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 第1033章 学者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第1033章 学者

作者:Caides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9:44

“说起来,我虽然称不上博古通今,但肚子里面也算是揣着两支笔的墨水。”陈树生轻笑一声,眼神中闪烁着几分回忆与自豪。

他缓缓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准备讲述一个悠长的故事。

“以前还在求学的时候,我还真的向往成为一个不错的作家学者呢。那时候,我总梦想着能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叶卡捷琳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与质疑。

“那你说一说你了解什么样的历史?”

她故意拉长了语调,语气中充满了挑战与期待。在她看来,陈树生身上并没有那种传统历史学家所具备的儒雅与傲气,反而更多的是一种随和与幽默。

陈树生并不在意她的质疑,反而更加兴奋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

“你知道吗?历史其实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人类的悲欢离合、兴衰更替。从古老的文明起源,到帝国的崛起与陨落,再到现代的科技革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叶卡捷琳娜有些怀疑……陈树生虽然外表上看起来并不像个历史学家,说真的她还真的没从陈树生的身上看到半点历史学家的影子……他没有那种文人墨客的儒雅随和,没有那种发自骨子里面的那种对外的骄傲与傲气。

虽然“狂妄自大”、“孤芳自赏”、“狭隘偏执”这些词汇无一不带着贬义的色彩,但叶卡捷琳娜发现,在她所接触的那个文人墨客的圈子里,这些似乎成了某种不成文的徽章,被众人堂而皇之地佩戴着。

他们像是一群自我封闭在象牙塔内的君王,以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将世界划分为“我们”与“他们”,对后者充满了难以名状的轻蔑与排斥。

即便是最寻常的交谈,在他们眼中也仿佛是对其神圣领域的侵犯,足以引发一场无声的抗议。

一次聚会上,叶卡捷琳娜无意中提到自己在军队中的经历,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一阵轻笑。

有人甚至般冷漠地回应。

“军队?那与我们古老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有何关系?”这种态度让她感到极大的挫败与无奈。

叶卡捷琳娜,作为这个圈子边缘的旁观者,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困惑与疏离。

她像是误入了一片密林,四周充斥着陌生而复杂的符号与暗语,那些文人嘴角挂着的名词、引用的典故,对她而言,就如同遥远星系的语言,既神秘又难以理解。

她尝试倾听,却只能捕捉到零星片段,无法拼凑出完整的意义画卷。

在一次文学沙龙中,她听到了关于某位伟大诗人的讨论。

那些文人用各种复杂的词汇和理论,旁征博引地分析诗人的作品,但她却感受不到其中的情感与灵魂。

其中一位文人用几乎不可理解的学术术语谈论着诗歌的隐喻结构,另一位则在角落里细细品读着某个古老的词典,仿佛只有这些文字才是世界的真实。

这些文人,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完全由自我构建的精神乌托邦中,那里的一切规则、逻辑乃至美学,都是由他们内心的独白所塑造。

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不是通过客观的镜头,而是透过一层又一层的情感滤镜,将现实扭曲成符合自己心意的模样。

在他们眼中,世界不是多彩的画布,而是一块空白的画布,等待他们用主观的色彩去填充,去定义。

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对于未知或未曾亲身体验的事物,总是急于用那套自我构建的认知框架去套解,仿佛一切不符合他们预设答案的存在,都是对智慧的亵渎。

即便偶尔有人带来了新鲜的知识或见解,也往往会被他们以一种近乎顽固的态度加以曲解,使之符合他们既有的世界观。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学者介绍了一种新的文学理论,结果却被老资格的文人驳斥为“满纸荒唐言,不值一提”。

这种对真理的刻意扭曲,让叶卡捷琳娜感到既悲哀又无奈。

在这个圈子里,知识与智慧似乎成了某种特权,被用来巩固小团体的地位,而非促进交流与理解。

这便是叶卡捷琳娜对于那些自诩为历史学家之人的深刻印象了……这绝非她个人的夸大其词,实则,在她看来,这样的评价已算是相当克制与客观。

毕竟,在她的经历中,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所展现出的种种行径,往往比她所能言说的更加离奇与荒诞。

在一次历史研讨会中,她亲眼目睹了一位年迈的教授,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讲述着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整日沉浸在对祖先荣耀的无尽追忆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曾是他们家族的领地。

周围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都应被视为他们脚下的尘土,是他们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与附属品。

教授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自傲,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只属于他们家族的神话。

他们口中不断重复着那些关于家族姓氏如何显赫、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故事,那份自我陶醉与膨胀,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生活在现实之中。

每一次提到某个显赫的家族成员,他们的眼中都会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语气中充满了一种不可一世的自信。

这种自信和自傲,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人往往对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视而不见。他们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将一切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都视为异端,加以批判与否定。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提出了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新观点,却立即遭到了几个资深历史学家的猛烈抨击。

他们毫不顾及年轻的面孔,用尖酸刻薄的言辞,将新观点贬得一文不值,仿佛在扞卫自己家族的荣誉是一切的核心。

他们的历史观,就像是一幅被精心雕琢却失去了灵魂的画卷,只有单调的色彩与僵硬的线条,缺少了生命的律动与真实的温度。

那些精挑细选的历史片段,如同被切割的钻石,闪亮却冰冷,没有一丝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在叶卡捷琳娜看来,这种历史研究不仅虚伪,更是对真实历史的亵渎。

叶卡捷琳娜自己,虽非一个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人,但面对这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她内心深处却时常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

她想象着自己手持枪械,冷静而坚定地走向他们,用冰冷的枪口抵住他们的额头,逼迫他们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这种想象虽然极端,却真实地反映了她心中的愤怒与无奈。

同时,她也希望他们能够亲手为自己准备一根绳子,象征着对过往虚荣与偏见的彻底割舍,以及对真实历史与人性深刻反思的开始。

真的,叶卡捷琳娜曾经无数次有这样的冲动,这玩意真的跟血脉召唤一般,好像就已经是刻入到了血脉当中的反应了。

她知道,这样的冲动是不理智的,但她无法否认,这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对现实的漠视和扭曲,让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悲哀。

当然,叶卡捷琳娜对于读书人并非一概而论地持有偏见……她的心中,对于那些全身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夜以继日地钻研,为了学术的每一寸进步甘愿奉献一切的人,怀有无比的敬意与钦佩。

她曾目睹过那些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捧古籍,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渴望的光芒,那种纯粹与执着,让她深感动容。

记得有一次,她在国家图书馆的僻静角落里,偶遇一位老学者。

他正埋头于一本厚厚的古籍中,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动,一字一句地记录着自己的思考。

他的脸庞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额头上布满了细细的汗珠,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专心致志的状态。

叶卡捷琳娜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他,心中充满了敬意。这位老学者,用一生的时间去挖掘历史的深层真相,不为名利,只为心中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然而,对于那些自诩为学者,却将学识作为彰显自己高人一等、轻视文化较低者的工具的人,叶卡捷琳娜则是满心的不屑与愤怒。

这类人,在她看来,不过是穿着学问外衣的虚伪者。他们的所谓“傲骨”,不过是没有经历过真正风雨的脆弱伪装。

在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上,叶卡捷琳娜就亲眼见识了这样一位“学者”的真面目。那人满口高谈阔论,自诩不畏强权,一身傲骨铮铮,仿佛世间万物皆不能动其分毫。

他身穿一袭剪裁考究的西装,举止优雅,言谈中透露出一股学识的优越感。

然而,每当谈到某些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时,他的眼神中立刻充满了轻蔑与不屑。

他贬低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人,嘲笑他们的无知与粗俗,甚至对那些在战争中饱受创伤、心灵留下深深伤痕的士兵和百姓也毫无同情之心。

在一次讨论中,一位退役士兵谈到了战场上的艰辛与挑战,那人却冷漠地打断道:“你们这些人的经历,不过是一些琐碎的片段,根本无法与那些伟大的历史事件相提并论。”

他的言论像一阵冷风,瞬间将叶卡捷琳娜心中的温暖吹散。

她感到一阵愤怒和无奈,这种人的存在,不仅玷污了学者的名誉,更是对那些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人的不尊重。

结果那种人挨一拳头就得跪地求饶……

所以,当陈树生轻描淡写地自称算是半个历史学家,还顺带给自己贴上了学者的标签时,叶卡捷琳娜的嘴角不禁悄悄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仿佛是被一个不经意的笑话逗乐了。

她的眼眸里闪烁着几分戏谑与好奇交织的光芒,仿佛是在评估这个突如其来的自称是否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幽默。

但是,这股笑意迅速被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所取代——那是一种不解,甚至带有一丝轻微的责备。

她微微蹙眉,眉宇间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困惑,心中暗自思量:陈树生啊陈树生,你何须如此自谦?你的学识,你的见解,早已超越了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与“学者”不知凡几。你的智慧如同深邃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而那些人,不过是些在知识海洋里随波逐流的浮萍,怎能与你相提并论?

“为何要将自己与那些平庸之辈相较?”

叶卡捷琳娜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仿佛是为陈树生的自贬感到不值。她轻轻摇头,继续说道。

“你明明拥有着能够照亮历史长河的光芒,何必要将自己置身于那些臭鱼烂虾之中,去争夺那一亩三分地的认可?你的价值,应当被更广阔的世界所看见,被更深邃的时代所铭记。”

叶卡捷琳娜的语气虽然柔和,但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对陈树生的敬重与期望。

此时此刻,她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不为名利所累,只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智者。

她望着陈树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仿佛希望用这番话语点燃他内心的自信与热情。

“你对历史的洞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些都是那些所谓的学者永远无法企及的。他们的傲慢与偏见,只能让他们在狭隘的世界里自娱自乐,而你,却能够看见历史的全貌,感受到其中的温度与律动。”

“你跟他们那种人截然不同……”

叶卡捷琳娜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斩钉截铁的坚定,她的目光穿越了眼前的喧嚣,仿佛直接触及到了陈树生灵魂深处那份不为人知的纯粹与执着。

她的声音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沉稳地落在空气中。

“或者更准确地说,你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气质,才真正符合‘学者’二字的精髓。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无尽渴望,一种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火焰,燃烧在你的每一寸灵魂之中。”她的话语渐渐变得柔和,眼神中闪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学者这个词,在最初诞生的时候,它是如此地单纯而美好。”她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它描绘的是那些甘愿沉浸在书海,为了解开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个谜题,不惜牺牲个人时间、精力,甚至健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一点一滴地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基石,那份纯粹与崇高,至今仍让人心生敬仰。”

叶卡捷琳娜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仿佛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声的叹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似乎被某些人玷污了。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知识的真谛,而是名誉、地位,甚至是利益。学术界的某些角落,开始充斥着浮躁与功利,那份原始的、对知识的热爱与敬畏,反而变得稀缺起来。于是,‘学者’这个词,在某些语境下,竟成了虚伪与攀比的代名词。”

说到这里,她轻轻叹了口气,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不灭的光芒。

“但幸运的是,还有你,陈树生。你的存在,就像是在这片被污染的学术海洋中,依然坚守着自己航道的灯塔。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不为名利所动,只为心中的那份热爱与追求,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探索。你,才是这个词最应该代表的样子。”这是此时此刻,叶卡捷琳娜的心中所想……因为陈树生给她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