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8,黄金年代 > 第127章 问题叠着问题

1978,黄金年代 第127章 问题叠着问题

作者:俗世入红尘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04:21

第二天。

钱开阳、陈锋又来医院看了李墨,陈茜没有跟着一起。

聊了一阵后才离开。

到了下午,已经恢复健康的李墨,办理了出院手续,回了科研车间。

得到信儿的洪闯、童争先他们,后脚就跟来了。

“李墨同志,我为前段时间对你说的那些话,向你道歉!”

刚见面,童争先对着李墨就是深深一鞠躬,态度诚恳的道:“我不该质疑你的科研能力,是我有眼不识泰山……”

“您太客气了。”

对方的举动,搞得李墨有些不好意思。

平心而论,他到了童争先这个年纪,遇到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同事牛逼哄哄的,肯定也会对对方产生质疑,这点无可厚非。

“您要不提,我都给忘了!”

洪闯几人,也先后对李墨做出道歉,李墨一一回应。

“小李同志,舰体模块化部分已经开始着手建造,最多两个月左右,便可完成……”

“现在,我们都能腾出手,可以来这边与你一起完成舰艇的动力系统部分了。”

洪闯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欢迎欢迎!”

“有了您几位的大力帮助,我相信最多一个半月,咱们就能拿出动力系统样机!”

李墨昏迷了一场,林城怎么都不敢让他像先前那样,超负荷搞动力系统样机了,如此一来,在不超额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保守估计,至少也得三个月才能把样机搞出来。

超出了此前跟洪闯的约定。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打赌,是李墨输了。

科研人员‘结仇’,肯定是因为科研项目意见产生分歧,解除误会,当然也是意见达成统一。

有了方向,具体的图稿也画了出来,各项数都作出了精准标注……

接下来的工作进度,就快了很多很多!

先是舰体部分,在一千多名技术军人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便已初具雏形。

动力系统方面,进度相对来说稍微慢了一些。

因为军港这边没有高精度机床,对于一些精密度要求很高的零部件,加工起来比较缓慢。

李墨没办法,只好跟钱开阳取得联系,询问能否将民兵团那两台高精度机床送来这边。

钱开阳说:“你小子运气真的是太好了!”

“霍老投资的机械厂,前段时间已经封顶,为了尽快生产出高精度车床,霍老特意让人从海外购买到了几台二手高精度车床,置换了你改良过的那两台……”

“你要用,就给你送过去!”

民兵团科研车间里那两台高精度车床,已经被霍老拿去当样机生产了,送来青屿市,他估计不会同意。

当然了,青屿市这边也不是白要的,得给钱!

这次科研任务,军部方面拨付的资金十分充裕,张少阳直接点了头。

一台高精度机床,哪怕是二手的,要价也在四万元以上。

四台,十七万。

在机床送到的当天,资金就打过去了。

有了高精度机床,舰艇动力系统部分进度,得以极大提升。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二十天,所有零部件终于全部加工了出来。

洪闯他们六位都上了年纪,连续保持将近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让他们身体很吃不消,迫不得已,他们都是喊来就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来帮忙。

又花了一周多,终于把动力系统样机组装好。

然后,几位科研大牛出现了意见分歧。

洪闯、童争先他们认为,可以直接将样机安装到模块上后,再进行验证。

可李墨却觉得还是先针对样机进行验证,确定没有问题后,再安装进模块机舱比较保险。

最终洪闯还是认同了李墨的意见。

这也从另一侧面表明,虽然打赌,是李墨输了。

但李墨在此次的科研任务中,绝对已成了领头羊级别的存在,牢牢占据了主动地位。

这支逐渐壮大起来的科研团队,立即展开动力系统样机单独验证。

一个月之后,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将样机安装进模块机舱里,开始统一进行验证。

这也是李墨不同意洪闯、童争先他们安装后再验证的原因。

果然在验证中,发现了两个相对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轴系对中这一核心技术,并不能很好的保障样机平稳运行。

这是因为李墨分别多加了一台燃气轮机、一台柴油机,却并未增加轴系对中作为核心平稳的装置。

好在问题发现的比较及时,当即做出调整。

第二个问题是,电启动这块,电力不足以很好的启动六组动力装置,也就是说,铅酸电池蓄电不足,同样得做出调整。

关于这个问题,不是说再加一组或两组铅酸电瓶就能解决的。

经过七八天十数次讨论、不间断的实验,最终,李墨提供出了新方案,成功解决了问题。

说来也简单。

铅酸电池提供的电流不是不足以启动动力装置吗?

好,那就换个思路,原先两组铅酸电瓶,只留下两块电瓶,节省出来的空间,增加一台发电机,提供的直流电,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功启动动力装置!

解决了遇到的两个棘手难题,舰艇建造工作,也就进入到了模块组装拼接阶段。

而此时,距离军部给出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半个月了……

谁也没有想到,新型舰艇真能圆满完成研发设计,真给捣腾出来。

具体建造,这点时间根本不够!

李墨也是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

他以四十多年后的技术标准来看待七十年代末的舰艇建造,才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有自己带来的先进技术,半年左右,零五二舰的雏形就可建造完毕。

可真正操作起来,这才发现,跟自己设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期间随便遇到一个小问题,至少都得经过多人多次验证才能解决。

其中比如高精度机床,花了六天时间,才完成了运送以及安装调试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好在,研发设计已经成功,舰艇的真正建造进度,就算是完成一半了。

接下来,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只需将所有模块组装拼接在一起,然后完成楼体部分、蒙皮部分,就可以进行舾装。

然而就在这时,军部方面,又有电话打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