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末日求生,我打造了魔植世界 > 第489章 县衙

末日求生,我打造了魔植世界 第489章 县衙

作者:丧尸舞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28 20:06:16

苏禅抬手,动作轻柔却带着几分急切,轻轻合上那扇略显陈旧的院门。门轴不堪重负,发出 “吱呀” 一声悠长而沉闷的轻响,这声音在清冷寂静的雪后清晨,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放大,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为这个平凡又特殊的清晨添上一抹别样的注脚。他深吸一口带着雪后清新与凛冽的空气,转身与庄平并肩,沿着蜿蜒的街道稳步前行。

此时,街头巷尾正如同被一只神奇的闹钟唤醒,逐渐从沉睡中苏醒,热闹的氛围如同一滴墨汁在清水中晕染开来。城门口,那扇紧闭了漫长一夜的城门,在守城士兵的合力推动下,缓缓开启,发出沉闷的 “隆隆” 声,仿佛是古老岁月的厚重叹息。早已在城门外搓手跺脚、眼巴巴等候多时的小贩和菜农们,像是被解开束缚的猎犬,眼中闪烁着对生计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朝着城门里涌去。他们有的挑着沉重的扁担,扁担两端的箩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随着脚步的起伏,轻轻晃动;有的推着简易的小车,车轮在雪地上艰难地滚动,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他们脚步匆匆,嘴里还不时扯着嗓子吆喝着,那声音或高亢、或沙哑,带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生怕慢了一步就错过了这清晨的黄金商机。

林立的商铺像是被一阵春风拂过,纷纷打开店门。伙计们满脸笑容,热情洋溢地站在门口,揖客迎人。他们的脸上带着对新一天生意的期待,眼神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勾栏瓦肆里,传出丝竹管弦交织的美妙之声,那声音悠扬婉转,仿佛是从遥远的仙境传来。隐隐约约,还能听见歌女如夜莺般婉转的吟唱,歌声中带着几分娇柔与妩媚,让人不禁沉醉其中。酒坊里,浓郁醇厚的酒香飘散在空气中,引得路人频频侧目,那酒香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勾起人们心底对美酒的渴望。茶铺中,热气腾腾的茶水在大锅里翻滚着,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像是在欢快地诉说着清晨的美好。茶客们围坐在一起,有的高谈阔论,讲述着近日听闻的奇闻轶事;有的则静静地品着茶,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惬意。叫卖的小贩们扯着嗓子,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而和谐的市井乐章。往来的车马行人在其间穿梭不停,车轮辘辘,马蹄哒哒,扬起一片淡淡的尘土,与这热闹的市井景象融为一体,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苏禅和庄平一路走来,街边的店家和小贩们像是约定好了一般,只要看到苏禅的身影,脸上立刻绽放出和善亲切的笑容,大声地跟他打招呼。“苏小哥,来喝碗热粥,暖暖身子!这粥可是我家一大早起来熬的,用的都是最新鲜的食材,保准您喝了浑身舒坦。” 一位卖粥的大叔满脸热情地招呼道,眼神中透着真诚。“苏小哥,看看我家刚到的山货,新鲜着呢!这可是从深山里采来的,绝对的纯天然。” 一位卖山货的大娘也不甘示弱,拿起一捧山货,向苏禅展示着。走了不过百多步路,一个卖饮子的茶馆前,一位老妪像只敏捷的麻雀般从店里跳了出来,她的动作轻盈而迅速,让人很难想象她已是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她一把拉住苏禅,脸上堆满了笑容,那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热情,“苏哥儿,留步,留步啊!到我店里喝口热汤水再走,这天寒地冻的,喝碗热汤,身子立马就暖和起来了。我这汤水可是有独家秘方,喝了还能滋补身子呢。”

苏禅与这老妪有过几面之缘,他微微颔首,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回应道:“孟阿姑,这大清早的,您怕是灶都还没烧热呢。我正赶着上衙门当差,可不能耽搁,还是改日再来光顾您的生意吧。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等我忙完这阵儿,一定来您这儿喝个痛快。”

“汤水马上就开,就一会儿的事儿。这大冷天的,不喝碗热汤暖暖身子怎么行?” 孟阿姑满是褶子的脸上笑开了花,她绕着苏禅连连转圈,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嘴里啧啧称赞个不停:“苏哥儿哟,瞧瞧你这一身行头,真是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呐!以后在衙门里肯定能大展宏图,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成为咱们苍南县的大人物呢。”

“阿姑过奖了,我哪有您说的那么好。” 苏禅心里清楚,自己这穿越而来的皮囊虽说还算不错,但也只是比常人稍好一些,说什么仪表堂堂,实在是太夸张了。他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那是被夸奖后的羞涩与不自在。

“担得,当然担得!苏哥儿你就别谦虚了。” 孟阿姑笑容愈发灿烂,她紧紧拉着苏禅的手,那双手粗糙干裂,满是岁月的痕迹,可她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苏哥儿,你如今可是衙门的人了,往后可得多照应着我这老乞婆。我这小本生意,全靠你们这些衙门的老爷们关照。”

“孟阿姑,你要没事就别挡路了,没见我家哥哥赶着去衙门吗?” 一旁的庄平正是少年心性,早就被这老妪的喋喋不休弄得不耐烦了,他皱着眉头,脸上带着一丝不悦,站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孟阿姑斜睨了一眼庄平,像是没听见他的话一般,根本不予理会,依旧笑容满面地围着苏禅打转,“这日子过得可真快,苏哥儿一转眼就长大成人,还进了衙门当差。往后苏哥儿在衙门里,可别忘了我这老婆子。我看着你长大,就跟自己的亲孩子似的。”

“一定一定,咱们邻里街坊的,我哪敢忘呢?肯定会照应您的。” 苏禅被这老妇拦住,心里有些无奈,又不太清楚她的意图,一时也不好发作。他微微侧身,试图摆脱孟阿姑的拉扯,“只是孟阿姑,今日是我第一次去衙门当差,可不敢迟到。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和庄平就先去衙门了。这第一天上班可不能给人留下坏印象,您说是吧?”

“有事,当然有事!而且还是喜事呢!” 孟阿姑正眼望着苏禅,嘴角带着一抹神秘的笑意,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我跟你说,这城北经营药材生意的徐员外,你知道吧?城里两家大药铺都是他开的,城外还有几百亩上好的水田。在这苍南县,那可是一等一的大户人家。他有个闺女,今年刚好十五岁,长得那叫一个标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咱们县里出了名的才女。”

“打住!” 苏禅听到后面,顿时明白了孟阿姑的意图,大清早被人拦住竟是来保媒的,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他赶忙打断孟阿姑的话,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实在没法再听下去。

孟阿姑被苏禅打断了话,顿了一下,却像是没被影响到似的,又接着说道:“真是个美人,老婆子我亲眼见过的。你要不喜欢,我这儿还有别家的姑娘,个个都是好模样,温柔贤惠,知书达理,保准有您中意的。”

“孟婆子,你少啰嗦,别再耽搁我哥哥的时间了!” 庄平不过十来岁的少年,哪里受得了孟阿姑这般絮叨,他实在忍不住,双手用力,一把推开孟阿姑,然后拖着苏禅便快步往前走。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愤怒,脚步急促,仿佛要把这恼人的纠缠远远甩在身后。

“孟阿姑,那我就先走了。” 苏禅借势也赶紧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脱身。要是真被这老妇人纠缠半天,耽误了第一天到衙门报到的时间,那可就太不值得了。他回头朝孟阿姑微微拱手,算是道别,然后大步跟上庄平。

两人一边往前走,一边还能听到身后传来孟阿姑的呼喊声,但他们却不再理会。那呼喊声在这热闹的市井中逐渐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哥哥莫怪我拉你出来,这等老婆子最是势利眼。” 路上,庄平开口解释道,少年人心思敏感,怕苏禅生了芥蒂,他微微低下头,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往日苏六爷在的时候,她也是这般热情讨好,可…… 六爷去世的这一月来,你却是半点也别想见着她的人影。如今眼见哥哥当了差,又像条狗似的凑过来打转。这种人,就是见风使舵,实在让人讨厌。”

“自家兄弟,哪里会怪你。” 苏禅笑着安抚了下庄平,他轻轻拍了拍庄平的肩膀,眼神中透着温和与理解,其实这样的谄媚人物,他前世今生不知见过多少,自然不会放在心上。这些天,他差不多已经消化完原主人的记忆,再加上他两世为人,心里明白这些市井人物的热情,并不是因为自己人缘有多好,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敬畏自己身上的这身 “虎皮”。虽说隶卒差役这个称呼不太好听,但实际上,在苍南县这个小地方,普通老百姓眼里,他们的地位已然颇高,即便是一些豪强地主,也会卖几分面子。胥吏传家,原本不过是底层的公务人员,但只有到了这个世界,苏禅才真切地体会到,一个可以荫补的胥吏捕快身份,有着何等价值。这身份,不仅是一份生计,更是一种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资本。

这苍南县正职的衙役,对于这些市井小民来说,已然算是大人物了。苍南县人口六万余人,三班衙役,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加起来不过几百人。其中养马的,每日与马匹为伴,精心照料着这些矫健的生灵;看门的,如同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衙门的安全;看仓库的,小心翼翼地看管着仓库里的物资,不敢有丝毫懈怠;更夫,在寂静的夜晚,用那一声声清脆的梆子声,为人们报时;仵作,从事着神秘而又重要的工作,为查明真相提供关键线索;打杂的,忙前忙后,处理着各种琐碎的事务。这些人就占了五六十个,还有各路士绅豪强塞进来吃粮饷的,他们凭借着权势和关系,在衙门里谋得一份差事。扣去这些,真正能拿刀在街上巡逻、能拿人锁人的,也就几十个。而苏禅即将成为这吃粮饷中的一个捕快,其中的威风,可想而知。当然,除了这些拿朝廷粮饷的,差不多还有百十号不拿粮饷的白役和帮闲,他们跟着跑腿做事,虽没有正式的名分,但也在这衙门的体系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也难怪庄平说这苍南县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穿这身衙役服,却穿不上呢!这一身制服,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与渴望。

两人一路穿街过巷,不多时就来到了苍南县县衙。

苍南县县衙坐北朝南,气势恢宏。衙门口前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 “旬宣” 二字,字体苍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与庄重,彰显着官府的威严与公正。县衙有大门三间,中间的是仪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角门。仪门通常关闭不开,只有知县上任、迎接上官,或有重大活动时才会打开,那缓缓开启的仪门,仿佛是通往权力与荣耀的大门,象征着官府的庄重与肃穆。西角门则是提审犯人时才开启,每次打开,都仿佛带着一股阴森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而县衙内往来人员,主要走的是东角门。这东角门,见证了无数衙役的进出,也见证了衙门里的风云变幻。

此时,东角门前厚厚的积雪早已被人清理开,地面上还残留着些许水渍,在寒风的吹拂下,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五六个身穿皂衣的汉子正搓手哈气,围在门前闲聊。他们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想必是在这寒冷的清晨值守了许久。他们的手被冻得通红,耳朵也被冻得生疼,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不远处,还有三五成群的白役民壮聚拢在一起,他们猫着身子,在一旁低声谈笑着,时不时还朝这边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的眼神中,有的带着羡慕,有的带着期待,都渴望着有一天能像那些正职衙役一样,拥有正式的身份和地位。

“苏哥儿,这边这边。” 苏禅刚一到衙门口,远远的就听到有人朝他喊道。那声音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熟悉的亲切。

顺着声音望过去,演武场中间排成队列的衙役中间,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捕快正朝他热情地招呼着。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透着真诚与友善。

“张大哥,你们来得可真早。” 苏禅笑着走过寒暄道,继承了原主人的记忆,他认识这名捕快名叫张成,算是他那 “便宜老子” 带出来的一个徒弟,两人之前也有些交情。这一个月里,他怕暴露异常,一直以丧事为由,少有出门。但张成还是登门过好几次,一些衙门里的收尾事宜,都是在他的帮忙下料理的。张成的每一次到访,都让苏禅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这份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张成走到苏禅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苏伯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你也是个男人大丈夫,以后在衙门里可得好好干。苏伯是个正直的人,他的为人和品德,我们都看在眼里。你要继承他的遗志,做一个有担当的捕快。” 说着,他拍了拍手,又朝身旁的其他捕快民壮拱了拱手,大声说道:“各位,各位,一个月前围捕大盗柳一刀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苏哥儿就是我苏伯的独子,以后咱们一起在衙门当差,请各位兄弟多多帮衬提点。苏伯对我们都有恩,我们可不能忘了这份情。”

这样的场合,苏禅虽说不是久历战阵,但上一世也不是没经历过。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无依无靠,想要安身立命活下去,就必须要和光同尘,融入进去。于是,他也笑容满面地跟在张成旁边,连连拱手行礼道:“以后就麻烦各位叔伯兄弟多多关照了。初来乍到,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一定虚心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张哥哪的话,苏哥儿我们又不是不认识,以后就是自家兄弟啦。”

“苏六爷响当当的好汉子,咱们衙门口哪个没受过他的照顾,以后苏哥儿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苏伯的恩情,我们一定会报答在苏哥儿身上。”

“好说,好说,都是一个碗里吃饭的兄弟,没二话。只要苏哥儿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们一定义不容辞。”

一番寒暄完毕,苏禅也算是在众人面前混了个脸熟。至于跟在他身边的少年庄平,这会早就溜到旁边白役帮闲的圈子里去了,这种正职衙役的场合,还轮不到他说话。他在那群白役帮闲中,好奇地张望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张成又拉着苏禅到一边,小声嘱咐道:“苏哥儿,今天是你第一天当差,哥哥有些话要对你说。这衙门当差,讲究的就是少说多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有上官书吏问话,可得机灵些,别犯糊涂。这衙门里的水很深,有些事情,你心里明白就行,别轻易说出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眼神中透着关切与担忧。

苏禅心里明白,这是张成在提点自己,他心下颇为感激,说道:“张大哥放心,我会万事小心的。您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以后还得靠您多多教导。”

“这样便好,来日方长,慢慢的你就知道里面的门道了。只要你踏实做事,总会有出头之日的。”

正在说话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骤然响起。只见一匹报信的快马从长街疾奔而来,马蹄声在刚被扫开积雪的街道上格外响亮,惊得路边的鸡鸭四处逃窜,它们扑腾着翅膀,发出惊慌的叫声。几个刚摆摊的菜农小贩更是被吓得差点掀翻了摊子,他们手忙脚乱地扶住摊位,脸上满是惊恐的神情。

马匹在衙门前猛地停下,一个衙役服饰的汉子从马上一跃而下,他神色慌张,脚步匆匆,急冲冲地就往县衙里跑去。他的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额头上满是汗珠,显然是一路疾驰,心急如焚。

张成久在衙门,一眼便认出那名从马上下来的衙役,他大声喊道:“赵振兄弟,什么事这般匆忙?”

只见那衙役回头拱了拱手,脚步却是丝毫不停,应声道:“下面村子发了凶案,我得赶紧去禀报捕头。”

张成眼睛一转,像是想到了什么,赶忙抓起苏禅的手,也朝衙门里边走去,“苏哥儿,机会来了。”

苏禅一脸不解,问道:“张大哥,这是何意?”

张成快步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解释道:“看赵振的形色,这案子肯定小不了。你是新人,哪有那么容易就有出差办案的机会。不过,现在你爹和上任的捕头出事后,这捕班快手的捕头新任捕头还未任命,一应缉拿要案都是捕头亲自处理。这会你随我赶紧去拜见捕头,十有**你就能跟上这个案子。只要这次在捕头面前露了脸,跟着办了案子,日后在衙门也就立住了脚。”

这衙门内,龃龉阴暗之事何其多,一个新人稍不小心就可能给人顶了黑锅。想要站住脚跟,除了有老人帮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被上官记住。捕头执掌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权责,乃是一县的二三把手,能在他面前露过脸,往后做事自是顺畅许多。

两人一边说着,便快步走进了县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