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六十九章 高陵没有收入

耕耘贞观 第六十九章 高陵没有收入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六十九章 高陵没有收入

耕耘贞观

“第二件事情,便是乐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泰道,

“刘神威带着几名乐科学子,发现乐曲能够安抚人心,促进受伤的将士入眠。

所以以后乐科除向增加集体组织力的方向发展以外,还可以向着安抚人心的方向发展。

这点等神威回来你可以跟他好好商议,一起摸索出个方向来。”

“这好说!”听到李泰的话,吕才点头道,“我明白越王的意思了。”

吕才明白,李泰对音乐的理解更正常的音乐理解有几分不同。

对正常乐师来说,音乐追求得是陶冶情操,洗涤心灵之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但李泰对于音乐的追求更加的功利,希望音乐能够拥有更直接的作用。

不能说李泰做错了,只能说对音乐理念的不同。

不过李泰自身音乐造诣实在不行,所以吕才觉得还是答应下来比较好。

反正就算自己写的乐曲只要有百分之一能起到相应作用,那自己就不算在忽悠越王。

而以李泰的音乐造诣也是不可能听出乐理核心中那细微差别的。

说实话,吕才觉得李泰提出的礼乐与农业结合的方向是没错了。

只不过李泰所说的想要直接用音乐来增加产量,那实在太扯了。

自己尝试了一年,也就只保证不减产而已。

吕才感觉礼乐的真正用处是来规范农时,增加百姓耕种时的集体组织力。

但是,这种礼乐又跟现在均田制的制度有几分的冲突,毕竟以家庭为单位的劳作,这种增加集体组织力的乐曲,又体现不出作用来。

所以吕才有几分疑惑,便是想要先编撰一首二十四节气歌,能通过乐曲把每个节气的农活给编撰进去。

吕才隐约感觉这件事影响也许会很大,所以非常慎重。

就好像孙思邈编撰《千金翼方》一样,他们的才能能做到这件事,但他们的节操与谨慎,让他们不敢轻易的下手,一边修改一边写。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李泰对音乐有几分急功近利,所以吕才没告诉李泰而已。

“至于第三件事情……这倒是个需要长时间去执行的事!”李泰开口道。

“还请越王吩咐!”吕才听到这话,马上集中起精神来。

李泰对吕才反问道,“你已经完成了高陵百姓们的户籍了吧!”

吕才点头回答:“已经完成了大部分。

不过每年都有佃户力丁一类的人进入高陵,所以每年都有增加人口,需要不断去编辑。”

“没事!”李泰摆摆手,平静说道,“继续做就是了,我希望你注意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除了这些佃户力丁的迁入高陵以外,自然诞生的婴儿的数量和成活率,以及他们父母生育他们的年龄和基础情况也都登录下来。”

“越王,您的意思是?”吕才听到李泰的话,却有几分迷惑与不解。

“数据才是施政的基础,没有数据一切行政都是无根之萍!”李泰笑道,“等到今年秋收后,可以让学生们去熟悉这个,记得让他们穿上校服,也让魏旭保护好他们!”

“我明白,小麦收割后,便把这件事情安排起来!”吕才保证道。

李泰随着农业学府走上正轨,实际上很都事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好。

再加上吕才自身才能实际上并不差,所以李泰除了一些额外的布置需要与吕才商议,但就实事求是的工作下去,实际上并不需要李泰一一去叮嘱什么。

与吕才见过后,李泰便找上了马周。

因为已经到了年关,就算马周这个平时喜欢去青楼酒肆的家伙,此刻也乖乖坐在县衙内批阅文件,那真是勤劳啊!

“越王,您还记得您是高陵县令,您还记得回来啊!”马周看着李泰怨气满满道。

“我是高陵县令吗?”李泰心中默默出现这个念头,但马上就被抹掉了。

李泰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这不是你在嘛,你来批阅就好了。

我做规划,你来实施,早就说好了的!”

“是是是!”马周听到李泰把活全部都撇得干干净净的话,也是满满怨气。

但马周说道:“不过,高陵今年到底有多少人口,多少收入,多少税负你总要知道吧!”

“人口告诉我就好。”李泰挥挥手道,“至于今年收上来的税负,全部换成开元通宝!”

“你知道今年我们高陵有多少的收入吗?全换开元通宝!”马周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愕然。

“没多少吧?”李泰伸出手来算了一下,道,“高陵税收应该以租庸调为主。

因为今年不需要给朝廷交税,所以我把田税挪用了一下作为支付高陵徭役的部分费用。

要做账的话高陵完全能做成没有任何收入,因为高陵税收用于安抚受灾百姓去了。”

“……”马周看着李泰,见过无耻的,却没见到过这般无耻的。

马周翻了翻数据,不得不承认,用李泰的方法来计算税务,朝廷还真就收不上什么税收。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唐初除了租庸调制以外,并没有什么苛捐杂税。

学府、大商场、码头和煤炭产业,除非是涉及到了耕地,否则理论上根本就没办法收上来一个子,这就让人很头疼了。

尤其这件事,李泰丝毫没动用亲王特权,而是朝廷不知道应该怎么样进行收取费用。

马周说道:“越王,高陵这地方的重要性会随着长安发展会越发凸显出来的。

这里几乎算得上是整个关中的中心,就算是您,这块地方您也没办法独吞!”

马周非常清楚,如果这里还没有发展起来那就算了,没人会理会。

但发展起来了,那不说世家豪门,单是朝廷就不可能看着这处富得流油的聚宝盆一直被李泰捏在手中。

甚至马周用脚指头去想,都能马上想到合适的办法。

等到李泰三年后直接调任,到时候李泰不再掌管高陵,哪怕李泰还有牵制手段,但这高陵谁说了算那就不一定了。

到时候,李泰若再不交码头,那李泰自身也许没危险,但权利绝对会被侵蚀。

毕竟时间越久,太子越大,那群臣就越会压制越王。

别看现在的李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只要太子还在,那朝中就天然有一股忠于李承乾的势力,尤其这股势力的头还是李世民,所以李泰如果不交出码头到时候肯定会被打压的。

“宾王,我知道你的意思!”李泰对马周点头道,“但码头现在是越王府名下的产业。

所以怎么样向码头收税,不应该我提出来,而是你与楚客,不论谁提出来都好。

建立一个新的税种,不仅是收这个码头的税,更是要收天下航运的税务!”

马周听到李泰的话愣了愣,却是没想到李泰会从码头这里这般衍生开来。

而李泰继续道:“朝廷不是世家也不是豪门。

不是见到什么东西火了,能赚钱了,就去参与股份,然后自己偷自己的利益。

这何其可笑!

我成为高陵县令的第一年是在创造财富,那随着这条财富渠道稳定,很多人自然想来这条财富渠道上分一杯羹,所以接下来要做得就是分配财富,这是朝廷的事情也是朝廷的责任。

而对我来说,这个时候想要分一杯羹的人是谁,是君临天下俯视众生的圣人,还是垂涎三尺的世家豪门,前者未必在意,后者未必有能力。

真正让我难以抵挡的是朝廷体制,而能够对付朝廷体制的,也就只是朝廷体系而已。

至于世家豪门在我李泰眼里又算什么!

我就是天下第一豪门,更是天下第一世家!

只要我老老实实做事,没惹得阿耶失望,只要阿耶活着,那些世家豪门不过只是笑话!”

马周听着李泰的分析,倒是默默闭上了嘴,说实话,原本马周是想要劝李泰把五家七望或者世家大臣拉拢进来,那就算李泰离开,通过攻守同盟也也依旧能够控制高陵。

毕竟以李泰现在的姿态,在马周看来夺嫡是肯定的。

而自己一步一步几乎都是从越王府出来的,那自己除非提前死了,否则肯定是越王一派。

现在听到越王的话语,马周清楚,李泰的着眼比自己还要来得大!

“也许只有皇家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如越王这般格局非凡之人啊!”马周不由感叹。

马周对李泰道,“那越王,您是什么意思?”

李泰继续道:“为政之道,首在立法以典民,朝廷应该取得光明正大,用得坦坦荡荡。

首先以朝廷现在的官吏数量,根本管理不到下面,所以对人税收应该对大不对小!

比如说这码头现在在越王府名下,那就应该直接找我收税收!

其次,朝廷对于收取航运有个具体标准,或是按照体积,或是按照重量,需得统一。

不过各地尺寸多少有点细微差别,不容易统一计量,我顺路也就向朝廷推荐一下高陵的计量单位,然后根据这个固定的体积或者重量来收取费用把航运费用统一。

我觉得可以收少一点,但靠岸一次收取一笔,这样也方便进行管理。

当然官府也可以修建仓储,供给来往的船只储蓄货物,到时候收取仓储费用,时间久了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也是收取费用的依据。

总之,朝廷不是要巧立名目,逼得航运船只只有投靠世家免税才能过活,而是需要朝廷收税之后需得建立起完善的体系保护升斗小民的利益,又能从百姓身上获取税收。”

“越王见识非常,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语松了一口气。

而李泰笑着摸摸鼻子,道:“想法归想法,但具体的事情,还是要你来做。

朝廷提取合理的航运税,我这亲王交了税,那天下航运税收工作才能方便铺开来。”

“周谢越王心怀天下,明晰大义!”马周对李泰鞠躬道。

“大唐兴盛,便是我李泰兴盛!大唐之幸,便是我李泰之幸!”李泰自豪道,

“好好把这件事情办好,若能把这笔税款给收上来,以后民部应当有你一个位子!”

“周感谢越王吉言!”马周对李泰感谢道。

李泰对马周继续说道,“等到这税收的事落幕,你把手上煤炭产业与孔雀交割。

以后你就专心为官,把这条路走好走稳!

从我府邸出身肯定会影响你,我所能做得就是让你在这朝廷中因我影响能少一点。”

“周明白,但我能登天子之堂全因越王之荐,我又岂能避之。”

马周对李泰自信说,不过很快话锋一转,说道,

“如同越王所说,随着煤炭产业越来越大,也的确需要找个人打理,孔雀的确合适。”

既然李泰说要把这东西交给孔雀,那就交给孔雀好了,对于这点马周并不在意。

因为哪怕随着煤炭产业开始变得越来越是庞大,但煤炭给李泰直接赚取到的利润并不高。

甚至单单比较起直接赚到的利润,甚至连羽绒服都比不过,就更不要说码头了。

相对来说,李泰弄出来的产业,学府是个只进不出的貔貅,反正没人兴趣动这个。

养殖场是李世民亲自赐予的下蛋金鸡,谁也不敢动。

大商场和煤矿虽然赚钱,但对比起日进斗金的码头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都是辛苦钱。

但码头却沟通了横穿整个关中的渭水,只要不是冰封期,那就是非常惹人眼。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算李泰想要隐瞒也隐瞒不下来。

就好像李泰如果做假账也能够把码头的账目做成负得,但真当别人是瞎子吗!

看着进进出出的船只难道看不出来这里的财富不成,所以这地方做假账没意义。

所以这里必须要分出去,到时候朝廷拿一部分去,其他世家豪门纵然眼红,但也没什么太大办法。

毕竟这是李泰一手打造出来的。

李泰不是升斗小民,而是李世民的次嫡子,仅凭借这个身份就越王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所以除了李世民与朝廷本身,李泰没必要跟其他人分享这个码头的利益。

但李泰能把这码头变成一张王牌,跟其他势力合作,毕竟占了高陵这一处地方,借助渭水,李泰能够轻易的盘活整个关中经济,能从经济上影响整个关中的政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