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没想做演员 > 第725章 《小说家》(33)

我没想做演员 第725章 《小说家》(33)

作者:油炸大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11

第725章 《小说家》(33)

第725章 《小说家》(33)

除了沙溢,沈良还看见了宁理…

《流浪地球2》,剧情连贯,两部连拍。

没有13亿那么高…

7亿是主控方的预算,实际拍摄时候,为了拍好片会不断释放份额进行融资,因为银行不给这种IP抵押贷款,所以要以一定的价格吸引投资者。

这个价格是以你潜在的票房为标准的,比如你预估票房30亿,你卖份额就不可能超过10亿乘以百分比。

投资者,也就是买家是分阶段入场的,越早入场的大买家就越便宜,越晚入场的散户就越贵盈利线越高。

《独行月球》也这么干的,最后入场的散户投资者据说要到30亿才能略有盈余,算上资金成本等于没赚,但是早期投资者肯定是赚大了。

《流浪地球2》也是这样…

网传的什么13亿成本肯定是最后入场的买家的价格,因为他们估计球2能大卖 40 ,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确实33亿 35亿才能回本。

但是沈良、吴景包括郭凡、中影这种早早入场的买家,早就盈利了。

《满江红》也一样,从欢喜娱乐发布的财报来看,制作成本也就1.5亿左右,张导调度能力超强,成本控制的非常好。

最后的卖价因为市场并不是很看好,可能卖到了5亿左右,也就是说市场估计它的票房在15亿上下。

所以,我们听到的网传成本这个数字跟真实成本不同!

每个投资者的盈利线也完全不同,所以,原时空,会有大v说《球2》要进入前十才能保证全体投资者盈利,注意“全体”这个形容词。这绝对不是说《球2》制作花了13亿…

这玩意跟金融一样,分1级市场还有N级市场…

对于第一批投资而言,有二级三级市场散户投资者,份额溢价卖出去了。

收益被淡化,但回本压力会减轻…

……

吴景看到沈良,直接打趣:“你没买饮料就过来探班?”

“…买了,待会送来!”

“…一次探班,花了5000块!”

沈良摆手:“我不止买了饮料还买了汉堡。”

《流浪地球2》常驻工作人员接近两千人。

郭凡插话:“现在没有那么多人了,现在拍到后期了,基本常驻也就四五百人…”

“那小意思,我请大家喝饮料吃汉堡!”

龚格尔立刻拿了喇叭喊了起来:“良哥请大家喝饮料、吃汉堡,一会就送来!”

“…我让他们直接把材料拉过来现场做…”

“那更好!”

沈良问了郭凡:“后期有什么困难?”

“特效…我还是觉得差点意思…”

“大哥,咱特效已经很牛逼了,你别把方向弄错了,想要观众买单,最主要的是剧情,剧情节奏一定要掌控好!”

吴景疑惑:“咋了?受刺激了?”“嗯,”沈良点头:“前天,我看了《刺杀小说家》完成版…剧情一塌糊涂!真对不起特效!”

“很差劲吗?”

“不是差劲,就是挺平庸的…逻辑上盘不明白!主线故事太简单了,没头没尾的,经不起推敲…”

郭凡:“不至于吧,我觉得特效部分真的很惊艳!而且老路为了这个电影头发都白了…熬了两年多!”

沈良摇头:“光有特效有个屁用,现在的观众啥样的电影没看过?剧情不行,再牛逼的特效,观众也不会买账的…陆洋用心,我当然知道他用心,但电影不是你用心就能大卖的…我估计《小说家》最多也就10亿出头的票房…”

“那也不错了…”

“他上一部电影可是《地火》!”

郭凡沉默了一下,然后问:“你跟他说了吗?”

“没…不过《小说家》开拍前我就劝他要么舍弃玄幻部分,要么只拍玄幻部分…他不听!”

……

尤其是跟《封神》比较,感觉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它的影视工业真的是中国特效大片的新高,完全没有什么虚假感和不适感,哪怕放在好莱坞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电影毕竟是视与听的艺术,这部电影算是重工业电影,在视听等特效上面非常的丰富,没有明显的短板。

问题是剧本太差了!

陆洋是个很浪漫的人,他觉得烟雨迷蒙的山城得浪漫,所以,就在重庆拍了;

一笔一世界的构想,他觉得浪漫,以凡人之躯向神而行他觉得浪漫。

甚至“刺杀小说家”这个名字就很浪漫。

所以,《小说家》不太在乎逻辑动机人设。

是,这玩意不符合逻辑,可是这真踏马浪漫。

这种感觉…很像第一次看今何在的《九州海上牧云记》的时候。

其实,相比于江南的《九州缥缈录》,《海上牧云记》在剧情和人设上都相当单薄,可是看完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世界——那里和现实截然不同,那里有现实没有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讲,《小说家》挺牛逼的,电影是一种体验,一种造梦的艺术,剧情只是影片的一部分。

电影的优秀不光在于剧情逻辑多么精致,而在于梦本身牛不牛逼。

但…电影的基调转变太快了,节奏处理的不好。

一开始的六年苦寻,阿拉丁集团的手眼通天,各种变异人高科技设备会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偏好莱坞式的电影。

但其实从带着狐狸面具的小说家出现在直播里,到描写他像是个不务正业的混子,观众才慢慢感觉到主旋律是荒诞和离奇的。

这也是《小说家》两极化评价的最主要原因。

沈良还是蛮喜欢《小说家》的,否则,他也不会投资7200万,占了20%的投资额。

哦,沈良跟吴景聊起了《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准确的说,是聊了跟成龍合作的事情,还有好莱坞找他拍戏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