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42章 忐忑

盛唐挽歌 第742章 忐忑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42章 忐忑

待在鄱阳湖水寨里日夜操练水军的梁崇义,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新的节度副使姚令言,真踏马不是东西。

梁崇义说冬天湖水不结冰,正好休养生息,待明年开春后作战。

而姚令言却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趁着汴州军新败,赶紧的攻占浔阳。

梁崇义说现在他们占着的地盘,从一个水寨,变成了两个水寨一个县城,兵力分散了不适合妄动。

而姚令言则说反正是守不住的,不如以攻代守,打得汴州军喘不过气就行。

还想什么防守,想你妈呢!就这也配带兵?

总之,这位朝廷空降的将领就是跟梁崇义不对付,姚令言同样是丘八出身,说话还很冲!

此时梁崇义无比怀念于颀,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和于颀能相处得好,不是因为他很有能耐,而是于颀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段位远高于他,所以才会让他觉得很“舒适”。

现在换了个和自己段位差不多的人,便压根相处不来了。

梁崇义不得已之下,只好写了一封奏章回襄阳,阐明利害。

总之就是一句:汴州军主力尚存,不可轻动。倘若战败,洪州局势有倾覆之险。

李璬很快回复,非常简短的四个字:便宜行事。

梁崇义松了口气,拿着圣旨堵住了姚令言的嘴。水军都没训练好,还打什么打!

不得不说,李璬的权术是成功的。

因为洪州的荆襄军是鲁炅的部曲,鲁炅在这支军队里面有超然的地位。

如果鲁炅是主将,那么无论是梁崇义也好,姚令言也好,再怎么作妖,都无法撼动鲁炅的权威。

可是现在,梁崇义是空降过来的,姚令言也是,二人在这支军中,梁崇义因为之前打了胜仗威望稍高,却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如果以权谋的角度看,这场争执中最大的赢家是天子李璬。当梁崇义与姚令言二人争执时,都需要李璬来当“裁判”。

李璬的圣旨偏向谁,谁就能让自己的命令推行下去。

这样约等于是皇帝控制了军队。

当然了,得有个前提,就是能打赢。如果不能打赢,那么所有的权术操作都会归零,玩得再花也没有用。

消停了一个冬天,到春暖花开时,姚令言又开始躁动起来了。他越过梁崇义,向李璬告了一状。在奏章中,姚令言说梁崇义畏敌避战,居心叵测,整个冬天都毫无动作。

唯一拿下的都昌县,还是汴州军主动让出来的。

简而言之,姚令言就是暗示梁崇义或许和汴州军那边有勾结,所以才不肯出战。

这封奏折挑动了李璬那敏感的神经,他不会带兵,天然不信任所有会带兵的人。

天子不会带兵打仗,就是最大的原罪。

因为不会带兵,所以需要倚重会带兵的武将当元帅。

因为倚重武将,所以兵权难免旁落,不得不启用宦官,或者利用朝廷的文官,来钳制武将。

又因为倚重宦官和文官,所以行政权和人事权也这些人被侵蚀,不得不让渡给对方,以换取这些人俯首听命。

这么一来二去,不是傀儡的皇帝也要成傀儡了。

李璬收到姚令言的奏折,选择了“留中不发”,但却对洪州的鄱阳湖水军发了一道圣旨:

北上赣江口,解除汴州军对赣江口的封锁。

赣江口是商贾旅客们入豫章的主要通道和唯一水路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只要这里一天被汴州军卡着,豫章的经济就一天都无法正常运转。

拿到圣旨以后,梁崇义气炸了!就算他是傻子,也知道背后是姚令言使坏!一条毒计涌上心头,梁崇义决定借李光弼的刀,斩姚令言这个不听话的副将。

……

“萧公,来来来,坐这里。”

汴州府衙书房里,方重勇看到萧颖士正一脸忐忑不安的看着自己,于是很是温和的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坐在自己对面。

待对方坐下后,方重勇屏退了外人,整个书房内就剩下他和萧颖士二人。

“不知官家急召下官,是有什么要事呢?”

萧颖士压住内心的不安,面色平静问道,看起来就像是茫然无知一般。

“萧公大才,在礼部当个小官,实在是屈才了。本官一直都记在心里,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如今本官打算改革朝廷的构架,建立一个新衙门,名为教育部。

顾名思义教书育人,负责管理国子监和各地官府书院,总揽科考。本官打算将这些,包括科举,从礼部中分割出来,独立成一个衙门,不再受礼部约束。

萧公文采斐然,名满天下,有没有兴趣在教育部,担任一个部长的职务呢?”

方重勇微笑问道。

居然是这件事!

萧颖士大感意外,立马感觉羞愧难当。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定制黄书”暴露了呢,没想到居然是封官。

他很有些心动,却也明白方清的意图!

萧颖士一时间有些犹豫。

方清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其实也不难猜测,就是千金买骨,树立典型。

萧颖士是出了名的又臭又硬,当初宁可考科举也不愿意自荐为官,在汴州任职。

为啥呢,还不是文人的臭脾气,自命清高呗。

要是真不愿意当官,直接去崖州的山里居住,保证朝廷的人也无法找到他,更别提报复了。

“官家,鄙人才疏学浅,只怕……难以胜任啊。”

萧颖士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有些为难的说道。

他想当官,读那么多书,不是为了写文章自嗨的。萧氏本就是官宦之家,全家都是做官的,不做官那就赋闲在家,反正是不会从事其他职业的,包括经商。

萧颖士现在已经算得上落魄,他刚才拒绝方重勇,已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保不齐走出书房门就会后悔。

“萧公不要推辞嘛,这不是为了我方某人,而是为了百姓。有教无类那句话,难道是白说的吗?萧公这两年也在当教习,或许已经有所得了吧?”

方重勇摆摆手,示意萧颖士不要推辞。

“那……下官就先暂时当一段时间吧,若是官家有更合适的人选,萧某愿意退位让贤。”

萧颖士对方重勇叉手行了一礼,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他的心还是向着李唐正统,但身体却已经非常诚实,在为“新朝廷”服务了。

“嗯,如此便好,那本官也可以放心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看上去并无怪罪之意。

萧颖士心中涌起一阵疑惑。

听闻前些时日,汴州各大书店都被查封整顿,搜出来好多“**”。张光晟带着一帮亲卫到处搜捕,抓了不少人去善缘山庄劳改。

当然了,判得都不重,也就进去住一年而已。

所以萧颖士才觉得奇怪,难道他那本书,还没有被查出来?

看到萧颖士还不肯离去,方重勇面色古怪,好奇问道:“萧公还有事?”

“呃,无事无事,下官告退。”

萧颖士连忙对方重勇叉手行礼,他总是感觉有些别扭,又不太说得上来。

然而,正当萧颖士打算推门而出的时候,方重勇对着他的背影喊道:“萧公请留步,你忘了东西在本官这里了。”

忘了东西?

萧颖士下意识的摸了摸袖口,发现袖袋里的东西都在,于是走上前来,对方重勇行礼问道:“官家明鉴,萧某并无物件遗落在此呀。”

“怎么会没有,这不就是咯。”

方重勇从桌案的抽屉里,摸出一本线装书,将其递给萧颖士,正是那本《西域猎艳记》!

萧颖士看到这本书,吓得全身一个激灵,就差没当场跪下了!他颤颤悠悠的将书拿在手里,低着头羞愤欲死,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萧公的文笔很好,故事也不错,只是下次就不要写本官了吧。

你书中那位医官之女,正是信安王的私生女。他们家可是有好几人在汴州为官的。要是知道你这么编排他们家的人,一定有你好看的。”

方重勇慢悠悠的说道,脸上带着笑意,只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有些意味深长。

“下官死罪!死罪!”

萧颖士吓得连忙跪下,额头挨着地,压根不敢抬头看方重勇。手中的书也掉落在地上。

“萧公不必如此。”

方重勇将萧颖士扶了起来,把那本掉到地上的小黄书重新塞到对方怀中。

“儒生们总说不教而诛是为虐,如今本官也算是教了你一次。所以,下不为例了。”

他拍拍萧颖士的肩膀,将其送出了书房。

等走出府衙后,萧颖士这才回过神来,恍然觉得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大唐,已经完了。”

萧颖士忍不住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

有方清这样的权臣在,除非太宗死而复生,否则大唐没有任何希望能翻转目前的局势。

可悲的是,如萧颖士这般的人,却还要活着。哪怕他们还沉浸在当年盛唐的荣光之中,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那严肃又不讲情面的现实。

马上要组建的“教育部”,很明显就是原来礼部里面的仪制清吏司,在加强了职能后重新再包装的产物。

礼部其下原本设有四司,即: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和精膳清吏司。

仪制清吏司就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间的往来的机构。

方清的谋划很深远,而且是稳定推进,在拆大唐的官府构架。等把框架拆光了,登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种水磨工夫的操作最是要命,大唐的权威,每一天都在消退。前些时日,永王一脉让出皇权,转给盛王一脉。这要是从前,肯定会闹得满城风雨。

然而在汴州,那就是举重若轻,压根没什么人讨论,大家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既然礼部是为了维护皇权而设立的实权部门,也因为天子是傀儡天子而变得“虚化”,那么将其中的实权部门拆分出来重组,进而将礼部彻底架空,便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另类方法。

毕竟,让礼部的人为方清本人唱赞歌,好像也有些不合时宜。

另立教育部,便是方清要培养完全忠于自己的新鲜血液,不给李氏宗室一点机会。

而萧颖士作为第一任“教育尚书”,不知道是方清早就想好了,还是仅仅是权宜之计。

想明白这些关节之后,萧颖士有种**贱妇在偷情之后,那种羞耻之余又觉得浑身舒爽的复杂感受。

背叛的是李唐,得利的是自己,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到底要不要转回汴州府衙辞官呢?

有那么一丝犹豫,萧颖士旋即想到了自己的后人,心也变得冷硬下来。

没错,萧氏一大家子,将来都要生活在汴州朝廷的统治之下。他又不是无父无母无亲族的“无敌之人”。

父母,兄弟,妻儿,甚至是孙子,他都有,一大家好几十口人。

别说萧颖士将来也许会得罪人,就说他现在就已经得罪了元载,后者很难说不会给他,或者给他的后人穿小鞋。

在这个动乱与和平交织的年代里,被高官盯上穿小鞋,往往就意味着死亡。

而做了教育尚书以后,无论是元载还是其他什么人,就算不怕萧颖士,也不得不顾忌方清的面子。

方清任命的教育尚书,那是不能随便上门踢屁股的。

那不是在踢萧颖士的屁股,那是在打方官家的脸!

只是,在享受好处的时候,自己身上也一定会被外人贴上“方清亲信”的标签,再也撕不下来了。

萧颖士想了想,还是决定出卖自己的灵魂。

是啊,不做大官,陪着李唐这条破船沉下去,还拉着子孙后代一起陪葬。

想来方清还要把那本黄书的作者公开,让自己遗臭万年,身败名裂。

图个什么呢?

萧颖士苦笑摇头,回到家中坐定,思前想后,只觉得自己里里外外都背叛了过往,已然恍如隔世。

“阿郎,刚刚衙门来人,把官袍送来了。恭贺阿郎当大官了!”

下仆面带喜色,将一个木盒子放在卧房桌案上。

萧颖士打开一看,只见是朝廷三品大员才能穿的紫袍,金鱼袋和一块写了身份信息和官职的木牌也在里面。

最底下是一份朝廷的公文,也是聘任萧颖士为教育尚书的任命书。

方清办事,有连招就直接上,压根就不给萧颖士拒绝的机会。

事情都办到这个地步了,萧颖士要是再去辞官,那就是不识好歹的打脸了。

以后就算方清不收拾他,方清的爪牙,也一定饶不了他的。

“你去一趟亳州,让家里人都到汴州来住吧。汴州这里繁华,科举也方便。”

萧颖士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说道。

“阿郎,这是紫袍呢!阿郎这是要做宰相呀,又是何故忧虑呢?”

下仆疑惑问道,不明白萧颖士这是装的哪门子的逼。

“上了贼船,想下来就难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方清将来若是不能登基称帝,我萧氏一门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萧颖士长叹一声道,面对下仆亦是不忌讳提一嘴。

正因为他是聪明人,所以才明白这条路是多么艰险。

忽然,萧颖士想起他书中的黄暴剧情来。

他有种奇怪的错觉,貌似书中那位“方轻”,搞女人的时候也是类似的套路。同样的不动声色,同样的威逼利诱,见缝插针。

“官家还真是……唉!”

萧颖士摇头苦笑,明白自己这是被对方不动声色的耍了一回,却又完全恨不起来。

他随手将自己写的那本书翻开,却见上面居然有人用朱笔写了“点评”。

“攻略医家女时,方轻不必动粗,可以花钱将其买下,养几年就是国色天香。”

“西域少水,夜里能把人冻成冰柱,你试试在沙地上躺半个时辰?”

“对下属之妻动手实属下贱。”

……

看到这些熟悉的字迹,萧颖士明白这是方重勇亲批,这才松了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