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缘为仙 > 第二十六章 隐于市

缘为仙 第二十六章 隐于市

作者:闲坐有狸奴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2:19

第二十六章 隐于市

青山叠翠,夏风送凉,长阳山下落云宗的坊市中,从此多了一个少年的身影。

阿原在风扬师兄言传身教了七天之后,正式接手了藏玄阁的生意。

七天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都在坊市上露面,出手必中,还是让原大侠名声鹊起,都知道藏玄阁来了一个年轻而又精明的新执事。

七天历练下来,阿原对风扬师兄的生意经已经拜服得五体投地,自然言听计从。反正只要他不乱买,再咬死风师兄定下的价不乱卖,就铁定不会亏本。仗着仙门执事的名头和一身玄云袍,阿原自接手生意以来,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虽然阿原从小就以侠客自居,看不上蝇营狗苟的商人,但其实作为一个乡下穷孩子,心底里对赚钱还是有一种本能的向往。

而且他一向有股痴迷劲,对什么东西来了兴趣,就恨不得日夜泡在里面,觉都舍不得睡。之前在书馆读书废寝忘食,如今整日泡在坊市之中,脑子里想的全是灵石,再也沉不下心来看书。

好在阿原的良师益友屏幽师妹正巧就在隔壁——丹桐峰名下的回风堂,主营的自然是各种灵丹灵药。

东西是不错,像三合甘露丹这种疗伤圣药,江湖人哪个不爱?只是江湖客能掏出仨瓜俩枣的实在太少,而回风堂的定价又远远超出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因此和藏玄阁一样每天进不了几个人。

回风堂主事的内门弟子王静不苟言笑,似乎也不愿在坊市中浪费时间,每月只来个三五次做做样子就走。日常坐镇回风堂最多的便是屏幽。

屏幽师妹虽然恪尽职守,但阿原闲来无事见店里没人就会溜过去串串门,与她聊些修道和买卖上的心得,间或从真正勤奋好学的师妹那借些有价值的手抄本看看,也算没把读书完全落下。

至于传说中丹桐峰二十多位师姐师妹,阿原也没见着几个,倒是玄素师姐还算经常在坊市露面,每次见了阿原也总是洋溢着不同寻常的热情。

可阿原生来没有姐姐只有妹妹,面对这位眉目含媚语笑嫣然的师姐总觉得心里发慌,说不了几句话就要落荒而逃,倒是得了风师兄的真传。

虽然书读得少了,但这坊市却仿佛打开了另一个窗口,每天在坊市上看的、听的、学的,都是修仙界的点点滴滴,与书本典籍上的条条框框交织起来,整个修仙界的模样在阿原脑海中一天天清晰起来。

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总算弄清楚了自己如今修炼到什么程度——炼气是不假,但到底是炼气几层几阶,离凝元到底还差多远?没个坐标刻度,一直是阿原苦恼之处。

事实上,虽然今人乐于效法古人,凡事爱以九品论制,但还未入道的炼气境如何划分层次,在修仙界一直未有定论。

炼气境的层次说白了就是真气多寡,按说当以全身两千多道经脉尽数贯通,真气盈满为最高的九品境界。

可世人皆有元脉限制,莫说两千,一千已是出类拔萃的资质,而且通常修炼到贯通五六百经穴之后足以凝元入道——按这个标准,几乎所有炼气弟子都在二品以下,完全没有划分的意义。

可如果把九品的标准定得低了,比如定为大周天之数三百六,那倘若真有风怜一般的绝世天资硬是修至真气盈满也不凝元,就成了“炼气五十多品”的怪物,贻笑大方。

话语权掌握在老头子那帮理论家手里,自然不肯趟这浑水,留人话柄。于是干脆将炼气境踢出了玄门九境之外——还未入门,谈什么境界层次?

于是广大炼气修士只能找个统一的参照,来印证自身修为——那就是仙盟的灵圆。

似乎当初首创灵圆的那位仙盟高人亦有此意——常人要想凝元入道,真气修为最低也要有一个限度,据说是合大周天之数,即贯穿元脉三百六十的程度。而一枚灵圆中的灵气,恰好就是那最低限度的三百六十分之一。

换句话说,真气修为可以用打通多少经穴衡量,也可以换算成灵圆来衡量,总之凑够了三百六十,就有望凝元入道。

当然,绝大多数炼气修士对自身的真气总量只有一个模糊的判断,所以粗略划分一下,六十为一层,六层对应三百六十,一般修士炼气六层以上即可冲击凝元。若是能炼至九层,则凝元已是十拿九稳。

有了风师兄的生意经铺垫,阿原对这种凡事以灵圆和数字衡量的方式已经没有多大抵触,反倒兴高采烈地对自身做了一番评判。

丹田水气三层、锻骨真气两层、甲木真气两层、心脉火气一层、归土真气一层,这就是原大侠如今的程度。

江湖上真正的大周天圆满对应炼气六层,小周天不过炼气一层,这一转换才知道差距有多大。而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小周天高手原大侠,充其量也不过炼气三层罢了。

修为虽低,但乐观如原大侠已觉成就非凡,再练一年足以凝元入道,前景甚是喜人。横在眼前的难关,还是凝元之法。

大五行轮回锻真诀阿原早已倒背如流,但其中真意还要不断揣摩参悟。他要想走上这条荆棘大道,差的不仅仅是修为,更大的短板在于真气相属和驱动功诀。

要想让五行之轮旋转起来,自然要有五根“轮轴”,而这轮轴显然不是胡乱插的,而是要端正均匀,才好发力驱使。

以此为喻,大五行轮回锻真诀中要求五道真气在“调色盘”中务必“均匀”。如果没把握调和均匀,可以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为基准。

只因同为修炼水相真气,有偏近木相者如“甘露诀”,有偏近金相者如“凝寒诀”,其实在五行轮盘上相差甚远。而阿原修炼的丹田水气、锻骨真气等其实也都有所偏离,唯有甲木真气方是纯正的木相真气。

这就让阿原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继续将五行真气都修炼至六层一试凝元,则转动五行之轮时恐有偏差。可要散功重修,他也下不了那个决心。

而且就算要重修或是调整,阿原也没有合适的功诀。他那套五行功法在江湖上可以算是奇遇,可在仙门看来根本一钱不值,甚至可以说是误人子弟的垃圾。

可怜原大侠在外漂泊一年,历尽艰辛,回头再看基础竟生生打偏了——难怪当初雨师姐要他不要乱练内功,原来确是一番好意。

而事到如今,要增进修为也好,要重炼五行真气也好,要拿到凝元真法也好,都落在灵石二字之上。

…………

找准了奋斗的目标,阿原更加精神百倍。反正有隐溪庐和古剑在,他一天修炼两个时辰足矣,白天就在坊市打转,晚上再回山上悟道练功,每天都过得充实无比。

转眼又是七八日下来,阿原终于拿到了第一笔收入——并非风师兄给的抽头,而是卖掉了当初在百忘山仙墓中采的几株灵芝。

灵芝这种药材,坊市上多是卖的,少有收的。还好碰上了玄素师姐这样的好买家,调笑着给了他三块灵石。

第一桶金到手,阿原喜不自胜,连睡觉都是咧着嘴。

难得三块灵石之中有一块七分土三分火,阿原索性直接用萃灵诀吸化了,一来平衡一下五行真气,二来也印证一下风师兄说的“转化率”。

每天用萃灵诀从古剑玉玦上吸化灵气,早已熟极而流,就跟喝水一样自然。火土两气迅速壮大,那畅快远不是打坐修炼所能相比的。

有这块灵石做参照,阿原也印证了许多风师兄的“灵石经”,只是结果有些出乎预料。

用萃灵诀第一次吸化灵石,所得灵气大概在三成左右。可散逸出的灵气又有不少被古剑吸收,再次吸化下来,最终所得大致有五成。

这远远高出风师兄所说的灵石三成,丹药一两成——更何况以阿原的灵根,这个转化率本该再打个对折才是。

也就是说,在吸化灵石的转化率上,身怀萃灵诀和古剑的原大侠比天灵根还要更胜一筹!

可有喜就有忧,另一方面印证下来,阿原在隐溪庐之外打坐采气六个时辰,所得真气还不到十分之一块灵石——比风师兄说的“普通修士”还不如。

悲喜交加的阿原,在认清了自身灵根有多差之后,更是认清了前路的方向。看来原大侠好动不好静的性子也是天意,就是告诉他不适合打坐苦修,只能折腾……

…………

重回坊市,阿原又有了新的目标,对隐溪庐一样能汇聚灵气辅助修行的宝货格外上心。与此同时,也到处打听各种吸化灵石的法诀,想与萃灵诀相互印证。

几天下来,见识倒是涨了不少,收获自然半点没有——就凭原大侠兜里那两块奉若珍宝的灵石,能换个什么宝货法诀?

不过确实如风师兄所说,吸化灵石灵物在如今的修仙界中如家常便饭,尤其是在执事弟子这个特殊的人群中。

一般都是资质普通而头脑灵活、处事变通之人,才会安排做执事弟子——资质平平,忙里忙外修炼的时间又少,唯一的好处就是手头灵石多些,用灵石辅助增进修为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只是其中关窍诸多,如何求稳又求快,如何提升转化率,每个终日与数字打交道的执事弟子心中都有一本经——阿原不过是初涉此道罢了。

而隐溪庐、古剑这类可以天然汇聚凝华灵气的宝货,也不是什么逆天之宝,甚至在坊市上就有售卖。

那是青凝峰名下藏宝楼的一件主货,名为青玉梨树——虽然只是盆栽那么大的一棵小树,却能不断长出灵气凝结的玉梨状果实,每一颗玉梨都堪比灵石。

不过这宝贝到底售价几何阿原都没问出来,玄云袍在坊市外面威风八面,进了楼里屁都不顶。坐镇的内门弟子同穿玄青之色,根本不给一点面子,直接就把阿原撵了出来。

阿原虽有几分愤恨,但更多则是感慨。可怜“玉剑玉简玉诀”还是上古一个小门派的传承,到头来也并非什么天下独一份的东西,很是泼了他一盆冷水。

除了梦境洞天之外,阿原一直以来心中最大的依仗便是古剑和玉诀,以为有源源不断的灵气供给,修行之快足以震铄古今。

可如今方知这世间广大,就算他奇缘不断,但在修仙界还只是个稚嫩的新人而已。跟那些资质过人的天才比,跟那些有无数修仙资源的世家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这差距到底有多大,他都无法知道。

——但越是这样,越是有趣,不是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