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贫困乡变第一镇,我政绩藏不住了 > 第149章 围网养鱼和渔业公司

张山的话非常实在。

只有解决了下游销售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养鱼户最大的顾虑。

李青山点点头。

就在这时,李青山看见了一个熟人。

“张老板,你怎么在这里?收获不少啊?”李青山笑着和来人打招呼。

来人正是张波,是李青山第一次去帝都的时候认识的老朋友了。

张波手上拎着一个大铁桶,身后还跟着两个拿着渔网的年轻人。

张波笑着问道:“书记,您怎么来咱们村了?”

他就是李圩村人,见到李青山也格外开心。

“我有点想念咱们淝河大鲤鱼了,今天带了两个兄弟去捞了几网。

嘿嘿,逮到几条大的。”

李青山笑道:“你可真有闲情,最近生意咋样?”

张波为了投奔李青山,已经关掉了帝都的公司,回双河乡开了一家包装公司,专门承接双河乡各个公司的包装业务。

张波哈哈笑道:“托书记您的福,生意很好,当初建工厂的钱已经都挣回来了。”

他赶紧邀请道:“书记,您看都快中午了,我刚好抓了几条大鲤鱼,中午我给您露一手!”

李青山笑道:“行啊,淝河大鲤鱼名头不小,我早就想尝一尝了。”

众人说说笑笑的往张波的家里走去。

张波是李圩村数一数二的富户,房子自然修的不差。

张波的婆娘见到书记一行人,赶紧端茶递水,招呼众人坐了下来。

张波给众人发了一圈烟,吩咐婆娘赶紧去做饭,他自己陪着李青山等人说话。

说到撂荒地和围网养鱼的时候,张波眼睛一亮。

“书记,其实我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他嘿嘿一笑道:“我想搞个渔业公司,专门养鱼。”

李青山也很感兴趣,问道:“哦?你说说看。”

张波说道:“自从乡道修好以后,咱们李圩村再不像以前那样闭塞了,现在去乡里开车十来分钟就能到。”

“我从小喜欢抓鱼摸虾的,所以对养鱼非常感兴趣。以前是交通不便,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就想开一个渔业公司专门养鱼了。”

“上个月我还特地去隔壁的临淮县考察过,也跟当地的渔业公司有过交流,我觉得应该有戏。”

李青山欣赏的看着张波,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张波能比李圩村其他人混得好,除了敢打敢拼之外,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

李青山问道:“看来你已经有准备了,具体说说,你准备怎么干?”

张波说道:“我想模仿医药种植公司的模式,跟各个养鱼户签订养殖和收购协议。

他们养什么品种、养殖面积等等都要签进协议里,收购价格也签好。

养殖户只需要养好鱼,销售的事情我来负责。”

李青山点点头,这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

指望养殖户去跟收购方谈判太难了。

有一个渔业公司牵头,事情就好办了。

张波接着向李青山解释起来。

他去考察过临淮县的围网养鱼公司,实地走访下来,他觉得在李圩村完全可以复制。

李圩村这一带的河水深度都在2米左右,水草和浮游生物丰富,非常利于围网养鱼。

淝河大鲤鱼是地方特色产品,在附近一带很受欢迎,根本不愁销路。

而且还可以采用分层投放鱼种,做到上、中、下层鱼品种搭配,也可适当放育珍珠蚌、大闸蟹等特种水产品种。

围区内还可放养一些水禽鹅、鸭等水禽也能增加收入。

只要操作的好,围网养鱼绝对能增加农民收入。

张波的渔业公司也能获得丰厚回报。

李青山听完之后,鼓励道:“这个办法好,不过你除了要提供鱼苗、围网水箱、和捕捞工具之外,还需要提供养殖技术,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方面。”

张波苦笑道:“这方面我没有资源啊,让我出钱可以,技术这一块我就没办法了。”

李青山对宋金书说道:“金书,乡里的农技站要提供帮助,没有人才的话要抓紧招聘一些懂养鱼技术的人才进来。”

宋金书赶紧应了。

张波大喜道谢:“谢谢书记,您放心,年前我就把架子搭起来。

等过年的时候年轻人回来,我一家家去沟通,明年开春之后,渔业公司就会运作起来!”

李青山笑道:“我还要感谢你呢。有了你的渔业公司,种地和养鱼两不耽误,农户们的收益增加了,也不至于出远门打工了。”

张波恭维道:“还是书记您看得远,能为老家做点实事,我也很高兴。”

张波陪李青山说了一会话,就去亲自下厨烧鱼去了。

中午的时候,李青山终于尝到了淝河大鲤鱼的滋味。

你别说,还真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而且肉质细腻,入口即化。

这样的当地名菜,只要推广得当,绝对不愁销路。

张波的渔业公司前景不错。

吃完午饭,李青山等人又赶去下一个村子考察。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李青山走遍了所有的双河乡土地,没漏掉一个村子。

一圈下来,喜忧参半。

除了李圩村之外,还有两个村子情况也不好。

年轻劳动力缺乏导致村庄破败、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土地缺乏管理等等问题很严重。

不过更多的村子已经跟一年前完全变了样。

那些积极响应乡政府号召,大力推广中草药种植的村子,已经切切实实的收到了实惠。

有些农户已经收获了两季,而且家里有人在双河乡各个工厂企业上班,收入已经远远甩开其他人一大截。

农村人有钱之后都喜欢盖房子。

所以比较富裕的家庭趁着农闲,都已经推倒原有老房子,在筹划修建新的住宅了。

这也很好的带动起其他人的积极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过年回来,只要一打听,就知道这些人是因为什么改变了生活。

再配合乡里和村里的宣传。

整个双河乡,还愿意出外打工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宋金书和张山等人非常满意这种情况。

都憧憬着双河乡要不了几年,人人都能住进红砖大瓦房,甚至是小楼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