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57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盛唐挽歌 第757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57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吐蕃、佛寺、淫秽,这三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在某一刻关联了起来。

为了“净化风气,弘扬正气”,汴州朝廷在汴州及临近州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黄打非”行动。

什么女人红杏出墙的,男人四处采花的事情,一经查实,不问对错直接送善缘山庄“劳改”。

这些人里面,有钱的可以交钱坐牢,在善缘山庄种地。没钱的,那就对不起了,直接编入运输粮秣的辅兵。

什么时候战争结束,什么时候才能脱离编制。

一时间,汴州及相邻州县的各大寺庙,都成为了重灾区,几乎没有漏网之鱼,全都被搜刮……搜查了一遍。

而寺庙所属的各种产业,也被官府以“查淫秽”的名义,暂时收缴和扣押。

在朝廷疾风暴雨般的严打之下,不仅大量僧侣还俗,就连汴梁城内卖小黄书的商铺老板,都开始夹起尾巴做人,不敢造次。

生怕官府以“扫黄”为由,将他们送去前线运输粮秣。

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为之一振!似乎过街老鼠都要举着“人畜无害”的牌子,然后才敢出门。

然而,正在关中与李宝臣作战的李抱玉,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则是比汴州百姓要复杂百倍。

因为,李宝臣居然派人来向他求和了!

面对始终都不肯进长安,不打算入套,几乎油盐不进的李抱玉,李宝臣终于认怂了!

其实也不是宝臣大帅太软,而是他此刻面临的情况,有点险恶。

西面的吐蕃在攻城略地,从陇右逃难而来的流民一波接一波,带来的坏消息也是一个接一个。

东边,则是李抱玉带着河东军屯兵灞桥,一步都不肯挪动。

孤军困守凤翔府的李宝臣,只觉得这两个都是活阎王,此刻就是来收他的。

不过相比之下,还是吐蕃人更可怕一些。于是宝臣大帅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给李抱玉,他在信中询问:

你是想把我灭了以后,在损兵折将,部曲被打残了的情况下,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迎接吐蕃人的刀锋;

还是想逼我投靠吐蕃人,然后掉转头来打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吐蕃人就是渔翁。难道我们真要打个你死我活,然后让吐蕃人来捡便宜?

你家还是在河西经营百年的大族呢,这点道理难道不明白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四处不留爷,大爷投吐蕃!

就问你怕不怕!

李宝臣的信,可谓是柔中带刚,绵里藏针。

李抱玉怕不怕呢?

他当然很怕,而且恨得牙痒痒的。

年轻时跟吐蕃人打过不少交道的李抱玉,比宝臣大帅更明白吐蕃人是什么货色。

李宝臣如果狗急跳墙投靠吐蕃,那样的话,关中的局面,会瞬间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抱玉简直不敢想象那副画面有多美。

可是,李抱玉也有他的难处,因为汴州军前锋已经过了潼关!意图不明!

现在关中的情况十分复杂,浑水泛起,让李抱玉忧心忡忡,压根就没法考虑进长安的事情。

李抱玉被汴州军牵制着,而李宝臣则有玉石俱焚之心。如果李抱玉把他逼急了,他就投吐蕃,作为吐蕃军前锋打回来!当然了,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宝臣大帅也不想背负骂名。

而汴州军的意图,李抱玉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他现在比李宝臣还要受煎熬。

这天一大早,从西面而来的流民给李抱玉带来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息:吐蕃军似乎放弃了西进横扫西域的打算,而是调转头向东,朝着凤翔府的方向而来,目前正在攻打兰州!

这让李抱玉心中的危机感直接拉满!

如果说此前吐蕃人的意图还不太明朗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是图穷匕见,他们就是冲着关中,冲着长安而来的!

一时间,李抱玉竟然萌生退意,想回河东当个割据一方的土王八了。

毕竟,他们现在经营河东多年,已经有些根基,不必盯着长安不放。即便今年不入长安,以后也多的是机会。

“兄长,汴州那边有使者前来,就在大营内,要不要见一下?”

正当李抱玉心中着急上火的时候,其弟李抱真悄悄的来到帅帐,对他低声禀告道。

终于来了!

李抱玉松了口气,最近他就一直在等汴州来的使者。汴州军已经穿过潼关进入关中,虽然人数不多,但显然是有战略意图的。

无论如何,哪怕是劝降,也该有个人来这里接触一下吧。

搞不明白汴州军的意图,李抱玉便寝食难安。

毒蛇猛兽都不可怕,人类有“善假于物”的特长,只要知道这些猛物的习性,拿下并不困难。

世间最令人害怕的东西,叫做“未知”,未知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在不了解这个东西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究竟是人畜无害,还是可以一刀秒你。

“快请!罢了,你带我去吧!”

李抱玉压住心中的激动说道,此刻心中有种便秘一个月终于通畅的爽快。

在一处僻静的小帐篷内,李抱玉见到了风尘仆仆而来的元载。他轻咳一声掩饰脸上的激动,尽量保持面色平静询问道:“不知道汴州而来的使者来见本帅,有什么指教呢?”

听到李抱玉询问,元载一句话也不说,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将其递给一旁的李抱真,保持着高冷的姿态。

正统就要有正统的威严,元载决定赌一把,不惯着李抱玉。

看到元载不苟言笑,李抱玉微微皱眉接过信,将其拆开,一目十行的看完。他脸上露出错愣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太相信,又把信拿起来,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

他脸上的神色不断变幻,最后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却又什么话都没有说。

“官家是怎么说的?”

很久之后,李抱玉看向元载问道。

“官家说,安氏在河西的地位不变,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无论恩仇,都一笔勾销,以后不会再追究。

现在大敌当前,吐蕃人要入关中,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件事更大。只要是愿意出兵打吐蕃的,都是我们官家的朋友,都是自己人。

李大帅如果愿意易帜,奉李琦为天子,归顺到朝廷旗下,那么部曲可以保留,不会打散参与整编。大军的后勤,我们会承担供给。

当然了,河东地区,必须要纳入到朝廷管辖,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安氏的根基,只在河西。

安氏子弟可以到汴州来做官,参加科举,类似这些,都可以谈。”

元载一板一眼的解释道,没有任何劝说的意思,几乎都是方重勇原话。

李抱玉微微点头,不置可否说道:“元先生所说,事关重大,李某要好好想一想,不如先生就在我大营暂时歇息一下,明日李某便有答复,这样如何?”

“这是应有之意,李大帅请便。”

元载随口答道,似乎并不担心李抱玉有什么奇怪的想法。

待安顿好元载后,李抱玉拉着李抱真来到帅帐,屏退闲杂人等后,二人坐下来商议方重勇招安他们的事情。

“方清有大气魄,不是一般人啊。”

李抱玉将那封信拿出来又看了一遍,感慨叹息道。

当年王忠嗣自尽那件事,其他人或许不觉得如何,但李抱玉是心中有数的,方清饶不了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公事”而不是“私仇”。私仇可以放下,公事必须要办。方清麾下部曲,很多都是王忠嗣旧部,更别提王忠嗣的女儿还是方清的正妻。

这仇恨跟杀父之仇也不差多少了。

现在方清说可以放下,那就是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如果拒绝……最好还是不要拒绝。

拒绝的话,将来失败,必会被灭族!

别人展现了极大诚意,如果拒绝,那这份诚意就会转变为恼羞成怒的恨意。本来没有仇也要结仇了,更何况有杀岳父之仇呢?

“兄长,只怕这件事拒绝,就是鱼死网破,你死我活了。”

李抱真沉声说道。

李抱玉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信中所说让出河东的事情,反倒是最小的一件事。因为这跟凉州安氏要走的路线有关。如果占据河东,就必须要自己称帝,自己打天下。

否则,在河东困守一隅,他们连做割据势力的权力都没有。河东这地方被割据了,哪个中央政权都会坐不住的,不可能让你割据,绝对是打生打死的斗争!

凉州安氏在河东并无深厚根基,当初入主河东,不过是因为统帅赤水军而已。而赤水军的根基在河西,大部分都是凉州人。

李抱玉看似实力雄厚,实则掣肘很多,一切都不是他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他们本身就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人脉。

昭武九姓之一的家族(还只是安氏的其中一支),要想统治整个中国,建立一个统一王朝,不会比蒙古建立大元更容易。

绝大部分人,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人生的上限。凉州安氏的上限,就是作为一个和大唐帝国与国同休的勋贵家族存在,仅此而已。

“如果同意的话,李琬这面旗帜就倒了,李琦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正统。我们失去河东,但是不必担心后路被断,也不必负担放任吐蕃军入主关中的骂名。”

李抱玉沉声说道,心中感受无比复杂。

其实,方重勇这封信已经暗示了:如果他们不同意,那么汴州军就会大举进攻河东!

目前河东军主力都在关中,面对李宝臣和已经不太远的吐蕃人,实属骑虎难下,想回防河东又谈何容易。

即便他们不想放弃河东,汴州军也可以自己去取!

但是,接受招安,好处也是极多的!

首先就是确保了凉州基本盘的利益,然后可以在史书上留下美名。当然了,如果方清耍诈,那么名声臭掉的是方清,而不是凉州安氏。

此外,粮道的安稳,后勤的安稳,也是不可忽视的福利。接受招安,也就意味着不必从河东运粮了。

接下来,就是把吐蕃人赶走,然后回凉州老巢,也不失为一条可以走的明路。

不过,这也意味着,凉州安氏这几年的经营全部化为乌有,只是保住了本钱而已。要说赚了多少……只能说在这乱世,不亏就已经是赚了吧。

“汴州军入潼关,大概也是在逼迫我们接受招安。如果他们着急,恐怕早就打到灞桥了,不至于走这么慢。”

李抱玉苦笑道,摇了摇头,心中患得患失。

方清的条件,可谓是正好踩在了凉州安氏的底线上。多给一点,那就是为安氏鞍前马后白忙活;少给了,李抱玉早就直接让人乱棍把元载轰走,压根不会考虑这些。

正因为条件开得刚刚好,所以才让李抱玉难以割舍。

他有野心,但是不多。放弃心有不甘,不放弃又担忧其中的严重后果。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形容,恐怕也是恰如其分了。

“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某以为,我们是接受天子李琦的招安,不是接受方清的劝降。

李琦现在是傀儡天子,但有我们加入以后,那以后便不好说了。

无论如何,将吐蕃人赶走,收复河西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位的。以后的事情,可以等赶走吐蕃人以后再说。

赤水军将士皆来自凉州,河东军中河东本地兵马并不是很多,我们还是要以凉州为重啊!”

李抱真苦心劝说道。

他这话倒是提醒李抱玉了。对于方重勇来说,他们接受招安,或者不接受招安,那都不过是汴州军打得顺手不顺手的区别。

他们不招安,将来吐蕃人打过来了,汴州朝廷随便安排一帮无良文人,到处宣传凉州安氏投靠吐蕃,宁可打内战也要帮吐蕃人入关中。

那时候,李抱玉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

而吐蕃人攻克凉州,进而横扫河西,毁掉的是凉州安氏的根基,而不是汴州朝廷的根基。一棵树若是没有根基,那还能长得好么?

所以现在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方重勇在求着他们归顺,而是给出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放下兵戈一致对外的最优方案。

从长远来说,对于凉州安氏家族是有利的,虽然对李抱玉本人未必是最有利。真要说的话,凉州安氏还得谢谢汴州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呢!

“不如这样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和元载一起走一趟汴州,一来一回也就几天而已。

你探一探方清的口风,如果觉得他很有诚意,你回来以后我们再仔细合计一番。”

李抱玉长叹一声说道。

吐蕃人的不断靠近,以及李宝臣威胁投靠吐蕃,让李抱玉察觉到了身后的危机。这种局面不找个靠山,确实风险太大了。

李宝臣威胁要投吐蕃,他又如何不能投汴州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