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544章 青岛的由来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544章 青岛的由来

作者:我爱左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46:40

南宋的人力资源,让人不得不佩服,第一批一千名工匠到板桥港了。

胡湘让李冶安排了五十名工匠过去。

南宋方面船场负责人,是史弥远的二儿子史宇之。

胡湘于是带着李堂,赵福来到了胶州湾。

史宇之对胡湘说,先不造新海船,把造好的风帆海船,改造一下,用于安装蒸汽机,试验一下,根据海上行驶情况,再改进海船。

胡湘同意了史宇之的制作计划。

对于造海船,胡湘也是两眼一抹黑,就让李冶安排的工匠负责吧。

牛墩并没有来板桥港,还是回到刘家堡继续研制用于作战的潜龙,并且刘家堡加强了防护。

对于李全和胡家签订的租地条约,南宋知道了,李全说是三年前签订的,是为了解决军饷不足,要是没有胡家提供的银两,士兵就会哗变,兖州,沂州就要落入金国。

对于租地这事,南宋并没有过于纠缠,因为南宋想的是三年后,要一统北方。

史宇之把造船地点选在离界碑五里远的地方。

胡湘带着李堂和赵福,骑马把半岛转了一圈。

“湘哥,这就是你说的人间仙境青岛吗!”赵福满脸失望道。

赵福在半岛上越转越败兴。

“嗯,你看看满岛的绿色,不是青岛吗!”胡湘笑道,“不过,还需要你们带着人建设下,就像武安一样,以前武安什么样子,你们不是不知道,在看看现在的武安,”

“这里没个鸟人,花钱修路盖房,那不是浪费钱吗?”李堂道。

“会有人的,到年底南宋估计会派来一万造船工匠,”胡湘道,“你们先建设个栈桥,要一百多米长,八米宽,用于停靠海船,在修条大路,”

“我们在这安全吗?要是南宋派兵袭击,”赵福道。

“你小子,值得南宋派兵杀你吗?”胡湘笑道。

胡湘和赵福,李躺调侃了一会,便详细讲了如何开发建设青岛的计划。

在中国海滨城市里面,胡湘对青岛比较情有独钟。

现在的青岛可以说是一片原始的荒地,开发建设的工程是巨大的。

不过现在首要建设的是栈桥,道路。

“赵福,天马上炎热起来了,那两台制冰机,要尽快安装好,”胡湘道。

有了制冰机,在炎热的夏季提供冰水,那对工匠的诱惑,是巨大的。

“我要不要先开家青楼妓院,”赵福笑说道。

“随便你,赌场也可以,要在最短的时间,把这里繁华起来就可以,一年后,要超过板桥港…”胡湘道。

胡湘对他们说,要想一切办法,把商人吸引到这里。

交代完李堂和赵福后,胡湘又会见了史宇之。

“史兄,我听说临安,明州,湖州有大量的无业游民,能不能招募过来,每人工钱的百分之十,做为史兄的酬劳,”胡湘对史宅之道。

建设青岛的劳动力,胡湘不会从燕赵区域招募的,胡家控制区域劳动力也是短缺的。

山东区域的劳动力,也不富裕。

只有南宋控制区域人口稠密,整个社会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

“好说,你们需要多少苦力,”史宅之笑道,这可是个挣钱的机会。

“四五千吧,也许更多,”

四五千,要是一个工匠抽二两,一年就有近万两的收入,史宅之想到这,内心一阵狂喜。

虽然史宅之是史弥远的儿子,但也不可能随意的贪污,很多账目都是多方审计的。

但这个抽成就不一样了,根本没有账目可查。

“胡兄弟,你们胡家真有钱,”史宅之羡慕的说道。

其实现在胡家财政很紧张了,要不是用铝币缓解了一下,就要拆东墙补西墙了。

维持一个行政体系的运转,那开支是巨大的,再加上养兵。

“大宋要是放开和我们做生意,也会富裕起来的,”胡湘道。

“放开,我们全部放开,你们也能全部放开吗?”史宅之说道。

胡湘当然知道史宅之说的全部放开,指的啥货物,尤其南宋梦寐以求的军火。

“百姓用的,可以全部放开,”胡湘道。

史宅之听到胡湘的话,呵呵笑了下。

会见完史宅之,胡湘又见了李福。

“史宅之说山东地下的石炭,归朝廷所有,他要委派官吏管理开采,”李福气愤道,“有了蒸汽轮船,这石炭成了香馍馍了,”

在山东淄博的淄川一带,潍坊的坊子区域有煤矿。

(历史上,这几个地方,唐朝时候就发现地下有煤矿,但没有需求,当地百姓也只是开采些自用,不过挖煤没有砍柴便利,百姓一般不挖煤,除非炼铁用,清朝末年随着火车的兴起,德国和清朝签订《胶澳租地条约》后,德国在两个地方投资建设了近代煤矿开采业,掠夺山东的煤矿资源,在十几年时间内,单坊子煤矿德国就掠夺近二百万吨,)

胡湘想这煤矿不能让南宋控制开采。

“先让他们把炭井挖好,然后派一股贼人去破坏,或者让贼人把史宅之派的官吏绑票,”胡湘道。

李福听了眼前一亮。

根据胡家和南宋的协议,南宋不能在济南到胶州一线布置军队。

“他娘的,就这么干,”李福恨恨道。

李福负责山东忠义军的粮饷,也是经常为军饷发愁,看到南宋和胡家联合造蒸汽轮船,立马想到,以后这卖石炭将是一大收入,史宅之竟然想插一脚。

对于山东的煤炭资源,胡湘也想占有。不过现在不是时候。

胡湘又和李福谈了关于砖石,木料等建筑材料的供应,建设一个新的港口及附属设施,建筑材料需求是巨大的,当然需要的钱财也是巨大的。

李福希望用粮食核算建筑材料。

胡湘当然不能同意,因为燕赵区域粮食供应也是偏紧的。

“南宋要是派大批工匠来胶州,我们的粮食也要紧缺了,”李福道。

虽然大兴土木,搞基础建设能带动经济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在有足够的粮食基础上。

从南宋购买粮食,到胶州后,粮食价格估计提高三倍了。

“胡公子,我们只有提高粮价了,”李福道。

看来只有蒸汽轮船投入海运后,运费的价格才能降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