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一首军中绿花,唱哭边境两万里 > 第484章 影片结束了,观点都来了

归来的哪吒不是魔丸,他是李靖与殷夫人的儿子。

再度燃起的熊熊烈焰,不再是吞噬生灵之火,而是拯救苍生之焰。

哪吒与敖丙大战。

但被乾坤圈锁住法力的哪吒,不是敖丙的对手。

哪吒变身为申公豹,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杀疯了的敖丙,大喊着细节决定成败,朝着申公豹就攻了过去。

最后,四人都被吸进了社稷图中。

为了逃出图画,四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夺笔大战。

这段的打斗特别精彩,也特别搞笑。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行业内的人看了这段,都惊呼幻彩动漫的强大。

从社稷图中出来后,又是一场大乱斗。

敖丙攻击李靖和殷夫人,被哪吒用身躯挡住。

眼看朋友被自己伤害,想到龙族的秘密即将被揭穿,心如乱麻的敖丙无力停止这一切。

他只好化身为龙,试图尽快结束这一切。

银龙飞向天空,以身躯重压穹顶。

灭顶之灾降临,哪吒要逆天改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这段超燃的。

观众们都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哪吒制服了敖丙,并没有杀他。 敖丙问:“为何不刺?”

哪吒答:“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在天劫来临之际,哪吒焚毁了换命符。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连累别人!”

哪吒向父母做着最后的告别。

天雷将哪吒吸入旋涡。

李靖和殷夫人撕心裂肺地哭喊。

万雷天牢如天理,天理之上有人心。

敖丙冲进天雷,他要和朋友一起扛下这命运。

两人紧紧牵着彼此的手,灵珠与魔丸再度合体。

以天地灵气吞噬天雷。

混元之力的吞噬已达到极限,吞不下那就还给它。

休说苍天不由人,我命由我不由天。

关键时刻,太乙真人挺身而出。

天雷毁掉了哪吒与敖丙的肉身,削去了太乙真人几百年的道行。

但在众人的协力对抗之下,二人的魂魄得以保存。

陈塘关百姓纷纷跪拜行礼。

感谢哪吒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哪吒喜极而泣。

最后,是太乙真人的独白。

“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嗯,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电影放完,大家高兴的同时,感触也是颇深。

有些电影,在让你笑过之后,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

《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在影片结束后,大家先是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感受。

“好看,全程无尿点,剧情紧凑,非常好看!”

“哪吒的叛逆与成长让我热血沸腾,视觉效果超赞,强烈推荐!”

“这部电影颠覆了我对哪吒的传统印象,故事紧凑,笑点泪点并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来以为《大圣归来》已经无敌了,没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更让人叹服!”

……

第一天看完这部剧的人,都给出了9.8分的高评。

可以说,这部剧在大家心目中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哪吒模仿热潮。

混天绫与火尖枪等标志性道具迅速成为抢手货,风靡一时。

更令人瞩目的是,关于这部剧的深入解读与剖析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其中,有几个核心解读点,在观众观影后纷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共鸣。

对命运的主宰、偏见与误解的深刻剖析、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力量,以及自我认同与成长的励志旅程。

这些话题,无一不触动人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与深思。

它们不仅构成了影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成为了观众们在观影后热烈讨论与深刻反思的焦点所在。

不过,在众多的文章中,有一篇分析很是标新立异。

他从孩子与父母的视角,写了一篇文章。

而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哪吒,而是龙王和敖丙。

龙王,如同世间无数父母一般,心中怀揣着“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

他将整个龙族的兴衰荣辱,沉甸甸地寄托在了敖丙这个年幼的肩膀上。

可有谁知道,这种压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怎样一种痛苦。

这份期望,既强大又不易察觉,默默地塑造着敖丙的命运轨迹。

然而,在这份厚重的期望之下,有谁能够真正洞悉,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这份压力究竟是何等的沉重与痛苦?

文章延伸到现在的教育。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是否也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过重的压力,让他们如同敖丙一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甚至社会的期待?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众多读者阅毕之后,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甚至无言以对。

这是因为,文章所揭示的真相太过贴近现实,直击人心。

在这篇文章中,有人看到了自己作为承受方的身影。

而另一些人,则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们是施加压力的一方。

这篇文章,就连旁观者也没放过。

而这些旁观者,恰如剧中那些盲目跟风的百姓。

他们轻易地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听风便是雨,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这样的现象,无疑是社会中所有人的悲哀。

当然,围绕《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话题的文章浩如烟海,层出不穷。

他们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这部电影进行了深入剖析。

展现了其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蕴。

这一现象,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所取得的空前成功与巨大反响。

许参也注意到了这些信息。

他感慨道:“一部好的电影,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

的确,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就应当像这样,激发人们多样的思考,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

这正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也是得以深入人心、历久弥新的关键。

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