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 第319章 忧国忧民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第319章 忧国忧民

作者:千年后的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4 23:26:35

翌日清晨,李白头痛欲裂。姜饼递上杯蜂蜜柠檬水:\"宿醉了吧?\"

李白揉着太阳穴:\"此酒果然霸道!\"他忽然想起什么:\"姜先生,昨夜某可曾失态?\"

姜饼忍笑:\"您非要教电视机里的杨贵妃跳胡旋舞,还说要带她去月宫喝酒。\"

李白老脸一红:\"酒后失言,酒后失言!\"

说完他为了缓解尴尬,岔开话题道:\"对了,你不是说要给我讲讲未来的命运么,昨晚喝姜先生你这酒喝的太过上头了。

都忘了问,不如趁现在给某讲讲?\"

\"也好!\"

听到这话,姜饼点了点头,反正这是迟早的事情,既然李白想知道,那就告诉他好了。

李白的一生,说实话的确让人难免唏嘘。

他是个少年天才,10岁通读诸子百家着作,15岁观奇书,学剑术,18岁时就学仙人隐居,并跟着名师学习纵横术。

24岁那年,踌躇满志的李白辞别亲友,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乘船远游。

青年李白,乘着船到了峨眉山,他看到峨眉山间吐出了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随着江流摇曳。

第一次离开家人和亲友,心头涌上了淡淡的哀愁,随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自此,李白的才情浸润了江山美景,一发不可收拾。

出了三峡来到江陵,李白离家越来越远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越发浓厚。

怅然中,李白写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的水啊,对我恋恋不舍,不远万里赶来送我。写景之奇巧,想象之奇特,在山水的滋养中愈加丰盈。

可以说,在三十岁以前,李白的人生是肆意多彩,无忧无虑的。

他玩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见识过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能让他在日后写下来那许多想象瑰丽雄浑的诗句篇章。

而立之年后,李白也开始有了步入政坛的打算。

可惜,他似乎陷入了三十岁怪圈。

李白在长安几近穷途失路。怅然之下,李白作《行路难三首》,寄富功业难求之意。

但即使在职场困境中无法找到出路,李白依然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一不小心,他又在《蜀道难》中流露出了自己的沮丧: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之后数年,李白的日子一直过得平平淡淡。

直到40岁这年,他的妻子离世了。

这给了他极大的打击,似乎要将对妻子的内疚和怀念溺亡在酒杯里,与一伙人隐居起来,日日纵歌,夜夜饮酒。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天宝元年,这一年同样是李白重大命运改变的一年。

元丹丘成功地将他推荐给了玉真公主。

李白在这年秋天奉诏入京。

唐玄宗在金銮殿上见到了李白,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命他待诏翰林。

在皇宫的这两年,李白涨了很多见识,还为皇帝和杨贵妃写了《清平调》《宫中行乐词》《清平乐》等华丽的赞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华美。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荣宠,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的新奇。

皇帝亲手喂给饮食,贵妃抚琴为自己伴奏,力士含笑为自己脱靴……一切是那么美好,可李白却越来越迷茫。

这,是自己想要的吗?

纸醉金迷的生活与至真至纯的情怀日夜交战,虽然至真至纯的情怀有助于在诗词上写出宏伟瑰丽的篇章,可在官场上,那是无论如何都走不通的。

努力升迁没有希望,又遭到同僚的嫉妒与陷害,李白愈发觉得自己被困在了长安城中,于是乎,在天宝三年,李白上疏,请求玄宗恩准自己还山。

于是便被李隆基顺势赐金放还。

苦闷的李白回去之后,写下了许多抱怨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孤寂苦闷的诗篇。

但李白深知,沉沦在黑暗的现实中,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自己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再后来,李白头发逐渐花白,人生似乎就要这样平淡的一直走下去了。

直到……

天宝十四年。

李白又一头扎进了政治的漩涡,他与宣城太守赵悦交游,公开反对杨国忠发动的两次征南诏之战,并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心忧安禄山疑似叛变的迹象,写下《古朗月行》

随后,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投在永王幕下,随军队东下。

可惜,李白在政治上的才华真的有限。

很快,永王兵败,李白被囚禁在浔阳狱中。

李白的夫人奔走营救,终于在宋若思的帮助下出狱。

年底,李白被判流放苦寒之地夜郎,此时的李白,几乎是绝望的。

但刚来到白帝城,便遇到新帝大赦天下,李白乘舟回去,在喜悦中写下《早发白帝城》这样的篇章。

时间到了宝应元年,62岁的李白终于支撑不住,永远的病倒了下去。

……

李白听完,沉默许久。

他倚在姜饼家的布艺沙发上,手中茶杯已空。

窗外细雨敲打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万千铁甲马踏过长安街砖。

\"姜先生方才说......安史之乱,这是什么?\"

李白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沿,月光透过落地窗在他脸上割出明暗交错的裂痕。

对于自己的仕途坎坷以及身死,李白只字未提。

可却从刚才姜饼讲述的只言片语当中,捕捉到了一丝重大信息。

他迫不及待的开口,想要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姜饼没想到,李白竟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于是他拉起窗帘,使得客厅灯光变暗。

接着用投影仪在素墙上投出《资治通鉴》的电子书页:\"天宝十四载,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军破潼关那日,长安梨园犹奏《霓裳羽衣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