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650章 论君主英明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650章 论君主英明

作者:我爱左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46:40

晚上胡湘正睡的香,被护卫叫醒。

胡湘来到中军营帐。

看到一个汉子被两名卫兵扭押着。

程和告诉胡湘,这个汉子说他们头领想投降,但赵拱不同意,说要以身殉国,敢言投降者,立即正法,但没有具体说哪位头目。

“我家头领说了,你们要是真的不杀俘虏,善待我们,我们决定把赵拱绑了,目前青州城,我们兵力最多,只要我们一投降,杨四娘子的兵,必将瓦解,”那汉子说道。

“我们说不杀一人,难道是骗人的吗!我是胡家三公子,我保证不但不杀你们,还会给你们个营生,谁要是还想当兵,和我的士兵,军饷待遇一样。”胡湘说道。

“好,一言为定,我这就去发信号,”那汉子说道。

第二天天微亮,青州东门城门打开了。

出来一些徒手宋军士兵,有个大概四十多岁人,被捆绑着,押在中间。

吕文焕来到胡湘面前道:“末将是吕文焕,”

当杨四娘子,国安用听到吕文焕开城投降,吃惊不小。

不是有水了,又能坚持段时间了,怎么这快就投降了。

于是也马上命令士兵打开城门,特娘的宋军都赶到我们前头了。

杨四娘子,国安用也来到了城外大营。

胡湘命人准备了酒宴。

杨四娘子,国安用,吕文焕,赵拱都在酒宴上。

胡湘并没有为难赵拱。

“赵拱大人,你也是赵宋皇族,这大宋的皇位应该是济王的,你们应该辅佐济王,”

“胡公子,那是居心叵测的奸人,妖言惑众,想扰乱我大宋民心,使我大宋陷入内乱,好夺取我大宋的江山,”赵拱说道。

“赵拱,你这话什么意思!”李森大声说道。

“这大宋皇位就该是济王继承的,是史弥远这个奸臣假传圣旨,矫昭立了沂王,”阿贵说道。

“这继承大统,是何等国家大事,史丞相焉敢假传圣旨,我大宋当今天子英明神武,百官拥戴,子民臣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赵拱说道。

“赵大人,既然你说,英明神武才是真龙天子,那有没有个判断标准呢,比如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还是让百姓丰衣足食,”

“当然是能让百姓丰衣足食,才是英明的皇帝,”赵拱说道。

“让百姓丰衣足食,自古只要不是昏庸无道的皇帝,都想让百姓吃饱饭吧,但百姓只要有了足够的土地,田赋合理,丰衣足食其实很简单,这样的皇帝算不上英明,再说百姓的丰衣足食是自己双手创造的,不是帝王给的,”

“百姓都能吃饱饭了,还不算英明吗?那什么样的帝王才算英明。”赵拱看向胡湘道。

“赵大人,我打个比方,以粮食为例,现在田地水稻亩产二石,良田三石,小麦不到二石,要是亩产能翻一翻,你说这样帝王该用什么称呼,”

“亩产翻一翻,这是不可能的事,那不成神仙了!”赵拱道。

“我那是打个比方,我认为真正的帝王,应该能制定国法,激发整个国家臣民,在各行各业创造出增加财富的方法,”胡湘说道,“是增加财富,而不是把财富转移到少部分人手里,”

“我们少爷说的是,提高各行业的生产力,就拿铁锅为例,我们铁锅坊一百匠人,一天能造两千口铁锅,这就是生产力,人数不变,产量要在曾加,就是提高了生产力,”阿贵解释道。

“两千口铁锅!”赵拱一脸不相信的表情。

“正因为我们造的多,燕赵百姓家,家家都不少于两口铁锅,你要是不信,我让人带你到任意一个村子,任一户家查看,看看我是不是夸大了,”阿贵说道,“我们在大名府,有千亩的良种田,去年小麦亩产五石,”

“五石,这不可能,”赵拱说道。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端午节时候,我们准备组织各地官吏,现场观摩一下,”胡湘说道。

大名的良种田,在去年用上了化学肥料硫酸氨,再加上不缺水,小麦的产量确实震惊了所有人。

这让李岩,林知府等高官感叹,加上谷子,一年两季的收获,就能一亩地养活一个兵了,万亩养万兵,十万亩养十万兵,一个县土地,普遍都有百多万亩,不得养百多万兵。

虽然根据亩产量,是能这样计算,也合理。

(后世的华北,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都是吨粮田,一亩能收获两千斤粮食。)

粮种田,粮食产量是高,但目前没法推广,因为化学肥料硫酸氨,产量太少了。而且制作硫酸氨的成本也高,一亩地用的硫酸氨成本,几十倍于粮食价格。

胡湘为良种田引入化学肥料,也是为了激发人探索农业高产的方法。

现在科研人员都知道,粮食要高产,除了培育良种,再有就是给田地补充氮肥,磷肥,钾等肥料。

方向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探索了,怎么才能大量,低成本制作化学肥料,主要是制作氮肥。

空气中氮气,怎么变成硝酸,氨气,是戴维的化学院,钱发拉的电学院重点研究的目标。

这不单单是农业的需要,更主要是制作大量炸药迫切需要。

“我大宋皇帝,为了民百姓免于饥饿,花钱百万,远赴海外,也寻到了良种,有一种作物,亩产量,要是告诉你们,能把你们吓死,亩产万斤,我大宋即将解决千百年的饥饿,你们可能不会相信,等我们推广开,我大宋必将民富国强,”赵拱说道。

杨四娘子,国安用听到赵拱的话,瞪大了眼睛。

胡湘说小麦产量五石,他们听了也感到夸张,这赵拱竟然把粮食产量说到了万斤,更特么的离谱。

“亩产万斤,我相信,赵大人,你是不是搞错了,远赴海外寻找高产良种,当年是我们提出的,我们还出了一半的费用,”胡湘说道。

“可笑,三年前,你们偏居邯郸,大名一偶,何曾见过大海,”赵拱说道。

胡湘听到赵拱的话,这宋国太特么不要脸了,得到的良种不但占为己有,还当做是南宋皇帝的英明决策。

“那个亩产万斤的,是一种薯类,里面含水量高,产量是高,但不能天天吃,而且也不如小麦耐储存,还做不了军粮。”胡湘说道。

赵拱听到胡湘话,也愣住了,他还没有见过红薯,也是听朝廷官员互相传颂。

杨四娘子听到胡湘的话,怪不得产量高,原来里面水分大,水分大,吃了不抗饿呀,就像箩卜。

“胡公子,是不是像箩卜一样,”杨四娘子问道。

“和箩卜不一样,箩卜吃多少,也吃不饱,而且箩卜越吃越饿,那个番薯很抗饿,吃一两斤就饱了。”胡湘说道。

吃一两斤就饱了,那也比小麦厉害呀!杨四娘子心想。但胡湘说不能经常吃,是什么意思。

“胡公子,你说他不能常吃,是什么意思!”

“杨四娘子,第一次吃它,特别好吃,尤其是烤着吃,那太香了,但天天吃,就不香了,人很容易吃腻,就好比吃猪肉,你要是顿顿吃,就吃不下去了,”胡湘说道。

“吃腻了,穷人有口吃的,天天能吃饱,就烧高香了,谁还敢奢望不好吃,”国安用道。

“胡公子,你怎么知道的,你吃过?”杨四娘子问道。

前世的胡湘经常吃的烤红薯,不过不便宜,五六块一斤。

“那些种子,现在在南洋占城国种植,那里四季如同夏天,可以随时播种,能收获更多的种子,我们打听到了。”

“我们北方的百姓啥时候能种上就好了,”杨四娘子道。

“我们已经在种了,不过种子不多,现在在扩大种子量,”胡湘说道。

“我们花费巨万,你们偷我们的种子,”赵拱说道。

“赵拱,你再说一句偷,我可要不客气了,我们出了一半的钱,蒲寿庚带回来了种子,你们也不告诉我们一声,你们还想占为己有。”李森喝道。

赵拱不言语了,其实赵拱是知道些内幕的,当年确实是胡家出了些钱,但海船,水手,全是大宋的,而且还有宋国官吏也去了,更是死亡大半人员,要是没有大宋朝廷的支持,根本出不了远海,也得不到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