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嚣张

耕耘贞观 第一百五十三章 嚣张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嚣张

李泰并没在偏殿等多久时间,几乎来到皇宫便被带到处理政事的两仪殿中。李泰行礼后,看着李世民的疲惫的样子,果断先开口道:“阿耶,昨日宴饮用到了深夜,今日您还要这般早起工作,真是辛苦啊!”李世民听到李泰这般的赞扬,满意的摸了摸胡须,不论怎么看,自己这儿子还是很令自己感到欣慰的,与之相比,李承乾便没这般贴心了。“越王,现在快午时了!”魏征在一侧冒出来硬邦邦道。李泰看看魏征,总感觉李世民能忍住这家伙在身边,而不是直接把他给掐死,还真是只有明君才能做到的事,要换了自己的话,早就黑夜里面找人打了他后脑勺,然后拖走了。“咳咳!”李世民咳嗽了一声,让众人注意力全部回过神来,道:“青雀,你可知道为何我要宣你前来?”“青雀不知!”李泰坦然摇摇头,但叫自己的名字青雀,想来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李世民倒也没开口而是把目光看向房玄龄,房玄龄便果断站出来,道:“是这样的,宿国公岭南来信,说您准备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便找您来询问一下章程!”房玄龄总不可能说我们觉得你疯了,所以召您过来看看是不是还正常的吧!“是有这回事情,倒没想到居然会传到您们耳朵中!”李泰倒有几分惊讶。毕竟自己只是在岭南开一个分校学府而已,结果受到这个国家一二把手的关注,这实在是太受宠若惊了一点点。在李泰看来,虽然这件事情在未来也许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布局,就现在来说,这步棋真的不是很重要。“青雀,从头开始说说这件事吧!”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沉声道。“诺!阿耶!”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回道,“这事,还要从冯盎上柱国来长安开始。因为我想进行蔗糖贸易,便打算在岭南寻找种植甘蔗的场地。并派遣农业学府的技术人员过去做些简单的技术改进,希望能大批量的生产蔗糖。”李世民与房玄龄两人听到了李泰的话语,倒是有些发愣,没有想到居然还跟蔗糖扯上了关系,李世民回过神来,好像自己不久前便是答应了这件事情。李世民连忙道,“朕记得这件事情你已经告诉朕了,但这又跟开学府分校有什么关系。”“这事情是引子啊!”李泰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原本的确没想要在岭南开分校的。但没想到岭南地区居然会发生僚人叛乱,这倒是给了我另外的想法。我记得魏秘书说过,大乱大治,既然这次僚人在岭南地区叛乱,想来定然对当地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便要这批培养出来的农业学府学子去岭南地区熟悉岭南地方环境,传播先进耕种技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僚人反叛,最大的原因,应该还是没饭吃了吧!”听到这话,李世民与房玄龄两人都不由对视了一眼。说实话,因为一直以来李泰的表现实在是太理智了,目光又有些一望千里的味道。当李泰说出这么理所当然,却又让人难以言信的理由时,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房玄龄,都不由感觉到一秒的惭愧,当然也只有一秒。房玄龄不尴不尬道,“越王仁慈,能有此仁心,行公道却是皇家之幸。”此刻李泰摇摇头,道:“也算不上什么公道仁心。如果仅只仁心与公道,我也许会派人前往岭南,而不会在岭南道建立农业学府。因为在那里,有建立农业学府的价值!”“哦!”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一愣,他可是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可是相当的能来钱。能被李泰称之为价值,那少说也有百万贯吧!毕竟现在整个大唐每年中央的财政收入也就两千到三千万贯而已啊。李泰点头道,“因为农业学府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作物的生长跟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南方地区湿热难忍,但对农作事务来说却是一个好地方。我便想要看看,这岭南地区种植的粮食能不能一年多熟,这些都需要农业学府去实验。而且是否能够成功,怕也要跟当初培养小麦一样,花费个两三年的功夫才行。所以便打算在那里建立分校。”“一年多熟吗?”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忍不住舔舔嘴唇,最后忍不住道,“岭南那地方真能一年多熟?!”言语中甚至带着几分的激动。“不知道啊!只是农业学府的一项耕种跟温度有关的研究而已!”李泰耸耸肩道,“到底能不能种植是需要试验的,而且北方小麦肯定不适合南方种植。所以想来还需要改良耕种的作物,这个研究什么时候成,我也不知道。但早一点布置,总归早一点完成。”就在李泰画着美好未来的图纸时,硬邦邦的声音又是传了过来:“但岭南地区的物质实在是难以运送到长安,甚至别说长安,只要他们能够运送到余杭,岭南之地也不会被长安嫌弃。实际上整个江南道被划为江南道,不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赋税或是能通过长江,或是能通过余杭,然后运送到洛阳,再送到长安来嘛!而岭南的话,就算是他们有心交赋税,也难以运送出来!”众人听到这很不合气氛的话语,不由转头向这发声的人看了过去,看谁这么煞风景!只见到了魏征一身正气的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哦,是他啊!?那没事了!“的确如此!”李泰很赞同的点点头,并没有反驳魏征的话。然后李泰把目光放到李世民身上,开口道,“阿耶,我能说幽州的那个计划吗?”在场的几位重臣听到了李泰的话,倒是都忍不住的竖起了耳朵,仿佛想要听一个仔细。毕竟,李泰的计划那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漕运计划给中央带来了大量的钱财,一群人都迫不及待的等着开发京杭大运河!至于为什么没有马上动手,一是因杜如晦还没有巡视完毕,另外一个就是统一度量衡的模式下的数学人才还不够,所以暂时先放着。但只要等到江南分校的人才出来了,基本上就是开始全面疏通京杭运河,并且建立漕运码头规则的时候了。朝廷不想农业学府一家独大,而世家子又不愿意做这工作,就只能等等江南学府了。此刻的李世民一挥手,从容道:“在场大臣都是社稷重臣,更是朕的心腹,只要是为国为公之事,无一不可对他们所言!”在场的几位听了之后,都对李世民默默行礼,李世民的态度他们还是很感动的。而李泰则道,“因为我没有打算走陆路,我打算直接走海运!”“海运?!”听到这话,在场众人愣愣却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答案。“这海运可不好走!”民部尚书窦静在此刻出面对李泰反驳道,“我去过幽州,见过少海,清楚海洋虽广,却也并非通途。底下有沟壑千万,天空有风雨倾盆,出海绝非坦途!”“嗯!”李泰听到窦静的话,点头道,“窦尚书所言甚是。即使如此,因为陆地道路是实在太过难行,至少从海路走,能把广州的粮食运送到余杭,再让余杭把粮食送到朝廷,至少这是当前唯一的道路。实际上,我们没必要在这点上起争执,因为现在所说的都只是空话。至少在广州地区真能种植出一年多熟的粮食前,实际上那里于我朝廷,不过是鸡肋。但若真出了能一年多熟的粮食,我想不需要我多说什么,到时候哪怕朝廷不作为,百姓总归要想办法打通这道路。”众人听到了李泰的话语之中带着几分嘲讽,只是听不懂到底嘲讽什么。不过魏征却开口道,“既然百姓会自发的打通道路,又为何会扯到幽州?”李泰解释道,“百姓虽然会自发打通这条商道,但百姓自身的体量决定了船只的大小。对他们来说,运输体积较小且能保存的高价值物品才是首选,比如固体蔗糖。但粮食除非发生粮灾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否则百姓是不会主动运输粮食的,因为不划算!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足够宽大的船只,甚至足够规模的建队,来运输粮食。在通常的状况下,国家才能作为承担者,而水师中不断退伍的军舰,就是最好的选择。能够有一支随时可以把大量的粮食运输到余杭,再通过京杭运河连接的水道让粮食输送到各地是非常重要的。想来至少北到幽州,南到余杭,所有京杭运河所在的地方,纵然发生了动乱,朝廷也能第一时间把这事给平息下来!”说实话,在李泰看来在封建时代就没有粮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再加碗饭!李泰的这规划,倒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说不出话来。说实话,有的东西存在时自然没任何感觉,但被捅破后,在场官员都觉得岭南价值大增!当然,纵然是价值大增也没有谁打算一头钻入岭南。其中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岭南地区能出现一年多收粮食基础上。如果这点不成立,那李泰一切规划都是白费。哪怕李泰改进了小麦耕种,让农业学府彻底正名,但若要说,真能种出一年多熟的粮食。说实话,朝廷中大臣也未必相信李泰说的话是真实的,还是等等看再说。“越王,您说把水师中不断退伍的军舰用来商用,这未免有点太过奢侈了吧!”这时候的温彦博站出来,对李泰正色说道,“此等利器,建设不易,更不要说商用了!”“军舰不就是饺子吗?”李泰此刻理所当然的道,“你们把军舰看得太过于重视了。说实话,就不应该把军舰当做利器,而是要当做下水的饺子,这样才能发挥水师的作用!”“什么是饺子?”魏征看着被怼的温彦博,不由在房玄龄身边问道。“有一本越王家厨子写的《面的一百种吃法》里面的一种面食!”房玄龄轻声道。“越王这话说得轻浮了!”魏征正色道,“看把温彦博气得脸色都变了!”“就闭嘴吧你!”房玄龄拉拉魏征道。“越王您可知修一水师军舰,需要多少的民脂民膏,在您眼中只是面食吗!”温彦博道。“额……”李泰微微一愣,神色一正对李世民尊敬道,“阿耶,您能站起来一下吗?”“青雀,你这是要做什么!”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稍稍迟疑还是站起来,然后道:“不可胡闹!”李泰正色说道,“阿耶,青雀明白,青雀只想要告诉在场所有在座诸位。我不是看不起诸位,而是在坐诸位的经济之能与我相比,就是萤火比之皓月。所以别用你们的思维来思量我的能力!只要我为幽州刺史,拥有河北道的经营之权,给我三到五年的时间,军舰就是饺子!”看着李泰嚣张跋扈的姿态,一时间,所有人都有些合不拢嘴,整个大殿一片安静。因为他们是真没想到李泰会这么嚣张,更没有想到李泰会说出这句话。就算是出来反驳的温彦博,在这时候也都是涨红了脸,想要说什么,却又回答不上来。因为高陵的变化众人是看在眼里的,正因为知道李泰的能力,现在李泰说出这么嚣张话才不好进行反驳。李泰能不能让军舰下饺子,这谁也不知道,但李泰三年时间是真把高陵这不毛之地发展到了整个关中几乎最富庶的地方。可谓是富商云集,纸醉金迷啊!“圣人,既然越王有意主政幽州,不如让他经略幽州如何!”房玄龄果断跳出来道。“是啊是啊!”温彦博感激的看了一眼房玄龄,反应过来道,“如此正能发挥出越王才能啊!毕竟圣人不就希望我大唐军舰如同饺子般下水吗!”“这……”李世民虽感觉李泰吹得有点过分了,但也不至于因此直接把李泰踢到幽州吧。你们这一群人也真是的,需要这么跟一个孩子过意不去嘛!“越王有曹冲之慧,甘罗之能,细细数来,越王今年虚岁十二了吧。相信越王定然愿意去幽州证明自己的甘罗之能吧!”温彦博对着李泰微笑拱火说道。“阿耶,等到郑白渠完工,凡大唐需要青雀的地方,青雀愿往!”李泰果断接受。“青雀,你!”李世民见青雀居然直接出面就答应了,倒连给自己回绝的余地都没有。一想到这里,李世民狠狠瞪了青雀一眼,说道:“滚回高陵去反省,这件以后再议!”“哦……”李泰的声音顿时低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