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情满四合院之碧霞元君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投资光刻机

到了车间一看,王胜文马上就明白了,黄师姐她们仍然是延续了光刻机发展的历史,首先采用了波长是365~405纳米的紫外激光波长。

没办法,受制于光学镜头的限制,再低了,光学镜头也分辨不出来。

看来他们选择上海光学机械厂做这种光刻机,是选对地方了,因为紫外线的分辨率,就是由光学仪器决定的,目前光学镜头的分辨率,最高也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再往下走,就必须生产出更加精密的光学镜头。

看来,目前这个水平下,使用193纳米的光源,从根本上来说,这套光学镜头,完全达不到标准。也就是说,按这种生产工艺,根本就产不出小于180纳米以下的芯片。

要知道,这个时期,这套光学系统,已经是足够先进了。

反正也不用心急,因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停留在做电子模块的阶段,我们能用这种设备做光刻机,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了。

看来黄师姐她们绝对有技术前瞻性,她们做出的这种设备,虽然略显粗糙,但是已经具备了光刻机的雏形。

不行!必须加大投入,就把给沪市造船厂供应的产品的所有资金,都拿过来搞这个产品的研发工作。

她们的团队应该还没有撤销,人员还都在,趁着这批人在,把光刻机搞出来,先找个民用产品用起来,就不怕资金没有保障了。

至于用于何种民用产品,王胜文早就考虑清楚了,直接用于电视机的生产中去,反正电视机显示屏的芯片又不算太复杂,三色光的分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电子显像管技术”、“黑白电视机”?还是算了吧,没那么多毛病,直接跨越过去。

王胜文边看设备边想问题,同时问到:

“师姐,我写的那本《集成电路逻辑分析》,你看得怎么样了?”

“看得很明白,就是没办法实现。”

“那那种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能够理解吗?”

黄师姐回答:

“能够理解,不过一到关键问题上,你就不说了,这让我们很疑惑,你到底是会不会?”

王胜文笑着回答她:

“姐,真要是把关键内容写出来,我不得去蹲监狱啊?信不信现在就有人盯着我了?

其实国外有些厂家,早就盯上了我,我给你们看的东西,都是删减版的,包括理论。

至于具体应用,我是连一个字都不敢写出来,不单单是为了保密,有时候也是在保护你们。如果你们真看懂了那些文章,说不定就被人家抓了去。”

蔡秀珍说了一句:

“弟弟你放心,在上海这个地方,虽然人员复杂,但是保护一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王胜文点点头:

“对,目前看来,还真就这么回事儿,我们可以把各个项目分开来搞,比如做光刻机项目的就光做光刻机;做封装的,就专门做封装;做液晶显示器的,就光做液晶显示器;做电源的,就只让他们做电源;做信号发射的,也只做信号发射。

黄师姐,还记得那种长波段信号发射器吗?那就是我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应用于军事领域好几年了,对我们的海岛守卫,很有用。”

蔡秀珍吃了一惊:

“啊?弟弟,原来那个产品已经用上了啊?我还以为你们还在搞研发呢。”

王胜文指了指黄令仪师姐:

“你问问黄师姐,她最明白,长波段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其实就是个振荡电路的问题,只不过我们把信号发射器做大了而已,根本就不麻烦的。”

蔡秀珍马上回了他一句:

“这个消息连我都不知道呢,看来你们君威还真能保密。”

看她也不懂电子理论,王胜文也就不理她了,问了黄令仪一句:

“师姐,目前咱们这种设备精度能够达到多少?还缺哪一部分?”

“目前来说,做两微米以上的芯片是没问题的,就是缺少封装设备。”

王胜文想了想:

“师姐,你看咱们把芯片和封装设备分开来做可以吧?在这儿,你就安心做出芯片来。至于封装设备,咱们拿到上海电器厂去做,因为他们那边有一大批技术工人,还有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她是专门搞电器原件组装的。”

蔡秀珍马上又说了一句:

“胜文,你说的是陈小小吧?”

王胜文看了她一眼,心想,这个媳妇别看有点老,但是脑子一点都不迟钝。

“对!就是她,别忘了她还是那个上海电器厂的技术副厂长呢,虽然平时待在广州,但是过来完成这个任务,一点都没问题。

等她过来,和令仪师姐算是珠联璧合了,让她教黄师姐光刻机工艺,黄师姐教她搞芯片封装的工艺。”

黄师姐吃惊的问了一句:

“胜文,原来你已经准备好了这种人才了,我还以为我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呢。

看来你的前瞻性太强了,我已经很佩服你了。”

王胜文连忙摆摆手:

“不是不是,我只不过是提前对单片机做了些研究,单片机其实就是简单的芯片合成的。

姐,其实我是打算先搞出些成绩来拿给上边的人看,至于其他复杂的东西,咱们还需要慢慢研究。”

黄令仪也不纠结,直接就问:

“说说你打算先做什么产品?”

“液晶显示器,知道是个什么思路吗?就是用芯片指挥液晶的显示。”

“他们上海电器厂不是正在搞吗?”

“对,是在搞,不过进步很慢,除了受了些干扰之外,没出什么大问题,如果有了你们这种芯片的助力,他们搞起来就方便多了。

不过,这还不算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不过它是属于民用产品了,可以大批量生产的那种。”

“你是想搞家用电视机,对吧?”

“还是师姐您聪明,一下就猜出我想干什么了,就是这种产品。

电视机这东西,虽然看起来复杂,不过,如果我们解决了液晶显示屏幕的问题,那所有其他问题,就都不算是问题了。

显像管那东西不稳定,不太适合于家庭应用,我们何必去发展那种东西?有些电器设备,根本就是没必要有的东西,现在有些生产厂家,已经在走弯路了。”

黄师姐一听他说这些,马上就来了兴趣:

“师弟,你是说让我们用液晶显示器代替显像管?”

“对啊!如果能够做到,那我们就可以在飞机轮船上,安装这种设备,那样就会节省很多空间,省下来的空间,咱们还可以安装其他设备。

比如战斗机上,咱们可以安装激光制导设备。”

“那个你也会?”

王胜文连忙看了看蔡秀珍的脸色,看她并没有要生气的样子才回答:

“师姐,激光制导很简单的,就是导弹跟随光信号的一种设备,做起来并不复杂的。

咱们国家那种导弹,我都预留了一个空间,专门安装这种系统。”

黄令仪连忙问:

“嗯?咱们国家的那几种导弹也是你设计的?”

这次蔡秀珍骄傲地回答:

“师姐,他可是个全才,他不但能给国家设计导弹,还能帮我们做化工设备呢,你忘了?他还说要给你设计一种新的化工纤维生产线呢。”

“嘻嘻,我倒是想看看,他能做出个什么东西。”黄令仪笑着回答。

“反正他们在北京搞出来个化学纤维试验厂,各种类型的化学纤维他们都在搞试验,蒙对一种就生产一种,蒙错了,就再试验另外一个。

别说,他蒙对的时候还真多。”

“他说的那种维纶化纤,也是他蒙到的吧?”

“肯定是这样,要不他怎么好几年才拿出来一种产品呢,据说花了不少钱呢。”

“奥,他不会是想跟我妈那个研究所要钱吧?我觉得应该给他们钱买这种技术。”

“给他们什么钱啊,反正都是花的公家的钱,他不心疼的,他还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化工厂的整套图纸呢,国家也没怎么给他钱。

师姐,我给你说啊,其实让你妈给他们个成本就可以了,这种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

我就是有些心疼他太累了。”

“其实男人就该让他们累,否则就是想三想四的,我跟你说啊,我们家那口子,现在在北京看着俩儿子,累得像狗一样。”

……

两个女人开始了八卦模式,王胜文也就不管她们,边看边记:

脉冲电机必须做出来,让秦淮茹和弟妹一起做。如果单纯使用人工进行光刻试验是可以的,不过大批量生产,必须采用脉冲电机,那样才能实现光刻机曝光时间的均匀。

光刻胶也要更换,陈小小上次打电话来,说她们已经试制出来了,正好拿过来试试。

研磨膏必须做得更细,这个必须要让秦川他们做,因为这已经属于绝密产品了。没有更细的研磨膏,光学镜头的精度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等这条芯片生产线调试好了,先做出几套歼十战斗机的小型雷达设备出来搞试验,如果成功,那就省下太多事情了,至少不用在焊接一大批电器原件了,体积也会减小很多。

至于其他部分的改进,就由黄师姐她们独立完成吧。毕竟这么复杂的设备,想要一下就尽善尽美也是不可能的。

王胜文一边对照着脑子里面2010年的光刻机的图纸,一边看设备,当然能发现很多问题。

但是受制于这个年代的有些设备的限制。有些问题。还真是很难解决,不过对于1063纳米以上的芯片,王胜文发现,这种光刻机已经算是比较完美了。

看来黄师姐她们已经是很用心了,它至少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产品,因为雏形已经出来了,尽管是体积做的比较大,但是除了封装之外,其他功能一点都不少。

光刻机项目如果不是拿出去卖的话,还真没必要做得太小,我们这种设备是保密的,拿出去的就是一种商品了,现阶段,还没有把它商品化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如果让王胜文做,他还真想做出“全尺寸”光刻机来:加大激光的功率,让紫外线、超紫外线、极紫外线各种光都给分滤出来,需要哪种光线就选哪种。

那样的话,一台光刻机,可以生产适合于各种电路的芯片不香吗?到时候在周围搞个芯片批发市场。

……

客人来了问一句:

“给我来二斤12纳米的芯片!”

“好嘞,一斤八毛,二斤一块七。”

“给你两块,别找了,送几个52纳米的芯片吧。”

“行,那玩意儿不值钱,你自己抓一把就可以。”

“我就问一句,这东西我想拿霉国去用可以吗?”

“这玩意儿海关的税率可高,百分之一万。”

“啊?这么高?那我去那边买去。”

“爱要不要,霉国又不产这玩意儿,那边也是从我们这边进的货,他们一斤要卖一千多块钱呢,不信你去试试。”

“我艹,原来他们落后是有原因的。”

“说的是呢,这么落后的国家你去那边干什么去?”

“唉,这不是在国内找不到媳妇吗,想跑那边试试运气。”

“行,那你去试试看吧,注意安全,别拿着芯片被霉国人给抢了就可以,他们那边专抢这玩意儿。”

“谢谢提醒,谢谢,谢谢了啊!”

……

中午吃饭,王胜文还真就请黄师姐去了胥大师那个小店,还是要的老三样:水晶虾仁、沪式红烧肉、八宝鸭。

反正两个女人又吃不多,菜点多了浪费。

这次胥大师的夫人稍微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唯唯诺诺的跟王胜文说了一句:

“王局长,我们这边有些开不下去了,除了你们,最近没几个人过来吃饭了。”

王胜文一想就知道,虽然目前国内经济有所改变,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程度。

于是从包里掏出一把钱递过去:

“坚持下去吧,再干别的,也挣不到钱,这些,就当是我的那个徒弟,过来学厨艺的学费了。”

女人并没有接钱,而是叹了口气:

“唉!在上海活着真不容易,俩孩子还得上学,正好长身体的时候,又能吃,我们想干别的,又不会。”

蔡秀珍直接把钱拿过去塞她兜里:

“别跟我们客气,今天他拿的不多,哪天我再给你们送一些过来,你记好账,算是提前给你钱了,我们家人多,以后吃饭就来你这儿吃。”

黄师姐也想掏钱,被她制止了:

“黄师姐你别管,你家里也有孩子,这事儿让王胜文摆平,他一个大男人,就应该让家人吃上好吃的东西!”

王胜文心想:这娘们怎么变成这样了?她不应该是对此不管不问吗?怎么到我这儿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看了一眼黄师姐,对她说了一句:

“我媳妇就是这样,她管家里的钱,我没说话的权力。”

黄令仪捂着嘴笑了:

“嘿嘿,和我们家真像,我们家也是我管钱呢,每次回去,你晋师哥都会详细汇报家里的花销。”

王胜文摆摆手:

“咱们两家可不一样,我们家里,她除了管家里的钱,外边的钱,也是她管着。”

一句话提醒了她:

“奥,你是说我们那个项目的投资吧?”

“对,咱们快吃,吃完饭咱们去那个电子研究所去,具体说说这件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