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三十章 世家的根基

耕耘贞观 第三十章 世家的根基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三十章 世家的根基

“嗯,图书馆!”李泰点头道,

“在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让纸张的成本下降。

但即使如此,这件事情真正惠及到的人,也只像我这种皇家子弟,或者其他的豪门世家。

普通百姓这么多年来却依旧很难被接触到书籍。”

听到李泰这话语,马周叹了一口气,这世道就是如此,普通人读书太难了。

哪怕他出身贫寒,但到底能读得起书,就算再怎么样贫寒,又能贫寒到哪里去!

就好像士族这个阶级再怎么样的跌落,总归是比田舍郎要高上一级的。

李泰道,“所以我想在这里建设个图书馆,里面藏书万卷。

只要我们学府学子愿意去看,那就都能在里面一直看下去。

并再给每个学生制作个学生证,原版书籍不允许借阅,但凭借学生证与学分,可以提供纸墨供给他们抄录。

对啊!学分!”

李泰眯起眼睛,自己想大范围弄货币自然有些不方便,但在学校里面弄些学分应该还是可以的,并且也可以对以后尝试纸币进行简单实验。

“怎么?又想到了什么东西!”马周看着李泰略带着几分好奇的问道。

李泰说道:“学校里虽包吃住,但增值服务是不可能免费提供给这些学生的避免他们养成书呆子。

所以我想要用学分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尊重。

而比如食堂的私人小炒,比如说图书室提供笔墨进行抄写。

甚至学分足够也能请你给他们私下里去授课。”

“听起来倒像开元通宝,只在学校里使用?能相互交易吗?”马周问道。

“不行!”李泰摇头道,“因为我们需要让他们树立知识是珍贵的意识。

但如果能交易,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要稍稍引诱很可能就会把学分给交易出去,肯定会向着少数人集中。

但用学分交换了的资源在学生手中自行流通,我们不去管。

毕竟出了校门,要跟最狡猾也最质朴的百姓打交道,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占他们便宜。

现在在学校里也要让他们知道这学分可不好拿!”

“只制定规则,只要不越线那就不去管吗?倒有几分道家思想。”马周若有所思。

李泰说到了这里倒是有几分的手舞足蹈:

“而且学分我们提供起来也方便,比如春季与秋季的开垦,我们都会提供学分。

比如每个季度的年级考试,也会提供学分,甚至一些教学任务,也可以提供学分。

学分所代表的就是他们在农业学府里面取得的汗水与努力的证明。

所以学分的记录也分成两种,一种是当前学分,另外一种是最高学分。

如何更好获得学分,证明了他们在这学府中获得的成就。

而如何使用学分则是证明了他对资源优秀的利用。”

“我有些听明白了!”马周点头道,“这倒是一套在学校里的运转的不错制度。”

“既然这件事情弄明白了,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李泰拍拍马周的大腿,很是看好马周道,“相信这件事情,你一定能做好的。”

“是是是!”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苦笑着点点头。

不过马周很快皱起眉来,开口道,“不过,话题回归图书馆,你想建设这么个建筑倒好说,但这建筑最重要的可不仅仅只是建筑本身而是需要书籍,而且是大量书籍。”

“那就只能去找阿耶要了!”李泰的话语说到这里略微带着几分叹息。

“想要从皇家之中抄录,这有些不合礼法吧!”马周有些困难道。

“没什么难不难的,不要脸总归是能够弄来一些的!”李泰一副豁出去的表情,

“这样,倒要先把活字印刷术给弄出来,否则总不能靠雕版把宫廷内的书籍给印下来!”

李泰咬咬牙,这件事情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把它给做成了。

李泰非常清楚,普通百姓想要跟士卒竞争真的太难了。

自己所能做得也就只是尽可能的给他们一个能够公平竞争的渠道。

但他们到底能不能真正的竞争出来,那是谁都不知道。

“让你让楚客的墨科研究一下,先制成单字的反文字模,等到需要时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李泰道,“按照这个思路让墨科的人再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给研究出来。”

马周点头道:“听起来倒是有意思,我试着跟他说一下!

不过最近他把所有心思全部都放到筒车上,你可别太指望这种东西能够快速的弄出来!”

“我们现在连图书馆都还没影子,就算等到图书馆建造了起来也不着急!”李泰说道。

“这我就放心了!”马周点点头,说道,“那您有其他什么事情?”

“回长安一趟,这件事情越早落实越好!”李泰对着马周挥挥手,直接干脆道。

听到李泰这话语,马周也就没多说什么,很快李泰前往长安东宫。

而马周去找杜楚客,简单的说,李泰又给他加活了!

李泰倒没直接去找李世民,毕竟哪怕他是自己的老爹,自己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而且这件事情严格来说是蹭着朝廷的便宜,私下里做做也就算了,但要真放到朝廷上讨论,李泰感觉那几个儒家大臣就算同意,也会惨沙子进来,到时候却也麻烦。

所以李泰第一时间便来见长孙皇后,李泰感觉这件事情还是从她这里获得帮助比较方便。

“今天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你怎么有空回宫来见我!”

长孙皇后听到了李泰,倒笑盈盈的看着李泰说道,

“不过,你来得也正是时候,这新做的龙须酥,且来尝一尝。”

说着便端了一盆金黄色的龙须酥到李泰面前,李泰也不客气,便拿着玉制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嘴巴中,道,

“这龙须酥的味道香脆可口,果然还是阿娘这里的最好吃!”

“就你嘴甜!”长孙皇后点了点李泰的脑袋,说道,“今天找我来有什么事?”

“娘,青雀这么点小心思,您这就看穿了,这让青雀怎么说得出口!”李泰道。

“你若是真说不出口,也不会当初去灭蝗灾,现在更是要建农校了!”

长孙皇后说到这里一顿道,

“你呀,我打小就看出来了,真要有要做得事,那可是会把半张脸皮丢到另一面!”

李泰听到长孙皇后的话不由想到,这是看不起自己吗,自己肯定不要整张脸啊!

“这样你就同时拥有二皮脸和不要脸了!”长孙皇后点点李泰的脸皮恳切道。

“娘~”这声倒是相当婉转动人,任何人听了怕都会忍不住的一阵哆嗦。

“好好好!不取笑你了,你想开个农业学府不容易。”长孙皇后叹息道,“到底啥事?”

李泰却是认真道:“我想要建立个图书室,如同崇文馆一般想要藏书万卷。

但与之不同的是,只要是农业学府的学员,便能进入其中进行阅览,甚至能抄录。”

“这个事情却是有些不好办……”

长孙皇后听到了李泰的话语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你是想要选择从崇文馆内的典籍进行抄录是吗?但这件事,我不同意!”

“为何?”李泰听到了长孙皇后的话语,却有几分疑惑。

而长孙皇后道,“你既然已经开府,更立下灭蝗功勋,我便是不再把你当做小孩子。

你且清楚,自从你父亲登基,国家就从没有安生过,兵灾旱灾蝗灾接连而至。

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要团价朝廷的文武百官共度难关,而不是要做出刺激他们的事,从而让原本和睦的朝廷出现不必要的动荡。

所以,你希望我同意你抄阅崇文馆内的书籍,我是不同意的!

甚至如果你直接去找你阿耶说,我也会阻止这件事。

不是它不是好事,而是它不是时候!”

“这样啊……”李泰出师不利,却没想到自己原本以为能顺利劝说长孙皇后会这般困难。

说实话,李泰所认为的李世民跟真实的李世民到底是有区别的。

这时候的李世民可不是脚踹突厥,吊打高丽的李世民。

贞观朝的前几年几乎是李世民做皇帝最憋屈的时候。

在天时上老天爷是各种灾难轮番在大唐土地上轰炸。

如果仅仅是这也就算了,在外面突厥依旧是对大唐虎视眈眈,翻翻史书,大唐对突厥的最好战绩除非是李世民亲征,否则基本就没有赢过。

若李世民没发动玄武门之变,甚至玄武门之变失败了,那在李承乾与李渊的带领之下,靖康之耻说不定会提前上演。

而在内部,李渊到底不甘心被李世民夺了皇帝的位子,不说野心勃勃的想要复辟,但等到他真正释怀,还是要等到颉利可汗来长安跳舞。

所以若果李世民跟他的臣子们出现了裂痕,那李渊肯定会想办法夺回皇位。

要知道现在李渊都死赖在太极宫,而李世民也就暂时居住在东宫也能看得出,李世民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先努力渡过这一段艰难的时期再说。

这点李泰看不出来,但长孙皇后自然看得清楚。

如果现在让李世民把崇文馆的书籍给李泰的农业学府复制一份,不是说不可以,但对于很多世家官员来说心中多少会有几分的嘀咕。

毕竟李泰的学府招收的甚至连寒门都不是,其中很多都是泥腿子。

经过大汉的发展,魏晋的极致发展,五胡乱华的毁灭性打击,然后又在隋唐后有回光返照趋势。

此刻世家只要是存活下来的,那都是死死的抓着手中的家学不放。

因为比较起土地,家学才是保证他们哪怕跌落尘埃,也依旧能一飞冲天的唯一筹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家,自从王允开始,王家是不是就是激活了传说中全族献祭,气运滔天的神通。

王陵、王慧龙、王颁……虽然这家族每次被人或是全族或是几脉的进行剿灭,但只要有一个人活下来了,那么这个人就凭借着王家家学直接一飞冲天成为当世顶尖。

然后手刃仇敌,重新建立新的王家,再等待下个忍不住对王家动手的强者出现。

总而言之就是,一般情况下王家属于一流世家,面对其他五家七望可能会差那么一两分。

其他世家一般也不太带着王家玩,但王家要是真出事情了,其他家族肯定会搭把手。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王家太出名了,不仅是“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

更重要得是只要王家被灭门了,并有一个逃出生天,那这人就会化身这个时代的龙傲天。

在这不讲道理的世道,用不讲道理的方式横行天下。

不管仇敌是,谁都能灭了对方全族,是权臣的权臣死全家,是君王的君王灭社稷。

经历得多了,五姓七望都感觉这家族太邪门了,趁机投资一波好像也不是很亏。

所以其他五姓七望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待着进行着家族传承,但王家好像整个中原大地哪哪都能出现王家的身影。

就是因为王家被灭得多,逃得多,火种播撒得多了。

但这也证明了王家家学的珍贵,有了王家这个例子在,那哪个世家不珍惜手中家学知识。

这又怎么会对朝廷肆意传播知识无动于衷,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朝,谁还认为自己家族就一定能够传承千年,只有自己手中家学知识才是让自己的存在最踏实的根本。

所以科举只是给寒门士子一条崎岖小道,靠着家学底蕴世家依旧能够俯视芸芸众生。

但要朝廷连这些典籍珍藏都无条件的给百姓看,那不是要跟世家子弟摊牌了!

这让世家之人又怎么忍得下去,至少对于现在的李世民来说,绝对是动摇根基的事情。

别看整个唐朝慢慢把科举制度发展了起来,甚至形成了牛李党争,但那是中后期的事情。

而现在在这贞观期是世家仅有的几次回光返照,整个贞观名臣基本都出自世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