虽然也帮不了你什么大忙,但记录记录数据,绘制水纹地图,想来还是能做的!”

“谢越王!”马周不由感叹道,“可惜李淳风不在,否则若是他在的话,这种水纹考察之事,他最是擅长,想来定然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计划书来!”

“啊秋!”在津口的李淳风狠狠打了一个喷嚏,把身上棉袄紧了紧,春暖乍寒,真冷啊!

李淳风原本以为打完了战之后,自己便是能够顺利的跟着大军回去。

但陛下一声令下,让窦静需得完成汉人在幽州的安顿工作,而自己当初在越王手下一起安顿难民,也算是有经验之人,所以也就被窦静抓了壮丁,来协助窦静进行操作了。

食物的问题被李靖解决掉了,毕竟一场战争下去,原本应该至少打上半年的战争一个月就结束了,所以自然缴获了不少的粮食,更不要说窦静本身就是押送粮食的。

虽然李淳风做不到像李泰那样,控制住百姓的最基层的衣食住行形成钱币的内部循环。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粮食,让这些百姓乖乖干活,李淳风还是能够做到的。

而窦静把这批百姓分成两批人,一批他带着去开垦良田,一批交给李淳风去疏通河道。

毕竟当初冬天到来,多少影响到了运河的正常使用,现在手上有人力了自然要做好疏通。

但这批百姓跟当初自己从学府中随便挑出来的学子间的差距,让李淳风明显感受绝望。

当初很多用过的激励手段,在面对着一群不识字,没见识,浑浑噩噩干活只是为了一口饭吃的百姓面前,实在是用不起来。

不说别得,当初李淳风手下的学子,那都是叫李淳风老师的术科学子。

李泰更通过农业学府特地的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其中虽然也有不识字的徭役百姓,但徭役小队的头肯定是学员学子。

这让李淳风标注每天的工程量,每天的工程队伍竞速,奖励每天优秀工人都有了基础。

然后用李泰教授的手法能成功调度统百姓们的积极性去干活。

但现在的百姓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只能计算二十以内加减法,干起活来仿佛行尸走肉,吃起饭来好像猛虎出山,李淳风这时候深深的怀念着高陵,想念着自己的莘莘学子们。

以前一直认为他们实在太蠢了,在数学上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就是人跟狗的差距一样,

但现在看了这些麻木百姓,李淳风感觉自己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是很可爱的,至少沟通起来不费劲啊!

当然,这些百姓听话还是很听话的,因为李靖带着一支部队驻扎在了津口,这些百姓如果敢暴动的话,那李靖即刻便是让手下的人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来。

不过,这时候李靖也很无奈,因为自己的儿子进入到了叛逆期,来到了津口就不走了!

李世民让李靖护送百姓来幽州,就是要为当初的捕鱼计划继续做着铺垫工作。

而同时,李靖也要乘机开始训练水师,至少要搭建出一个框架出来。

而李靖与卫孝杰则商议水师训练,同时需要物色一个不错的将领长期训练。

这件事对做李靖亲卫的李德謇而言自然算不得秘密,所以李德謇果断向李靖自荐,

“我要留在津口,让我来训练水师!”

“你再说一次!”李靖没想到李德塞居然会向自己自荐!

李德謇道:“阿耶!我要留在这里,当我看到海时,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归宿!”

“别胡闹!”李靖看着李德謇道,“你在这里能做什么!跟我回长安!”

“阿耶,您自己说我如果统帅骑兵步兵,有成为如您这般的统帅吗!”

李德謇看着李靖,此刻却没半分退缩之色,李德謇知道自己这次退缩了就没机会了!

“……你的潜能是差了一点,但我用心培养,足以让你不落门楣!”李靖自信道。

“能比得过李都督吗,能比得过苏大兄吗,甚至能够比得上那李淳风吗!”李德謇道。

“李淳风他不懂指挥调度!”李靖脸色带着几分尴尬,但也回答了李德謇话语。

李德謇说道:“他精通术数,是唯一一个看了六镜花阵图,就懂得了六镜花变化的人。

所以阿耶有意无意与李淳风接触,想要把六镜花给传承下去,这我知道!”

“连你也都看出来了啊!”李靖不由感觉到几分唏嘘,道,“李绩有自己的道路,定方还需要打磨心思,想要学会六镜花少说十年,多则二十年,至于你……哎!”

李靖看了看儿子不由叹了一口气。

六镜花应该算自己摸索出来一种最适合当下唐军的军阵,但能将其掌握的人实在太少,自己的两个儿子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这就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底蕴,在没有超强计算能力下,入门基础是大军团指挥。

就算李淳凤不懂指挥调度,但他已经是自己遇到天赋最高人。

只要他愿意把六镜书传承下去,那自己这一辈子的心血,也不算是断了传承啊。

李德謇道,“您给的东西太强,我连背负的资格都没有啊!

所以,阿耶给我自由吧,至少海上水师现在还是一片虚无,一切规则都由我书写。

如果我能从无到有的走出一条道路,殊途同归下,也许我能窥视父亲留下的传承一二。”

李靖感叹道,“好吧,你的选择我不阻止你,我会去搭建水师的海上体系。

我下次来看你会来考核你的操作与指挥。

如果你考核不合格,那就交给别人,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将领。

至于你就给我滚回长安去,等我死了,把爵位传给你,应该够你混吃等死一辈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