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 第554章 朔州是个实验场

第554章 朔州是个实验场

第554章 朔州是个实验场

在秦汉时期,军田一体。

平日里是种地劳作的农民,等到战时,这些农民就会化身为英勇无畏的秦军。

他们用战功换取爵位,实现阶层跃迁。

顾南夕在朔州实行的这一套,其实就是军爵制度的变种。

崔三论的眉头紧紧皱着,指关节一下又一下地轻敲着桌子。

?ttǎ n ?c○

“所以在朔州,田地为官府所有。官府会提供农具良种耕牛,官府四,民分六。”

牛锦一:“对。我们在云州也是这样实行的。只不过我们会多给云州百姓一个选择,那就是领工资,民间都戏称职业农民。”

云州的耕地很少,就算有,产量也不高。

所以当初,官府只花了很少的一点钱,就把田地给买过来了。

当时,云州推行农村合作社以及种田职业化,两种并不一样的制度共同实行。

顾南夕的本意是,看一看哪种更适合云州,没想到云州战乱不断,还没测出个结果,就库库一顿打。

在顾南夕的带领下,云州大军又猛的很,不仅干掉了鞑子,还把朔州给打了下来。

崔三论叹道:“朔州成为你们的试验场了。”

牛锦一揉了把脸,虽然才过去半个月,但大家都反映过味来了。

云国公的意思就是,她把朔州给犁了一遍,特权阶层几乎被清空,朔州就是一张白纸。

以后打下的地盘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就看朔州的实验结果!

在这段期间,大家就放心大胆的干,各显神通!

“没办法,云州太特殊了。无论是群众基础,群众素质,云州都远超朔州一大截。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把云州的经验复刻到朔州上。更关键的是,大周的其他地方跟朔州很像。”

牛锦一感受到了沉沉的压力,以前在云州,颁布一个政策下去,里正,乡老就能把事儿办得妥妥的。

换到朔州后,政令到达县一级,就卡住了。

刚开始,牛锦一以为是乡绅冷暴力,抵抗不合作。

后来,牛锦一风风火火地把乡绅收拾一遍,效果也没好到哪里去!

因为底层百姓不识字,理解能力差,即使用大白话跟他们说一遍,他们也不能理解。

他们就好像地里的牛,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抬头问一问,为什么?

牛锦一没办法,只好去求助云国公。

顾南夕只给他一句话:“你要学会激活他们。”

这句话,就像晴天霹雳一样,瞬间劈通了牛锦一的任督二脉。

尤其是在顾南夕提出开诉苦大会后,无论是在俘虏队伍里,还是在底层百姓中,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令人欣喜的效果!

牛锦一也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做激活!

这些底层百姓本就一无所有,以前种的地,不仅要交上五成的租金,还要负责粮税,一年到头,后背朝天,都不能填饱肚子。

通过诉苦大会,他们明白造成自己一生悲剧的,并不是自己不勤快,而是因为这些豪强世家的过分剥削!

点燃怒火,发泄完心中的愤怒,再加上云国公治理下的朔州进行对比,他们当然会选择对云国公死心塌地!

崔三论:“如果只考虑朔州范围内,实行这些政策,即收拢了民心,又把权力收回官府手里,除此之外,还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农业民生,让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回到田里劳作。顾南夕也不会再缺军粮。”

一计数雕,好处多多。

崔三论神色略微有一些黯然,顾南夕已经成长到自己也看不透的程度。

苏大郎牺牲自己,也要送崔三论回到顾南夕身边。

崔三论心中叹气,自己好像帮不上什么忙了。

“你们云国公以前常爱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你们这些后起之浪,一定要好好辅助云国公!”

牛锦一的态度十分谦逊,他郑重地向崔三论行礼:“云国公事务繁忙,说的少,做的多。我时常因猜不准云国公的用意,而心生忐忑。求崔大人教我。”

崔三论瞥一眼牛锦一,见他这么年轻就能担任朔州长吏,肯定是极受顾南夕重用的,便多说几句。

“你们云国公,心气高。她不仅要天换日,还要行万古之事。她的目光不仅在土地之上,更在土地上的万民!”

牛锦一正襟危坐,认真听取崔三论的训导。

“军制上,你们一共有两种,云州是府兵制,每日勤练,战斗力强,花费大。这些将是顾南夕的主要兵力。”

秦王有基本盘老秦人。

顾南夕的基本盘就是这些云州兵。

“朔州实行的是军田制,平时劳作,战时当兵。一是处理俘虏的事,二是可以吸取流民。”

牛锦一懂了,怕大腿道:“这是云国公为拿下河中郡埋下的一步棋!”

云州大军还要防着西夏,不可能全部跟着云国公南下。

兵不够,总不能现生孩子!

那就只能抢别人的人!

离朔州最近的就是河中郡,如果把他们的流民吸引过来,既可以壮大自己,也能削弱河中郡。

至于河中郡的百姓愿不愿意来,那是毋庸置疑的!

牛锦一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牛锦一深深地朝崔三论鞠躬,这才退出去,不再叨扰崔三论休息。

次日,崔三论和宋家人再次北上,没过几天,就来到了朔州府。

朔州府的气氛要比雾渡县更活泼热闹些,市集里都是叫卖的小商贩。

有开商铺的,也有挑着担子自己来卖些瓜果蔬菜的。

崔三论随意挑了一家粮铺进去:“一斗米多少钱?”

掌柜的:“精米一斗三十文,糙米五文。”

崔三论眉毛挑高,这价格比在京都还要便宜一些,看来顾南夕平抑米价的工作,做的很好。

恰在这时,只见一只足足有人膝盖高的猞猁,迈着优雅的步子走进来,把宋夫人吓了一大跳。

“哟,花大人来了!”掌柜的连忙迎上去,“花大人今天想买哪样米?”

小花用爪子指指粗面,掌柜立刻拿个袋子装起来,边装边瞅小花:“这些够不够?”

小花嗷一嗓子,掌柜就知道是够了。

小花低下头,掌柜就从它脖子上挂着的小荷包数出四枚铜板:“粗面八文一斗,这是半斗,收你四文。”

小花嗷一嗓子,拎着袋子就往外走。

感谢宝子们的支持,大家的留言,我都看到了,一下子又有信心了!

最近写稿的速度比较慢,在重温政治。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虽然是个架空历史,但还是想着给新王朝打个好的基础。

尤其是制度上,直接套用我们现在的制度,肯定不行。

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一提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