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真是个铸剑师 > 第三十九章,东西二市,禹皇问剑

第三十九章,东西二市,禹皇问剑

这一厢的旁山风正在良城牛羊蓄中熟悉理事,一切都显得枯燥而陌生,而另一边秀云城内却是一派繁华景致。

秀云城,乃随国三大城郭之一,位于沆来河北岸,南向楚国,西邻唐国,建于凿天山脚下,凭险而坐,绕河而立,真真一座雄关,气势非凡。

整座城市方圆近十里,城门八扇,都是高两丈的阔道,而城墙更加雄伟,高达五丈有余,使外敌不敢小觑。

城内依井田而制,道路纵横,馆舍俨然有序。商旅熙攘不绝,士族来往依礼。诺大的城市才堪堪收纳住了十万人口,而多余的人口却自发的在秀云城外东西两面建起了易市,亦有数万人口,俗称东西二市。

西市是普通黎庶的交易的所在,一般交易的大多是农业初级产品,用来摆摊设点的,在这里什么鲜果稀罕,奇虫怪鸟,麻衣草鞋等都能在这里找到,鱼龙混杂,一个词,就是脏乱差。

东市,则比较有规模及格调。这里住着各诸侯国的行脚商,各大会馆商社均在这里建立据点,栉比鳞次,互通有无。

东西二市就像人的手掌一样,被分为了两面。

西市住草屋,东市住楼台,西市吃粗食,东市喝美酒,西市演凄惶,东市奏情乐,西市唱哀歌,东市伶人笑。

这一首流传于秀云城稚子之口的童谣,从侧面反映了东西二市人们生活上的不同,虽然有其占理之处,但东西二市的不同却不仅如此。

东西二市真正的不同在于:其一,居住人群的不同,两个层次的人群,就像流水一样,有上游之水,亦有下游之水。西市多国人野人,东市多大夫士人。

其二,东市商贾多为各诸侯国走商,西市多秀云城本地商人,贩夫走卒居多,卧虎藏龙亦未可知。而游商居无定所,逐利而行,其中不乏见多识广的能人之辈,且其中夹杂着各诸侯国的耳朵与眼睛,也就是间谍细作之人。

其三,东市之所以特殊的根本原因是此间住着铸剑师与相剑师。

随国自古以来就多铸剑圣手,与北方吕国并称“剑祖之地”,而秀云城千百年来却能独享“剑都”之名,其美誉正是因这不起眼的东市而来。

当年禹皇欲铸九鼎,遍访天下锻铸能手,历时三年而不得,一日探寻铜矿,途径铜柏山,路过秀云城,遂于城外饮马,遇到两个人在河边对赌,禹皇非常好奇,就走过去观看。

只见其中一人执一柄木剑,对另一人问道:“我这把剑值多少钱?”

另一人观看这把木剑片刻,即言:“此剑乃杨木而剸,直而韧,值一钱。”

禹皇听了他们的对话才知道这二人的身份,制剑的是一位铸剑师,观剑的乃是一名相剑师。这两个人的赌注竟是输者为赢者从河中抓一尾鱼!

禹皇知道了事情曲直后,为他们的赌约觉得好笑,便想起身离开继续上路,谁成想,禹皇刚一转身,那相剑师竟说这把木剑只值一钱,令人吃惊不已。

那位铸剑师也非常吃惊,他用了三月余日才刻好了这把剑,怎么才只值一钱。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相剑师。

可那位相剑师脾气似乎很古怪,只说他已经说了这把剑只值一钱的理由,便不再说话。

铸剑师无奈,只好请求四下之人甄别,而其他人要么乡村野夫,要么孤陋寡闻,竟无人鉴别出此剑的真实价值。

不死心的铸剑师,只好捧剑上前,请最后一人的禹皇甄定价值。

当禹皇拿到这把木剑后,立刻吃了一惊,只见这把木剑通体棕褐色,长两尺一寸,剑身柔而滑,剑体竟十分沉重,上面的铭纹简单而富有韵味,看起来与整把剑浑然天成,令人喜不胜收。

随即禹皇大呼三声:“好剑,此剑当值千钱!”

这一说辞,与相剑师大相径庭,四下里的议论马上纷纷起来,这究竟孰对孰错,一时还难以厘清,那便需要两位各自细致的解说了。

然而相剑师面对四周人群的质疑,却显得丝毫不怯,倒是神情自傲拿出随身的一把骨剑,对禹皇道:“君可敢试剑尔?”

禹皇闻言,碍于此剑不归自己所有,便向那位铸剑师言明,欲购得此木剑,仍旧是出一千钱,乃敢试剑。

禹皇的态度竟令那位铸剑师踌躇不决起来,毕竟自己的木剑在相剑师眼里仅值一钱,而在这位君上眼里却值千钱,一时难以决断。

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该木剑根本不值千钱,但是自己辛苦经年才制作而成的心爱之剑,竟被那相剑师贬得一文不名,因而心里又生出一股一争高下的想法,而且他也更想听听那名相剑师到底有何说辞,于是便对禹皇说:“君上但可一试,无言财帛尔!”

禹皇听那铸剑师说不要钱让他放心去试剑,瞬间便对那铸剑师多了许多好感,同时更加对此木剑有了信心。

“咄……”

咄得一声,骨剑与木剑相交而过,便有一剑应声落地。

此时众人探首相看,那断剑竟是禹皇手中之木剑!

“唏……”

禹皇深吸了一口气,此时他才正视那柄断剑,不及一尺,而断剑截面呈一字形,光滑如水!

禹皇这时猛然抬头向相剑师手里的骨剑望去,可是后者已经将骨剑收入剑鞘,竟无缘再见。

旁边铸剑师此时额头布满了细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当众人正在吃惊中议论纷纷之时,那位相剑师突然开口道:“剑者利刃也,木剑非剑,乃器尔,以资赏玩焉!如非君良苦用心,此剑不名一钱!然否?”

铸剑师闻言如醍醐灌顶,竟额手相庆,不曾有一丝失落的表情。

铸剑师在众人不解的注视中,说出了这把木剑的来历。

原来两年前,他在一个山林中寻找矿石,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棵歪脖子杨树,如果这个杨树和一般的杨树一样的话,自然不会引起铸剑师的兴趣。因为杨木质密,但非常柔软,普通人用来做柴火都嫌烧的时间短。

这棵歪脖子杨树与其他人杨树不同的是,这棵树的树干上长了一个长三尺宽两寸半的树瘤,而且这颗树瘤是长条型,从外观上看像极了一把剑。

于是后来便有了铸剑师不辞艰辛,砍树挖瘤,将之雕琢成一把木剑。

铸剑师历时两年,将原本树瘤的体型变成了长两尺一寸,宽两寸的木剑。这期间极少用其刀斧削切,做出大致的形状后,全部是用双手玩磨而成,硬生生的将剑的宽度长度变窄变短。而木剑在手掌汗液长期沁润下,色泽由原来的乳白色变成了棕褐色,且光滑如玉。

木剑上的剑纹,也完全根据原本树瘤的纹路天然契合,令木剑上纹饰显得美轮美奂而古朴自然。

此剑成形后,并没有一般木剑,尤其是杨木所制木剑的柔弱易折特性,而是坚硬柔韧。

因为树瘤本身比杨木密度更大,硬度自然有了,而其树纹散乱,错综而生,正好富有柔韧特性。

众人听了铸剑师的解说,顿时感到此木剑的匠心独运,竟为木剑夭折而扼腕叹惜起来。

禹皇听完铸剑师的解说后,也望着断剑神伤,但又猛然想起相剑师对此木剑的评语:“剑乃杨木而篆,直而韧,值一钱!”

一语中的!

言简意赅!

禹皇还在犹自吃惊中,铸剑师自觉惭愧,费尽心思,只是做了一个像剑的玩器而已,已经甘败认输,向相剑师赔礼道歉,亲自下河为其去捉鱼了。

众人一时起哄纷纷观看铸剑师如何捉鱼的时候,禹皇还在沉思,他似乎捕捉到了九鼎的锻铸之法。

等到禹皇清醒回来,众人已经四散离去,他还待要找寻这铸剑与相剑两位大师,延请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成九鼎。

可是四下望去,哪里还有两人的影子。

禹皇懊悔,独自望着手中断剑,看着秀云城郊东一众景物,遂拿出一千钱,命人在此地建造屋舍,以期与铸剑相剑两位大师再次邂逅,不会再次失之交臂。

而那几间屋舍,便是秀云城东市的前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