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二十四章 学府内的会议

耕耘贞观 第二十四章 学府内的会议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二十四章 学府内的会议

终于,在李泰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派人去往嵩山路上找找杜楚客时,杜楚客来到农业学府,这总算让李泰松了一口气,至少人没走丢。

而杜楚客没想到得是,他过来报道的第二天才刚安顿下来,就被李泰拉过去开会了。

等到杜楚客来到房间,颜勤礼便替代李泰来接待一众科长相继坐入自己的位置。

而每个人的位子上更有着六科科长的名牌,以及各自名字,李泰的身份是山长,而马周的身份是代农科科长,他除了负责日常的六科管理与协调,还兼职农科事务。

杜楚客也在自己的座子上坐下,每个座子上都有着各自吃食。

李泰率先开口道:“我创建的农业学府能有诸位贤达之人教学,是我之幸,更是大唐幸事。我代表农业学府,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感谢。”

李泰客气说完,李淳风与吕才流露出几分不好意思,颜勤礼,杜楚客和刘神威则冷静的看着李泰,倒是马周似笑非笑的观察众人的反应。

众人倒也客气的相互吹捧一下,认识认识,很快李泰便拿出了自己的计划,道:

“我创立农业学府,目标是使得天下再无饿死之人,天下再无冻死之事。

这是我创立学府的初衷,所以培养出来的农业学子,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之上的当官之人,而是肯踏种田的种田高手。

今天的会议,我希望我能把我的想法传递给诸位,诸位若有任何疑问,我会全力回答。

我希望诸位能理解我的志向,我更希望诸位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李泰此刻面对着众人无比坦诚。

李泰没要把自己的目的隐藏下来,今天这会议就是为了统一众人思想,传达自己的意志。

自己不管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但只要在这农业学府,就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执行。

李泰没必要藏着掖着,因为自己要干的不是什么阴谋诡谲的算计,而是要形成一股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

哪怕这股力量到最后需要靠利益维系,但最初必须要凝聚在李泰的理想下。

李泰相信以自己的能力,以后绝对不缺少用利益去驱动的人,但自己想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就必须要拥有把众人凝结在一起的政治宏图。

这可以是高喊的口号,但绝对不能是一开始就纯粹以利益而凝聚而成的散沙。

因为因利益而汇聚的团体,必将会因为更大的利益而瓦解。

但因梦想而汇聚成的团体,在面对巨大的利益时,至少会反抗的喊一声“得加钱!”

对李泰来说,这就足够了。

李泰不需要他们真为自己而忠贞不屈,李泰也从不指望这个时代的人真就会理解自己。

李泰只是需要,他们在两份同等利益面前时,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梦想选择自己。

而这就是自己这个政治团体的第一条纲领,就是自己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的利益。

当然,李泰不会找死的说出这句话,但自己的行为必须以这个目的为立足点。

“若如此只需要专精农事就好,为何需要再设立文,数,医,墨和乐科?”

这时候略带着几分刚正的声音,从颜勤礼的口中说出来。

这让在场其他人都带着几分愕然,他们没想到第一个问出这一个话的是颜勤礼。

因为颜勤礼是越王府的,更是李泰接受了农业学府后,第一个任命的科长。

所以在场所有人都认为,颜勤礼是李泰的人,但所有人都没想到,颜勤礼不是。

实际上李泰明白颜勤礼从来就不是任何人的人,他只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就好像自己被儒家排斥,颜勤礼成了自己老师依旧也是兢兢业业教育自己,没任何偏见。

所以面对颜勤礼的询问,李泰也同样无畏道:“因为这个世界上少了提农民发声的文人!

儒家学子,哪怕家中再是贫瘠,但却依旧有田有房,所言所语,或是为了世家发声,或是为了强豪发声,最不济也是为了良田百千亩的地主发声。

但真正为了底层那些甚至连耕地都需要去地主处租的佃户发声的士子可有?!

真正为了那些天灾**下转眼成为流民发生的士子可有?!

真正为了能让田舍郎登上天子堂而发声的士子可有?!”

在场众人听到李泰的话愣了愣,就算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说辞的颜勤礼也突然哑口无言。

他们没想到李泰这么个高高在上的皇家贵胄,陡然间居然会问出这么接地气却又这么直入人心的询问。

马周感叹,他不知道眼前的越王为什么会这么的对底层百姓充满了同情。

但正如同李泰所说的,凡是士子个人也许会关怀底层百姓,但只要涉及自身的利益,那就没有任何人再把底层的百姓当一回事了。

从大隋到大唐,谁又在乎底层百姓如何!

“最底层的农民供养着我们所有人。

他们有着最重的税收,有着最重的徭役,但最终却很可能就算是连过冬的粮食都没有。

甚至他们他们哪怕走到困境,却是连一个发声的渠道都没有。

最终这困境变成了绝境,也就是他们要爆发的时候了!”

李泰说道了这里,深吸了一口气,

“所以,我们的农业学府出来的人员,必须要成为为农民发声的人。

最底层的百姓没有办法供养一个站在农民立场的读书人,那么我来供养;

最底层的百姓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声音传给朝廷,那我来搭建这个渠道;

最底层的百姓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应该获得的利益,那我来想办法维护他们的利益!”

李泰看着颜勤礼以诚心问诚心道:“所以我们出来的农业学子必须要粗通这六科。

甚至以后可能会要求他们去学习更多东西,因为只有他们能为底层的农民发声。”

此刻听到颜勤礼的话,在场众人不由沉默,他们赞叹李泰的理想,也震撼李泰的理想。

他们没想到,李泰对自己的农业学府的定位居然是如此。

这让他们有种被选中的感觉,至少马周与李淳风两人,听着李泰的话语相当欣赏,刘神威更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而吕才即是兴奋,又是迟疑,他有些愿意留在农业学府,但又对自己科考成绩抱有几分期望,甚至他想着要是自己一不小心中了进士,又该如何抉择。

而颜勤礼听到李泰的话,目光中不由的多了几分迷茫。

他是儒家正统学者,所以李泰说的儒家从来不是代表农民发声,而是代表了世家与强豪发声,他若有所觉。

哪怕儒家学子再怎么高喊为民请命,但最终儒家的民从来不是农民,而是士这个阶级。

反倒是杜楚客,此刻摸了摸自己的胡须,他看着眼前的越王却是更加的有意思了。

杜楚客严格来说算是这里六个人之中唯一的政客,而且目标是成为了政治家。

所以杜楚客发现李泰如果真能构筑出能够为农民发声的读书人,那失去儒家的支持好像也不是那般重要了。

因为李泰有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而且是自己一手打造的政治团体。

杜楚客怀着再看看的心思,反正李世民的大儿子也才九岁,有时间观察这个朝廷,同样也有时间来慢慢观察李泰。

而李泰提出想要构筑这么一支力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从秦汉后,准确得是西汉后,就出现了皇权不下乡情况。

如果自己未来想要掌握封建社会,甚至想要改造封建社会,那自己就必须要开始构筑,一支能扎根在基层的力量。

因为唯有这一股力量的存在,自己的政策才能够真正的传达到下层。

更不会让自己原本是利国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时,反而成为盘剥百姓的借口。

而这种扎根基层的力量真的非常难构筑,这不仅需要合适的切入口与足够的金钱,更重要的是要时间去发展自己在基层的力量。

让他们在面对地主阶级的反扑时能够抗住地主阶级的扑杀,至少要支撑到自己派遣大军过去平叛,而不是野火燎原似的直接蔓延全国。

当然,这话李泰自然不可能说出来,这不是诚不诚心,而是说出来就是自己真的蠢了。

毕竟就算是李世民怕也未必放心李泰成了这样一股力量的代言人啊!

“今日与诸位交心,让我无比感怀,至少从今日起,我们的高陵农业学府算正式成立了!”李泰看着众人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说道:“当然以后各科的具体任务,我也会布置下来。”

“首先是学前班!”李泰的目光落到颜勤礼和李淳风身上,李泰说道:

“学院分为学前班和正式班,也许以后需会加入进一步进修的科研班。

学前班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基础扫盲,所有学子需得学会《千字文》和基础算术,明白如何记事情,且懂得使用算盘。

最后,唯有考试后为合格之人,才能进入正式班级!

正式班级分为六科,农、文、数、墨、医和乐。

其中农为主科,正式进入农科后,第一年需得开垦田地一亩,此后为其专属田亩,种田粮食过三石为毕业标准,五年无法通过,则不予毕业。

其余五科为附属学科,每年则一进行选修。

文科,主要为撰写农业记录积累作物经验,以及编辑整理农业著作。

数科,为工具之基础,负责度量之事,并且不断通过数据计算,寻找到农业种植最优解。

墨科,主要负责研发与普及农业工具,尤其收集百姓可能发明,但还未传播开来的农业用具,在我们农业学府之内进行实验,然后向全国推广。

乐科,正是希望尝试从多谱写农民种田的曲子调度种田积极性,我们不需要阳春白雪,我们只要下里巴人,以及尝试乐曲是否能让粮食进行增产,万物有灵,我相信谷物也是如此!

最后的医科……”

李泰说到这里不由慢慢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安静了。

因为李泰前面说的东西,至少都跟农业搭边,哪怕是音乐让粮食增产这种话听起来好像听匪夷所思的,但这个时代的人就是相信万物有灵,而音乐更是沟通生灵的最佳手段!

但只有医学,这东西好像跟农业怎么看都是格格不入。

所以农业学府中突然冒出医科来,所有人都觉得,这东西放在这里怎么看怎么怪异。

刘神威倒也略带着几分忐忑的看着李泰,说实话,他听了李泰的话,是真想大干一场。

因为刘神威真正来自底层,甚至连地主阶级都不是,原本是隋唐动乱时的流民,运气好被孙思邈收养,成为了孙思邈的弟子,但他本人依旧记得当初快饿死的绝望。

而现在自己想大干一场,却发现自己在农业上完全就做不了什么,自己只会医术而已。

“对于医科,是我想要建立一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行医农村基础医疗人员。

甚至他们会成为官方的指定的游医,从而治疗天下穷苦的百姓。

他们扎根在农村,扎根在农民,给与最基层最劳累的农民解决绝大多数最常见的疾病。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做到就地取材,最大程度的减少农民的困难。

也许他们解决不了大病,但至少能解决头疼脑热的小病,让百姓不需要相信符水救人。”

李泰对着刘神威慢慢说着自己计划,画着自己的心中的蓝图,继续道:

“同时,我想尝试进行大规模养殖某些常见药材,把药材当做粮食来大规模种植。

但药材天生天养,汇聚天地灵气,人工养殖出来的肯定比野外天养的要差几分。

所以更要医科人员来确定药性,才能给病人使用。”

听到这里,刘神威带着几分的恍然,也明白了李泰的意思,无比自信的对李泰说道,

“还请越王放心,我师父曾经带着我云游四方救治伤患,我知道应当如何培养。”

李泰听到刘神威的话,思索了一会儿道,

“医学上的事情,我并不是很懂,所以还请刘神医跟老先生商量商量,能不能让老先生帮忙,梳理医学体系,能够快速培养一批速成的苗子。

这些学子速成后,便能直接深入基层去做医疗的医者,让他们在基层慢慢积累经验。

等他们想回来重新深造学习医术时,也有有合适的体系容纳他们,让他们能成为名医。”

“还请越王放心,我回去问一问师父!”刘神威对李泰恭敬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