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的探墓笔记:1949 > 第56章 夫子庙

我的探墓笔记:1949 第56章 夫子庙

作者:灵渡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14 22:49:31

我一直在大厅杨宁的消息,一直到我走,杨宁和陆英俊也没有回来。

前些天三小儿带着我去了一趟大觉寺,他舅老爷是那里的大和尚,我们从他舅老爷手里请到了一个开过光的荷包,荷包上有个卍字,是用金丝绣上的,前面是莲花,后面是佛光普照。

我求这个荷包就是为了装玉琀,我就不信了,这还镇压不住它。

还别说,自从玉琀装进了荷包之后,我就再也没遇到那五个小鬼了。

我就等着杨宁出现,让她看到这玉琀,我觉得她那占便宜的性格,大概率会喜欢这东西,到时候顺水推舟送给她,我最想得到的结果不全是看到杨宁倒霉,我想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大威力。

说到底,不就是一块和田玉嘛!

我坐上从北平到金陵的火车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时刻盼着火车启动。

当火车动起来的时候,我内心激动无比。

尤其是这辆货车是去金陵的,那可是我的老家。

我们是早上七点发车,一直到了第二天的九点钟才到了金陵。

在北平已经穿秋裤了,但是这里一下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里怎么会这么热啊!

我这才意识到我是多愚蠢,要是夏天来这里,我大概率会受不了。

其实我很想找到我的老家,但是五百年了,去哪里找啊!我们家是随着朱棣迁都从金陵到的北平,现在的金陵,除了紫禁城还是那时候的紫禁城,还有啥没变啊!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早就都变了!

这偌大的金陵城,再也不会有人记得有个王家,更不会记得有个贩马维生的王二。

到了这里,书生就带着我去了夫子庙,在这里有很多摆地摊卖铜钱铜镜这些的。

夫子庙这里也算是金陵最大的古玩市场。

书生带着我来这里可不是选古玩的,我们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是来找人闲聊和买书的。

我和人闲聊是最有话题的,因为我祖籍金陵。我们一连转了几天,在周末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先生。

这是一个古书的书摊儿,卖书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他人长得又黑又瘦,明显是长期饮酒加上营养不良,嘴里叼着个烟袋锅,一边吧嗒一边咳嗽。

书生偷偷告诉我,这人活不过五年了。

不过我俩往那里一坐就来了话题。

老头说:“两位从哪里来?”

书生说:“我是四川的。”

我说:“我从北平来,不过我老家是秦淮的。以前秦淮河畔有个贩马的王家,我的祖先叫王二,做的就是贩马的生意。后来朱棣迁都,我家就随着去了北平。一直五百年了,再也没回来过。”

老头说:“这么说咱们是老乡,我可是土生土长的秦淮人。你姓王,我也姓王,搞不好咱们还是一家人呢!”

书生在一旁挑书,我就坐在旁边和老头闲聊。

我说:“对了,北平都说当年的建文皇帝当和尚了,是不是真的哦!”

老头点头说:“可惜了,说到底都是朱标太子死的太早了,苦了建文皇帝了。传说建文皇帝去了福建那边,在一个小庙里做了和尚,倒是得了善终。”

书生一边选书一边说:“传说建文皇帝留下了一个宝藏!”

老头嗯了一声说:“倒是有这个说法。我就说这个朱棣有点不厚道,咋能抢侄子的位子?那可是亲侄子,当年的朱标太子对他多好啊,这帝王家啊,没啥意思。”

我说:“好像朱元璋这些儿子没几个长寿的,现在看起来,好像都是中风。”

老头点头说:“是啊,朱元璋生的这些儿子身体都太差了,也就朱棣还好一些。所以说啊,有啥不如有个好身体,你看朱标太子,多好一个人啊,英年早逝,连累了自己的四个儿子跟着倒霉,朱雄英死的早,不必多说了。建文皇帝被逼做了和尚,朱允熞被囚禁在凤阳,死的时候三十多岁;朱允熙为朱标守陵,十六岁就被烧死了;朱允熥那可是常遇春的外孙啊,和金陵权贵大多都是亲戚关系,还是被囚禁在了凤阳,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啊!你说要是朱标太子能活着,会这样吗?所以啊,你们年轻人一定要注意身体,正所谓是,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书生笑着说:“大叔,这诗歌源自北宋,不过你只是说唱了一半,还有一半。”

大叔说:“是嘛,那你说说看。”

书生娓娓道来: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倒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老头笑着说:“说得好,说得妙啊!咱们中国人讲的就是一个中庸之道。”

书生说:“反正我是滴酒不沾的,喝酒误事。”

我说:“我也不喝酒,不过我爹活着的时候是个酒鬼,喝了酒就去赌,不过他赌输了回到家不会拿我撒气,这一点还是很好的。”

书生叹口气说:“要是朱标太子能活下去,就没朱棣什么事了。你说大明会不会是另一种走向?”

老头摆着手说:“没有如果,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

我插了句:“大叔,你说要是真有宝藏,会藏在啥地方呢?”

老头这时候笑着说:“你还别说,我还真的偶尔看到过一本野史上记载了,说的是,建文帝有宝藏于凤凰山,负责运送和埋藏的人就有一百零八人,全部被关在了密室之内殉葬,无一生还。”

我一听凤凰山这个名字,脑袋嗖的一下,我说:“凤凰山?”

书生说:“中国的凤凰山得有几百,这可去哪里找啊!”

老头倒是说:“那就要围着金陵找了,用排除法,不过这凤凰山还是太多了,我知道的就有三十多。再说了,毕竟只是个传说,谁也不会花费精力去做极不靠谱的事情。”

书生大声说:“是噻!谁去找这宝藏,怕是疯了。估计一辈子也找不到这座藏着宝藏的凤凰山!”

我们从古玩市场回来的时候,刚好赶上警察在查房,我们拿出介绍信之后,警察就放过我们了。

我们来这里是从居委会开的介绍信,目的地是金陵,目的是寻亲访友。有介绍信一切都好说,要是没介绍信,我们怕是要被关起来了,问清楚到底是做啥的才能放人,毕竟现在国内特务太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