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运河岛 > 第二十八章 第一本书

运河岛 第二十八章 第一本书

作者:运河岛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03 11:17:29

(八十二)

何帆对运河岛说:“看来你花了不少时间去寻找和阅读新人作者们和扑街作者们的书。”

运河岛说:“是的。其实,如果时不时地读一下这些成绩不太好的作品,会感到阅读体验的丰富度大有提高。

不恰当地比喻一下,如果写文像是解一道题,求24x25得多少,而大多数读者偏好附带解题过程的正确答案,或者期待着某种解题方式。成绩比较好的文大多是这样:

爽文大概就是掏出计算器飞快地按几下,把屏幕上的结果展示一下:600。

写得细,以大纲,人物和文笔取胜的文大概就是列一下竖式,仔细算一番之后得出:600,同时附带过程。

文青一些的文大概就是先把24x25改写成4x6x5x5,再写成4x5x6x5,然后说,由此可见这是20x30,得出:600。

而冷门的书,扑街的书,或者新书里,就可能有许多很不同的情况:

有可能直接说,600,信就得了。

有可能只用加法,一点一点地加上去,加对加错都有可能。

有可能会说,我不太会,但听别人讲过,20x20=400, 25x25=625,那在中间选一个吧,550。

有可能把符号弄错了,得出结果:49。

有可能不去回答,画个图:~( ̄▽ ̄~)(~ ̄▽ ̄)~。

还有可能先讨论一番:24是什么含义,25是什么含义,x是什么含义,等等。

……

这其实也是很有趣味的。

另外,有些作者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几十章过后整体进步很大,有种观看养成游戏的感觉。

从一个网文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身为作者经历是奇妙的,难得的。”

何帆接着说:“你自己的书应该也是算在这一类里的吧?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运河岛笑笑:“《运河岛》这本书当然属于这个分类。

其实,这本书最开始就是心血来潮的结果。

某天凌晨我突然觉得可以写一两章发布一下,然后就过审了。

最开始知道过审的结果时,我是很惊讶的,因为我之前写过两次,都没有过审,而且我找不出原因。

就这样,这本书就诞生了。

既然这本书能诞生,我们就一起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我会好好写下去的。这本书会写多长我并不清楚,因为它有一点随笔或者日记的性质在里面,所以故事本身是没有终点的。

一切随缘吧。

畅想一下,这本书如果真的写上几十年,会不会封神?”

何帆也笑了起来:“那就让时间来给出答案吧。”

何帆继续问:“之前听你说过,你的这本书读者比较少,这有给你带来什么困扰吗?”

运河岛说:“困扰谈不上。

读者少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

首先我是个新作者,没有粉丝积累的。这个网文平台上的作家和作品都是海量的,这本书想被读者们发现并不容易。因为这种原因,很多新作者的第一本作品一开始的读者都会很少,甚至于没有。

再有就是,这本书处在一个冷门分类里,会关注这个题材的读者不多。

我这书发布了之后,出现在了现实大类里的现实百态分类之中。我是从这时开始关注现实题材的作品的。在此之前,这个分类下的作品我只读过一两本。

后来我就点开了这一个栏目下的很多作品来读。这一个栏目下,除了常见的故事类作品之外,还有很多日记类的和回忆录式的作品。

其实我的作品也有些日记和回忆录的性质,但不太一样。

我想许多读者还是更愿意读故事,由幻想编制成的,和现实没多大联系的故事。即使是现实分类下的作品,成绩比较靠前的依旧以故事类的为主。

不过,我还是很希望能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来读一读我的作品的。

我很好奇别人读过这书之后会有什么感想。这点好奇心使我有了希望得到反馈的念头。我实在是太好奇了。

我一直很好奇,第一个自行发现我的作品并且留言的读者,到底会说什么?

哪怕评价说,这个作品很雷,这个作者怎么写的这么奇怪,我也会觉得我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我其实也很好奇编辑读了这个作品之后,会是什么想法。我目前还没发现和我这本书很相似的作品,所以它应该有些特别。不过编辑们应该是事务繁忙又博览群书的,大概不会有什么想法。

网站说,我这文到目前为止有94名读者,然而我只有收到2条章评。这两条都来自于我之前读过的一本日记文的作者,它们更多地算是相互的鼓励。

不太清楚到底是我的文不适合写章评,还是有些劝退。不过这文写的风格确实少见,内容也比较冷门,大概有很多读者读不惯吧。”

何帆继续说道:“你之前畅想过这本书写几十年会是怎样的光景。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占用写作精力,是不是就意味着你以后基本不会写别的故事了?”

运河岛说:“以后的事,现在讨论还早了一点。

我确实有构思其他的故事,但我觉得我没有做好写的准备。

写作的能力是需要慢慢提升的,而且有很多其他的关于小说的细节也是需要试水的。还有,我觉得作为作者应该是需要积累的,很少人能有第1本书就封神。我觉得我的第一本书既然诞生了,同时来试一下水就很合适。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期待着能学到点东西。之前我提到过,先探索,再提问,之后去学习,最终去实践,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前的步骤已经有做过,现在写这本书就是最后一个步骤了。

不过,通过实践来学习,也并不是直接上手去做就能行的,不然的话,很多一日三餐自己做的人早就都是厨神了。

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认真的态度,身心的投入,以及对进步的追求。

需要一直保持思考,需要避免惯性和惰性,需要进行多种不同的尝试。

虽然反复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但是每次重复和上次之间是需要有一定的微调。这需要不断地对得到的反馈进行分析,对于可能提升的地方和提升的方法进行查找和探究。

这种不断微调的重复一直持续到结果达到满意的范围内,之后则在于保持和创新。

我很期待这个学习的过程,也希望能达成理想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