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见遣唐使

耕耘贞观 第一百八十三章 见遣唐使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一百八十三章 见遣唐使

“这里便是燕王刚刚建立的城市吗?由此观之,燕王怕想在这里建立一个州县啊!”

高季辅身边一名身穿儒服的中年男子看着依旧还在兴建的城墙略有感慨道。

“燕王的气量宏达,本事高超,高陵那荒凉地方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整个关中的枢纽,我去买套房子都感到肉痛。

而现在越王选中此地,也有以此发展幽州的意思。”

高季辅听到这中年男子的话,到是不轻不重的说了一句,“我们进去看看。”

至于在这两人的身后,除了各自带着的侍卫以外,还有几个穿着日式风格的男子探头探脑,为首的正是犬上三田耜和药师惠日。

他们此刻也打量这处大兴土木的天津小镇,多少充满了好奇。

毕竟已见过长安城了,这座才刚刚兴建的城市,他们自然没有那种震撼之感。

但他们对能见到李泰这位一品亲王,多少也有几分期待。

一直以来,他们多少听到过李泰这位一品亲王的风声,更在高陵那种地方转悠过。

他们算亲眼见证高陵从那鸟不拉屎的荒地,在那位亲王匪夷所思的治理手腕下,平地起高楼的飞速发展起来,现在已成为去长安或离开长安前的必经之地了。

现在,这位充满神秘感的亲王又选择这块场地,建立这么大的城镇。

显然燕王李泰的野心一开始就冲着建立十万人的广大郡县去的。

这让这些倭国人对李泰挺仰慕的,但很可惜他们虽是倭国的派遣使,但到底是没资格去见主动李泰,或者说没理由与李泰有什么交集,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崇文馆里面学习。

现在在离开大唐前能见一见这一位燕王,这让这几名倭国人有几分不虚此行的感觉。

跟高季辅说话的自然也就是高表仁,可以看得出高季辅与高表仁间的关系算不得融洽。

该怎么说呢……也不能说两人有矛盾,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说双方见面有几分尴尬。

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乃北魏光禄大夫高右的四世孙。

而高表仁则是高颎的儿子,另外高颎另外有鲜卑名独孤颎,而自己又常自称渤海人,跟渤海高氏时常碰瓷。

反正他是不是渤海高氏谁也不清楚,至少他活着的时候没人反对也就是了。

这样的情况下,高季辅与高表仁两人多少有几分李逵与李鬼的味道。

相处起来有几分不尴不尬,双方都不是很热情,彷佛无形的隔阂在两人间。

当然,这份隔阂在见到李泰时倒好了很多,面对高季辅的拜访,李泰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叫上了李淳风、卢安寿、以及魏旭过来接待几人。

至于王真儒,自然以《漕运体系》的标准,疏通幽州范围内的永济渠水渠,打造属于天津的津口。

这个津口建立还是相当关键的,因为这里算是北方与南方的水渠的重要节点。

至少在整个的《漕运计划》实施之前,算天津港的独有优势。

除这津**给王真儒在负责以外,就算天津城的建设,也基本上是李淳风做设计,王真儒带领的徭役队伍负责施工。

与此同时,自己当初拉过来的各种产业的小厂也有了用武之地,顿时一个个小厂在天津小镇的附近拔地而起,供应起了整个天京城建设的各种原料。

李泰不介意初期的投资资本要高一些,因为李泰知道,自己将来自己会在幽州大兴土木,一个个产业基础都需要补充齐全,否则玩起来成本就太高了。

李泰甚至派人去蓟州探查煤矿与铁矿去了。

因为蓟州与平洲基本上就平分了现在的唐山市,李泰唯一希望的就是,唐山的煤矿与铁矿在西边区域在蓟州这边点。

至于平洲那等开发怕是要等到灭了高句丽才能开发,因为平洲算直面高句丽的最前线了。

就算这里发现什么矿场,以现在大唐跟高句丽的关系,自然不可能在这里进行开采!

不管怎么说,这些种子算撒下去了,什么时候能生长成如臂使指的原料体系,李泰也就只有慢慢等待开花结果,以及给这些地方工程把他们慢慢喂养起来。

此刻,李泰知道高季辅的到来,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派人去邀请高季辅一行人来到刚修建起来的越王府里,而这座府衙,坐落在天津的城中心,彷佛自己就占了一个坊。

高季辅看着李泰大兴土木,皱了皱眉头。

说实话,他是非常反对李泰这些皇家贵胃大兴土木损伤民力的,而且李世民让高季辅过来,多少也有看着点李泰的样子。

此刻看着李泰修建起来了一座坊市独自给自己使用,不由劝道,

“燕王向来体恤民力不爱奢华,如今到了幽州怎么如此大兴土木,更独自占这般土地。”

“这里啊,不仅是我的,将来还会作为教学之地!”李泰笑了笑回答道,

“至于体恤民力,我也想要体恤,但是民力不肯啊,你说我又有什么办法!”

听到李泰这般得意的话语,高季辅张张嘴吧,最终还是闭上了。

是的,李泰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体恤民力,但百姓就是乐意到李泰手下服役。

因为李泰的手下服役不但包三餐或两餐,更重要得是能够拿到等价的粮食。

就这点上来说,朝廷上下也很是羡慕李泰能够轻松的驱使百姓干活,但换成是自己的话,自己是真的没钱,就算有这心,却也没这能力啊!

不过,与高季辅说了一句,一旁的高表仁道,“燕王有陶朱之才,更有驭人之术。

但即使如此,这天津城是不是修建得太大了,还请燕王教我应当如何回复圣人!”

“哦~”李泰听到高表仁的话不由一愣,很快,李泰明白高表仁对自己示好的意思。

毕竟他肯告诉自己,他会回禀李世民,对李泰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如实回禀就是了!”李泰道,“天津有发展成十万人口甚至更多的潜力。

高少卿的好意我心领了,让阿耶清楚知道我这燕王的抱负,以及现在进行的程度,对我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就算是失败了,顶多也只是被人笑几声而已,我承受得起。”

高表仁见到李泰这般回答,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高表仁对李泰好意的提醒,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鸿胪寺与燕王府还是交好的。

毕竟李泰一直对鸿胪寺有钱大家赚的态度,相互之间自然不寒碜!

“不过,高少卿您怎么会来幽州,就特地来看我一趟?”李泰不由对高表仁疑惑。

“要送倭国的遣唐使回国,顺路去册封倭国,使得它正式为藩国。”高表仁对李泰道。

“原来如此!”李泰倒是理解的点点头,又问道,“是否经过高句丽?”

“圣人,让我乘坐李将军渤海水师出访,我未曾见过李将军,无法回答燕王您的话来!”

高表仁听到李泰的话语,倒第一时间对李泰进行解释。

李泰点点头,心中估摸着,应该是渤海水师训练了几年的时间,李世民却也觉得需要把说渤海水师拉出来熘熘了,试验试验渤海水师的远洋航行能力。

毕竟自从东突厥被灭了后,高句丽就开始疯了似的在北方修建起长城来。

李世民让渤海水师派遣过去,怕就存了耀武扬威的意思。

表示你就算在北方修建了长城,我想要打你还是能够打你的。

等到这耀武扬威结束,说不定就开始去商量开放通商口岸了。

李泰倒也没想让李世民隐藏大唐渤海水师的意思。

因为李泰认为海军真不是这么容易建设起来的,现在李德謇的渤海水师算海军吗?

李泰表示,这只能算是水师,而不能算是海军。

因为没个合适的对手给大唐水军磨炼,大唐水军不过只是一群刚入海的水师而已。

平常剿匪所能到达的经验有限的,想要让水师蜕变成海军,就必须要有一个分量足够的对手献祭。

至于现在这渤海区域有没有李泰不知道,但李泰相信,李世民让李德謇带着渤海水师去高句丽转悠一圈,就算原本没有,怕未来也肯定是会有。

而这种海军,说真的小国玩着玩着很可能就会把自己给玩了没了。

因为水军实在太吃资源了,打到最后只要海军还有人活着,那整个战争就会自然而然的变成比拼后勤的新模式。

“也许阿耶以为这渤海水师过境,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吧。”

李泰心思转了转,觉得真让高句丽看到这么多海上精锐,李泰觉得未来渤海海战怕可以预定了。

“要真跟高句丽爆发海战,不论对我,还是对大唐来说未必会是坏事!”

李泰心中有了定义,再看着眼前高表仁,道,

“高少卿,此次前往倭国,怕是会经过高句丽,若有机会能与高句丽通商。

最好在高丽南方城市开设一处通商口岸,这地方若与新罗百济两国更近一点就更好了!”

“圣人,没说与高句丽商议通商事宜!?”听到李泰的话语,高表仁不由皱眉。

“没事,你在写我的奏章时,顺路把这件事情加进去,让六百里加急送到阿耶手上。

等到阿耶回信,你再送倭国遣唐使回去也就是了。”李泰说道了这里又道,

“几位遣唐使,应该不介意在河北道欣赏欣赏此地的秋日风景,多留几天吧!”

一人张嘴想反驳,但最终还是犬上三田耜先道,“我等若有机会在燕王身边教会是我等遣唐使最乐意不过的事,还请燕王允许我等在幽州城内鉴赏燕王您的伟作!”

“很会说话哦!”李泰看着犬上三田耜道,“你的唐话说得很不错!犬上遣唐使。”

李泰挥挥手,道,“既然犬上遣唐使自愿留在天津内,那自然可以随意行动。

只是有些军营重地或一些私人领地,还请犬上遣唐使注意了,莫要让我为难。”

“谢燕王!”犬上三田耜听到李泰的回答,对李泰表达了感谢。

说实话,李泰想要一定程度的扶持倭国的,因为只有让日本觉得自己强大了才会主动挑起跟大唐的战斗。

更重要得是,要是大唐跟高句丽打了一场海战,要是日本怂了不跟大唐打了怎么办。

指望海军主动打到日本,甚至覆灭日本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日本该怂的时候太怂了。

所以一定程度的增加日本的实力,让对方再次的狂妄起来,然后主动与华夏碰一碰,这才是最正确的。

到时候打赢了日本,就不会像是历史上白江口之战以后,日本轻轻松松的认输,再派遣一下留学生就把这一件事情给轻轻松松的了解了。

所以,李泰对犬上三田耜想要在这里观察天津小镇建设的意思,倒没任何阻止。

因为技术什么的,他的确能在天津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看出来些什么,但仅如此是不够的。

很多时候,思维布局上的重要性要远远高过技术。

因为对于国家来说,技术这种东西能够靠着资源与天才去攻克,但思维布局的话,最重要得是要能想到这一点。

李泰派人把遣唐使安顿了下来,李泰并没因为过去的记忆,而对倭国的遣唐使所有苛刻,反而尽显地主之谊,当然高表仁的待遇自然比这两位遣唐使要高的多。

不过随着把这几人安顿好了,李泰在夜里再次邀约了高季辅。

只不过这一次,李泰的身边除了在一边负责纪律的白鹤,倒是其他人都没有。

“燕王,这明月当空,却是邀请我为何?难道是约我喝酒不成?”高季辅却是笑着说道。

“既然是夜晚邀约,那自然是有一件半公半私的事找上高长史!”李泰看着高季辅坦然道,“我听闻幽州地区今年的粮食快要成熟了!”

“燕王是想要打这些粮食的主意?”高季辅听到李泰的话语,倒有几分意外道。

“刚在幽州落脚,所有粮食都是靠买的,如今粮食丰收正是大笔购入的时候。

所以找高长史您帮个忙,幽州的粮食有多少,我便收多少!”李泰坦然说道。

“还真是阔气啊!”高季辅听到李泰的话忍不住回答,却也思索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