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小世子被拐十年,再见已是国师 > 第241章 罪己诏

元盛祯先是和长公主行了礼,然后才回答元盛井:“既然你信得过我,那我也不妨一试,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若是我做得不好,你可不许怨我。”元盛祯虽然接下了这个事,但还是要将丑话说在前头的。

“这是自然。”元盛井一口便应了下来。

“好哇,你个小六,有好事就只想着你四姐姐?”元盛垚忽然从屋外走了进来,嘴上也没饶人:“那我呢?”

“你?”元盛井上下打量了一下元盛垚,不禁笑道:“五姐姐你还嫌自己不够忙吗?”

竟还有凑上来找活干的?

“小六是给你四姐姐找了个差事,怎的,你也想去干活?”长公主在一旁看热闹,还不忘说明一下情况。

“咳咳。”元盛垚呛了一下,立即摇头摆手地拒绝:“我就开个玩笑,不用不用。”

虽然她拒绝得很快,但拒绝完了后,又忍不住好奇:“小六,你给四姐姐找了个什么差事?会不会累到四姐姐?”

“我准备建立一个女子书院,只招收女学生,让四姐姐当副院长,主要负责进宫和皇后娘娘回禀事项。”

“皇后娘娘?”

“对,没有比皇后更适合当女子表率的人了,所以我就请了她来当这个女子书院的院长。”元盛井肯定点头,还特意强调了一句:“陛下和皇后都同意了。”

“女子书院倒是新鲜。”元盛垚点点头,而后又道:“你若缺什么,尽管开口,我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好。”送上门的助力,元盛井自然没有推脱的道理,更何况这还是他姐,自然是不会客气的。

他和元盛祯确认了她的意愿后,便又去了国师府对面,原先太子府,如今的皇帝行宫。

虽然帝后二人答应给女子书院当院长,但他四姐姐的女官还未落实呢,他得去趁热打铁。

安佑帝的书房才布置好,就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他看着四处打量的元盛井,不禁有些无奈:“又怎么了?”

“小舅舅,我是来问问那女官的事。”元盛井也不绕弯子。

“你书院都没建起来呢,着什么急?”安佑帝就没见过这么急性子的人。

尤其是元盛井这样,又懒又急性的人。

“哦哦,好吧。”元盛井摸了摸鼻子,尴尬地左右看看,就看到安佑帝似乎在写什么。

反正看着不像是奏折,便好奇地凑了过去:“小舅舅,你这写什么呢?”

安佑帝见他好奇,也不遮掩,还特意拿起来给元盛井看:“听说你去见过温简让了?”

“嗯。”元盛井一边看纸上的字,一边漫不经心地点头。

他去见那两人的事,若是没有安佑帝点头,就是给狱卒八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替反贼传话。

所以元盛井承认得很是干脆。

而那纸上的字,元盛井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这是一篇祭文,一看就知道是写给安文帝看的,主要内容便是阴阳怪气地说了温家造反的事。

祭文是要等到年底祭祖时,烧给祖先们看的。

正常情况下,皇帝要写的是自己这一年的成就,还有就是对先祖的怀念。

安佑帝出生时,他皇父都入土半年有余了。

按理说安文帝在他眼中,应该是如兄如父的角色。

只可惜安文帝那个老色批,一点人事不干,对他这个幼弟的所有照料,都是曹太妃委曲求全换来的。

还被安佑帝撞见过,他怎能不恨安文帝。

所以温家父子造反的事,抽在安文帝脸上的巴掌,安佑帝又怎会放过这个向先祖告状的机会。

“小舅舅,你这祭文写了,也就只有外祖他们能看到,岂不是可惜?”元盛井也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你有什么好‘主意’?”安佑帝就知道干坏事还是得让元盛井来,他一肚子的坏水,不用岂不是浪费?

“写罪己诏啊!”元盛井咧嘴一笑:“昭告天下的那种。”

安佑帝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看吧,他就知道,专业的事还得找专业的人。

罪己诏,罪己诏可太妙了。

温家可是安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忠臣良将’,此事朝中无人不知。

但他因为温家造反之事发了‘罪己诏’,昭告天下之后。

打的也是安文帝的脸,‘青史留名’的也是安文帝,无颜面见祖先的也是安文帝。

绝,简直太绝了!

说干就干,元盛井负责磨墨和添油加醋,安佑帝负责起草和润色。

等写出一版后,舅甥二人凑在一起读了读,觉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不足以形容安文帝的有眼无珠,啊不,是识人不清。

在两人的勠力同心下,终于在三更天之前,完成了这封《罪己诏》。

第二天一早,安佑帝顶着两个黑眼圈,让承平在朝会上,将这封《罪己诏》宣读了一遍。

“朕承天之命,继往开来,临御万邦,夙夜忧勤,未尝稍怠。

然世事如棋,局中有变,近日风云突变,先皇所倚之重将,竟萌异志,悖逆天道,朕心之痛也。

反思过往,朕虽不才,亦知治国者,首在用人。

昔先皇在位,广纳贤良,拔擢英豪,其志固欲强干弱枝,安邦定国。

然则,世事难料,人心隔肚皮。

温氏父子二人,先皇识其勇武,遂委以腹心,岂料其心怀叵测,藏匿私兵数万,包藏谋逆之心久矣,此非但朕之失察,亦是先皇慧眼未全之憾也。

朕今自省,非但责己之不明,亦叹先皇之遗恨。

盖人才之辨,犹沙中淘金,非易事也。

先皇在位日久,难免有疏漏之处,况人心难测,忠奸难辨。

然则,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序。

朕虽痛定思痛,亦当振作精神,抚平伤痕,重建朝纲。

必当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使忠良之士得以进用,奸佞之徒无所遁形。

至于彼叛逆之将,幸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叛乱未起便已被洛卿筠率兵镇压,温氏父子亦已被擒。

朕知此诏一出,必有非议,或言朕阴阳怪气,实乃无奈之举。

诏告既出,朕心稍安。

愿天佑我大安河山,永固无疆。

钦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