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379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在政治棋局中,对于高句丽所能带来的潜在威胁,唯有身处权力巅峰的高位者,或是积累了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方能隐隐察觉其冰山一角。

李世民,能够清晰地感知到高句丽的危险,这源自于他作为一代英主所具备的高瞻远瞩之能和对天下局势细致入微的把控之力。

身为帝王,维持帝国的长治久安是他的职责所在,任何一丝可能动摇大唐根基的隐患,都迫使他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而高句丽无疑就是那隐患。

李承乾对高句丽危险的察觉,并非仅仅因为他继承了皇位,荣登大宝。

早在他身为太子,在咸阳研习古今兴衰之时,便发现了高句丽这个国家的诸多特质与他所熟知的后世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共性,让李承乾从骨子里感到了一种不安。

高句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

其民众对武力有着近乎本能的崇尚,自幼便在尚武之风的熏陶下成长,将战斗视为荣耀,无论在哪,他们的身影总是伴随着金戈交鸣。

在政治领域,高句丽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其行政体系严密高效,各级官员各司其职,紧密咬合,使得政令能够迅速准确的传达执行。

确保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条不紊地调配资源,应对挑战。

其文明程度也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丰富的礼仪习俗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高句丽独特的文明标识。

这个国家与大唐一样,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国王高高在上,掌控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能够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调配,用于国家建设、战争准备以及对外扩张等各个方面。

其广阔的国土面积,横跨山川河流、平原丘陵,拥有较为辽阔的战略纵深,这意味着在面对外部军事压力时,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战略转移、迂回作战。

不至于在敌人的第一轮攻击下便土崩瓦解,能够承受住长期战争的消耗,具备与大国相抗衡的实力基础。

高句丽人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在其国内,整个国家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这种文武并重的发展模式,也进一步助长了其向外扩张的野心。

如此一个潜力巨大,还野心勃勃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位中原的皇帝而言,都是心头大患。

高句丽作为唯一一个敢公然对抗隋唐帝国朝贡体制的国家,其行为无疑是对当时的大隋和如今的大唐的严重挑衅。

直接冲击了大唐在东亚地区经营建立起来的霸权秩序。

在这个以朝贡体系维系国际关系的时代,各国对大唐的臣服是大唐威严的重要体现,而高句丽的忤逆之举,无疑是在向大唐的威严发起正面挑战,试图打破这种既定的国际格局,建立自己的霸权地位。

李世民或许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在意大唐的霸权以及东亚各国的臣服与否,毕竟这关系到大唐的声誉。

李承乾却有着更为纯粹的信念。

随着大唐人口的稳步增长,国力慢慢强大,在李承乾的心中,整个东亚迟早都会成为大唐的版图,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最让李承乾迫不及待地要对高句丽发动战争的原因,并非上述这些功利性的因素。

真正让他无法容忍的,是高句丽的种种行径,与后世那个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如出一辙。

他们对神州大地所展露出来的狼子野心,仿佛是从历史深处投射而来的一道阴影,让李承乾从灵魂深处感到厌恶。

无论是大隋还是大唐,尽管两个朝代在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归根结底,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政权。

百姓们都沐浴在汉文化的光辉之下,传承着相同的文化基因,流淌着相同的民族血脉,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和民族认同。

然可高句丽却胆敢将三次征辽死去的将士们的头颅做成京观,这种残忍而又羞辱性的行为,是对中原王朝尊严的严重践踏,是对华夏民族情感的极大伤害。

此等深仇大恨,若不报之,李承乾觉得自己枉为华夏子孙,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又有何面目面对后人!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大义,让他立下了不破高句丽誓不罢休的决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隋和大唐之间的纷争,不过是自家兄弟在争夺家产时的矛盾冲突,尽管争斗过程中或许充满了血腥,但在民族认同感的层面上,他们始终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而高句丽,作为一个外来的势力,竟敢如此肆无忌惮地羞辱中原王朝,这是绝不能被容忍的底线。

从高句丽筑起京观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命运。

接下来的无论哪一个中原王朝,只要尚存一丝气息,都会将灭掉高句丽作为自己的使命。

即便唐朝一朝无法将其彻底覆灭,也必然会有后续的新朝代继承这一遗志,前赴后继,发兵征讨。

正所谓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但凡稍微有点骨气的中原王朝,都会与高句丽这个国家不死不休,直到将其从地图上彻底抹去,以扞卫汉文明的尊严和传承。

怀远城中,赤渡河一路狂奔,惊恐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对生存的渴望。

他不顾一切地穿梭在街巷之间,试图寻找一条逃生之路,但最终还是没能逃出唐军天罗地网般的包围圈,被秦如召率领的士兵们押解到了李承乾的马下。

此时的赤渡河,面色苍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绝望,身体如同筛糠一般不停地颤抖着,跪在地上拼命地磕头。

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砰砰作响,口中不停地祈求大唐皇帝能饶他一条活路,那卑微的姿态让李承乾都不由得发笑。

李承乾眼神冰冷的俯视着跪伏在地上的高句丽官员,面无表情。

他轻轻地摆了摆手。

“城中一切胆敢动兵反抗者以及高句丽官员,统统给朕砍头,将他们的头颅堆积在城门口,筑起京观,让世人看看,这就是挑衅大唐的下场!”

“让他们的头颅成为大唐威严的见证,成为警示那些蛮夷的丰碑!”

李承乾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威严,让人不寒而栗。

“城中的高句丽百姓,男子全部运回大唐,阉割后贬为高句丽奴,哪里需要苦力劳作,就将他们派往何处。”

“他们将用自己的劳力,为大唐的建设付出代价,偿还他们国家所犯下的罪孽。”

“女子全部充为奴,赏赐给有功的将士们。待战争结束后,一并论功行赏。”

“若有多出来的女子,让各地官府上报辖区内光棍的数量,核实后分发给那些尚未成家的百姓,算是朝廷给予他们的一点恩典吧,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朝廷的恩泽惠。”

李承乾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这种冷漠背后,是胜利者的绝对权威。

“日后,但凡高句丽的城池被我大唐攻克,皆按照此例处理。”

“将士们可以优先挑选自己心仪的战利品,剩下的归公,无需再向朕请示。”

“这是你们应得的赏赐,也是大唐对勇士们的犒劳,尽情享受胜利吧!”

大唐必将彻底征服高句丽,让其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大唐之威,重塑东亚秩序,扞卫华夏尊严。

听到李承乾的话,秦如召恭敬地抱拳行礼,大声应道:“是!陛下!”

他转身离去,开始着手执行李承乾的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