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贫困乡变第一镇,我政绩藏不住了 > 第50章 李书记,你有什么感想?

双河乡李青山的办公室。

李青山正襟危坐的接受赵小兰专访。

没办法,桌上放着录音笔,赵小兰身边还坐着另外一位报社的同事。

赵小兰和李青山正儿八经的把整个专访流程走了下来。

整个专访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左右。

李青山详细介绍了双河乡的准备工作,防洪抗旱的重要性,双河乡境内长江大堤的特点以及修缮的重要性等等。

赵小兰是报社新人,报社领导派她过来采访本来也有锻炼她的意思。

李青山肯定会不遗余力的配合支持。

采访结束之后,李青山很官方的说道“赵记者、吴记者,你们第一次来我们双河乡吧?”

“两位不妨多留两天,看一看我们的风土人情,尝一尝我们的炒鸡和豆饼,也算帮我们宣传一下。”

赵小兰笑道:“谢谢李书记的邀请,我们正有此意,顺便也要到大堤上实地看看,收集一些素材。”

李青山先跟吴霞握手致谢,又握向赵小兰的手。

赵小兰趁机在李青山的手心上轻轻挠了一下,这才松手。

李青山被这一下搞得心神荡漾。

真是个小妖精!

送走赵小兰,李青山推迟了市县两级电视台的采访要求,他要带着双河乡政府干部们赶紧去工程现场盯着。

一大早本来要开个碰头会的,但是记者们来了,李青山不得不给赵小兰一个面子。

但是市县两级的媒体记者在他这里可就没这么大的面子了。

荆山县电视台的记者见李青山直接丢下他们,气道:“这算怎么回事,就这样把我们丢下了?这个李青山真是太狂妄了!”

江燕没有犹豫,赶紧对身边的摄影记者说道:“立刻打开摄影机,我们要全程记录李书记的工作生活。”

“我们跟上去,这样生动的素材可是比在办公室坐着谈话更有力!”

李青山带着众人往外走,边走边交代事情。

“被记者耽误了两个小时,所以今天就不开会了,咱们边走边说。

李梦宇,现在双河中药厂的情况给大家说一下。”

李梦宇连忙汇报道:“新买来的机器上周已经安装调试好,新招聘的工人也已经能够上手。”

“上周我们已经开始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这几天产能已经稳定下来,日产800箱没有问题!”

李青山赞许道:“好,这样下来,我们积压的订单应该能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完成。”

“这样算下来,双河中药厂一个月的纯利润应该有50万左右。”

“接下来要继续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医院和药店都要有人跟踪服务!”

李青山鼓励李梦宇道:“干得不错,继续努力!”

他又看向张山问道:“水泥厂的生产进度你也跟大家汇报一下。”

张山:“水泥厂现在的产能不仅足够满足我们自己所需,昨天还跟县防洪抗旱指挥中心签订了合同。”

“按照合同,半年之内,水泥厂每个月卖给县里50万的水泥,加上我们自己采购的,每个月销量大概70万,净利润差不多15万左右。”

李青山皱眉道:“产量和利润都有些低啊。”

张山解释道:“主要是我们给双河乡自用的采购价定的太低了,基本不赚钱。”

“而且我们的产能还没有完全满负荷,其它乡镇的订单还在商谈,没那么快。”

李青山点点头,这也没办法。

虽说县里拨下来200万的修缮款,但是双河乡也要自筹200万。

如果放在以前,双河乡是肯定拿不出这些钱的,只能到处拉筹款,甚至挪用其他方面的款项。

好在现在有双河中药厂和水泥厂两个来钱渠道,不然乡政府就要向社会募资了。

李青山看向宋金书问道:“人员组织的怎么样了?”

宋金书赶紧汇报起来……

双河乡党委政府的干部们一路边走边说,在路上开起了办公会议。

双河乡的老百姓们见到他们都在不停的打招呼问好,会议不时被打断,也让众人的速度快不起来。

淮都市的摄影记者扛着机器跟在李青山等人身后不停拍摄,最后甚至赶到李青山等人身前,把这一幕生动的会议场景记录下来。

江燕见李青山终于安排完所有事务,这才赶紧举着话筒上前。

“李书记,我是淮都市电视台《早间新闻》栏目组的记者江燕,能采访你几句吗?”

李青山看着眼前一身职业装长相精致的女记者,由于一直穿着高跟鞋跟在他身后,额头已经开始冒汗了。

李青山说道:“江记者,不好意思,我还要去大堤上安排工作,等我忙完再说吧。”

说完他就礼貌的笑了笑,从江燕身边走了过去。

江燕傻傻的看着李青山的背影。

在淮都市竟然有人会拒绝市电视台的现场采访?

是市电视台的分量不够,还是她长得不够好看?

不过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又追了上去,走在李青山的身侧,举着手中的话筒。

“李书记,既然你这么忙,那我们边走边说。”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长江大堤有决堤的风险的?”

李青山对她的敬业精神有点钦佩,不耽误他工作的情况下,他也不介意聊几句。

“去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严重,我国和周边国家已经出现了很多极端天气。根据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李青山边走边说,语速极快,显然对这方面相当专业。

江燕完全听不懂,不过她也不需要懂。

只要能把准备好的问题完整的问出来就行。

“李书记,听你的其他同事说你在半个月前就让乡政府准备物资,甚至在春节前就对长江大堤提出修缮意见。”

“你是如何确定国家一定会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的?”

李青山:“因为我知道国家始终关爱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执政理念,国家如此,我也是如此。”

江燕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接着问道:

“是不是因为你亲自参与了这次重大政策的相关准备?你早知道了这份政策会落实下来?”

李青山知道她的小心思,无非想从自己嘴里听到一些所谓的‘重要消息’。

不过有些事情是不能说的。

李青山:“无可奉告!

江记者,既然现在国家已经下达命令,之前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首要的事情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去执行,在雨季来临之前把工作做完。”

江燕不死心,接着问道:

“李书记,对于自己第一次在《华夏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