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四百七十二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

耕耘贞观 第四百七十二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四百七十二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

吐蕃在势如破竹的发展,且不说他们的改革到底有没有用,但有戒日王朝的资源能让他们吸取,至少在时间上足够一批拥护改革的改革派成长。阑

而一旦能让一批改革派成长并手握兵权,拥有跟守旧派抗衡的实力,那基本上就算不能把改革向着深度推动,基本上保住改革果实也足够了。

因为隔了一个青藏高原,大唐并不清楚吐蕃的情况。

王玄策也守着西海郡的一亩三分地,并没要继续进攻青藏高原深处的意思。

毕竟这时代的天气变暖,到底刚开始,现在的吐蕃对王玄策来说,与其去劫掠他们,自己稳稳当当把西海郡的畜牧业给发展起来才是最稳妥的。

不得不提的是,这时代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天气逐渐变暖。

这种全球变暖对低温地区带来的温度改善会更加显着,比如西海郡平均温度比现在大概有1c到2c左右,这所带来丰富融雪水与雨水足以让青海土地成为放牧业的天堂。

所以王玄策弄出来的这养殖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侯君集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因为谋逆被处决后,原本他们手上的股份份额,自然也就被其他股东分掉了。阑

李泰表示自己拿四层,其他曾经参加了战争的将领拿三层,另外三层就给王玄策做辛苦费了。

所以最近的王玄策在青藏高原上还是过得很幸福的。

最重要得是,他倒有些期待魏王能够快点登上太子位子,甚至圣人的位置了。

那自己至少成为兵部尚书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就好像李世绩上位历史一样,在边关驻守多年,然后直接出将入相成为兵部尚书,然后打一场战争,稳固了现在的位置。

一想到这里,王玄策更感恩魏王了。

想一想当初自己在推行草种计划受到的打压,也就魏王慧眼识才,不以自己地位低微,而是认为自己非常有能力的几次委以重任。

想到这里,王玄策默默觉得自己还是拿两层差不多了,多出来的一层就送给魏王好了。阑

李泰自然不知道王玄策的心思,就算知道了,这些马匹也是挑选出优秀的送到宫里再说。

单纯的货物对李泰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但需要的礼数到底还是要做到的。

而最近一段时间,李泰倒也慢慢的闲了下来,随着把长安到洛阳这条驰道的框架搭建完。

以王真儒与范越风为主,搭建起了全权负责的执行的施工框架,彷照当初在河南道中的施工节奏,开始进行稳步推进工程,这距离倒也不算远也就三百多公里。

一般上来说八百里加急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够到了。

不过自己修建的驰道主要是为了运输货物,所以,李泰准备在这驰道里面修建三处大型的驰道休息驿站,以及设置四处小型的休息驿站。

也就是说,如果是赶路不惜马力的话,那日行百里也能有休息的地方,如果是正常运输货物,从洛阳到长安最多也就走一周的时间,也能到了。阑

当然,你要是真拼命,一日三百里,路上只换马匹不换人也是能够做到。

毕修这道路修建是为了勾连长安到洛阳,让囤积在洛阳的粮食,能在一周时间,就源源不断的运输到长安。

甚至在某些极端时,长安军队也能在一个月之内时间直接到达幽州。

毕竟一周时间到达洛阳,然后换船之后,直接北上幽州,而且北上主要时间是在船舱里。

所以战士们的体力也都能够很大的保存下来,足以应对北方危机。

不过,这条道路连接了洛阳到长安,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是繁华的地段。

那些没加入丝绸之路计划的世家后悔得直跳脚,丝绸之路成不成功鬼知道。阑

但从长安到洛阳的这一条驰道兴建起来,哪怕只是在这里面占一个驿站收取过路费,那也是收钱收到手软啊!

不用说,为了这七个驿站,那些十个世家,还是需要不断的扯皮与交易。

不过最终还是大魔王房玄龄登场了,表示这一条路太过关键,不可能归属任何世家。

你们谁要是拿着能够睡得安稳,那么你们就拿着。

毕竟房玄龄是见到过驰道,以及水渠流通之后,这些关键节点所带来的丰厚利益。

魏王冲着太子的位置去,为了拉拢世家无所谓具体收入,但房玄龄要秉着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反正这摇钱树不可能给你们这些世家拿走,哪怕你们投资了钱都不行!

面对房大魔王的坚持,哪怕这些世家就底蕴来说真不怕房玄龄,但他们也都知道房玄龄代表得是朝廷的意思。阑

他们能怎么办,应该让步的地方还是只能够选择让步的。

李泰便出面,把这些据点的房子租用给这些世家,让他们来经营这些产业。

不过,官方还是会在这些据点设置驿站,普通公务员能在驿站里面享受到公务员的待遇。

至于那些商人,他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家世家店铺,做好被宰的姿态进去休息。

当然,这些商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多准备一些食物和马匹,直接日夜兼行走完这驰道。

总而言之,能走这驰道的总归不会是平民百姓,甚至连寒门都未必有资格走。

对李泰来说,这驰道建立起来主要也就是三重目的。阑

一是为了促进长安与洛阳的链接,形成长安到洛阳的经济特区,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第二就是为了更进一步推行自己的度量衡的标准化了。

当初为了自己的米,千米,克,千克之类的单位能够顺利的推行开来,指望朝廷强行推行是不现实的。

但有了渭水,有了运河,有了海上舰队,现在随着这驰道把洛阳到长安勾连起来,那么理论上来说,从高句丽装箱的人参,在高句丽的港口按照标准装箱后,运输到幽州天津,在天津直接放入运河,顺流而下直到洛阳,现在等到驰道彻底的建立,那人参就能直达长安。

到了长安后,那些已经统一了尺寸的运输货车,更是能把这些人参马上运输到了库房,然后在第二天就摆上了医舍的货架上。

这一整条的航运线路上,整条的航运体系可谓是畅通无助。

对每次停靠港口,都会收取过路的赋税,所以理论上对商人来说,港口停留越少越好。阑

而这样就让高句丽到长安的物资转化效率,在理论上能够到达一个月之内就能够到达。

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比如说,港口徭役也会检查里面有没有什么违禁物品,停靠个半天一天,比如说检查有没有什么违禁品。

没有出事倒是好说,出事了,所有停靠过的港口驿站里面的衙役肯定都会被处理,至于官员那更是严重的渎职。

度量衡统一了,那么税收就会方便太多了。

不过,李泰所看重的还是第三条,那就是隐性的向着富贵人群征税。

是的,这世界上对于任何政权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向富人征税,同时富人不但不会反对还会拥护。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往往就是统治阶级。阑

毕竟说到底,哪怕你知道底层百姓好欺负,但他们身上的油水真太少了。

就算他们祖祖辈辈为了一块田地给你做佃户,但你又能够从他们原本就不多的身上榨出多少油水。

哪怕现代,其实看纳税标准就能看得出来,那些收不到税收标准的人,基本上就没任何被榨取油水的价值。

或者说他们手上微薄的工资,能够让自己活下来就需要用尽全力了。

结果,就算政府体量他们,但资本不放过啊。

各种贷款就恨不得让这些人子子孙孙贷下去,从而让百姓用有限的生命去长期供养资本的无序增值,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不会让人感觉压抑。

所以李泰修建驰道,是隐性向这些世家或者豪商收取费用。阑

自己弄出了期货市场,也同样弄出了印花税,这种朝廷担保的费用,来向富人收税。

不过接下来,就是等着田长耕从西域以西回来了,等到他回来,那自己便能顺势推出股票市场。

额,原则上是为了给所有人一个入股机会,如果商品在西域以西出了事,至少损失所有人一起承担,至于朝廷也就少少的收取一点印花税而已。

至于什么人想借助股市或者期货市场,掀起腥风血雨什么的,李泰在一边看戏也就是了。

因为股票市场上埋葬的很少会是那种连税收标准都到达不了人。

或者说,那些人就算是把钱真丢到了这些市场,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股灾,只要别是借钱炒股的,基本上心态都稳得很。

毕竟也就是自己再搬砖一个月的钱,就当这一个月白干了而已。阑

至于个人的选择怎么样,李泰并不在乎。

但有了股市这种东西,对李泰来说至少多了一个蓄水池。

自己以后印钱也不需要这么扣扣搜搜的,甚至某些时候可以有意推动刺破股市神化的破灭,从而洗劫中产财富。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是有时候这也是一种隐秘消灭多发钱款的方式。

只是有时候只是一次小波动,有的时候说不定就是大海啸了。

李泰细细数着自己手上的工具,倒也清楚这一种金融游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因为没有人是蠢货,吃了一次亏之后,他们不跟你继续玩也就是了。阑

而地主阶级别得不强,靠着土地在手,复活的能力还是很强悍的。

“世家的根基是学识与土地,而不是财富,对于他们来说财富够用也就好了!”

李泰不由按按自己的脑袋,知道这种收割财富的手段不可能常用。

顶多就是第一次时有清洗效果,再到后面活下来的家伙怕会逐渐形成马太效应。

“学识这种东西通过农业学府,通过加强基层的教育,甚至科举制度迟早也会挤压世家的上升渠道。

但世家手中的土地问题不解决,那么迟早大唐还是会因为土地问题弄出事的!”

李泰思索着却是把目光放到了东北的那一片土地上。阑

“看起来,需要解决高句丽问题了,在我的计划版图上,不需要它的存在!”

李泰的心中默默给高句丽打了一个叉叉,倒马上让人开始收集起了高句丽的消息。

不得不说,因为杀了国君,又杀了大臣的渊盖苏文,见到大唐好像没有要动手的意思,所以胆子开始打起来了。

这时候,百济因新罗曾夺取它的四十多座城,与高句丽连兵阻绝新罗通唐的道路,新罗派使向唐求援。

而李世民便派遣相里玄奖去高句丽,告戒高句丽停止进攻新罗,否则将来必将出兵讨伐,进行非常严厉的口头警告。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今年李承乾造反,军中一大堆跟侯君集有关系的人需要清理,李世民已经选择要带兵上去讨伐高句丽了,但现在先忍一忍吧。

不过用脚指头都能够想得出来,渊盖苏文会听李世民的话才怪。阑

然而李泰也不指望渊盖苏文会听,这次的使者是给朝廷上的人看的。

毕竟对李世民来说,讨伐高句丽最大的阻力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朝廷里面啊!

那时候,唐军军事上的整编也都完成的七七八八,最重要得是自己师出有名了。

对李世民来说,现在心中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心愿,那就是要灭掉高句丽,真正完成华夏版图从汉朝之后的统一,更是证明大唐比隋朝更优秀的直接证据。

所以就算魏征还活着,怕也绝对不会阻止不了李世民想要去讨伐高句丽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执念。

而今年既然讨伐不了高句丽,那就先遛一遛薛延陀出出气吧。

因为契必何力被抓,李世民先命令崔敦礼持节告诉薛延陀,将以新兴公主嫁给薛延陀可汗,而换回契必何力。阑

契必何力回来后,被拜为右骁卫大将军。

接着,薛延陀派他的侄子突利设来唐下聘,献马五千匹,牛、橐驼一万头、羊十万口。

但被救回来的契必何力极言不应与薛延陀联姻,甚至只要答应契必何力表示还不如让自己死在东突厥算了。

所以李世民无奈,让真珠可汗去灵州姻亲,而薛延陀的可汗自然是到期不来。

同时在使者来往的期间,这些牛羊因为路上无人照顾,自然死了不少,甚至还有瘟疫。

李世民就说,你聘礼没有送到,其他部落会轻视大唐,所以拒绝了薛延陀。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整个草原都知道大唐不爽薛延陀,否定了称霸草原的政治基础之一。阑

更不要说这个过程之中薛延陀的牛羊受到了不少损伤,国力大损,可以说周围的部落,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