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儿童睡前小故事 > 第295篇 请君入瓮

儿童睡前小故事 第295篇 请君入瓮

作者:畅通无阻的宗维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02 23:11:40

请君入瓮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叫做唐朝的繁华国度。唐朝时期,社会繁荣,文化兴盛,人们都过着安定而快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却也有一些恶势力在暗中活动,其中最为臭名昭着的就是两个大坏蛋——周兴和来俊臣。

周兴和来俊臣都是唐朝的大臣,但他们却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官,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歹的坏蛋。他们常常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好人,将无辜的人打入大牢,甚至处死。人们都对他们恨之入骨,但却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皇帝听说了周兴和来俊臣的恶行,非常生气。他决定要惩罚这两个坏蛋,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名叫狄仁杰的大臣,命令他去调查此事。

狄仁杰是一个聪明过人、正义感十足的大臣。他接到任务后,马上开始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他终于搜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周兴和来俊臣的罪行。

然而,要捉拿这两个坏蛋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手握重权,手下还有一大批爪牙。但狄仁杰并不害怕,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请君入瓮。

狄仁杰先让人造了一只大瓮,然后在瓮下面点起火来。当火烧得越来越旺时,他派人去请周兴和来俊臣。他们两个不知道狄仁杰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硬着头皮前来赴约。

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只见狄仁杰正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旁,指着那只大瓮说:“现在这只瓮里满是烟雾,你们两个如果愿意进去待一会儿的话,那我就饶你们一命。”

周兴和来俊臣一听这话,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他们知道狄仁杰是个聪明人,这个计策肯定是针对他们的。他们只好跪在狄仁杰面前,痛哭流涕地求饶。

狄仁杰看着他们狼狈的样子,心中暗笑。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两个犯下了滔天大罪,本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但看在你们还有一丝良心的份上,我决定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周兴和来俊臣一听这话,顿时喜出望外。他们纷纷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狄仁杰见状,便将他们释放了。

然而,这两个坏蛋并没有珍惜这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出狱后不久,又开始为非作歹。这一次,狄仁杰再也没有姑息养奸,他立即将他们绳之以法,为百姓除去了这一大祸害。

从此以后,唐朝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请君入瓮”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个警示后人的故事。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正直善良,不要为非作歹;否则的话,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同时,当我们遇到坏人坏事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斗争到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曲突徙薪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小村庄里,住着一群快乐的人们。这个村庄四周环绕着青葱的树木和美丽的田野,而村庄的中心则是一座座温馨的茅屋。在这些茅屋中,有一户人家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们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这户人家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名叫小曲。小曲是个非常聪明好奇的孩子,总是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喜欢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关于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有一天,小曲在村里闲逛时,看到一位老人在给一群孩子讲故事。他悄悄地凑过去,想听听老人在讲些什么。只见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从前,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他家的厨房烟囱建得笔直笔直的,每次做饭时,火星都会顺着烟囱飞出来,落到房顶上。时间长了,房顶上的干草都被火星点着了,差点把房子给烧了。”

听到这里,小曲不禁瞪大了眼睛。他想:“这太可怕了!如果是我家的房子,我一定要想办法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于是,小曲决定去找村里的工匠,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防止火星落到房顶上。工匠们听了小曲的描述,都夸他是个细心聪明的孩子。其中一个工匠建议说:“你可以在烟囱下面加一个弯头,这样火星就会顺着弯头落到地上,不会落到房顶上了。”

小曲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好,于是请工匠们帮他家的烟囱加了一个弯头。果然,从此以后,做饭时再也没有火星落到房顶上了。小曲的家人都夸他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有一天,小曲又在村里闲逛时,看到另一位老人在给一群孩子讲故事。他好奇地凑过去,想听听老人在讲些什么。只见老人神秘地说:“从前,我们村里还有一家人,他们家的灶台旁边堆满了干柴。有一天,灶台里的火星飞出来,落到了干柴上。幸好有人及时发现,用水把火扑灭了。不然的话,整个房子都要被烧掉了。”

听到这里,小曲不禁又想起了自己家的厨房。他想:“我们家的灶台旁边也堆满了干柴,万一发生火灾可怎么办?”

于是,小曲决定回家告诉家人,让他们把干柴搬到远离灶台的地方去。家人听了小曲的建议,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干柴搬到了安全的地方。

从此以后,小曲家的厨房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村里的人们都夸小曲是个细心、聪明、有远见的孩子。

后来,“曲突徙薪”这个成语就在村里传开了。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的行为。小曲的故事也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勇于行动的人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让小朋友们明白“曲突徙薪”这个成语的含义和重要性。同时也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像小曲一样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去梯之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子里的人们过着平静而和谐的生活。这个村庄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而村子的中心则有一座古老的木屋,这是村子里最年长的智者居住的地方。

智者名叫老去梯,他拥有丰富的智慧和知识,深受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老去梯常常坐在木屋的门前,与来往的村民们分享他的智慧和故事。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村民跑来找老去梯,他的脸上充满了惊恐。原来,他发现自己的梯子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且整个村子里都没有找到。老去梯微笑着安慰他,让他不要惊慌失措,并告诉他:“这可能是上天给你的一个启示,让你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前进。”

年轻村民听了老去梯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梯子消失的真正意义,从此以后更加珍惜当下,不再为失去的东西而烦恼。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人跑来找老去梯,他的表情非常沮丧。原来,他发现自己心爱的水壶突然不见了,他怀疑是被人偷走了。老去梯安慰他道:“水壶虽然消失了,但你内心的水源却不会枯竭。你要学会从内心寻找力量,而不是依赖外在的物品。”

那个人听了老去梯的话,不禁感慨万千。他明白了水壶消失的真正意义,从此以后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成长。

就这样,老去梯用他的智慧和慈悲帮助了许多村民解决了困扰和烦恼。他的智慧和言辞也传遍了整个村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明灯和向导。

有一天,村子里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许多房屋都被烧毁了。村民们纷纷聚集在木屋前,焦急地商讨着对策。老去梯却淡定地坐在木屋的门前,他对村民们说:“这场大火虽然带来了灾难,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我们要从废墟中重新站起来,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听了老去梯的话,村民们顿时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从此以后,他们更加信奉老去梯的智慧和言辞,将他视为村子的精神支柱和领袖。

“去梯之言”的故事也因此传遍了整个王国。人们纷纷传说着老去梯的智慧和言辞,认为他是真正的智者和圣人。国王也听说了老去梯的事迹,决定召见他并请教治国之道。

国王见到老去梯后,向他请教如何治理国家、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老去梯却说:“治理国家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以民为本、无为而治。”他还告诉国王要尊重人民、关心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国王听了老去梯的话,深感敬佩和感动。他决定按照老去梯的建议来治理国家,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老去梯的智慧和言辞也影响了整个王国的人们。他们开始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成长、珍惜当下、顺应自然、以民为本、无为而治。王国也因此变得更加繁荣和强大。

“去梯之言”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充满智慧、言辞深刻、能够启迪人心的言论和行为。让我们向老去梯学习,用智慧和言辞影响周围的人和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让枣推梨

在一个古老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好朋友,一个叫小强,一个叫小文。小强是个强壮的小男孩,总是喜欢分享自己的东西;而小文则是个文静的女孩,总是那么细心和体贴。

有一天,村子里举行了一个丰收节庆典。所有的孩子们都带着自己家里种的水果和零食来到村子中央的广场上,一起分享。小强和小文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广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食物和其他孩子交换。

广场上热闹非凡,孩子们互相交换着食物,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小强拿出一袋饱满的红枣,他可是特意从家里带来的。小文则带来了一篮子自己家种的梨。她看着那一个个金黄色的梨,心里想着:“这些梨一定很甜。”

这时,小强看到小文拿着梨,眼睛都亮了。他非常想尝尝那些梨,可是他也知道,小文非常珍视她的梨。怎么办呢?小强灵机一动,他走到小文面前,说:“小文,你的梨真好看,一定很甜。我们交换一下怎么样?”

小文看着小强亮晶晶的眼睛,又看看他那袋红枣,心想:“红枣也是小强很珍贵的东西,他愿意和我交换,真是太好了。”于是,她笑着点了点头。

就这样,小强和小文交换了食物。他们俩都尝了尝对方的果实,红枣甜、梨子脆,都让他们赞不绝口。周围的孩子看到这一幕,都纷纷表示愿意以后多交换食物,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那天晚上,小强和小文坐在村子的小山坡上,一边吃着交换来的食物,一边聊天。他们聊了很多关于种植和收获的故事,也聊了关于友情和分享的话题。

小强说:“其实我知道自己的红枣不是最甜的,但是能和大家分享我觉得很开心。”小文也说:“我也没想到我的梨子会这么受欢迎。以后我还要种更多的水果和蔬菜,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月光下,他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村子里的人们听到这笑声,都知道是那两个爱分享的孩子又在一起了。他们感叹着这两个孩子的友情和纯真,也期待着丰收节能有更多的欢乐和分享。

这个故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都说这是丰收节最好的礼物——友情、分享和快乐。他们都说:“让枣推梨”不仅是一种食物的交换,更是一种友情的象征。它告诉人们要珍惜友情、懂得分享、勇于付出。

后来,“让枣推梨”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句成语。每当有孩子要交换食物或者玩具时,大家都会笑着说:“这可是‘让枣推梨’啊!”意思就是这是一种友情的交换、一种快乐的分享。

而小强和小文的友情也越发深厚。他们不仅在丰收节交换食物,平时也会互相帮助、关心对方。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愿意像他们一样珍惜友情、懂得分享、勇于付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让枣推梨”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和行为。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分享的快乐,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让我们都学会“让枣推梨”,用真诚和善良去感染周围的人和事吧!

人琴俱亡

有一个名叫王献之的人,他是王羲之的七个儿子当中最着名的之一。由于他的书法和父亲的书法一样有名,他也被誉为“二王”。王献之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王子猷。

有一天,王子猷来到王献之的家,看到屋子里放着一把精美的琴。他非常喜欢这把琴,于是他请求王献之把琴送给他。王献之笑了笑,说:“这把琴是我的最爱,但我把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你拿去吧!”王子猷非常高兴,他拿起琴来弹奏,琴声美妙动听,令人陶醉。

不久之后,王献之去世了。王子猷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悲痛。他来到王献之家,看到那把琴放在桌子上,不禁泪流满面。他拿起琴来,轻轻地抚摸着,仿佛在和老友告别。然后,他把琴抱在怀里,弹奏了一曲哀婉的曲子,表达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从此以后,每当王子猷弹起这把琴时,他都会想起王献之。那悠扬的琴声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故事。

后来,王子猷也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有一天,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叫来家人和朋友,把那把琴放在床前。他对大家说:“我要和王献之一起去了。”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

王子猷去世后,家人和朋友都非常悲痛。他们把琴放在他的墓前,每当有人经过时,都会停下来弹奏一曲,以表达对这位音乐家的怀念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把琴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桓玄的文人路过王子猷的墓地,看到了那把琴。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上前弹奏了一曲。那熟悉的旋律让他想起了王子猷和王献之的故事。他感慨万千地说道:“人琴俱亡!”意思是人和琴都已经不在了。从此,“人琴俱亡”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去物亡、世事变迁的情况。

后来,桓玄把这把琴带回了家,珍藏起来。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都会拿出这把琴来弹奏一曲,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这把琴也因此成为了他们家族的传家之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琴俱亡”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人们纷纷来到王子猷的墓地前祭奠这位音乐家和友谊的见证者。那把珍贵的琴也被送到了博物馆里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和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的可贵和人去物亡的遗憾。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他们还在的时候多陪伴他们、关心他们。同时也要学会珍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让它们得以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个美好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日近长安远

在一个古老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他生活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土地上,每天与大自然为伴,过得快乐而充实。村庄四周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而小明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爬到山顶,眺望远方的风景。

有一天,小明又爬到了山顶。他望向远方,发现远处的山脉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有一座城市若隐若现。他兴奋地对身边的爷爷说:“爷爷,你看那边的城市,是不是很漂亮?我们什么时候能去那里看看呢?”爷爷微笑着回答:“那个城市名叫长安,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它确实很美丽,但离我们很远很远,要经过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

小明听后不禁感慨:“哇,原来长安那么远啊!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那里呢?”爷爷摸了摸小明的头,说道:“小明,想要到达长安,不仅需要走过漫长的路程,还需要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长安,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明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到那个美丽的长安城看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不断地努力学习。他不仅在学校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学习各种技能。渐渐地,他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终于有一天,小明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信函。原来是他曾经的一位老师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邀请他到长安参加一个学术交流活动。小明激动不已,他终于有机会去到那个心仪已久的长安城了!

在活动期间,小明参观了长安城的各种名胜古迹和学术机构,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专家。他感受到了长安城的繁荣与活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回到家乡后,小明把在长安的经历和见闻分享给了家人和朋友们。他感慨万千地说:“这次长安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日近长安远的道理。虽然我们距离长安很遥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终有一天我们会靠近那个心中的目标。”

在故事的结尾处,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日近长安远”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像小明一样,虽然他身在远离长安的小村庄里,但他通过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他得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踏上了那座心仪已久的长安城。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只有设定了高远的目标,我们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同时,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逐渐靠近那个心中的目标。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面临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和机遇。正如小明所感激的爷爷的教导一样,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让它们成为我们追逐梦想的动力和支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