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 >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道与术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道与术

作者:俊俏少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4 22:49:02

十多个受害者,只有一个是凶手?

赵蒹葭觉得不合理,在四周众人怒目之下,她问儒生:“你叫什么,家里干什么的,到底做了什么事,老实交代。”

压力实在太大,被无数人用目光锁定,这儒生已经顶不住了,当场跪在地上。

他语气都有些哽咽了,大声道:“王妃…不,赵先生,我…我叫鹿徵,家父是大理寺少卿…我,我们没有把人关进大牢啊!”

“他们…他们之中有几个人骂我太狠,我实在受不住了,才回去跟家里讲了。”

“我爹就找关系,让去找了找他们家人麻烦,但只是派人打人,绝对没有让人含冤入狱,甚至流放…这坚决不可能啊!”

他整个人都结巴了,攥着拳头道:“而且…哪有十多个人,我只说了三个同学啊!”

赵蒹葭看向王昂。

王昂当即道:“来人!去把大理寺少卿给我抓到这里来!老子要他当着太学宫所有学生的面,把事情全部说清楚。”

缇骑立刻行动,而其他学生已经气得破口大骂。

甚至连杨东升这种儒生代表,都不禁呵斥道:“鹿兄!学术之争,乃大道之争,仅限于太学宫,仅限于学生之身份,你怎可利用家中权势,打压同学家长?”

“你不觉得这是心胸狭隘吗?你不认为这有违圣道吗!”

鹿徵低下了头,眼泪都出来了。

杨东升深深吸了口气,作揖道:“赵先生,这件事我们儒生事先并不知情,故而面对其他学院同学之挑衅,实在愤慨。如今看来,错在我们,请先生责罚。”

“请先生责罚。”

数百文学院的学生,深深鞠躬而下。

赵蒹葭冷声道:“事情真相不是你们说了算的,都站在这里别走,等大理寺少卿来了,自然就明白了。”

锦衣卫的人很快就把大理寺少卿压了过来,这人也算是老资格了,在邓肃离京之后接任,如今三年有余,做的还算不错,哪里知道会被自己儿子背后来一刀。

看到这个阵仗,他都吓得满头大汗,当即喊道:“王妃饶命啊!王大人饶命啊!下官也只是一时糊涂,派了帮派分子去打人…下官糊涂啊…”

王昂直接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寒声道:“当着锦衣卫的面还不老实!只是打人吗?那为什么有人入狱,有人流放?”

“鹿大人,你不会是想尝尝锦衣卫的用刑手段吧?”

大理寺少卿连忙道:“王大人,王大人明察啊,下官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撒谎啊,流放这种大罪,需要层层审核,需要证据链,地方官不会冒这种险帮我一个大理寺少卿的,我也没必要为了学生之间的恩怨,花那么大价钱去害人啊!”

“王妃,下官冤枉啊!”

王昂重重哼了一声,看向赵蒹葭。

赵蒹葭道:“诸位太学宫的同学和老师,你们都在这里,也把事情都看在眼里。”

“这个鹿徵应该不是最大的凶手,他只说了三个人的名字,他爹也只是派人打人,但这里有十多个受害者,家里甚至被抄家流放…”

“这件事充满了蹊跷,背后肯定有黑手推波助澜,刚刚被杀的这些人,就是隐藏在学生之中的杀手,这足以证明这件事是有人故意煽动。”

“这不是简单的闹事,是有人在利用你们,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想要刺杀于我!”

听到这里,太学宫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慌了。

王昂适时说道:“无论是谁在背后捣鬼,无论他有什么目的,锦衣卫都能查个水落石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无论涉及到谁,都难逃法网!”

直到这番话说出来,现场的气氛才缓和了一些,虽然还是有部分学生骂骂咧咧,但不像刚才那般愤慨了。

赵蒹葭看向众人,沉声道:“幕后的黑手要查,但儒生和其他学生的矛盾,却是事实。”

“杨东升,你上次专门找到女子学堂来说要道歉,还记得我对你怎么说的吗?”

杨东升连忙站了出来,作揖道:“学生记得,先生说:侈谈爱国之前,先做到容人,自豪圣道之前,先开阔胸怀。”

赵蒹葭道:“我让你们想通了再来找我,现在想通了吗?”

杨东升点头道:“学生想通了,大晋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其他学院的设置是有必要的,太学宫这么大,应该要容得下他们。”

赵蒹葭摇了摇头,道:“不对,你还是没有想通,你们所有儒生都没有想通。”

“你们承认了他们存在的必要性,但你们依旧认为他们低你们一等,依旧认为他们是奇技淫巧,只是这些奇技淫巧还算有点用罢了。”

黄昏的风吹起她的长发,那一丝丝凉意,让赵蒹葭愈发清醒。

她也愈发知道自己到底站在哪条路上了。

她看着众人,郑重道:“要说尊儒,我比你们更尊儒,但我不赞同你们的想法。”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们口口声声言谈为国,但事实上连修身都做不好。”

“《礼记》记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人之发展在于革新,人有进取之心,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朝前,不断修缮自我,在知识、智慧、修养、品德等各方面不断做到最好。”

“何止是人,世间万事万物皆该如此,世界之轮转、历史之进程,皆在于进取、革新、不断进步。”

“故上古时期之耕种,器具往往以石骨、木材所制,春秋时期,器具便以铁铜所制,而至如今,耕种器具家家户户皆有,早已革新换代无数次。”

“故上古时期之纺织,手编桑麻枯草为衣,及至商周,便以纺车、梭子而编棉花、蚕丝,而至如今,纺织、染色器具数不胜数,绫罗绸缎、纱布棉毛,品类何其丰富…”

“世界之新,唯功于文?如无你们所谓之奇技淫巧,何有今日之世界?”

“天下唯文,那我们只能茹毛饮血、穴居深山、衣不蔽体、足不裹履,宛如世外野人罢了。”

此番话一出,诸多儒生都低下了头,惭愧不已。

而那些老学究、老先生,也是面面相觑,轻轻叹息。

赵蒹葭继续道:“读书在于明理,明理就当知技术之重,因此修身之首要,在于谦逊,在于抛却心中之倨傲。”

“往小了说,都是为国;往大了说,都服务于世界之革新,谁又比谁高尚?”

“说句实话,若无笔墨,何来书籍?若无印刷,你们当中大多数人连一本书都看不到!”

“容人,容物,不是说说而已,要打心里尊重,才是真正的修身。”

天渐渐黑了。

风愈发寒冷。

数百儒生低着头,而数千其他学生却振臂高呼,激动万分。

“赵先生说得好!”

“赵先生不愧是博学大家,这才是读书人,这才是鸿儒。”

“对,这样的读书人我们不讨厌,我们只会喜欢。”

“赵先生,谢谢你为我们说话,我们不懂那些革新的道理,我们就只是想把自己的事做好。”

赵蒹葭转头,在昏暗的天地下,看向其他的学生。

她大声道:“你们在说话是吗?但天太黑,我看不见你们。”

王昂当即让缇骑把火把点燃,太学宫各处也都亮起了灯。

赵蒹葭的脸被火光映照,她语气很平静,缓缓道:“刚刚黑暗的时候,谁偷了谁的钱,谁打了谁的脸,谁又看得清楚?”

“你们对文道也有鄙视,你们认为他们只是空谈误国,在当心的革新时代,你们认为学文已经不重要了。”

“但这个世界需要光!需要有人指引方向!”

“文道之重,在于纲纪群伦。”

“什么是纲纪群伦啊?是仁义礼智,是忠孝节义,是尊老爱幼,是敬德护弱。”

“人们需要一个标准,需要学会——做人。”

无数人沉默着,静静看着她。

赵蒹葭轻声道:“世界是需要道理的,否则这些火不会成为灯,只会烧毁一切。否则这些刀不会用来保护你们,而会成为杀你们的凶器。”

“造桥铺路,修房立柱,关乎百姓生息,你们会因钱财而偷工减料吗?”

“总要有一个东西来引领我们,让我们懂爱,懂善,懂德,懂礼。”

“否则,我们即便不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也是穿着衣服的野人。”

赵蒹葭终于找到了那一道门,说出了自己对这二者的看法。

“文,承载着道。技,承载着术。”

“无技,文无立锥之地,只是个空壳子。”

“无道,技无引路之灯,只能在原地迷茫。”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我说这些,你们明白了吗?”

火光明灭,大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转换,人心的阴晴也变化着。

这一刻仿佛已经定格,又仿佛过了千年之久。

直到第一个人说出了那一句话:“学生,受教了。”

于是,无数的学生鞠躬作揖,纷纷开口。

“学生,受教了。”

“学生,受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