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量子血灵珠传奇 > 第97章 家族的变迁

量子血灵珠传奇 第97章 家族的变迁

作者:张其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2-16 23:41:18

自从张居正担任万历皇帝朱诩钧的内阁首辅后,他让明朝的国库有了钱,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才有了着名的“万历三大征”。

当时的大明王朝,在张居正担任内阔首辅之前,整个体系已经被前任内阁首辅严嵩弄得乌烟瘴气,充斥着各种弊病。但却没爆发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反而还能一直延续统治,这与张居正的改革有关。

张居正在他担任内阁首辅的十年时间里,推行“一条鞭”法,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开创了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张居正的改革自万历元年,即1573年开始,至万历十年,即1582年张居正去世结束。

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决明朝两百余年发展中所积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

张居正为了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缓和社会矛盾,他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张居正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集权,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防和军事力量得到了提高,边境安宁。

每当张其金看到这里,他的内心都会很激动。

张居正是真正将黎民百姓放在心上的内阁首辅,使明朝的各方面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尽管张居正为明朝的国计民生呕心沥血,但是,在他死后不久,就遭到了万历皇帝朱诩钧的彻底清算——谥号、赠官、诰命被全部追夺。

眼看张家起高楼,眼看张家宴宾客,眼看张家楼塌了。

张家就从万人之上的高位沦落到惨遭抄家的地步。

张家上下,从白发老者,到黄口稚子,无一逃脱此劫难。

张居正,这位曾经的内阁首辅、堂堂太师,主持了种种改革,少年时的万历皇帝朱诩钧对其言听计从,满朝官员也慑服于他的权势。

但在抄家后,张居正在bJ、荆州等的房产及所有金银古玩全部充公,只留下一百亩薄田,作为张居正老母赵太夫人的赡养之用,可以说整个张府都被查抄得一干二净。

万历皇帝朱诩钧对张居正的清算从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开始,到万历十一年四月才清算完毕。

在这十个月惊心动魄的清算过程中,搅得国无宁日。

不单官场像是抽风打摆子,就是天底下老百姓的心灵也备受熬煎。

那些通邑大都,甚至边鄙州县的驿舍客邸、酒楼茶馆、船坞书坊、祗园道观,凡有人群处,必将把张居正的荣辱功过生死沉浮,作为不可或缺的谈资。

万历皇帝朱诩钧对张居正的这次抄家,不但令人震惊,而且极其惨烈。

张居正的儿子们遭到严刑逼供,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其弟张懋修三次自杀未果。

张敬修的妻子高氏求死不得,觉得生无可恋,竟用茶匕戳瞎了自己的眼睛。

活着的张家女眷也被抄家者进行逐一搜身,“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连张居正已经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赵太夫人都未能幸免。

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四儿子张简修均革去功名荫职,俱发蛮瘴之地。

三儿子张懋修,也就是万历七年的状元,被革去功名及官职原籍闲住。

张懋修之所以没有发配边塞,乃是因为他三次自杀,均被人救下,已成残废。

余下老五张允修、老六张静修,都尚未参加乡试,也被革去秀才功名斥为编氓。

还有常住在江凌掌管大学士府的三弟张居易和四弟张居敬,以及族人张书、张顺等人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张居正的二弟张居谦也难以幸免,被革去锦衣卫副指挥使职位,连同家人直接从南京白马街柳树巷发配到云南充军。

张居谦到云南充军的地方,就是当时乌蒙府的肖家营,这是一个兵营。

这个兵营的所在地就是张其金现在的家所在地——新田尚肖家营。

张居谦到肖家营的任务就是为军队做苦役。

大家也会说,不就是为军队做苦役吗?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在古代,被发配充军的犯人却是最悲惨的。

到底有多惨,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流放充军比杀头更可怕!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史料记载对充军的的描述是“刑莫惨于此”,很多被发配充军的人宁愿自杀也不愿去充军。

张居谦被发配充军到云南乌蒙府,结果是整个家庭都沦陷了,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噩梦。

在张居谦动身去云南充军之前,他担心张居正的第二个儿子张嗣修已经被严刑拷打得奄奄一息了,无法到达边疆的苦寒之地,就利用曾经担任过锦衣卫副指使时所积累的人脉,打通了各层关系,把张嗣修与自己的儿子张滋修作了调换。他让张嗣修冒充张滋修到乌蒙府充军。张滋修则代替张嗣修到了边疆苦寒之地充军。

张滋修的命运正如张居谦料想的一样,还没到苦寒之地,就在半途被冻死了。

张嗣修到了云南乌蒙府之后就以张滋修的身份在肖家营服苦役。

张居正被抄家这件事,虽然不会影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在经历了风霜洗礼后却能洗刷他的冤魂。

天启二年,即1622年,明朝才给张居正平反。

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张居正的子孙才复官复荫。

尽管崇祯给张居正的子孙复官复荫,但因张居正被抄家所造成的悲剧却无法弥补。

据历史记载: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被捕,狱中不堪严刑拷打,愤愤不平留下遗书自尽。一直至崇祯年间才被平冤,追为礼部主事,孙子张同敞被崇祯任为中书舍人。

次子张嗣修被流放充军边远苦寒之地,下落不明。

三子张懋修,状元出身,欲自尽未遂。和二哥张嗣修一起发配边疆近四十年,天启二年68岁高龄,因父亲平反放还,恢复官职。12年后,病逝家中。

四子张简修,武职出身,娶三边总督、尚书王之诰女,生子张重润。剥夺锦衣卫指挥使职位,沦为平民。

五子张允修,袭父荫为正五品官员尚宝司司丞,逃难至老家江陵。崇祯年间恢复世荫和诰命,张献忠义军招降,不从自尽。

六子张静修,抄家时仅15岁,在工部尚书李幼滋帮助下送往应城避难,并与其女婚育一子张士彦,开了家米店。

一个女儿,长相秀丽,许配刘戡之,郁郁而终。

次年,1641年,崇祯皇帝才给发配云南充军的张居谦全家平反,但此时张居谦和张滋修,实际上是张嗣修已经死去多年。

张嗣修的儿子张士昌因在肖家营的军营积劳成疾,卧病在床。

崇祯皇帝考虑到张士昌的病情无法奉诏回南京任职,就重颁圣旨让张同亮代替父职,不必返回南京,就在乌蒙府担任肖家营的卫千总,属从七品。

张同亮在出任肖家营的卫千总后,就把肖家营周边的土地用崇祯皇帝赏赐的银子从土着的手中买了下来,给自己的家人重建家园,并取名为新田尚,意为重新建设田园生活。

张同亮在买下肖家营周边的土地后,由于肖家营被这些土地所包围,人们就习惯性地把肖家营称之为新田尚肖家营。

没过多久,张同亮的父亲张士昌病逝。张同亮看中了北闸东北部的一块风水宝地就买了下来,以此作为张士昌的墓地,并把这个地方取名叫塘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