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 第1526章 遣明使团,和国的朝贡

第1526章 遣明使团,和国的朝贡

海天晴朗,宁波港一片开阔,不见了往日纷繁的民船。在几艘引水船的指引下,八艘幕府旗帜的大型朝贡和船,慢慢靠向了港口。

大明水师的日月旗高高飘扬,近四十艘巡海大船分列两侧,隐约把和人的朝贡船队围在中心。而此刻,巡海大船上的虎蹲炮、弩炮,全副武装的卫所官兵,都表达出一种无声的警惕与威慑。

“喔!明国的规矩,可真是大啊!派出了这么多水师大船拦截,让我们在外海停了两天,然后又强行上船检查,收缴我们的弓刀…这简直是把我们幕府的朝贡船队,当成海贼众来处理了!”

“哈!光秀士官,明国行事一向如此。越是官面上的事,规矩就越大,就是怕出任何一点乱子!和船到宁波,可不像唐船来堺港,可以随便停靠…等接下来,宁波镇守大监,也就是大明皇帝的天使,带着皇帝诏书和仪仗前来后,我们还要下船三次叩拜,以藩属使者的身份领旨呢…”

遣明使尧夫寿黄穿着幕府官服,戴着长帽,站在旗舰“天龙寺”号船头。他和善笑着,看向抱怨的细川氏家臣,年轻的船队“士官”三好光秀。

按照明日朝贡的惯例,每次派出的朝贡船队,会有遣明使、遣明副使各一人,居坐、士官各一二人,还有翻译的通事若干。

其中,遣明使、遣明副使,一般选拔自幕府和朝廷,通常是来自京都周围的“五山禅寺”。而尧夫寿黄就是正儿八经的五山禅寺出身,不仅精通唐文,家门也高贵的很,是真正的朝廷公卿。

至于“居坐”则是“文职”,通常由僧人担任。而“士官”是“武职”,偏向于由武士出任。这一次的堪合朝贡贸易,虽然打着足利幕府的旗号,但其实是由细川氏在幕后作为主导。护卫船队的四百名精锐武士,也主要是细川氏抽调而出。

所以,朝贡船队的“士官”,便是来自细川氏信任的中级家臣,三好光秀。而这次船队中的“居坐”,则交给了由天台宗门下出身,拿出最多金银的“土豪”森野清…

“当然,光秀士官,你代表着细川管领,并非遣明正使或者副使…你若是不想向明人跪拜,也可以在船上称病,不下船即可…”

遣明使尧夫寿黄温和笑着,给了个善意的提议。三好光秀默然片刻,又看向另一侧,穿着一身僧袍、一直向宁波港口张望的森野清,肃然问道。

“森居坐,你要下船,向明人叩拜吗?…”

“啊?…”

森野清怔了怔,看了一脸严肃的三好光秀。随后,他摸了摸鼻子,哑然笑道。

“佛祖见证!光秀士官,我自然是要下船的…这宁波十里明街,万千繁华,可是明国第一的繁荣大城啊!这其中诸多佛寺,我可是翻阅典籍,早就向往已久,必得一一前去拜见的…”

“至于向明人跪拜,又不是什么大事。这拜的也是大明的天子仪仗,而不是那些个宦官…大明皇帝驱逐元寇,富有天下,是明王转世一样的大人物,出生自带佛光彩霞。这为了朝贡的善事,恭敬拜上一拜,自然只有满满的好处,没有半点的坏处…而等我们到了顺天府,据说还得三叩九拜,在百官面前,反复向大明皇帝行礼来着…”

“…三叩九拜?!…佛祖啊!既然你们都下船,那我也只能下船了!我要好好看看,所谓强盛至极的明国,他们的‘武士’,究竟是何种模样!…”

“哈哈!森居坐,你从哪里听说,宁波是大明第一的繁华大城?…”

听到森野清的回话,士官三好光秀咬牙不语,遣明使尧夫寿黄轻笑出声。森野清则眨了眨眼睛,指着岸边连绵的屋舍高楼,同样笑着回道。

“‘宁波高宫巨室,夹岸联络。紫石为柱者,殆居其半,奇观胜景不可殚录’…这自然是大明一等一的大城!”

“噢!原来森居坐,竟然也读过朝鲜人崔博的《漂海录》?这可是前两年刚出的新书,从三浦倭馆发往堺港,只在京都少数公卿中传阅…森居坐博学多闻,倒是让老衲冒昧了…”

遣明使尧夫寿黄有些惊异,暗暗高看了这位天台门下的豪商一眼。森野清则暗道一声惭愧,如果不是山靼黄金酋长重金求取明国典籍,他也不会购上这些新旧不一的“唐册”,更不可能在北上的航程闲暇,翻阅这朝鲜刚出的《漂海录》了。

“阿弥陀佛!我们会在宁波停留三个月,卖完附搭的货物后,再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顺天府京城,觐见大明皇帝。而这一路上,杭州府、苏州府、扬州府,以及只能远远路过的应天府,那可都是繁华胜过宁波的大城啊!而这条朝贡之路的终点,顺天府京城,更是十倍于洛京大小,真正的天下台所、天下第一繁盛的所在!…”

说到顺天府的大明京城,尧夫寿黄面露由衷的憧憬,充满了对于大明风华的向往。所谓“上洛”、“上洛”,和人公卿口中的“洛京”,自然就是和国的京都。实际上,眼下京都官方的正式名称,正是完全照搬唐时的“洛阳”。

作为一位公卿出身的僧人,尧夫寿黄从小接受的汉文化教育,一直在他心中印刻着深深的烙印。而这种中央朝廷聚拢天下财富,统御四方各地的威仪,也是缩在京都的和国朝廷,满朝穷苦的公卿们,梦而不得的。

“不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大明的繁华大城,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真是令人敬畏,让人心生向往啊!可惜,我们只能沿着朝贡规定的运河走,不能去其他的大城游历。而只有这座高楼林立、盛景无限的宁波城,是我们能有足够时间,好好去游览上一番,寻一寻佛前机缘的…”

森野清遥望着宁波港口,赞同地感慨出声。作为饱读唐册的天台门徒,他很能理解这种和国公卿中,普遍存在的天朝迷思。

自从蒙元征服南宋,代表天命正统,两次东征和国失败后。和国已然在政治与军事上,从唐宋时代藩属的认知中,彻底独立了出来。但脱身于汉文化圈的文化仰慕,依然根植在和人上层贵族的心中,维持着实质上的文化附庸与崇拜。从平安时代直到今天,上层的贵人们都以会唐文与唐言为荣。而直到江户幕府建立,明清易代,朱舜水东渡和国之后,这种文化上的天朝上国滤镜,才会被轰然打碎…

至于眼下,旁边的武家三好光秀瞪大了眼睛,看着两个会唐文的“文化人”,说着他听不懂的“唐文诗句”,脸上浮现出“粗鄙武家”的羞愧与茫然。但很快,他又咬着牙,仔细看着船队两侧名为“护卫”、实则“监督”的大明巡检水师,看着那些数量众多的大船,以及足足两三千人的大明官兵,愤声道。

“呵!这些明国的水师虽然强大,虽然有众多大船…但那些船上的‘武士’,却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什么精锐,丝毫没有什么气势可言!…我看,明人所依仗的,不过是船多人多罢了!真要明刀明枪的接舷跳帮,这些明人的水军,哪怕五倍于我们,也未必是我细川武士的对手!…”

“哈哈!光秀士官,你着相了!这些明人的水师,本就是来自沿海的卫所,相当于各地头豪族征召的农兵…而我们朝贡船队上的,可都是细川管领调集的精锐旗本…这又怎么能比呢?”

听到三好光秀的自语,尧夫寿黄笑着摇了摇头,感慨着这些和国武家的好斗。哪怕是面对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一个细川氏的小小士官,竟然也能生出争勇比较的可笑野心?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阿弥陀佛!明人在富庶的江南,向来不设武士旗本,只设有诸多卫所,数以十万计的农兵。而他们真正的‘旗本武士’,则同样数以万计,屯驻在北方九边…按照历代遣明使的记录,那些在北方长城沿线,与元寇年年作战的‘旗本武士’,才是明国真正的精锐!…”

“光秀士官,等我们冬至时节,抵达顺天府…你就能看到真正的明国精兵,尤其是那些骑马纵横、锐不可挡的明国马回众了!…”

“.明国马回众?!”

宽阔肃杀的宁波港口中,朝贡船队上的和国使节们正在闲谈,岸上的明国旗帜却越来越多。先是“鄞县县衙”的蓝底旗帜,接着是“明州府衙”的青底旗帜,然后出现了“浙江布政使司”的黑底旗帜,一面比一面大,一面比一面高。

而当一面最高最大、象征天子亲临的明黄大旗,隐约出现在远处时,遣明使尧夫寿黄终于一个激灵,带着众人尽数下船,恭迎低头等候。

“森居坐,给镇守大监准备的见面礼?…”

“已经包好了,放了两块一斤重的金饼。用绸袋小心装了,看着很小一点,根本不起眼…”

“嘶!两块金饼?!也行…不,好极,好极了!森居坐可真是豪爽!…”

很快,明黄的大旗飘然而至,尖利而充满威严的声音,响彻整片宁波港口。各级官吏躬身行礼,凡俗百姓下跪磕头。而和国朝贡使团,更是恭敬上前,向着高高的皇帝大旗跪倒拜见!

“圣天子在上!幕府朝贡使团,尧夫寿黄/森野清/三好光秀,叩见大明天子旗帜!…”

一番藩国使臣的行礼拜见后,宁波镇守大监林槐掂了掂衣袖中极沉的绸袋,脸上有惊讶一闪而过。随后,他面露和煦的笑容,看了眼“懂事”的“和国僧人”一眼,又对面无波澜的浙江布政使王哲,笑着道。

“好啊!各位使节真是有心呐!…王大人,不如就让下面的人,好好清点贡物,仔细为圣上办事…而您和这些藩国的使节,就随咱家一同,去城中的嘉宾馆歇息饮茶?…”

“嗯。就依林大监所言…藩国朝贡,一向是市舶司的内务。布政使司只需看管着些和人船货,不出乱子…至于具体的接洽,在下公务在身,就不亲自参与了!”

浙江布政使王哲礼貌还礼,保持着恰当又疏远的距离,与这位“林大监”告别。而在临走前,他意味深长,看了眼留下的“翻译通事”,恭敬噤声的施文德。接着,他就如来时一样,四平八稳的上了官轿,在上百人的簇拥开道中,牌帜煊赫的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