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一首军中绿花,唱哭边境两万里 > 第569章 反转

当大家看完《东方快车谋杀案》后,都被震住了。

他们没想到案子还能这样写。

集体作案这种方式是之前不曾有过的。

同时,一个不一样的波洛也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不过,对于结局,大家的看法有些不同。

于是,对于《东方快车谋杀案》出现了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私刑是否可以作为法律缺位的替代手段,仪式化的私刑是否提升了私刑的正义性,而集体行凶是否减轻了个体的罪恶感。

一时间,这个话题的热度冲上了所有国家的热搜。

大家的观点也是各不相同。

“我非常赞同不能私自执行‘杀人仪式’的观点,法律是公正的,它可能有时会有漏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践踏它!”

“有时候,法律真的让人失望,像《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那个罪大恶极的犯人,如果法律不能制裁他,那人们为什么不能采取自己的方式来惩治他呢?我觉得,有时候正义需要靠我们自己来争取!”

“《东方快车谋杀案》确实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但我认为,无论如何,法律都是我们不能抛弃的底线,即使法律有时可能显得不够完美,但它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

“像这个案子里的嫌犯,他做了那么多坏事却还能逍遥法外,这让人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考虑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大家各抒己见,谁都不服谁。

哈尔斯见状,立刻就嗅到了火药味。

他正愁怎么打压许参这股势头,话题就送上门来了。

于是,哈尔斯赶紧安排人进行两边拱火。

终于,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

“你们这些土鳖,懂不懂艺术,你们根本欣赏不来这部作品有多优秀!”

“再优秀也应遵守‘杀人偿命’的原则,否则就是在哗众取宠,误导人心!”

“我看你们是吃饱了撑的,真该让你们体验一下那求助无门、申诉无处的艰难处境!”

“你们才是圣母婊,竟然容忍罪犯肆意妄为,置法律与秩序于不顾!”

……

哈尔斯见状非常高兴。

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下一步制造一起真的案件,就可以给许参定罪了!”

哈尔斯已经打算好了。

他准备真正地策划一起案件,以此来彻底揭露并反击许参那种扭曲的正义观。

然而,还没等他开始行动,小金人组委会的负责人罗纳德里根就发了一篇文章。

“初读《东方快车谋杀案》,或许有人会被其表面的谋杀案所吸引,沉迷于寻找真凶的智力游戏之中。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作品所探讨的,远不止于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

有人或许会质疑,故事中的角色们,在面对法律无法伸张他们心中的正义时,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惩治”。

这是否是对法律的践踏,对秩序的破坏?

然而,这样的质疑,恰恰忽略了作品所要传达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东方快车谋杀案》并非在鼓吹私刑或暴力,而是在通过这一极端情境,引发我们对法律与正义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迅速传播了开来。

这可是小金人组委会的负责人发出的文章。

虽然是以罗纳德里根个人名义发表的。

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小金人组委会的观点。

要知道,小金人组委会历来以公正中立着称,自成立以来,从未公开为任何一位作家站过台或表达过特定立场。

此番举动,无疑在文坛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在为许参站台吗?”

“稳了,许参这是要封神的节奏啊!”

“只能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厉害了我的哥!”

……

显然,罗纳德里根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于是,有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小说。

有人在罗纳德里根的观点上,对这本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首先,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被细致地放置于20世纪30年代,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代背景不仅为故事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还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

接着,解读者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每一个角色,无论是侦探波洛,受害者雷切特,还是那十二位乘客,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背景。

此外,还揭示了推理小说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和人性探索。

最后,小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和人物对话,引发了读者对于法律公正与个人情感之间冲突的深思。

最终得出结论,好的小说,不仅是为了肯定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是为了肯定其对社会、对人性、对法律所进行的深刻探讨。

一时间,《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话题超越了单纯推理小说的范畴。

成为了引发公众深思与探讨正义、法理及人性本质的热门议题。

这样的变化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主要是罗纳德里根站出来发声,再加上其他大作家的推波助澜,根本没给哈尔斯继续下去的机会。

其中霍德华和高桥信也这两位大能,对《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小说推崇备至。

尤其是霍德华,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霍德华以往的创作风格中,他对于犯罪的看法往往倾向于非黑即白的决绝态度,正义与邪恶之间界限分明。

然而,《东方快车谋杀案》却如同一道穿透迷雾的光,让他窥见了人性的另一番景象。

在这部小说中,人性的复杂与多面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角色,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嫌疑人,都背负着自己的秘密与苦衷。

他们的行为选择,往往并非单纯出于善恶的考量。

而是受到了诸多复杂因素的驱使。

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霍德华深感震撼。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观念。

意识到,过去那种过于简化的正义观,或许忽略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