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

耕耘贞观 第二百二十四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二百二十四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

耕耘贞观

对比起张亮与岑文本两人轻轻松松的吃着海鲜,商量着事情,此刻整个燕王府的气氛却格外凝重。

李淳风,王玄策,王真儒,以及刘仁轨,相互看着周围众人,目光中都仿佛有着丝丝雷电在跳跃着,原本齐心协力的样子陡然消失,更多却是散发着无名的煞气。

“既然大家都来了,那么我们瓜分……咳咳!”王玄策说到这里咳嗽了几声,继续道,

“我们引导幽州学府毕业生的事,也要做出个结论了!”

“幽州学府,幽州学府,这幽州学府里面的毕业的人,留在幽州建设幽州很正常吧!”王真儒道,“让他们到我的手下干活,肯定少不了他们的发展。”

“跟着你!”王玄策沉声道,“草原才是幽州的未来,一直做徭役是没前途的。

应该让他们参与到我草种计划的畜牧业中,这才是真正为了他们的发展。”

“我随便,但李德謇将军好不容易送了一艘军舰过来,我要上面满员,不是很过分吧!”

刘仁轨不紧不慢道,然后抬起头看看李淳风,道,“山长,你有什么话吗!”

“我……没有意见,你们随意,你们随意!”

李淳风看着这三个家伙红着眼睛都要争抢起来的样子,却是客气道。

虽然自己知道,这次农业学府的学生毕业,这群家伙肯定会来争抢,但没想到,这群家伙争抢起来会这般不顾一切啊。

李淳风抬起头,不由看看神游天外的李泰,道,“燕王,您给个意见啊!”

李泰看看众人,倒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很显然,越在李泰的手下干活,那就越发现了,农业学府毕业的学生们,在熟悉数学与度量衡之后,干起活来实在太顺手了。

否则也不会农业学府的学生都还没毕业,这群人已经思索着应该怎么样给学生铺路了。

李泰道,“你们要争抢,那就争抢好了,不过我且先说了,首先杜仆射所需要的农业学府学子,要先给他送过去,那么一百人名额没了。”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怕是轮不到多少人了。

果然,李泰继续道,“李德謇将军给了我们舰船进行训练,那原本在学生时期就留在这船只上的人,直接由学员全部转入水师好了。

原本每年都没有五十人,那我今年多加一些,到达一百人,我想海军这边应该足够了吧!”

李泰的目光向刘仁轨看过去,刘仁轨认真考虑,点点头道,“足够了。”

李泰神色从容,继续道,“这样的话,接下来就是农学社与医舍,这倒是吃人的大户,农学社至少一百五十人,至于医舍至少要一百人,剩下来还有多少人?”

“只剩下三百五十人了!”李淳风听到李泰的话语,倒是相当失落。

“草种计划关系大唐是否能彻底占领草原的大计划,不论如何这个计划的推进不能耽搁。

除了牧科以外,其他科目的人也必须要配齐,所以两百人算是必须的。”李泰说道,

“而且现在储蓄的人才越多,将来朝廷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人才储备就越足够。”

王玄策听到这话,倒是果断道,“燕王贤明,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的话,剩下来的一百五十人要我跟真儒两人分了?”李淳风忍不住道。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一百人,还有五十人,我想要让他们加入到我的亲兵中,让他们负责教育其他的亲兵读书识字,以及传播农学思想!

毕竟阿耶多送了一百件的甲胄做预备,那我也多增加五十人做预备吧。”

李泰掰着指头算了算,无奈道,

“剩下来的一百人你跟真儒两人分,算来算去,那也只能苦一苦你们了!”

“这这这……”李淳风与王真儒两人听到这话却是无比郁闷。

一百人数对整个两人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明明八百人的毕业生对比起去年幽州农业学府只有一两百人的数量,已经多了数倍,但在场这么分了分,怎么还是不够用呢!

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李泰做下的决定,李淳风与王真儒两人再怎么不甘心,却也只能答应下来。

不过李泰看着两人说道,“不过,今年招收学员,就再增加一个科目吧!”

“嗯?”在场众人倒是微微一愣,却没想到,李泰突然会说出这话来。

但一个个家伙顿时充满了兴趣,看着李泰的目光都有点开始发亮了。

虽然这个科目的设立不能马上召人来,但是多少也是一个想念啊!

“就叫做土木工程,专注各种道路、桥梁、宫殿或者其他需要徭役的科目,名额大约是四百人,另外寒暑假,如果你们有工程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们参加实践。当然待遇比正规的徭役要稍微低一点。”

李泰说道,“现在虽然解决不了,但时间长点终归能解决的!”

听到这话,不论是李淳风还是王真儒两人都是松了一口气,脸上更是露出了笑容。

虽然农业学府培养学生一般上来说需要两年或者三年,但两三年后,就有这么多稳定数量的学员进入到徭役队伍,至少对于他们而言,将来能够轻松上不少。

“我也会让吕才在长安开设一科,然后让高陵徭役,或者天津徭役进去教学。

至少他们干得活也足够了,对于徭役们应该要干的事情也清楚。

希望他们能顺利总结出经验,帮助学生更快熟悉土木工程吧!”李泰带着几分感叹道。

说实话,李泰没想到,自己到最后还是把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给开设起来了,希望未来学生不会记恨自己吧。

当然相对来说,这行业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大蓝海。

没有错,大蓝海,对于很多百姓而言,这职业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稳定职业啊。

因为做高陵徭役或者天津徭役有两个好处,一是只需要出卖力气火,这东西任何人都有,就是看人肯不肯吃苦,肯不肯出卖力气而已。

这对这个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这算辛苦?

第二则是徭役职业容易省钱。

因为天津徭役包吃包住,还有粮票拿,相对佃户来说,这样的环境已经算得上相当不错,所以转职起来毫无压力。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这个几乎算得上是基础性质的职业,怕是没谁愿意待下去,当然,这件事李泰感觉自己是看不到了。

所以,李泰思索了一下,便没再考虑这一件事情了。

毕竟在很长时间内,土木行业绝对会是社会热门行业,对底层老百姓来说,这样目标明确,包吃包住,方便存钱的职业不说首选,至少也有相当大的意向。

唯一可惜的是这职业可能会需要四处飘摇,需要服役的地方比较的多,不过只要规划好每年回去的时间,倒也足以平息民愤。

“长安那边也需要开设?”听到了李泰的感叹,李淳风询问道。

“人手不够肯定是长期的,还是把徭役多培养一些吧!”李泰回答道。

“但长安那边的钱粮足够吗,徭役却是相当的费钱啊!”李淳风关心问道。

“钱的事情自然放心!”李泰挥挥手道,“我留下来的产业足以支撑住这个开销。

至于幽州这里就更不需要担心了,不论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异族商人乘船来天津买卖,还是牲畜与食盐不断的交易,都赚到了足够钱粮。

这又不是什么大工程,只是增加四百名在读的学生,总归是能做到的!”

听到李泰肯定的保证,在场众人倒也是松了一口气。

无论怎么说,李泰的手上还有钱,那他们便能放松不少,毕竟李泰太会来事了,手上没钱谁也不放心啊!

这个时候魏旭则来到这府邸中,对在场众人行礼后,却是对着李泰使了使眼色。

在场众人仿佛看到了魏旭的难言之处,却是正准备起身告辞。

“尽管说便是,我与诸位无不可言之事!”李泰对着魏旭说道。

周围几人听到李泰如此的言语,不论是否真心,心中多少暖了几分。

魏旭见李泰这般言语,开口道:“启禀燕王,鄅国公张亮侍中侍郎岑文本都已来到天津城,在那些探子们原本的据点待着,请问是否要继续监视。”

“无事!”李泰摇头道,“他们受到阿耶之命巡省天下,却也迟早会来我们天津城。

我们所作所为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便任由他们看天津城便是。

也许在他们目光中看到的天津城,跟我们目光中看到的天津城怕是会有所不同。

且让他们尽情查看,他们若能找到缺点,对我们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

我们都不是完人,无需害怕犯错,只犯错后,能觉察错误并改正错误就好!”

“诺!”魏旭听到李泰如此的话,倒也没再坚持什么,便退了出来。

李淳风倒有几分好奇道,“观风使来幽州了?我们需不需要去迎接他?”

李泰摇摇头道,“既然观风使没主动派遣使者来府衙通知,而是想要通过暗探先一步的来观察天津城,想来这观风使未必想要与我们见面。

所以且让他随意在天津看看也就是了,平时如何,现在也是如何,无需因观风使瞎紧张。

比较起对观风使,这都到了夏收,帮助百姓把小麦收割了才是正事!”

听到李泰如此从容不迫的话语,在场官员们相互看了一眼也只能点点头。

既然李泰不在乎,那么自己又在乎什么,还是如同平常一样,应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说实话,李泰真不在乎张亮的观风,因为在李泰看来,只要自己没有影响到整个大唐的能力,那么哪怕自己做得再好,李世民也不会因为张亮观风,就把自己调回长安去。

同样的,就算是自己做得再差劲,有着长孙皇后在,李世民顶多也就训斥自己一下。

再说自己活得有目的,有方向,丝毫没有要找寻刺激的意思。

这样的情况之下,张亮就算是看出什么不好的地方,也不可能影响自己。

所以,李泰便是没有因为张亮是这次来幽州的观风使,便主动去抱住张亮大腿。

因为没有必要。

自己又不是那些苦苦等着升官的官吏,也许对整个官场而言,对这次巡省天下的观风使有所敬畏,但对李泰来说,以平常心对待也就是了。

且不说观风使不会无缘无故的与自己为敌,当然就算是退一万步,要是这观风使真的脑子想不开一心一意的投靠李承乾,所以会诬陷自己,即使如此,以李世民的性情,自己至少有亲自见一面去辩解的权利啊!

所以,李泰对于观风使不感冒,还不如把自己的计划一步步的做好也就是了。

而在客店中待了一天,吃好喝好的张亮,神清气爽的起床,感觉昨天因为乘坐驰道而有几分晕眩的感觉一扫而空。

张亮开口道,“岑侍郎,今日怕是没有新鲜的海鲜吃了,不如跟着我一起出去走走!”

“好!”岑文本到是应答下来,然后一起吃了小米粥后,便出门去了。

岑文本看着张亮开口道,“张都督,也准备在天津城呆上一段时间吗?”

“自然!”张亮一边派出自己的手下去马驿能不能买几只马匹过来,另外对岑文本道,

“其他的城市又有什么兴趣,倒是燕王建设出来的这城市错过了,以后再想要看着般有意思的城市,那就看不到了!”

岑文本听到了这话,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却也感慨的点点头。

不多时,张亮的手下便拉着马匹过来,张亮看着这马匹倒是目光一亮,上去拍了拍,感叹道,“这马匹看起来甚是雄骏啊!”

“幽州靠近北地,在圣人允许天津通商之后,更有许多异族百姓来天津进行交易,想来除了陇右等地,也只有天津这地方才有此等良驹随意买卖了!”岑文本感叹道。

张亮直接跨步骑到这马匹上,然后岑文本虽然是文职,但实际上贞观时期哪怕是文职人员对骑马却也是早就已经熟悉,岑文本倒也能够轻松的驾驭这马匹。

岑文本拉起缰绳,对张亮询问道,“张都督,我们接下去哪里?”

“去天津城外的田间看看吧,看看庄稼收成如何。

燕王随时擅长农事,更主推小麦,这时节应该是小麦丰收时节,我们若去得快,应该能见到天津城今年的收获!”

岑文本惊讶的看了一眼张亮,没想到他居然还懂得种田,便行礼道,“依都督所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