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6,带领全村吃肉奔小康 > 第257章 一封信

重生76,带领全村吃肉奔小康 第257章 一封信

作者:一身旧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26

众人看着被李晋扔进锅里的两把铁刀不明所以。

不过李晋马上就给大家解惑了,“我听高人说,对付下镇魇,只要把镇物找出来,用热油煎炸就能破压胜!”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样东西之所以让人感到恐怖,无非是因为这样东西是无敌的。

就像压胜术,人们对压胜术的恐惧就源于它的无解。

而现在,李晋给出了破解之法!

当然,会有人怀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可是,只要有人信,这术就算破了。

这,就是人心的力量。

李晋看着交头接耳的人群,再补上一句,“这种方法不仅能破镇魇,还能把下镇魇的报应还到心术不正之人身上。”

他轻飘飘的扫刘大改一眼,“据说,下的镇魇越歹毒,报应就越大啊。”

人群中不知道谁高声问了一句,“能有啥报应啊?”

李晋一指油锅中的铁刀,朗声道,“譬如有人放到人家新宅子里的这两把刀,无非就是咒屋主断子绝孙,不得好死。现在我把这镇魇破了,那就是下镇魇的人断子绝孙,不得好死了。”

人群一下子又沸腾了!

“你看看,我就说这里边有事儿吧!”

“还真是,我听说李大队长他家的二儿子和大闺女都盖新房呢!这是被人下了镇魇了!”

“谁下的啊?”

“你可真笨,要是别人下的,人家大费周章的来刘大改家干啥?”

“你的意思是刘大改干的?”

“错不了,两家本来就有仇,刘大改要是把李向东咒死了,那以后家产来不都是他女婿的!”

这人的联想力很丰富,也可以说,他直接命中了真相。

“那你说,之前刘地主家的剪子是不是也是刘大改下的?”

“那咋可能?刘大改那阵儿还没出生呢!不过,有可能是他爹或者爷爷下的。”

人群吵吵嚷嚷,刘大改和刘大革却如遭雷击!

没别的,旁人或许对压胜术,下镇魇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害怕。而刘家兄弟却是实打实的相信!

想当年,刘地主和他们的爷爷是亲堂兄弟,这么近的关系,他爷爷去刘地主家借点粮食都借不出来。

刘家兄弟的爷爷到处打杂干短工,跟着人家抬棺材挣点钱,又跟着人家盖房混两天吃的。

后来不知道跟哪个木匠学了一手压胜术,等刘地主盖房的时候,就下了两把剪子。

当时他就想,让刘地主家的独苗生不出孩子来,反正他家孩子多,和刘地主家的血缘关系最近。

到时候过继一个,刘地主家的房和地还不都是他的?

没想到,刘地主骨头也很硬,宁可散尽家财给儿子娶了九房媳妇,也没提一句过继的事儿。

当然,这些事儿是刘大改的爹告诉他们的。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这压胜术挺灵的,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他的好大儿,好大儿们也好有还手之力。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刘大改就觉得一阵阴风扫过,他,他觉得后脊梁骨有点发凉。

正在这时,有人穿过人群跑了进来,高声大喊,“你们家的狗蛋儿和双良在坟圈子里玩儿,从坟头上跌下来了,头都摔破了!”

闻此言,刘大改和刘大革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这下,本来议论纷纷的人群变得鸦雀无声,互相眼神一对,我去,报应来了!

看着摇摇欲坠的刘大改和刘大革,李晋哈哈一笑,“当然,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咱们华夏不讲迷信。我今天过来主要也是为了破除大家对封建迷信的敬畏!希望大家以后都要讲科学!”

这话说的,简直就是睁着眼说瞎话!

李晋你大铁锅油炸双刀,刘家崽子立马出事儿,你还敢说让我们讲科学?

有明白人自然知道李晋这是不想给别人留下话柄,糊涂人就更糊涂了,到底哪个是真的啊?

李晋带着人浩浩荡荡的走了,临走前把双刀扔到刘大改兄弟面前,油也泼在他家院子里。

……

李向东此刻正在屋里伏案着写着什么,听到门外传来的动静,他迎了出来。

“搞定了?”

李晋坐在椅子上,喝口水,“搞定了。”

李向朝跟进来,笑着说,“六叔刚说完报应,那两家的小崽子就从坟头上跌下来了。真是大快人心!我看现在没人不相信破压胜的方法了。”

最主要的是,给刘家的震慑效果,事半功倍。

李向东也乐了,“这么巧啊!”

李晋问,“不是你让人做的?”

他以为是李向东安排的呢!

李向东摇头,他这几天的心思都在信上,还真没策划这事儿。

屋里的李家宝和李平对视一眼,捂嘴偷笑,互相击了一下掌。

等李向朝和其他几个人都走了,屋里只剩下李家一家人。

李晋还是有点发愁,“你和刘书记怎么商量的?”

“现在关于刘书记的争论声很大。有人说他走回头路,有人说他锐意创新。”

刘东来主政惠川,改革救灾这件事,甚至上了内参,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严厂长和黄桂梅都很担心,但是刘东来和李向东倒是觉得,有争论就还有一线生机在。

试想一下,这事儿要是放到几年前,是不会有争论的。

有争论,就是现在有力量想做改变。

而现在整个华夏,除了李向东,没有人会知道是哪股力量将获得胜利。

李向东耗费三天时间,字斟句酌,写了一封两千字的信。

他先拿给刘东来看了一眼,刘东来看了整整一个小时,“先不要发,我还要再考虑一下。”

“最好不要错过麦收。”

今年整个惠川县种的都是百农麦,又遇上风调雨顺的气候,现在不管走到哪儿,都是一片金黄厚实的滚滚麦浪。

1977年,惠川夏季粮食的大丰收已经可以预见。

小刘秘书刘俊波说,“要不要加点数据?”

刘东来主政惠川前后粮食产量,人均收入支出,以及各项农副产品的实际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严厂长也觉得这样挺好。

李向东却摇摇头,“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