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一百八十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

耕耘贞观 第一百八十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一百八十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

耕耘贞观

对于李泰来说,其实真不在乎王玄策会不会拿了自己的资源就会背叛。

哪怕他一直高喊自己绝不是燕王一派,但他只要作为这个《草种计划》的负责人,那他就是李泰的人。

哪怕他自认为只是为大唐效力,为得自己是自己做事问心无愧。

但现实是,朝廷上下基本上都是人精。

在他们目光中,看得绝对不是一个人在说什么,而是在看一個人在做什么。

王玄策只要把《草种计划》执行下去,成为草种计划的先驱与执行人,等到《草种计划》真做出什么成就,那朝廷就会开始准备摘果子了。

基本上都是这么个操作,远得不说实际上《漕运计划》便按照这个套路来的。

只不过李泰的靠山很结实,只要李泰没犯原则性错误,那功劳就基本上不会被贪墨。

而换了王玄策就不一样了,王玄策背后没人,更没有世家或者其他势力的支持。

为什么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回来后整个朝廷也就给了王玄策一个五品官。

除了因为当时正好玄奘大师正好回来写了一份《大唐西域记》,抢了王玄策不小风头外,更重要得是王玄策身后并没一个派系或者世家的势力支持。

否则就算大唐再看不起戒日王朝也不会随便给个小官了事,毕竟这是灭国之功,谁不想要分润分润。

现在王玄策是幽州分校山长,听自己的命令,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执行《草种计划》。

真出了结果,对李泰来说,证明了《草种计划》的可行性,本身就是对李泰的最大益处。

同时朝廷上下又会怎么样看王玄策,是觉得王玄策是清廉自守丝毫不结党的孤臣,还是良家子农业学府体系的嫡系代表,跟马周一样是李泰的绝对心腹。

说实话,李泰几乎拔王玄策于微末,给王玄策资源,指引王玄策方向,甚至还给王玄策搭建了一个能够直入五品,甚至能展望四品的舞台。

知遇之恩到这地步,几乎是和平年代的最巅峰了。

这种人怕是谁都不相信王玄策会被自己拉拢过去,甚至就算真被拉拢过去了,那谁敢用。

你们给得恩情能有李泰给王玄策的知遇之恩大吗!

所以,只要王玄策按照李泰的想法走,不论王玄策心中到底是怎么样想的,但周围所有人都会把他往李泰的方向推。

因为李泰都做到这地步了,除非李泰叛乱,否则他只要接受了李泰的计划,那他就只能硬着头皮跟着李泰把这一条路走下去。

所以,李泰不在乎王玄策的心中到底有什么想法。

或者说这是个活生生的人,又不是忠诚度满值的npc,心中有点小九九又怎么了。

只要是为了大唐强盛,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了!

而王玄策此刻看着李泰,那仿佛散发着光辉的模样,诚心诚意的为自己考虑周全,若说王玄策心中没有几分的感动却是不可能的。

但王玄策到底比较务实,天上是不是掉馅饼这一件事情另说,说不定就是自己长得帅,所以燕王眼瞎了看中自己呢!

不过,既然决定要执行《草种计划》那王玄策便要尽可能把这机会抓住。

王玄策对李泰行礼道,“多谢燕王给予机会,在您看来《草种计划》应当从何处入手!”

李泰听到王玄策的话,不由笑了笑,很快严肃起来,道:

“你既然知道了《草种计划》的目的,那在你看来,草种计划应该进行怎么样分阶段走去改变草原异族!”

“这……”王玄策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沉默了起来,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我会先在幽州进行大规模草料,等到实验有了结果,再去不断的扩展!”

李泰听到王玄策的回答,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了,你的视野格局!”

说实话,李泰倒也没指望王玄策真的有什么能够环视整个天下的视野格局。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王玄策不过只是幽州分校的山长,指望他有环视天下的视野格局,在这时代的确有些太过分了。

与之对比,如果马周在的话,远得不说,至少目光能落局在整个中原。

王玄策听到李泰的话想反驳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下来,目光看着李泰道,“请越王解惑。”

李泰也没卖什么关子,继续道: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异族改变原本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改成种植这些牧草草种,每年需要收割,储蓄,培养生畜。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他们从草原生活模式过渡到我们的农耕生活模式。”

“这点我明白!”听到李泰的话,王玄策点点头。

李泰继续的说道,“但只要进入这种模式,那草原种草的土地就会有区别。

同时为了存放这些青储的粮草,草原就不可避免的汇聚成城池。

这就让草原百姓从居无定所的游牧到固定范围的定居。

居无定所是草原的最大劣势,但同样也是草原的最大优势。

而对我们大唐来说,我们怕得是打不过草原民族吗?

不!我们怕得是深入漠北却根本无法寻找到他们!”

王玄策听到了李泰的话,有些恍惚,却又有些了然,这点他自然是明白的。

“第二点就是协助他们形成城市与牧草储蓄。

这对我们大唐来说,控制草原不再是种入不熬出的负担,而是能够生产出利益的产地。

为什么中原很难统治漠北,哪怕在大汉时击败了各种异族,依旧占领不下这片土地。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派遣到漠北的汉人因为生存环境的逼迫,而不得不被胡化。

而南下的异族进入了中原腹地,因为环境的优越,所以自然而然的汉化。

这就是生存的环境决定了一般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王玄策听到李泰的话,有几分愕然,却又仿佛明白了什么觉得很是有道理。

李泰继续道,“正如此,我们除了要学会种草养肥畜牧业,更要教会异族种牧草,让他们完成草原到农耕的蜕变。

所以我们的计划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在幽州境内进行大面积种植。

我觉得桑干河边是不错,只要有水,种不了庄稼,但种植也牧草应该不过分吧。

最重要得是桑干河从幽州到妫州甚至蔓延到云中雁门等地,能成为我们大唐补给前线的重要支撑。

而随着这步完成,第二步就是把这草种洒在万里长城外,铸就一片绿色的草长城。

这实践是不可少的,就是要看以这些牧草为根基,能不能支撑起一座畜牧业为主的城市。

只要能撑起一座,那么接下来,第一座,第二座,甚至更多的城市就会出现在草原上!

那时候,华夏与异族不断争夺的土地能真正向漠北之地推进,扩大大唐的可控疆域!”

李泰清楚,大唐是真能实现这个计划的,这是唯一一个把漠北,甚至西伯利亚吞入华夏掌控的机会,就算后面的大明都未必有这么个机会。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唐朝的气候随着国运的昌盛,开始进入高温期。

平均温度提升使得向北方推行的《草种计划》真正有了天时相助。

如果换了小冰河时期,自己要敢这么干,自己也不知道《草种计划》能不能实行起来。

但李泰清楚,在这个大环境的平均温度上升的时代,这就等于有了天时的帮助,做起这件事来也能事半功倍,可以让自己用最小的代价,去实现同化草原的目标。

把草原原本的草原文明变成一个种草与畜牧业体系的新形态农耕文明。

这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集齐,哪怕制定《草种计划》的李泰也知道,这真是可能需要百年沉淀的计划。

真正的困难是,随着草种计划一步步的执行,到时候草原文明会对农耕文明进行反噬,农耕文明对草原文明的传统进行侵蚀,相互间的不断磨合,肯定会爆发大大小小的战争。

这是没办法的事,李泰可以肯定以后肯定会因牧草草种而爆发战争。

或是因为觉得自己兵强马壮所以去抢一波,或许是因为看着长城下种植牧草真是连军粮都省了,甚至觉得自己麾下的牧民越来越相似汉人,所以希望重新改制等等。

可以说,这计划按照李泰的想法去执行,那必然是会爆发草原与大唐的战争,只是或大或小而已,这是草原文明向被农耕文明侵蚀,而做出的必然反噬。

而李泰唯一的希望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这样的战争尽可能的压制,控制,以及消弭,为华夏吞并草原打下更好的基础,真正把这可以养出世界一极的土地收入华夏囊中。

这是一个百年计划,一个在自己手上开启,但未来必然要交给后人去不断完善和补充的百年计划。

整个窗口期大约两三百年,也就是世界的平均温度又重新下降,如果还没有完成多漠北的改造,没有把这一片土地真正的拿下,那接下来的一千多年到底能不能彻底的掌握这一片土地,那李泰就不知道了。

因为李泰的《草种计划》争得就是这两三百年!

李泰的想法电光石火一般的从脑海中想过,又是回过神来继续道,

“第三步就是彻底用种草与畜牧的生产方式,让草原百姓停留在某处聚集地,让他们变得如同我们华夏的百姓一样。

那时候,就是我们华夏真正把漠北纳入统治的时候了!”

王玄策听到着李泰的话,对李泰这般谋划的深远感觉到佩服。

更重要得是,李泰所执行的计划,却是一步一步的推进,不是一步就要草原归属大唐。

一步步从最初的牧草种植,辅助畜牧业增长从而减少前线的后勤压力,到中期在长城外种草引导草原建立城市,最终整个草原全部都改变生产模式,让草原百姓变得如同汉人一样。

顶多汉人种植得是粮食,而他们种植得是牧草而已。

但到那时候,他们与汉人还有区别吗?

他们难道还不能够接受汉人的文化,真正的成为汉人吗!

王玄策不知道,但是王玄策知道的是,李泰的这个计划既有可行性,又兼顾到了现实。

最重要得是,这个计划润物细无声的帮助中原把草原给吞并,彻底解决从古至今中原北方遗留下来的困境。

一想到了这里王玄策却有种油然而生的荣誉感,为自己能参与到这般伟大计划,甚至开启这样的计划,感到无与伦比的荣耀。

不过,王玄策的感动只持续了一会儿,很快便脚踏实地的对李泰问道,

“燕王,您的计划倒是很具有执行的可能,但这计划很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吧!

这钱……”

“朝廷不用指望了,没有干出什么成绩,至少让投入有产出前,怕半个字都不会投进去!”

李泰一副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朝廷的姿态对王玄策道。

“那您……”

好吧,王玄策也没有指望过朝廷,但这不是还有财神爷在这里嘛。

更重要得是这个计划还是李泰制作的,让李泰出点钱,不是很过分吧!

“我的钱全投入到天津小村里面了……至少短时间内抽调不出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来!”

李泰把这件事情推脱了干净,开玩笑自己把这个计划提出来,本来就是找别人入坑的,怎么可能自己还会跳进去。

当然李泰也没说谎,自己的钱的确主要是进了天津小村。

“那这钱哪里来!”王玄策听到李泰都没钱,倒也不由一脸失望,没钱要实行这计划,怕不是要愚公移山才行。

王玄策也知道,李泰是真没有钱。

毕竟天津小村的购置田地,以及里面的百姓工作劳动,那里每一天都是花钱如流水,让幽州的世家看了都抖三抖。

但如果李泰都没钱,那这计划想要实行起来就真的太困难了。

李泰一脸风轻云淡道,“既然项目拆分,那一次次投就是了,我们没钱,但幽州有钱啊,。

这里可是异族与大唐百姓都汇聚的重要城市,我们有这么个好项目,是不是应该给本地的世家一个机会,让他们参与参与其中啊!”

王玄策能说什么,王玄策只能点头啊,毕竟他才是最缺钱的那个人啊!

“那咱们应该找谁,让他投这笔钱呢!”王玄策对李泰询问道。

李泰打量了一下王玄策,总感觉王玄策进入角色进得好快!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