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虎营传奇 > 第707章 凡来平泉,必到平泉

虎营传奇 第707章 凡来平泉,必到平泉

作者:努鲁儿虎之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14 22:51:42

太阳还老高就到了平泉,以前两次路过平泉都是和大部队一起支援义勇军,根本没有机会在平泉停留。

在平泉城里找了一家客栈,你说巧不巧,这家客栈也叫东升客栈,在奉天,在通化,在南杂木住的都是东升客栈!

要了两间房,柳文龙给店小二付了定金,就出了客栈!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只是听说过热的平泉,还从来没亲见过!

他们没有开车而是步行走了过去!

平泉县城规模不大横向三条街,纵向丽条街,街上行人不是很多!

各类商铺林立,钱庄,当铺,,烟馆妓院,戏园子说书场,骡马行,大车店,饭店客栈一店俱全!

平泉因当地的一泉水而得名,汜得师父以前和自己说过平泉的典故。

清代之初,平泉街并不叫平泉,而是叫八沟,居民也少。就在这八沟村的中心,平地中有一个水泉子,长宽一丈,深约一尺。泉清澈,香甜甘冽。十数个泉眼同时咕嘟咕嘟往外冒水,常年不断,冬季也不结冰,老百姓吃水,就到这里来挑。到了康乾年间,逐渐放开了关内老百姓到口外谋生的禁制,名曰“垦荒实边”,加之关里闹灾荒,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无业贫民纷纷到这里来谋生,逐渐安家落户。

有的种地,有的经商。八沟地方人口也就逐渐增多了。乾隆年间,八沟街就达到了几百户人家。

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两个人,在水泉不远的地方开了一个铁器店,卖些犁铧锄镰等农具,以及锅勺刀铲等日用品。这两个人都长的身高体胖,一个胖得圆脸上的眼睛都眯缝着,一个胖得下巴底下拥出圆圆的重下巴。他俩整天笑呵呵的,从来没有不高兴得时候。无论见了谁,都是一样。

所以人们都愿意到它俩这里买东西,加之它俩又善于经营,卖什么都赚钱,很快就发了财。后来,许多人都到八沟来做买卖。绸缎铺、米粮铺、点心铺、钱庄,五行八作,样样齐全,近代商业迅速发展起来。

就在这时出了一件怪事,这两个开铁器店的人进了不少大铁锅,放在了铺子里,但是谁买也不卖。实在要买,他就把价钱要的特别高。而有的人价钱高也偏要买。

它俩怕有人买,就把每口锅的锅底都凿了几个窟窿。这回再也没人买了,人们都说,这回铁器店该倒霉了,那么多大铁锅都被砸坏了。可这两个开铁店的照旧还是整日乐呵呵的。乾隆四十八年,八沟厅改为平泉州了,平泉街越来越繁荣。可是街中心有这么个大水泉子,实在不方便,也不雅观。于是大伙商量,要募集点钱,修一修水泉,钱募集上来了,又请来了石匠、瓦匠,要把水泉挖一挖,周围再砌上石条,上边再修个亭子。工程开始了,首先得控制住泉水,可是挖完后的泉水更旺,怎么堵也堵不住。堵住这里,水从那里又冒出来,堵住那里,水又从这里往外冒。

有人提议,在泉眼上扣一口大锅,水就不往外冒了。于是,大家在泉眼塞上棉花,再用找来的大锅扣住泉眼,水就不冒了。可是水泉内没有水也不行啊,大家犯了难。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问大伙在干什么?大伙把修水泉堵泉眼的难处跟他说了。

他说:“你们用露底的大锅扣住泉眼,再在上面修一座庙,这喷涌的泉水就会变成涓涓细流了。”老头说完就走了。露底的大锅上哪找去呢,有人就想起了铁器店的那些露底大锅,于是大家就把铁器店的十几口露底大锅全买来了,刚好扣住了十几处泉眼。

果然,泉水充满了锅后又从锅底的孔洞流出来,水就小得多了。铁器店的两个掌柜到这里一看,便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总也止不住,笑着笑着,两个人都晕倒了,大伙急忙把他俩抬回店里,但他俩笑眯眯的,闭着双眼,再也没有醒来,都笑死了。

人们将它俩埋葬以后,就在盖着露底大锅的泉眼上,砌上石头,形成一个方形水泉,在上面修了一座孔庙,泉水从庙下的石缝中溢出来,又再四周围上石栏,盖上亭子,一座美丽清新的水泉出现在平泉的街道上。既方便了取水,又方便了行人。以后“平泉”又经过几次翻修改建,变成了现今的样子。后来人们传说,平泉街商业发达,街心出了水泉,是因为和合二仙在这里开铁器店造成的。

平泉位于平泉市区喧哗街中心。乾隆四十三年,降八沟直隶厅为州,即因此泉而命名为“平泉州”,直至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平泉县,虽然各期境域有所变化,但名称沿用至今。通过“平泉”碑文可知,该泉初建于乾隆三十八年,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嘉庆及光绪年间均进行过重修。《平泉县志》对修泉的原因是这样记载的:“县府东南数十武平地涌泉,原清澈,为当市心,行尘纷集,时嫌污浊,自设治后为县治,命名所取义,乃护以石栏,每岁春季掘一次,并立碑泉旁,禁人摧残,且掘沟以通之,因涓流不绝焉。”清乾隆帝出巡经平泉时,曾赋有《八沟村》诗一首,“平泉今号州,厅属本八沟”句,清楚地记载了清代平泉的建制变化。而当时的四川诗人李调元所作《平泉州》诗:“细脉何年泄,泉名冠一州。涌来虽趵突,泻处总平流。不井千村次,非田万顷收。昨宵风雨猛,疑是老龙湫。”则是对“平泉”最为淋漓细腻的描写,耐人寻味。泉碑原为平泉怪杰任继风用隶书所书,可惜早已不存。

民国年间,平泉知事张同发对“平泉”进行彻底重修。按清代建筑风格重新构筑。“平泉”地下泉池为花岗岩砌筑,底铺河卵石,五个泉眼于石间翻腾上涌。地上部分设有大理石座,上矗20根汉白玉“龙蟠柱”,柱间亦汉白玉护板,各刻浮雕玉龙一条。泉南立碑记载修泉经过,以志于后。泉周植鲜花绿草,生机盎然。“平泉印月”为古今“平泉八景”之一。凡来平泉,必到“平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