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6,带领全村吃肉奔小康 > 第239章 野猪岭,川贝母

李向东的到来不仅受到外婆一家的热情招待,凉波大队的大队长孔德柱也给予了他们最大的礼遇。

上次两人并没见面,这次孔德柱亲自在家设宴,邀请李向东一行人前去吃饭。

接下来的事儿还需要孔德柱的配合,李向东欣然前往,还给孔队长带了三米的确良布作为见面礼。

的确良作为当下最实兴的布料,不仅贵,需要两块两毛钱一米,还非常的抢手,一般人轻易买不到。

反正孔队长的婆娘和儿媳妇在公社的代销点就从来没见过花纹这么漂亮的的确良布料。

俩人爱不释手的样子落在孔队长的眼里,他心里暗暗点头,这个小伙子倒是挺懂事儿。

孔队长家饭桌上放着几个粗瓷海碗,里面盛着粉蒸肉,回锅肉和炒水竹笋。桌角一瓶包谷酒,看上去有点混。

几个男人上桌后,女人们自动回了灶房,几个小毛头渴望的看着桌上的肉,直流哈喇子。

李向东不是自己吃让孩子们看着的人,用一个空碗给小毛头们拨了一碗肉递给他们。

小毛头们抱着肉碗,欢呼雀跃的跑到外边吃去了。

孔德柱亲自给李向东倒酒,“我听永刚说你这次来,是要多买点野猪?”

李向东双手虚扶酒碗,表示客气,“对,不过这次我要活野猪。”

“啊~”

孔德柱有点失望,他家还打了两头野猪想卖给李向东呢!

“有腊肉我也要!”

听到这话,孔德柱的心情才又好起来。

一顿饭的功夫,孔德柱已经决定让全村所有壮劳力一起进山捕野猪。

大家手里都有猎枪,有人还拿着弩弓,铁锨,竹签子,手镰和麻绳。

一行四五十人,带着黑虎、黑豹十几条猎狗,浩浩荡荡的往野猪岭进发。

端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地儿的野猪有多少了。

据村里人说,据说之前被打死的孤猪就出自野猪岭。大家平时很少有人敢独自去野猪岭,因为那里不知道有多少野猪存在!

有一个叫豁牙子的三十多岁汉子曾经无意中闯入过一次野猪岭,这次也是由他带头带着大家去。

“野猪岭里面有一大片橡树,还有一条河从中间穿过去。野猪们平时就吃橡树籽,轻易不出来。可要是人闯进去了,也轻易出不来了。”

说起十年前的经历,豁牙子依然心有余悸,要不是他跑得快,又正好碰上过路的民兵,他的骨头都得被野猪嚼碎了不行!

众人爬到一个大概海拔两百米的山头上,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横穿过去,又往西边的山上继续爬。

不知道又爬了多久,方向一折,又开始下山。

这一路上野草茂盛,竹林里面都是竹笋。据罗永刚说,这种竹子叫箭竹,熊猫最爱吃箭竹的竹笋。

虽然风景很美,可是毒虫同样不少。

幸好李向东全身都抹了驱虫药,不然非得被大蚊子和山蚂蝗咬死不可。

就这样,他手背上还被咬了好几个大红疙瘩,奇痒无比,一挠还出黄水儿。

路上还遇到几条蛇,村民们手脚麻利的把蛇打死,取了蛇胆。

李向东不敢看,只是紧紧跟在罗永刚的身后。

白玉龙打趣他,“怕这个?”

李向东严肃着一张脸,“还没到野猪岭吗?”

白玉龙好笑,“马上就到了。喏,前面就是了。”

放眼望去,只见几十米高的橡树密不透风的长在一起,树林里黑洞洞的,黝黑深邃,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旁边山岭上是稍微矮小一些的灌木。

豁牙子领着人在刚进橡树林的地方开始挖坑,坑底竖着埋了几根手指粗细,一端削的很尖的竹签子,上面用枯树枝遮盖好。

幸好这地方的土质松软,挖坑并不费力。一共三十个人,一人负责挖一个两米深的陷阱坑。

剩下的人拿着土枪、五六半在周围警戒,预防会突然出现的野猪。

李向东手里拿着罗洪开的五六半,腰间别着一把镰刀,向周围四处张望。

咦?

突然远处灌木阴凉下有一片格外茂盛的,细长柳叶状,油绿油绿的植物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片绿色上面还有一个个状似小灯笼一样的绿色、紫色花朵,山风轻抚下,微微摇曳。

李向东心里一动,这好像是贝母的叶子和花朵!

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的鳞茎入药,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我们经常使用的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中成药里面的主要成分都是贝母。

华夏有一百多种贝母,而川贝母是最顶级的。野生的川贝母十分稀有,被称为中药界的白珍珠,价比黄金。

早在1987年,野生贝母就被被列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2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药材之一,2022年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也只有现在,挖了野生川贝母不会被判刑。

李向东走近了细看,又轻轻用手指挖出来一个棵,只见白嫩细长的根部下面有一个白色的小豆子。

小豆子是由两个大小不一、质地硬脆、有光泽的鳞瓣组成,大瓣紧包小瓣,没有被包住的部分像一弯月牙。

“怀中抱月!七尊贝!”

李向东倒吸一口凉气,竟然有一大片七尊贝!

要是按照后世5000到8000块钱一斤的价格,这一大片至少能卖几十万!

啥叫七尊贝呢?

俗话说,一年银针,二年鸡舌头,三年一匹叶,四年树儿子,五年灯笼花。

这说的是贝母五年的生长特征。

第1年的贝母苗只生长一枚针状叶,俗称“一根银针”。

第2年,针状叶长大变宽,被叫作“鸡舌头”。

这两年,贝母地下的鳞茎刚刚形成,生长的很缓慢,颗粒很小,没有采摘和药用价值。

第3年,贝母慢慢长大,地上植株多为一片叶,也有两片叶的,被称为“一匹叶”、“双飘带”。

第4年,贝母全部抽茎,俗称“树儿子”,地下颗粒可以长到8毫米左右,营养成分充足,药效最好,最适合采挖。

而这又以七月份挖的药效最好,被称为“七尊贝”。

第5年,贝母颗粒过大,主要用于繁殖,药用价值非常低。

这就是川贝母的一生了。

川贝母画

绿色贝母花

紫色贝母花

刚挖出来的贝母

贝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