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6,带领全村吃肉奔小康 > 第511章 君子兰事件爆发

周如金死了,自己的命根子又被人抓走了,莫春梅一下子就爆发了。

当然,要是普通女人,就算丈夫死了,儿子被人掠走,也无非是去派出所报警,然后哭诉一番自己命苦,等着别人给自己拿主张。

可这个莫春梅显然不是个寻常的普通女人。

她是完全有本事把仇人一户口送走的。

李向东震惊之余,又好奇,“莫春梅把儿子救出来了吗?她的炸药哪儿来的?谁帮她把炸药放到那家的?”

傅有才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莫春梅的儿子到现在也找到,爆炸的尸体里也没有。”

而负责抓走莫春梅儿子的人,也都葬身在这场大爆炸中。

莫春梅对于自己的作案动机供认不讳,但是坚决否认自己有同伙共同作案。

案子审到这里,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

冯玉才叹息,“这个潘吉先真是穷疯了,干嘛非得为了这点钱就去逼迫人家孤儿寡母啊!”

方诗蓝瞥他一眼,“三千块钱也不是小钱了。”

冯玉才讪笑,他最近确实有点暴发户的气质。

方诗蓝接着说,“不过他既然能拿出那么多钱来策划五针松盆景炒作,按理说不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呐,怎么会图谋给人家的买命钱。”

李向东深知潘家人的为人秉性,“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一是他现在确实缺钱,恐怕这三千块钱拿的也很艰难。二就是,他们家人的秉性就是这样欺软怕硬,踹寡妇门,挖绝户坟,逮着蛤蟆恨不能捏出尿来。他就是没想到碰见狠人了。”

陈枣花认同道,“是啊,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他们是没料到这个莫春梅能下手这么狠!”

李向东心里本来有着万千计较,想着怎么把潘吉先这个随时会爆炸的雷扫清了,可现在潘吉先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他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周红松看李向东坐在桌边出神,端过来一杯茶水给他,“要不要等这个案子尘埃落定了,咱们再走?”

李向东点头答应。

除了心中一股莫名的情绪涌动外,理智告诉他,确认死者里到底有没有潘吉先,很重要。

他们又在浙东待了半个月的时间,因为凶手已经缉拿到案,所以那个老男人家开始办丧事了。

水徐来,死去的那个老男人的照片高高的挂在灵堂上方。

他旁边是二儿子水鹏飞的照片。

灵堂里,水家的大儿子水鹏举穿戴着孝袍孝帽,带着老娘,媳妇正在给来吊唁的亲朋磕头谢礼。

据说,水鹏飞的遗孀已经哭晕过去好几回了,现在正在屋里输液。

远远的看了一会儿发丧的情景,李向东等人就往回走了。

傅有才说,“另外一具尸体被沪市来的人领走了,现在就潘吉先的尸体还在冷库放着呢!听说他父母正在赶过来的路上。”

李向东点头,然后忽然目光就是一凝。

说曹操,曹操就到。

走在自己对面的这对老夫妻不就是潘大春和胡树丽两口子么!

两个人驼着背,精神头仿佛一夜之间都消散了。

两人今年不过五十几岁,看着比师父姜老太太都要老!

他们先是到了派出所,然后又在警察的带领下去了冷库领潘吉先的尸体。

李向东看了一会儿他们颤颤巍巍的背影,转身走了。

人生就是这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李向东回了李家坡不久,就听说潘大春家张罗着办丧事了。

潘吉先的尸体不好运送,直接在浙东火化成灰,装在罐子里带回来的。

这场丧事办的很寒酸。

并不是说灵堂布置得过于简陋寒酸,也并非是棺材太薄太不结实,而是这场丧事只有零星几个人在忙活。

潘大春蹲在棺材前,一手拿着铁丝钩子,一手拿着黑黄色的烧纸。

他前面的铁盆里燃烧着纸钱,熊熊的火苗不时的被风吹的四处乱窜。

胡树丽坐在灵前铺的草垫子上,目光呆滞。

其实,灵前的草垫子上本来应该跪趴着死者的孙男娣女,男左女右,如果来吊丧的是男人,男孝子们就磕头还礼,如果来者是女人,就是女孝子们磕头还礼。

可是潘吉先没有结婚,本家的小辈儿们也都借故不来,有实在推托不过去的,开始来了,可都蹲在灵堂外边嬉笑。

潘吉文一个人穿着孝袍子,张罗着所有的事情。

因为来吊丧的人少,准备的席面也没人吃,不到中午,就草草的下葬了。

潘明忠晚上特意来李向东家说了说潘吉先出殡的情况,最后总结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好好的一个大学生都被教坏了。”

反正他再也不能对自己和家人产生威胁了,李向东无意再聊潘吉先这个人,转头和潘明忠说起建筑公司承包县里第一批住宅楼的建设情况来。

潘明忠之前一个小小的建筑队,现在也注册了公司。

惠川县以及周边县市的不少工程项目都是他们公司承接的。

现在潘明忠也是鼎鼎有名的企业家了。

当然,外人有所不知的是,潘明忠的建筑公司里面有李向东投的不少资金。

给投大笔的钱,却不掺和公司经营,潘明忠十分满意李向东这个投资人。

————

潘吉先的死亡就像是一股烟消散在天地间。

随着他的入土,议论他是非的人也越来越少。

等再没有人想起他的时候,潘吉先就算彻底死去了。

对头没了,李向东觉得呼吸都顺畅多了,天也蓝了,水也绿了,家里的大黄狗都俊俏了不少。

只是,还没等他消停的过两天舒服日子,就传来了长春那边关于君子兰的价格直线飙升的消息。

不知道是记忆偏差,还是这辈子的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本来应该在1984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也是促使君子兰价格飙升到数万元的两件大事——确定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还有号召发展“窗台经济”,在1982年末,突然发生了。

在“五针松盆景事件”中赚的盆满钵满的陈枣花分外兴奋。

“看来这次,又可以大赚一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