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328章 静悄悄的发展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328章 静悄悄的发展

作者:我爱左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46:40

第二天,李岩来找胡湘。

“公子,你说的那个水泥,真是好东西,用它和沙子混合后,干了后很坚硬,比糯米灰浆都结实,但它可比糯米便宜多了,”李岩说道。

我国古代工匠最开始使用的粘合剂,是黄泥和草的混合泥浆。

从周代开始这种粘合剂成分逐渐被石灰取代,由石灰、黏土、沙子组合的“三合土”异常受工匠们的喜爱,这三种东西按比例加水混合,用于建筑粘合剂,干燥后很坚固。

在距今大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古代的建筑工匠将糯米、熟石灰以及石灰岩混合,制成浆糊,然后将其用于砖石的空隙中,这种具有超强粘合剂就是糯米灰浆。

当然,这功能强大的“糯米灰浆”成本也是十分的昂贵的,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是应用于贵族陵墓,到了隋唐年间,开始用来修桥搭庙。唐朝的开元寺就是用“糯米灰浆”来加固,历经千年屹立不倒。

而建于唐代的泉州古塔,也是以“糯米灰浆”的地基,扛住了七点五级的地震。不过,当时这“糯米灰浆”还是太金贵了,毕竟用了古代短缺的粮食-糯米,只有重大工程时,才会用上。

“里面加上钢筋,就可以当梁了,”胡湘说道。

“恩,要是能代替木头,那武安的就能盖更多的房子了,现在石灰场老赵头,也想要安装蒸汽机了,现在水泥供不应求。”李岩说道。

“武安城,还没有一个塔楼,该建设个塔楼了,”胡湘说道。

“恩,上面在安置一个摆钟,就更好了,”李岩说道。

其实胡湘也很想把武安城,建设成后世见到的古城旅游地那样的建筑,最好都是二三层的建筑,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还是先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先保住武安在说。

不过也不能一点也不建设,先建个塔楼。

胡湘和李岩来到机械坊。

李冶给胡湘说,轧棉机制作出来了。

胡湘等人来到轧棉机边。

这个轧棉机主要由两个滚筒组成:一个滚筒上面布满了铁制的尖钉,抓住棉花,将其跟棉籽分开;第二个滚筒上布满了短而硬的毛,将第一个滚筒上的棉花刷下来,使其不致堵塞。

有个这台设备,棉花和棉籽的分离,就快多了。

“这个轧棉机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个,棉花和棉籽分离真是快了,”李岩说道。

“岩兄,你看这个纺线机,”李冶说道。

李冶说的是珍妮纺线机,其实胡湘也不知道这珍妮纺线机如何制作,只是告诉李冶把坊车翻倒,看能不能同时纺多个纺锤。

经过工匠的不断改进,纺线机终于研制出来了。

其实原理很简单,用以前一个纺车带一个纺锤,现在带多个纺锤旋转,如果到过纺织厂参观过的人,可以一目了然知道它该怎么制作了。

“看来,武安也应该成立个纺线场了,”李岩看到这个纺线机后说道。

“今年的棉花产了数万斤,应该能织不少的布了,”李冶说道。

武安产的棉花,胡家全部收购了,所以李冶知道棉花的数量。

其实目前制作无烟火药也用不了那么多棉花,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硝石,但胡湘还是建议多种植棉花,因为棉花可是很好防寒面料,冬天时候武安的军队要都穿上棉衣棉裤,那战斗力肯定提升不少。

虽然种植棉花占用了种粮地,但它获得的收益是那些土地没法比的。

“中午,我们一起聚聚,”胡湘建议道。

“我叫上元院长,”李冶说道。

中午时候,胡湘和李冶,元好问来到赵家酒楼。

李堂也在赵家酒楼和人聚餐。

看到胡湘等人到来,也来到胡湘等人的包间,不一会赵福也进来了。

“元先生,你的小说写的怎么样了,我家的纸,都堆积如山了,”李堂道。

其实元好问,不但会写诗词,而且也会写小说。

历史上,元好文着有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他的《续夷坚志》的书名,是仿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不过这些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荒诞不经的东西,都是鬼神类小说,这些小说,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李兄弟,你也太着急了,这小说那有那么快的,我已经安排学堂几个先生一起写了,”元好问道。

因为自家有纸,李堂想办个印刷坊,于是和元好问合作,印刷些书,用于销售。

胡湘想起让李岩写的书,要是印刷,也能火爆,但现在胡家是统治者,怎么能宣传这类书。

“李先生,那个钢磨,你们研制出来了,”赵福问李冶。

“赵家公子,你隔几天就派人到机械坊问,放心你的钱,不会白投进去,肯定会给你研制出来,”李冶说道。

“呵呵,我相信李先生肯定能研制出来,改天让研制的工匠来酒楼,我宴请他们,”赵福说道。

吃完酒饭后。

胡湘和众人来到了华美浴池。

胡湘和李堂,赵福在一个浴池泡澡,李岩、元好问、李冶在另一个浴池洗澡。

“湘哥,你知道吗?元先生又写了首词《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李堂说道。

“哦,你念来听听,”胡湘道。

于是李堂念了出来。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不错··不错。”胡湘说道,其实胡湘并不知道词的含义,只理解部分意思。

“元先生这是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歌颂男女的海枯石烂爱情。”李堂说道。

“你们感觉父母包办婚姻好吗?”胡湘道。

“我们不都是父母包办的吗,你家祖上积德,让你娶了卢员外的女儿。”赵福道。

“我那是两情相悦,婚姻自由,你们赞成吗?”胡湘道。

“赞成呀,要是想退婚就退婚就好了,”李堂道。

“李堂,你小子是不是想退婚在娶亲,”赵福道。

“我哪敢,”李堂道。

胡湘知道,虽然古代男女不平等,但妻子也不是说休,就能休的,如何让这个时代的文明加快向近代靠近,胡湘也没有具体的措施。

向近代靠近也不是胡湘多高尚,而是胡湘想靠近现代,不要求社会风气达到现代,但能达到近代清末民初,胡湘也就满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