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四十二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

耕耘贞观 第四十二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四十二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

杜如晦有些不甘心的再翻了翻这些会议纪要,多少想要从中寻找到几分端倪。

但这上面虽然记录着干这些事情需要征召多少的百姓,需要花费多少的物资,但钱财的拨付最终都到了“交给越王”解决,然后就停住了。

因为李泰真拿出了物资,但按照道理来说,李泰要是卖了这么多的物资,那他怕是要把他的养鸡场跟煤炭场都给卖了才够。

“越王……越王真是慷慨解囊,体恤百姓啊!”杜如晦实在看不出个所以只能赞美道。

只是杜如晦略带着几分好奇的问道,

“越王能否告诉臣,您到底在这里花费了多少钱?二十万贯,还是三十万贯?”

“这个钱……”李泰摸摸脑袋,面对着杜如晦笑而不语。

因为李泰也是没有反应过来,在这个时代干基建居然要钱?

基本上来说,基建这种东西最耗钱的就是三部分顶尖设备,基础材料以及人力支出。

别看我们笑话外国基建落后,但实际上只要发达国家,那基本上都有过基建狂魔的时代。

只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赶不上人工成本上涨,尤其主要经济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后,基建这种项工作回笼资金周期较漫长的项目,自然不会受资本主义国家所喜欢。

当然如果他们政府愿意补贴的话,还是能进行基建的,只不过懒惯了的工人让他们动起来,那就相当不容易了。

不过,这种事情对李泰来说算个屁,基础材料是高陵河边挖过来的,人力成本除了那支组建起来的徭役队伍需要支付工资,其他百姓那都是冲着一天两顿饭来的。

可以说最应该支付大比的材料费用与人工费用,就这被压缩到了极致。

至于顶尖设备,李泰也让留了杜楚客留了一支小队跟着李淳风,就让这支墨科小队去想办法研究一些能够增加效率节省力量的设备,只要研究出来,那就能马上来尝试效果。

而李淳风自身又是喜欢数学的家伙,研究起器具来更讲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怎么样切割更加精准,至少研究出厘米跟克后,这家伙对数据有种强迫症似的精准追求。

所以这支墨家小队在李淳风这里干得基本上是创造类的活,专门让他们负责研究设备。

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才痛苦啊,不过李淳风还是很贴心的安排了花楼女子给他们加油!

至少就现在来说,这效果看起来还可以。

所以不论是水渠工程,还是现在在修建的道路工程,李泰表示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

在封建时代你居然跟我谈钱,这是侮辱我这个改革开放后成长的华夏接班人啊!

好吧,李泰还是给钱的,那就是李泰看着一些百姓怀着混两顿的想法在磨洋工后。

好不容易做次资本家的李泰怎么容忍得了这些人得过且过,那自己怎么实现财富增值。

所以李泰马上修改了规定,搬砖到一定的数量能够开放两碗饭,这之后如果还能搬砖,那李泰便是给他们计件,然后支付开元通宝。

因为是日结的,干多少给多少,马上这些人们就开始积极起来。

李泰也就在隔壁开了一个凉茶店铺,半斤一文钱,甚至可以装葫芦。

很多农民干得累了,直接就消费一文钱,让这些百姓干得舒服,自己也能回收货币。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时代的百姓可没出去旅游的条件,虽然赚到了钱,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他们不花钱,而他们只要花钱,那就只有去大商铺买!

而只要消费,那这些钱就流动了起来,对坐地户李泰来说,就肯定不亏了!

另外值得一提,偶尔李泰会用煤票的形式来替代他们的工资。

他们用这煤票去大商铺里面换蜂窝煤,那他们就会享受到九折优惠,对百姓来说能省一分也是一分啊!

所以,等到他们需要蜂窝煤时,有时候会选择要蜂窝煤的煤票,而不是开元通宝。

因为蜂窝煤自己从煤炭工到生产线,以及到最终销售端自己全部都掌握了。

其中到底价值几何李泰肯定明白,市场价九折对李泰来说,也就小赚了一点点而已。

不过,这件事对李泰来说,最重要得是省下了一部分开元通宝的流通,让这些百姓接受了票这种形式的等价货币。

但李泰知道,自己能够掌控的也就只是蜂窝煤而已。

“可惜蜂窝煤的产量还是不够大,成本应该要想办法进一步的平摊,而且我手上也没有那种顶尖的煤矿,对百姓的吸引力不够高。

否则若能够把柴的地位改成炭,我怕是敢以炭本位去发货币了!

现在,也就只是这么小打小闹一下而已。”李泰对自己的能力很惋惜。

简单的说,李泰想要得是把整个高陵县变成当初七八十年代的某些国营企业。

只要国营企业发展的好,那厂内员工从出生到入土,基本上都依附整个国营企业而存在。

在这过程中,往往能用记账的形式来替代货币交易,最后只要能拿得出物资来,那这模式就能持续下去。

这种模式用来积累初步的资本积累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要是真一直这么干下去,一样会走上当初国营企业老路的,所以只能算过渡而已。

至于现在,李泰看着杜如晦的询问,倒如实说道,“郑凤炽帮了不少忙!”

“又是郑凤炽?”李世民听到这话摸了摸下巴,总感觉这郑凤炽是不是太积极了!

杜如晦眼睛眯了眯,原本以为郑凤炽在太上皇之后会消停一下,但没想到,郑凤炽这又是给李泰身边塞女人,又是给李泰赠送这么一大笔的资源,这是准备下重注?!

如果郑凤炽知道了杜如晦的话,怕是会忍不住的大喊冤枉。

他也许有跟李泰搞好关系的意思,但自己可没真要对李泰下重注。

毕竟说到底,他现在还只是商人,不是世家啊!

这种事情是商人该参与的吗,一不小心那就是要株连九族的啊!

郑凤炽除了塞自己孙女到李泰身边外,郑凤炽与李泰更多的是纯洁的金钱交易。

李泰把羽绒服三年的代理权全部交给郑凤炽,让郑凤炽自己去经营去贩卖。

说实话,郑凤炽自己私下里也搞过羽绒服,那种驱除油脂异味的方法倒是其次,真正问题是成本。

郑凤炽自己去买了鸭子,结果发现羽绒服能用得毛绒一只鸭子生产不了多少,为了这羽绒服的材料,自己还要搞鸭厂,等到鸭厂搞定了,又必须要有孵蛋技术,否则鸭子的产量上不去,无法形成规模,等到自己弄到了孵蛋技术,煤炭成本与饲料成本又压着自己。

总而言之郑凤炽弄了一圈,发现自己弄出来的味道羽绒服,结果成本都比李泰给自己的脱脂脱味羽绒服的价格更高,这让郑凤炽彻底失去自产自销的想法,还是从李泰这里拿货吧!

对商人来说,让他们做亏本的买卖,还不如让他们死了算了。

而李泰也把这羽绒服的代理权买给了郑凤炽,只不过让郑凤炽一半是现钱,另外一半是物资,尤其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基础物资,他能弄来这些基础物资多少李泰便收多少。

所以,孔雀的大商场基础物资从没有出现过断货的情况也是因为郑凤炽与李泰的关系。

这些基础物资,对那些顶尖的权贵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对底层百姓来说,他们在这封建时代光活着便已用尽全部力气,对他们来说,这些基础物资就是必需品,而他们赚来的钱基本上就消耗在了这个上面。

靠着有序的内部循环,以及对外部有着不错的盈利项目,这就让高陵发展得欣欣向荣了。

百姓们的确是赚到了钱,但也在高陵区花费得七七八八,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水渠,道路,公共厕所之类的基础设施,却能继续发挥着作用,帮李泰继续赚钱。

杜如晦看着这一份份的会议纪要,突然他猛抬头,目光带着几分血红,开口道,

“是给越王您大量百姓,是否有办法也如同高陵县百姓驱使着他们,让他们干活!”

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杜如晦,他自热是知道杜如晦要做什么了。

李世民没有阻止,因为李世民相信杜如晦做出的决断,就好像自己的决断一样。

“大量?有多大量?!”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却有几分愕然,甚至忍不住搓搓手,略带几分期待道,“有一万人吗?”

“更多!”杜如晦神色不变,一脸平静的说道。

“更多!?”李泰听到了这话,那双目都变成了星星的形状,道,“他们人在哪里?!”

“也许过些日子就会过来了!”杜如晦道,“希望到时候越王能够满意!”

“那个……”李泰听着杜如晦的话,略带着几分迟疑,不过还是对李世民道,

“阿耶,若真有一万人以上,我能不能让您派一支军队过来驻扎,在必要时更要听从我的命令,另外还请您让司农寺给我开放粮食。”

“你这里不是很好嘛,为什么向我要军队?”李世民略带几分笑意,也有几分疑惑。

说实话,李泰向他要粮食李世民自然明白,但李世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军队。

“高陵这里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清楚与认可我的,所以我只要保证了他们吃食,他们便是都会愿意听从我的命令与指挥。”

李泰倒是神色平静,但却非常认真的说道,

“但如果真来一万人,他们的数量会超过高陵本地人的数量,到时候肯能会出现骚乱。

我需要一支军队,在必要时镇压叛乱。

想要消化掉超过高陵县本身的劳动力,就必须要维持好秩序,并且让百姓适应这秩序!”

李泰清楚,为什么以工代赈这种事情,在古代非常难执行。

一个问题是古代的交通,交通导致了很多有粮食的地方不能快速的运输粮食到缺少粮食的地方,而没有粮食作为基础,那以工代赈就真的很难发挥出来。

而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心了,华夏百姓可不是印度首陀罗和达利特,自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那华夏的百姓如果真饿极了,那真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存在。

如果你没有一股能够镇压暴乱的绝对武力,却拥有财富与粮食,很可能直接让百姓一个冲动,就把你给洗劫掉了,管你是什么穿越者,在暴民面前,该死还是要死!

反正李泰不觉得自己是那种我要打一万个的类型,实际上我要打一个,李泰觉得自己都够呛。

所以肯定要保住李世民的大腿,让他多派点人来保护自己啊!

“嗯嗯!”李世民点头,道,“既然你已考虑的周全,那我就给你个安抚使的职务。

你想要的粮食与军队在过一段时间也会给你派过来,你要做得就是维持住高陵县的秩序。

过一段时间,关中的难民会陆续的向这边过来,你需要收拢难民,让他们活下去!”

“啊~难民?”李泰听到这个词微微愣了愣,虽然自己也不嫌弃,但这跟自己所想的到底有几分的差距。

李泰弱弱对李世民道,“大约会有多少?”

“还没统计!”李世民说道这里也带着几分沉重道,“但比较起去年,应该只多不少!”

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没多说,只对李世民郑重道,

“请阿耶放心,只要粮食足够,我定然把这批难民给全部安排好!”

“有你替我分忧,阿耶又怎会拖你后腿!”李世民摸摸李泰的脑袋,欣慰道。

“克明,今日你让我来见得应该都见过了,我们回长安吧!”李世民说道。

“诺!”杜如晦听到李世民的话恭敬的回答。

杜如晦知道,李泰与马周的搭档,李世民暂时肯定不会去拆,因为需要他们去应对这次关中大旱所引发的难民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