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488章 少年志

在大唐的广袤疆土上,有一个地处吉林道的小村庄,宛如隐匿在山水之间的璞玉,质朴而宁静。

这里的村民们,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安稳平和。

这一年,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张安,即将启程前往东京参加科举考试。

此时的大唐,虽然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

可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培养出一个读书人谈何容易。

以前那是想都别想。

张安的父母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中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供他读书识字,实在是倾尽了全力。

好在张安自幼聪慧,对书本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村中的小学院里刻苦学习,不负众望,终于有了赴考的机会。

当张安即将赴考的消息传开,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科举高中不仅是张安个人的荣耀,更是全村的骄傲。

家家户户都纷纷行动起来,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

刘婶儿早早地起了床,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蒸了满满一笼香喷喷的白面馒头,仔细地用干净的粗布包好,塞到张安手里,关切地说:“孩子,这一路山高水远,带着这些馒头,千万别饿着。”

李大叔则从鸡窝里挑出了积攒许久的十几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篮,憨厚地笑着说:“安娃,鸡蛋有营养,路上吃,好好考!”

还有的人家送来了自家腌制的咸菜、风干的腊肉,每一份食物都饱含着乡亲们的期盼。

张安站在村口,看着这些质朴善良的乡亲,眼眶湿润,心中满是感激。

他郑重地对着周围的父老乡亲一一行礼,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多谢各位乡亲的厚爱,张安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大家的期望!”

此时,年仅十二岁的王文正坐在自家的牛背上,远远地看着村头这热闹的场景,眼神中满是羡慕。

王文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他作为长子,早早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村里虽设有小学院,可他家一贫如洗,根本买不起昆仑奴帮忙劳作。

每天天还未亮,他便要跟着父亲下田干活,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样样不落。

忙完地里的农活,又要去放牛,直到夕阳西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即便如此,他对知识的渴望也从未熄灭,只有在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他才能抽出一点时间翻开书本,学习知识。

王文的家中,除了他,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一家人挤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但与以往相比,如今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朝廷推行了惠民政策,对于生育的家庭给予了不少补贴,这才让许多像王文家这样的穷苦人家有了养育更多孩子的底气。

王文是乾武一年出生的,若不是朝廷的补贴,他家决然不会要这么多孩子。

看着意气风发即将远行的张安,王文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

他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赴京赶考,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帮助那些像自己家人一样穷苦的百姓。

他常常在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破旧的屋顶,脑海中浮现出种种想法。

要是自己能当上县令,一定要带领百姓开垦更多的荒地,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

还要组织修缮村里的道路,让大家出行更加方便……

可每当他回过神来,看着自己满是老茧的双手和只认识寥寥几个字的现状,又不禁感到无奈。

他连科举考试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这些美好的设想又如何能够实现呢?

想到这里,王文无奈地摇了摇头,驱赶着牛,继续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心中暗自想着,这辈子当官怕是没指望了,若有机会,一定要去长安看看,亲眼瞧瞧那位说出“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陛下究竟是何等模样。

家中虽然挂着陛下的画像,但在他心中,那终究比不上亲眼所见的真实。

时光匆匆,乾武十二年秋末。

这一年,大唐朝廷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科举考试,最终录士多达九千七百人。

此次能录取如此多的人才,主要是因为朝廷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道的数量,相应地也产生了许多官位空缺,急需大量有识之士来填充。

每个道都要组建起一套完整的官僚班子,以确保地方政务的顺利开展。

在众多考生中,最幸运的当属长安本地的学子。

考试结束后,他们有幸亲眼见到了陛下李承乾。

李承乾亲切和蔼,他微笑着鼓励这些学子:“你们是大唐的未来,莫要畏惧路途遥远,莫要害怕艰难困苦,当奔赴各地,为百姓谋福祉。”

“为官之道,唯有一点,当视百姓如己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

陛下的话语流淌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让他们备受鼓舞,纷纷立志要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朝廷派遣的京使成功奔赴各地,宣告着五京时代的正式来临。

这一重大举措,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唐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同时朝廷内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同年,朝中重臣马周和王珪年事已高,决定告老。

马周和王珪在朝中多年,为大唐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离去加上遣京使的派遣,使得内阁人员锐减,内阁逐渐名存实亡。

李承乾宣布解散内阁。

一时间,所有的政务压力都集中到了他一人身上。

李承乾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坐在书房中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常常忙碌到深夜,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

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百姓的福祉,丝毫不敢懈怠。

同年冬末,李承乾再次下令,成立军机处,同时遣散宫中宦官,并且日后不再允许宦官的出现。

宫中一律招募宫女,并且也没有那么严苛的规矩,主要还是打扫皇宫。

比起以前,这更像是一份工作,有薪水有假期。

齐先生看着陛下如此操劳,心中十分忧虑。

经过与李承乾的一番商议,他们决定成立一支全新的军队——御乾军。

御乾军的主要任务并非征战沙场,而是专门负责照顾和保护陛下的安全。

这支军队共计五千人,接管了原本神武军的相关事务。

张显怀并任为御乾军将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