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556章 准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556章 准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4 23:22:29

程咬金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天策府门前,身形被岁月压得微微佝偻,可他的目光却异常坚定,紧紧的追随着李积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的眼神中,是眷恋,是不舍,要要将这位老兄弟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眼眸深处。

年轻的时候,他们二人在长安的街头巷尾偶遇时,不过是匆匆地互相点头示意,简单地寒暄几句,便各自奔赴自己的事务。

那时的他们,正值壮年,浑身散发着勇猛无畏的气息,整日忙于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总觉得时间还长,未来还有无数的机会相聚。

可当时光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如今的他们,都已步入暮年,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也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细腻。

现在,若是在路上偶然相逢,他们总会迫不及待地寻一处安静的角落,或是街边的茶馆,或是自家的庭院,一坐便是半个时辰。

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扯扯家常,聊聊家中孙辈们那些天真无邪的趣事,分享着含饴弄孙的快乐。

也会关切地询问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互相交流着养生的心得与经验。

还会仔细地聊聊后代的学业,为孩子们的进步而欣喜,为他们的困惑而担忧。

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到了这个年纪,生命就如同深秋枝头那摇摇欲坠的黄叶,随时都可能被一阵寒风吹落。

每一次的分别,都可能成为永别,昨天与他相见的那一面,也许就是此生的最后一面。

所以,他们倍加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时光。

与此同时,两仪殿内,烛光摇曳,照亮了李承乾那有些疲惫的面容。

他端坐在太师椅之上,此时,他正神情专注的写下决策。

从今往后,百姓代表大会至少每年举办一次。倘若遇到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可即刻召集天下百姓共同商议。

不仅是长安,大唐的每一个州郡,都要建立起百姓会堂,让天下的百姓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中来,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百姓代表大会上,李承乾又以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率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大唐的官员,皆是百姓的公仆;乾武的朝廷,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百姓服务!”

这一番话语,在百姓们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刹那间,殿外的广场上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泪水。他们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再也不会受到无端的压迫欺凌,终于能够挺直腰杆,堂堂正正的做自己的主人。

此刻的李承乾处理完事务后,手中紧握着从咸阳送来的奏折,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每次咸阳有奏报传来,李承乾总要缓好一会,才敢打开。

他缓缓地展开第一份奏折,只见上面是褚遂良那刚劲有力的字迹。

“陛下,李君羡之事,宁杀错,不放过!”

看到这几个字,李承乾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那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君羡这位大唐的开国功臣,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大唐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豪杰,却因为褚遂良的诬告谋反,在李世民晚年时被下令处死。

这一事件,无疑成为了大唐开国史上的一大冤案,也让后人对李世民的晚年产生了诸多质疑,常常有人感叹:“老李晚年是不是昏聩了?”

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换做任何一个人,到了晚年,面对儿子们接连不断的谋反事件,内心都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和创伤,从而陷入深深的信任危机之中。

李世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儿子们,一个个妄图谋反篡位。

齐王李佑谋反,直接被李世民果断地处死;而李承乾和李泰,同样犯下了谋反的大罪,却因为李世民念及父子之情,最终留下了他们的性命。

在他眼中,只有嫡子。

可是,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再加上李承乾和李泰的相继去世,李世民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他对身边的人再也无法轻易地给予信任。

在这种绝望的境地下,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治的身上。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换做任何人,面对李君羡这样的人物,都会心生疑虑,正如褚遂良所说:“时日无多,宁杀错,不放过。”

就这样,开国功臣、玄武门功臣李君羡,在一片流言蜚语中,不明不白地被问斩,含冤而死。

但如今,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承乾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大唐的功臣绝不能再因为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而遭受冤屈。

更何况,对于“女主武氏”的真实身份,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现在,“女主武氏”正在担任他的西京遣京使,李君羡根本没有必要背负这样莫须有的罪名。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提起笔,在奏折的下方写下了自己的批复:“此番流言,纯属无稽之谈。爱卿如今正在疗养,无需再为国事操心。”

“闲暇之时,不妨多出去逛逛,看看戏,安心地安度晚年即可。”

放下褚遂良的奏折,李承乾又拿起了另一封奏折。

仅仅看了几眼,他的手便不自觉地停了下来,随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是李积的奏折,李积在奏折中写道:“臣想去边境四处走走,亲眼看看大唐如今的疆土到底拓展到了何处,也想在那里寻觅一位具有统帅之才的后生,收为徒弟,悉心培养,为朝廷培养出一位栋梁之材,以尽臣的绵薄之力。”

这些想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片赤诚之心,令人敬佩。

可是,李积如今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将领了,岁月不饶人,他的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而且,现在正值寒冬腊月,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老人最难熬的日子。

他每年最怕的也是冬天,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太多老人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失去了生命。

良久,李承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提起笔,在奏折的下方批复了一个刚劲有力的“准”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