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 第1039章 一腔热血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第1039章 一腔热血

作者:Caides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9:44

“我从长辈口中听说过这些,但每每听来,依然觉得心如刀绞。那些旧军官,他们不仅失去了人性,还**裸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黑暗。”

“老人是他们用来炖煮食物的燃料,妇女是他们用来取乐的工具,”陈树生声音中的愤怒愈发明显,“但他们最喜欢看的还是强壮的男人受到各种各样的折磨,发出嘹亮的吼叫,或者是将他们栓在马后,活活地拖死。这种残忍,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让人难以置信。”

“事实上,白卫军的残忍还要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叶卡捷琳娜补充道,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坚定和决绝。

“他们的头领或许有野心,有着什么远大的目标,但那些他们所控制的士兵,却是一群完全被自身**所驱动的野兽。他们加入到白军当中,就是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尽可能地依靠压榨百姓来获取一切的满足。”

陈树生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在战斗中没有任何原则,没有一点点的慈悲。对于他们来说,百姓的生死不过是眼前的玩物,而真正的对手则是那些同样贪婪的土匪或叛军。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后果。”

叶卡捷琳娜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味这些残酷的历史。

“果然,其恶行罄竹难书……”

叶卡捷琳娜轻声叹息,声音虽轻,却带着沉甸甸的重量。她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在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她的眼神里,憎恶如同暗流涌动,比先前更添了几分深沉与坚决。

显然,对于白卫军的暴行,她并非一无所知,但亲耳听到这些细节,心中的愤慨还是难以抑制地升腾起来。

“我从小从家族的长辈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白卫军的故事,但每次听到这些,依然感到心如刀绞。”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颤抖,仿佛那些残酷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没错,那群畜生所犯下的罪行,即便是最详尽的史书也难以尽数记载……”陈树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饱含着难以言喻的愤怒与悲痛。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仿佛自己也亲历了那些苦难的岁月。

“他们为了武器,为了继续这场罪恶的战争,不惜出卖一切——土地,那是农民的命根子;种子和粮食,是生存的希望;还有那些无辜的妇女儿童,被当作商品一样交易,换取来的是冰冷的枪械和燃烧的燃油。”他的话语一字一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痛心疾首的历史。

说到这里,陈树生的眼眸仿佛被潜藏在心中的烈焰点燃,怒火在其中熊熊燃烧,照亮了他坚毅的脸庞。

“你能想象吗?那些曾经欢笑嬉戏的孩子,那些温柔贤淑的妇女,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都成了他们贪婪**下的牺牲品。”陈树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和同情,仿佛那些无辜的生命就在眼前。

“白卫军的武器,每一把枪,每一发子弹,都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和泪水。他们的残忍,远超你我所能想象。”

“这不是战争,这是对人性的践踏,是对文明的侮辱。”

哪怕岁月流转,时至今日,每当夜深人静,陈树生的心海仍会翻涌起阵阵怒火的波涛,那是一场永远无法平息的愤怒。

沙俄的第六次征兵动员,像一把无情的镰刀,割走了农村最后一位壮丁,留下的是无尽的绝望与荒芜。

广袤的土地,曾经肥沃如金,如今却杂草丛生,一片死寂。

那些年迈的老人,颤巍巍地握紧锄头,却无力敲碎板结的土壤,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力与悲凉。

妇女们带着孩童,泪眼婆娑地劳作,却只能望着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唉声叹气。

原本应该金黄一片、硕果累累的田野,如今只剩下荒草萋萋,连一丝可以慰藉饥饿的绿意都显得那么吝啬。

更令人心碎的是,那些母亲们,她们的奶水早已枯竭,只能无助地用荒草充饥,却仍无法挽回怀中婴儿逐渐消逝的生命。

婴儿们啼哭声渐弱,最终化为无声的叹息,在母亲绝望的怀抱中静静地离去,那一幕幕,仿佛时间冻结,将悲痛定格在了那一刻,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撕心裂肺。

而白卫军,那些所谓的“战士”,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闯入了这个已经满目疮痍的村庄,像野兽一样肆虐。

他们不仅带走了壮丁,还无情地剥夺了村民们最后的希望。

陈树生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村子里的灯火已经几近熄灭,只剩下几缕微弱的火光在风中摇曳。

白卫军的马蹄声却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刺耳。他们像一群从地狱中爬出的恶魔,闯入了每一个家庭,搜刮着一切可以拿走的东西。

他们杀害了那位年迈的公公,残忍地打断了他的脊背,给他戴上了屈辱的奴隶枷锁。然后,他们强迫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侮辱,看着自己的孙子在他们的手中饱受折磨,哭喊哀求却无济于事。

那位老人的眼神中,既是绝望,又是愤怒,仿佛在用最后一丝力气诅咒这些禽兽不如的匪徒。

这些场景,如同烙印一般刻在陈树生的心头,每当想起,他的双眼都会变得赤红,心中怒火中烧。

他发誓,要让这些罪恶的灵魂付出代价,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所以,当面对白军时,他毫无半点手下留情。

他将他们一一捉拿归案,送上审判台,让那些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畜生接受正义的审判。

最终,在一声声的枪响中,那些罪恶的灵魂被永远地送入了地狱的深渊。

陈树生站在审判庭外,望着渐行渐远的囚车,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愤怒的宣泄,更有了一丝安慰。

他深知,这些只不过是无数罪行中的一部分,但至少,那些无辜的亡灵可以安息了。

“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无数的老百姓,怀揣着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自发地涌向了布尔什维克的部队,他们的身影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陈树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仿佛在描述一个难以置信的场景。

那些扛着简陋工具的农夫,那些紧握着孩子的手的母亲,那些满腔热血的青年,他们以坚定的步伐,汇聚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说起来,布尔什维克后来能够如此迅速地赢得内战,白卫军的倒行逆施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叶卡捷琳娜补充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愤怒。

“他们残忍的暴行,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与反抗,使得布尔什维克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然而,话说回来,如此众多的百姓迅速加入军队,并非一件简单之事。

打仗,绝非仅凭一腔热血便能胜任。

在十人、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中,个人的勇武或许还能左右战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但当战争的规模扩大到万人、十万人之巨时,个人的作战能力便显得微不足道,仿佛沧海一粟。

“在这个时候,后勤补给是否充足,兵团内部的组织框架是否严密有序,才真正成为决定胜负的左右手。”陈树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剖析战争的本质。

“毕竟,能够单独指挥和组织管理如此庞大军队的将领,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杰出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超凡的军事才能,更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样的将领带领下,军队才能如臂使指,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叶卡捷琳娜点头赞同,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敬佩。

“那些将领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战略家。他们懂得如何调动资源,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激发士兵的士气。”

而若有一方选择据守,不主动发起决战,那么无论进攻一方如何努力,都很难一鼓作气击破敌人的防线。

战局往往会陷入胶着状态,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组织起来的队伍必须是一支有信仰、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正规军,而非那种随风摇摆、毫无立场的乌合之众。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苏俄的广袤大地上,基层士兵的群像宛如一幅斑驳陆离的画卷,缓缓展开。

他们之中,多数人曾是泥土中摸爬滚打的农奴,一夜之间被革命的浪潮卷入了历史的洪流,手中的锄头换成了枪杆。

这些士兵,脸庞上刻着岁月的风霜,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渴望与迷茫。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许多人的脸上还带着未愈合的伤痕,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在心中埋下对未来的希望。

文盲率居高不下,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对于复杂的战术布局、严明的纪律规范,更是如同听天书一般。

他们的加入,更多是出于对温饱的基本需求,一口热腾腾的饭菜,成了他们最朴实的战斗动力。

晚上,他们在篝火边围坐,讲述着自己曾在田间地头经历的艰难岁月,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勇气。

苏维埃的内部景象,同样是一片混沌未开。

工农兵们,虽然身着统一的制服,心中却各怀心思。

他们之中,不乏有人对革命的理想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明所以,加入苏维埃,更多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利益考量——或许,成为一个委员,就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让家人不再挨饿受冻。

这样的动机,让组织的凝聚力大打折扣,目标与行动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彼得格勒苏维埃,这座革命的心脏地带,其影响力竟也仅限于城墙之内,仿佛一座孤岛,在浩瀚的革命海洋中孤独地漂浮。

城内的红色旗帜飘扬,标语和海报随处可见,但这一切似乎都与城外的世界格格不入。

郊外的村庄,依旧遵循着旧日的秩序,村委会的权威丝毫未受苏维埃的影响。

村民们依然在田里劳作,他们对城内的革命仿佛一无所知,仿佛两个世界,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信息的闭塞、沟通的断裂,让苏维埃的政令难以有效传达,更无从谈起统一的管理与领导。

有时,城内的命令要经过数日甚至数周才能抵达偏远的村庄,而执行时已时过境迁,失去了时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的初衷和实际效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每当陈树生回想起那段岁月,心中便五味杂陈。

那时的世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是非黑白、敌我界限,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街头巷尾,昨日的盟友可能转眼就成了对立面的敌人;会议室里,激昂的演讲与背后的算计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让人难以辨清真相。

混乱,如同一场永不落幕的戏剧,每个角色都在其中盲目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而历史的车轮,却在不经意间,碾压过一切,留下深深的辙痕。

那些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士兵,有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有的却因为内斗而丧生。

陈树生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友的倒下,每一次悲痛的画面都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

那段历史,就像一锅五味杂陈的大杂烩,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却又难以名状。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沙皇的统治如同摇摇欲坠的古堡,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二月革命,这一历史转折点,并非单一力量的崛起,而是多股势力交织碰撞的火花,它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维度上悄然酝酿,最终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一方面,是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权贵们,他们身着华丽的制服,手握权柄,却对沙皇的**统治心生不满。

贵族们渴望更多的自由与权力,军阀军头们觊觎着更高的地位与荣耀,地主们则忧虑着日益减少的土地与财富,而国内新兴的资本家,更是对沙皇政府的经济政策颇有微词。

这些看似各怀鬼胎的势力,在反对沙皇这一点上找到了共鸣。

他们暗中筹划,密谋兵变,企图以武力的方式改写国家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