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五百三十四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

耕耘贞观 第五百三十四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五百三十四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

在高延寿成为安东都护府的安东校尉安后,整个大唐对高句丽讨伐也逐渐进入到收尾。

首先就是高句丽的对大唐的抵触心思弱了很多。

尤其当大唐开始放出,绝大多数的高句丽贵族都会被送到长安,只有少部分高句丽贵族会留下来时,这些高句丽贵族甚至没多少明显的抵抗意思,而是一个个开始主动的找门路,希望自己也能留下来。

当然,对于高延寿这些人就更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毕竟谁都知道高延寿肯定算是成功上岸了,是属于留在高句丽的一份子。

这就说明大唐并不是想要把所有的高句丽人全部都弄到长安去,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延寿就是大唐的标杆,更是大唐展现的出来的诚意。

但现在的他成为高句丽羡慕的标杆,那么将来就会成为离开者记恨的对象。

对很多高句丽的士卒来说,也们也想继续的留在高句丽,也不想要去长安啊。

人离乡贱这种事,高句丽人终归是明白的,他们很清楚自己继续在高句丽待着,那就是高句丽的土皇帝,不就是换了一个主人,给谁当狗不是当。

现在给大唐当狗,那自己更威武了。

而他们要得就是想办法留下来,除了李世民找不上,杜如晦,李世绩,李道宗……甚至就算是李泰也都被人找上来了。

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找上李泰,李泰便先一步的带着亲信离开平壤城,去考察环境了。

“魏王,虽然这雪已停了,但也不用亲自往这边跑一趟吧!”

范越风不由紧了紧围巾,略带着几分坦然道,“不就是继续布置集村并寨的地点嘛,交给臣来也就是了!”

“雪后初晴,出来看看而已!”李泰从容的挥挥手道,

“接下来需要你来寻龙点穴,来布置这些集村并寨的地点。

这些选址相互间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但同时不能太远,需要有一定耕地,但又不能足以满足5000人的粮食需求。

而且如果可以,最好给营地能寻找个合适的港口,能让他们以后建立船坞之用。”

“魏王,既然所在的耕地不够5000人的粮食需求,那为什么还要建立五千人规模的营寨让百姓生存呢,让百姓的数量少一点不好吗?!”范越风不由感叹。

“可仪,你这就不懂了!”王真儒感慨道,“百姓不能吃太饱的,吃太饱那就对干活没兴趣了。

魏王设置这数目的耕田,就是为了让百姓不至于饿死,但想要活得好,那要么从事捕鱼业,要么去海边晒盐,或者给我做徭役。

总之,单纯只种田是没出息的。”

“不错哦,居然都懂得抢答了!”李泰听到了王真儒的话不由称赞道。

“不过跟魏王您的时间久了,所以对需要干什么事有几分心得而已!”王真儒倒从容的笑了笑,脸上又略带着几分感慨,

“而且等可仪把这地方堪舆完毕,接下来干活的,怕又是我啊!”

“其实,交给淳风来干,也不是不行的!”李泰说着目光不由看向李淳风。

“魏王,我可是在幽州待了十多年了,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调回长安,您可就放我一马!”

李淳风看着李泰连忙摆摆手,表示这个饼自己可不吃啊!

李泰看见李淳风的样子,无奈叹一口气道,“好吧,好吧!只能真儒你留下了!”

“我留下来倒不要紧,毕竟不是在这边修路,就是回去修丝绸之路。”王真儒倒对李泰道,“但臣并不知道魏王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怕将来行动起来会有差池。”

“简单的说是以一个百年计划,你要在这里耗上数年光阴,应该能完成第一步了!”李泰带着几分的唏嘘,对着王真儒说道。

“……”王真儒看了看周围白茫茫的一片,略带着几分坦然道,“还请魏王直言。”

“第一步,就是绕着整个渤海,从天津到大行城修建一条至少足以让八辆马车并排而行的海岸公路。

这不需要是驰道,这一条道路的唯一要求就是耐用和平稳,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

李泰看着王真儒倒是不由开口问道。

“如果只是主干道的建设,那倒相对比较简单,再加上魏王您集村并寨,让这些高句丽百姓向着徭役培养,我觉得一两年的时间应该就能把这一条道路给修建起来。”

王真儒开启了自己的精神天赋,很快便得出了一个简单结论。

“一两年的时间吗,倒比预想的要快一些!”李泰听到这答桉却有几分意外。

而王真儒解释道,“有了今年修建栈道的经验,集村并寨的百姓们基本上都成了熟手。

再加上今年的栈道虽然今年用后就要淘汰,但修补修补明年顶着用一用倒没什么问题。

而有了这条道路,那不论是人员的运输,还是物资的周转都会方便很多。

而且更重要得是,现在百姓们的粮食还是靠着幽州那边的积蓄进行供应。

他们手上可没什么积蓄,少干一天活,就会饿一天的肚子,所以他们还是会干活的!”

带着徭役干了这么多的活,王真儒已经渐渐的明白,那种有田有地的农民工有时使用起来还不如几乎无钱无产的普通徭役好用。

因为那些农民工感觉不划算,便会主动闹起来,嚷嚷着自己还不如回去种地算了。

但这些没产没业的普通徭役不一样,虽然官方会提供他们吃住,甚至还有统一的服饰,但他们中有很多拿到了钱后,直接便去当地消费了。

比如说逛窑子,比如说听戏曲,比如赌球,尤其找到相好的后,那花钱可就真的如同流水,完全存不住钱财。

至于钱花完了怎么办,那就继续回到了营地里面待着。

毕竟只要继续干活,官方就会给口饭吃,到了下个月的月中左右,差不多就会发钱了。

而在这样的风气后,说实话那些真正存得下钱的徭役还真不多。

这些能在这样的风气中,还能把钱财存下来的人,都会让王真儒多打量几眼,把这些人给记住,磨砺个三四年,这些人就会陆陆续续提拔起来。

因为这些人意志很强,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随波逐流,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些人有恒心。

王真儒很喜欢这些有恒心的人,而他们手中的财富积蓄了三四年,基本上也算是有了一笔不菲的积蓄,相对来说提拔他们到重要的管理岗位上,自己能更加放心。

与之相比,像那些基本上月光,甚至周光的人,虽然看起来花钱豪爽,但他们的手中留不住钱。

而只要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钱财若留到他们的手上,他们对这笔钱财动手的可能性,比其他那些手上有财富的人概率要更大,毕竟他们的意志也更容易动摇。

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两件事就是存钱跟减肥,存钱需要抵制诱惑,而减肥需要克服痛苦。

这个世道能做到一点,少说也是百里挑一,若都能做到定然是人中龙凤。

因为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太违反人性了,这让所有尝试的人都感觉到绝望啊。

“这条沿着渤海的通道很重要,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把整个渤海湾都修建一条宽敞道路,不过现在来说且先放一放,等到你做完下一步了再说吧!”李泰道。

“还请魏王吩咐!”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对李泰恭敬回答。

而李泰的目光落到范越风的身上道,“接下来需要修剪一条连接辽水与难水的运河,为将来开发东北更深入的区域做准备。”

“这里面有金子吗?居然值得挖掘一条运河?!”范越风倒有几分好奇道。

“是能够种植五石粮食的特殊土地。”李泰唏嘘道。

“五石?!”范越风听到这一句话,不由勐然深呼吸了一口,简直让自己难以置信。

而李泰则是把目光看向王真儒道,“不过那土地实在是太北边了,而东北这边的土地你们也都见到了,不是泥沼,就是沼泽,而到了冬天又会变为各种厚实的冻土。

在这里修建道路是不现实的,还是想办法挖掘运河吧!”

“臣明白了!”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郑重的点点头,他已经明白了自己这一行动的意义。

或者说,自己的第一个工程也不过只是为了给整个运河做铺垫而已。

如果整个渤海沿岸没办法稍微兴盛一些,那自己直接去挖掘这一条运河,一路上运输的物资消耗,怕是都能够再挖掘这么一条运河了。

而李泰的调度物资的能力就算再强,也不可能这样白白浪费物资的。

所以,在大唐收复辽土地时,李泰就在谋划着用高句丽百姓去兴修这条运河了。

而把高句丽百姓想办法迁徙到了渤海一线,就是为了做好修运河的铺垫。

随着大唐击败高句丽,不但自己修建这条运河的最大干扰着没有了,更重要得是高句丽的百姓能够填补到这一个工程中,而不是需要自己想办法从中原去调度百姓过来。

如果是从中原调度百姓过来,对中原造成的动荡什么的都先不要提,最重要得是任何百姓的迁移都是很容易造成人口折损的。

水土不服这四个字在现代也就只是吃了药在酒店里面躺上几天就好了,但在古代,那就不是躺床上,而是直接躺尸了。

现在因为战争,大唐作为战胜国对高句丽的无情掠夺,完全能驱使高句丽的百姓在渤海湾生活,同时也为将来建设运河提供足够的基础人口。

任何事都需要考虑成本的,哪怕大唐知道这一片土地只要开发出来,那以后说不定能够成为大唐的不说万世之基,但让大唐安稳个百年绝对没问题。

但即使知道黑土地的价值,如果距离实在太远,那也就只能放弃了。

像现在,哪怕李泰把这消息告诉了那些世家,愿意主动过来跟投修建这条运河的也未必有多少。

因为道理很简单,不是运河修通世家就能够获利的,甚至为了维护运河还要倒贴钱进去。

毕竟东北的人口实在太少了,想要发展起来,就算是运河打通了怕也至少需要五到十年。

所以对世家来说,等到运河打通,自己再去投资幽州东北那片土地完全是来得及。

不像中原腹地,李泰说修建驰道,世家都踊跃参加。

因为这里只要把驰道修建起来那就一定能赚钱,每一条驰道那就是印钞机,所以世家踊跃得很。

说实话,这种事奥现代也一样的,很多基础设施就是需要政府去投资,才有可能实现技术零到一的突破。

因为这一步看起来简单,但谁也不知道这里面需要多少的钱跟资源,以及后续的维护。

但后面的一到一百,则是会交给民营企业来解决。

因为对于政府来说,他们弄出这个东西只是为了自己需要的时候不会被别人卡脖子。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玉anapp.

但对民营企业来说却是不一样的,他们想要活下来,需要找这一项技术的商用化,他们需要得是赚钱,让技术拥有商用价值。

另外,从这里也就衍生出了技术人员价值的问题,真正能够给技术人员高薪酬的是私营企业,而不是国家。

国家能够给与技术人员全方位的保障,调度的资源也丰富得令私人企业的技术人员项目,甚至给某些顶尖的技术人员定制老婆都可以,但想要给所有技术人员很高的工资,基本是不现实的。

因为对国家来说,他跟其他的公职人员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国家可以给一切保障,但国家不会让你为了让你能赚钱而在这里工作。

真正能提升科技人员薪酬的只有企业,因为企业是营利为目的组织,而技术优势能够让他们保持市场优势,甚至垄断的地位,所以他们愿意给工程师高工资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

李泰转过头看着范越风道,“这条运河的地势便是交给你来勘测了!”

“还请魏王放心放心!”范越风对李泰又问道,“可有什么细节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