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吐谷浑平定

耕耘贞观 第二百六十七章 吐谷浑平定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二百六十七章 吐谷浑平定

孔雀来得匆匆,回得也是匆匆。虽然因当初渭河开发的原因,李泰在陇西地区并不是没有根基,至少在秦州与渭州,是有棉花基地的。只不过因为棉花技术不够先进,同时丝绸之路也还没开发出来,这就让这两处在李泰规划中显得并不是那么起眼。想搭建起直通河西四郡的商业渠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有了渭州与胜州作为桥头堡,只要打通兰州,把物资快速送到鄯州这河湟谷地却要轻松的多。毕竟李泰开发河湟谷地,在河湟谷地自给自足之前,到底需要长安这边运送物资的。不管怎么样,随着孔雀把这批物资运输到李泰的手中,李泰表示自己阔了。别得不说,至少一直在开垦土地的将士,发现自己的主食,渐渐从炒面、麦饭、青稞饭,改变成了香喷喷的大白馒头,吃了这东西,将士们干活劲头也开始变得更加精神。同时,李泰也下发了名额给各个的都长与丁员,每个丁员可以推荐一名自己保的人,成为丁员,另外每名都长则能推荐五名丁员,加入到奉义军中。倒不是李泰不想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是因为慕容伏允的征召,以及唐军对当地的掠夺,活下来的合适年龄劳动者本来就少。就更不要说自己给出的名额,让这奉义军的人数都超过了五千名额了。以当地差不多三万到五万不等的基础人数来说,如果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组织这支建设军队是为了恢复生产的话,那绝对能让当地人口出现断代。但现在,李泰放出来的这个名额,对当地人来说,还是相当令人动心的。别得不说,只要跟着唐军开垦田地,不但包吃包住,而且每周回去时,还有粮食与食盐拿回家,对刚经历了战争的百姓来说,就没比这更让他们感到心动了。毕竟在他们朴素的价值观中,只要有了这个名额,那就算是吃上大唐的公家饭了。对底层的老百姓,哪怕是异族的老百姓来说,没什么比这更贴心的了。亚多里回到了家中,家中有母亲,以及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把手中米面和食盐放到母亲手中,让他母亲的眼睛一亮,接过后小心放好。这里面的米面虽然少,但是对家里人来说,分一分足以撑上好些天了,尤其春天快来了,等到过些日子,也能去寻找些野菜吃吃,至少这难熬的冬天,算熬过来了。“母亲,大唐给了我名额,阿弟十四岁了,我想让阿弟跟我去干活!”亚多里道。亚多里的母亲听到亚多里的话,道,“唐军还要人,也都包吃住拿粮食吗”“嗯!”亚多里点点头,“唐军说话算话,跟着他们不会饿的!”“那就让他跟着你吧!”亚多里的母亲点点头道。事实上,这幕在很多人家中都有出现,这些时间已足以让这些人相信唐军的承诺。在封建时代,包吃包住就是相当不错的待遇,更不要说还能够把粮食拿回家了。对当地的百姓,至少现在的百姓来说,这待遇已经足够了。必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原因,导致当地人口锐减,李泰给出的名额怕是远远不够,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过来问女人可以拉进来吗还是被拒绝了。随着这批人跟着李泰的亲卫包吃包住,更领回自家面粉以后,他们干活更加勤奋了。但很快的,这些干活人发现,跟着他们一起干活的唐人基本上是没有领面粉的,而是领取一种叫做粮票的东西。一开始还只以为唐人不需要,后来看着唐人进出唐人们开的店铺时都用这粮票支付,尤其各种生活用品都能用这粮票买到,顿时明白了粮票的用法。而李泰也是时候的提高了他们的每周工资,让一个人每周粮食带回去后能养三个人。这就让这些人敢于拿出一部分粮食换成粮票,购入李泰通过孔雀运送过来的生活用品。而李泰倒也没有要剥削他们的意思,相反的,李泰明白,他们手中没有钱粮,那就是会不敢消费,不敢消费那自己便不能在这里建立起足够的商业体系,而没有一个合适的商业体系套牢住他们,那他们怎么跟大唐一心。简单的说,如果没大唐作保,他们手中的粮票也不过只是废纸一张。将来若跟吐蕃打起来,他们哪怕是为了保住自己手中财富,那也必须要跟吐蕃去拼命。当然,这种事情李泰也只是算埋下一根钉子,最重要得,还是让他们去适应使用粮票这种货币,从而强化他们与大唐间的经济联系,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上的融合。不过很快刘神威再次找上李泰,这次不是为了采集药材,而是为了在当地建设药园。下山后,将士们的状况在医疗营细心治疗下多少稳定下来,但这种慢性高原反应,恢复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得是修养。再加上青藏高原时,已经消耗了不少药物,而且就时间来说,那时候可是冬季,就是想摘采药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刘神威主要精力放在照顾伤员上,毕竟以充足饮食来增加伤员抵抗能力来硬抗。因为受到李泰思维影响,或者说整个医疗体系的建立,刘神威最清楚,现在的医舍体系,对于后勤支撑的药材是有非常大的依赖性的。就好像是自己带过来的各种药粉,基本上一场战争下来就会消耗大半,但制作它们却是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但现在随着东去春来,万物复苏,普通的百姓在春耕,而刘神威则觉得需要在河湟谷地开辟一处药园,这里面的药物主要就是为了治疗高原反应的。“没想到我还没有说,你倒走到我的前头去了!”李泰见到刘神威主动过来找自己商量这件事,不由笑了笑了,有的事情开了头,刘神威比自己都积极。“燕王这是有所准备了”刘神威听到李泰的话,倒是郑重问道。刘神威知道李泰的习惯,既然李泰这么说了,一般上都会有所准备和布置。“我原本准备让袁师勘测山丘建立梯田,就是为了这修建药铺做准备!”李泰看着刘神威道,“梯田这种东西建造成本高,想要实现规模化,器械化的难度较大。如果只是让它来种植小麦之类的主粮,价值较低,还不如种植些经济作物更划算。更不要说,大唐想掌控青藏高原,那高原反应是一定要解决的。所以这药铺建立定然是势在必行,只不过,因为袁师还要教授学员,脱身不得。所以这一件事情,我便是打算先放一放而已!”说实话,梯田这种东西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创造的一种奇迹。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生产模式的效率,的确是不如大规模大机械化生产的生产方式。而李泰虽然希望河湟谷地成为产粮基地,但也没打算让河湟谷地只是单纯的全免种植粮食,相对来说种植些经济作物,更是致富的方式。“既如此,那我就在鄯城附近先建设一片药园,等到将来袁师完成山川勘测,修建梯田时,我再把药园给转移过去!”刘神威见李泰同意,便准备下去让医疗营去开辟药园。李泰摇头道,“你去找田长耕,让他给你一片土地进行建设药园,具体数量你去给他提。另外你把治疗瘴气的药材都画出来,或者把标本拿出来给当地百姓看。我发布相应任务,要他们找到对应草药,带你们去往这些草药的采摘地点采集。比较起医疗营自己去摸索,依托当地百姓才能把药铺快点建设起来!”“谢燕王!”刘神威听到李泰依旧这般支持自己,连忙对李泰表达了感谢。而李泰挥手让刘神威退下来了,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这件事一开始也没谁相信,倒还真有个熊孩子,拿着刚刚出苗的红景天,那是连耕都给刨了带过来试一试,然后带着医疗营的众人去了红景天的场地回来后,一张能够换取五斤粮食的粮票放到了他的手中,算是真正的拿到了奖赏。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这鄯城里里外外的百姓,很快就热情起来。尤其是当地老人,对他们来说想去干活肯定干不了了,但指挥孙子去挖草药是懂得的。随着各种各样的药材数量种类渐渐增多,尤其对当地草药的生存环境明白得七七八八,这任务便是被李泰给撤销掉了。这让当地老人小孩失望了很久,毕竟这么轻松就能来钱的活,怕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他们是真的舍不得啊!但对李泰来说,这件事算是到此为止,毕竟主要还是为了刘神威的药园建设,刘神威把遥远建设了起来,那自然这件事情就算是到此为止了。不过,借助寻找药材的事建立了信誉,李泰以后陆续用这告示招工什么的,也开始变得顺手了起来。至少对于鄯城的百姓们来说也渐渐明白,别管这告示里面说什么,唐人用这告示说的话都是算数的,是能够让他们赚到钱的。不过,因为是春耕时期,所以李泰倒也没有乱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李泰便让鄯城恢复春耕,更能通过粮食利诱,让当地百姓如臂使指的干活了。当然,李泰在鄯州维稳上干得很不错,同样在前线的李靖也是嘎嘎乱杀!因为高原反应这种事情,李靖是真没预料到,所以选择就地扎营,用自适应天赋加速大军适应高原反应。同时李靖把慕容伏允的尸体也送还给吐谷浑,表示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考虑,要么投降,要么继续战争,其中主要原因是,唐军正在适应高原反应,不宜出战!而面对慕容伏允的尸体,这时候的吐谷浑内部,马上便开始争锋。其中一部分拒绝大唐提出的条件,但还有一部分倒是觉得归顺大唐算了。双方随着争吵,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这是李靖所没想到的。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因为吐谷浑原本就是鲜卑出来的,所以部族中有一部分人就是被汉化了的,他们渴望过着大唐的生活。但有一部分人继承了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性,还是更加希望游牧生活。两派本来就有几分的水火不容,但有慕容伏允这个可汗压着,双方间倒也勉强过活着。甚至慕容伏允劫掠凉州,多少也有把矛盾向外转移的意思。只不过,他没想到,对外转移矛盾,直接就撞上鬼了。大唐原本就有收复河西四郡,恢复大汉疆域的意思,慕容伏允一头撞上,对大唐来说,自然是让他脑袋开花。如果慕容伏允没死倒还好,说不定吐谷浑境内的双方矛盾还能压一压,跟大唐再来一场决战,但他人走了,尸体回来了,然后吐谷浑国内被压着的矛盾自然就爆发出来了。此刻面对李靖给他们的投降机会,直接引爆了双方的矛盾,丞相天柱王与太子慕容伏顺直接爆发冲突。天柱王这时候掌握的权柄比慕容伏顺更多,直接便把慕容伏顺给打爆了。而慕容伏允便是带着残部过来投靠李靖去了。李靖看着慕容伏顺的残部到来,目光都有几分的不理解,自己送尸体过去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等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恢复状态而已,你们怎么就直接爆发内战了真是让自己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啊!但不论怎么说,有了慕容伏顺的到来,最起码不需要在青藏高原上找向导了。通过慕容伏顺了解青藏高原上的部落局势,同时士卒们也已经恢复了状态。李靖当机立断,兵分两路,李靖自己和薛万均、李大亮进击西北,侯君集和李道宗进击西南,最后于青海西于天都部落决战。双方大军于决战之日精准汇合,前后夹击,以最小代价大破吐谷浑天柱三部落,收杂畜二十万,一战吐谷浑完全丧失了复国力量。不过,吐谷浑不算是灭国,因为慕容伏允的投降,加上大唐对青藏高原的嫌弃,经过李世民同意后,允许慕容伏允继续在青海湖以西,大非川以南放牧。但大非川以北,青海,以及青海以东都归大唐所有,因为李世民考虑李泰要在这里建成玩玩,那应该给李泰足够的战略纵深,去实验《草种计划》。自此,吐谷浑彻底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